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产城人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4-12-26 20:12

电影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文化生活# #电影文化#

位于包河创意文化产业园内的合肥园博园。包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冬日的周末,户外气温已降至冰点。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与白荡湖路交口的“合柴1972”文创园内,却是游人如织,一派热闹繁忙。

  这是一座占地约330亩,在原合肥柴油机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以艺术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自2019年10月一期改造完成对外开放以来,已集聚文化创意类企业116家,累积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园区年产值超3亿元。

  在合肥市包河区,“合柴1972”只是该区众多创意文化产业园区中的一个。

  近年来,该区立足自身,选准创意文化产业赛道,创新打法,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国唯一的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和全省唯一的创意文化产业战新基地。

  走进包河,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管中窥豹,从一个园区五年来的成长轨迹,探寻该区近年来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一场“头脑风暴”

  2019年,合肥市以文化建设的大视野,决定在合肥柴油机厂旧址建设“合柴1972”工业记忆小镇,让这片承载合肥记忆的街区焕发新的生机。

  当年8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头脑风暴”在合肥举行:数十位国内文化旅游界及设计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为打造历史人文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合柴1972”工业记忆小镇出谋划策。最终,形成了“保留合肥记忆,盘活国有资产,完善区域功能,提升整体活力”共识,并明确了 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的空间策划方案。

  时隔五年,回望那场“头脑风暴”,合肥市委常委、包河区委书记程雪涛从资源禀赋、政策利好等方面,向记者阐释这一选择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文化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集群,涵盖了从创作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包河区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院所,最大的优势是科创;作为千亿城区,能够为文化产业赋能;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确定把建立在安徽的‘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设在包河区。”

  多种因素叠加,包河区最终选择了一条聚焦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创意设计、创意休闲四个发展方向的创意文化产业赛道。

  规划先行,该区全域联动、错位发展,依托全省首个创意文化产业战新基地,规划打造79平方公里的包河创意文化产业园,构建了“一轴,即马鞍山路—包河大道轴线;两核,即滨湖卓越城和骆岗公园;三圈,即包公园文旅集聚区、中国视界、滨湖文旅集聚区;四片,即合柴1972文创片区、宁国南路文创片区、磨滩文旅片区、沈福文旅片区”的发展格局。

  在此格局下,重点打造“一城十园”:“一城”就是规划14平方公里的滨湖卓越城,“十园”就是骆岗公园、安徽数字文化科技产业园、安徽数字新媒体科技产业园、合柴1972文创园、津门水街、罍街4期、沈福文创基地等10个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一次深度融合

  漫步“合柴1972”,展览空间、艺术家工作室、手工非遗、文创零售、美食街区等多业态,常常让市民、游客流连忘返。

  “多业态融合,不管是市民怀旧游、亲子游、情侣漫步还是品尝美食,都能在园区里找到自己喜爱的空间和业态。”数次和家人来到“合柴1972”的市民李先生表示,每一次游览,都能感受到合柴的拔节成长,更欣喜于这片废弃多年的城市空间的更新蝶变。

  “融合”,是包河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关键词。“与城市文化、周边环境、多行业多要素、人才项目多方融合。”程雪涛认为,“只有融合,才能让文化创意手段‘点石成金’,实现创意文化产业与居民百姓生活和城市向新发展的良性互动。”

  不止合柴,包河区“一城十园”的打造,无一不体现“融合”。

  他们深刻把握文化产业数字化变革浪潮,打出“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三张“融合牌”,创新创意成果不断涌现——

  走进合肥安达创展的“沉浸式实验室”,裸眼4D、全息炫屏、互动魔法墙……一项项科创成果包裹文化内核,让看似冰冷的黑科技,透露出人情之味、艺术之感、文化之韵;

  辖区内集聚了500多家金融机构的“滨湖金融小镇”,参与设立省市文化产业专项投资基金,组建区级文化产业基金,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需求;

  十几年前还是一片废弃水塘的罍街,已“摇身一变”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年接待游客量达600万人次。

  “唯一”背后的力量

  12月6日,安徽首家枇杷园重庆火锅合肥旗舰总店,在“合柴1972”揭开面纱,吸引了众多食客前去品尝。

  谈及缘何落户合柴,总经理李辉坦言:“合柴的人气非常高,举办活动的频次也相对较高。枇杷园火锅是重庆地标,合柴也是合肥的地标,相信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从“合柴1972”的发展路径,记者看到了创意文化下,产城人的同向奔赴。

  在该区“一城十园”采访,记者也常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包河区创意文化产业的政策,精准滴灌到了我们企业家内心。”“区里经常性问需于企、解难于企,在这里创新创业安心又舒心。”……

  企业家的感受,源自包河区突出“机制整合”,打造人才服务、产业孵化、技术研发、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创投融资等“六大服务体系”,全要素支持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全力做好服务文章。

  “成全了企业家,就是成全了包河区创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城市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程雪涛表示。

  实践证明,2023年包河区文化产业主营收入439亿元,创意文化产业园成功获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实现了由省级基地向国家级示范园区的迈进,这也是安徽省唯一上榜的文化产业园区。

  行走在“合柴1972”,记者看到这样一段标语:“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把做的事看成有灵气的生命体。”

  这,或许就是对包河区近年来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最好的诠释。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网址: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产城人同向奔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77001

相关内容

莫城街道(服装城)产业发展“新”意十足
作为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幸福之城,人才总量已增至315万的长沙,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解锁AI力:开启一场人机双向奔赴的生产力革命
商业运营与社区治理双向奔赴,公园城市社区商业点亮幸福美好生活
一场科技与金融的“双向奔赴”天津市金融系统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一线观察
文化产业观察
银发族的消费观和年轻人“双向奔赴”
双向奔赴:如何让聪明车与智慧城联姻?
以艺术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央美院助力“文化东城”共谱校地合作新篇章
抖音生活服务“城市奔赴计划|来南方过冬”发布会落地大理 助力南方城市暖冬经济增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