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生活的文艺创作才有生命力
通过艺术创作,生活艺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创意生活方式# #艺术创作空间#
文艺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应是对文艺创作规律的基本认识。但是,从当前文艺创作领域的现状看,人们似乎对这一基本认识“认识”得并不深刻。或者说,尽管有人主观上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并没有采取行动来体现贯穿这个要求。因此,有必要在这里谈谈。
当前文艺领域的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就是文艺创作日益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在创作形式上,常常是“闭门造车”,住在宾馆里开“神仙会”、攒剧本,然后一“本”多用,开发出一系列舞台剧、影视剧和出版物;在作品内容上,要么篡改历史、戏说经典、肆意穿越,要么脱离现实、胡编乱造、情节苍白。这种创作倾向相当普遍,可称之为“去生活化”倾向。当然,我们要看到,文艺创作的“去生活化”倾向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一是狭隘的名利思想和浮躁的社会心态,使得一些创作者丧失原则立场,为了迎合观众、吸引眼球,而忽视文艺作品的创作规律、内在属性和教益功能。二是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传播方式变化,以及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传统的品味、赏析、长久性的“深体验”文艺作品方式,被速食、消遣、即刻性的“浅体验”文艺作品方式所取代,导致不求深刻、及时娱乐大行其道。三是少数媒体刊物缺乏社会责任,未能发挥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偏离主流价值,盲目跟风炒作;有的影视文化单位片面追求市场效益,唯票房、码洋、收视率、上座率是举,客观上为一些不良文艺作品提供了存在空间。四是某些命题式、应景式、晚会式的文艺创作任务,使创作者无暇积累、疲于应对,突击出来的作品注定会成为一次性消费。总之,不管是创作者价值取向问题,还是外部环境使然,文艺作品“去生活化”倾向都应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文艺创作都必须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这是产生精品力作的根本途径。莎士比亚的戏剧之所以能够传唱数百年而经久不衰,根源就在于他深刻地把握了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现实生活,以高度艺术化的手法摹写、刻画、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思想情感,从而不但获得了当时人们的欢迎,而且还超越了地域时空,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只有基于现实生活展开虚构、想象,才是有意义的创作,否则就会误入歧途,离人民大众越来越远,成为毫无根基、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
文艺创作是最讲究创新的领域。在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人们的审美需求趋于多样化的条件下,文艺创作应当而且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深刻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在文艺作品中展示新的内涵和新的形式。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阿凡达》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就在于一方面它把握住了时代内涵,同时又革命性地创新了艺术表现形式。反观我们,一方面,“正统”的文艺创作对新内涵和新形式采取一种若明若暗的拒斥态度,即便是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也难登大雅之堂,获得主流的认同与支持;另一方面,处于主流之外的文艺作品,仅仅满足于生存在网络空间和一部分小众之中,缺乏走向现实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这种分裂的文艺创作格局,严重影响了文艺的发展。实际上,二者完全可以实现有机融合,从而使文艺作品深深根植于现实生活,不断从鲜活的现实生活中汲取新的时代元素,不断从流变的社会交往中借取新的表达方式。真正的文艺工作者对于富有时代气息的文艺创作不应当采取完全拒斥的态度,而应当能在一些通俗化的文艺作品中,悟出那些最能够打动读者、观众的文艺元素;应当能从一些新兴媒体的传播方式中,悟出那些最能够打动读者、观众的表现手法,从而创作、提炼、升华出既深刻反映现实生活,又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
网址:植根生活的文艺创作才有生命力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77915
相关内容
文创设计:植根文化 贴近生活文创设计:植根文化 贴近生活
崖柏=生命=根=艺术=美
让现实生活成为文艺创作的灵魂
在生活源头汲取艺术的维他命中国艺研院画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现实主义创作实践一瞥
扎根生活沃土,推动艺术创新
小资文艺范生活,需要有这几样植物才配得上真正的文艺范!
生活中的艺术作文
创意让生活更美好半命题作文(精选16篇)
园艺改变生活 植物园园艺生活馆体验绿色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