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观教育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4-12-27 11:16

未来教育趋势: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教育#

  海报新闻记者 王学涛 报道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崭新时代,人工智能正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面貌。我们正站在一个全新的教育十字路口,ChatGPT等前沿技术的出现,无疑加速了教育模式的转型。

  在近日举办的2024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大会上,专家学者就“人工智能下的教育大趋势”这一话题展开分享。

  张志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走向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认为,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智能辅导、智能教学、智能评估、智能管理等。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课程和学习场景,带来沉浸式学习体验,实现游戏化学习、社交化学习、协同式学习、自主型学习、问题驱动式学习与项目探究型学习。

  “传统的二元结构——教师与学生,将转变为三元结构——教师、机器与学生,机器将成为智能助教、学伴或导师,与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不过,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面临的风险、困难和挑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既要看到机遇,也要应对挑战。”张志勇介绍。

  在社会变革面前,教育如何改变?张志勇表示,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是非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创造力和情感教育,重视建构机器智能高度发展后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未来社会更加需要培养具备幸福生活能力和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人。这些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于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张志勇谈到,过去教师的劳动是个体化劳动,未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将转入团队劳动和协同教学,利用新的技术使工作更加智能化和创新化,更加考验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不断研究学生教和学产生的大量数据,来迭代教和学。

  孙先亮:人工智能赋予基础教育新的特点

  海尔学校校长孙先亮称,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不仅是技术上的变革,更是对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的深刻重塑,教育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上。

  孙先亮认为,传统教育已经无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下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需求,学校教育要主动拥抱变化,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造创新思维能力,加快对于教育生态的迭代,具体建议从六个方面考虑。

  一是学生个性化。二是教师创客化。三是教育平台化。四是师生零距离。五是资源无边界。六是价值无限度。

  孙先亮认为,人工智能时代下,学校教育要塑造一种热带雨林生态,让每个人都展现自己最擅长的东西,让每个学生都呈现出自己的样态,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和谐共生。

  程介明:教育创新并不一定与科技有关

  香港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程介明表示,今天的学校是工业社会鼎盛时期的产品。工业社会的教育制度化了,学生要服从教育制度,分数在塑造我们学生的价值观,单靠学历,难以一生受用。

  程介明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教育创新并不一定与科技有关。把学习还给学生,融化在学生的生活之中,并不局限于科技的运用,学校所赋予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空间在这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方厚彬:技术能力并不是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

  哥伦布州立大学数学教授,中国深度学习中心主任方厚彬认为,技术分为技术和应用,作为老师,没必要把自己变成工程师,应用好产品即可。在教育中,技术是服务于教育的工具。教师的专长和所掌握的技术应该融入到教育过程中,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即使在没有技术支持的传统课堂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推动教育的发展。

  方厚彬谈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包括创新人才,但并非所有学生都将从事AI领域的工作。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幸福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些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同时,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专长和教学风格,技术能力并不是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非技术专业的教师同样可以成为优秀的教育者,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来影响学生。

  Roger Coe:人工智能让人类有更多精力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但也有风险

  独立跨学科学者Roger Coe从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发展的视角出发,强调了教育在塑造全球公民和平衡技术进步中的重要性。

  Roger Coe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解放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诗歌、音乐、艺术等精神层面的满足,从而探索生命的智慧。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帮助人们跨越语言和地理障碍,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Roger Coe提醒到,虽然人工智能带来了便利,但人类也要避免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以免失去自我决策的能力和人类特有的创造力。如果人工智能的发展超出人类的控制,可能会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Roger Coe谈到了教育要培养世界公民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能够参与和贡献于全球社会的公民。

  Patricia Lim:美高科高(HTH)注重培养学生何种能力

  美高科高(High Tech High School,简称HTH)创办于2000年,是一所位于美国加州圣迭戈市的创新型学校,以其独特的项目式学习方法而闻名。

  Patricia Lim介绍了HTH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深层次思维技能、学习和协作技能,以适应21世纪的挑战和需求。

  Patricia Lim谈到,在新的时期学生仍然需要掌握基础学科知识,如文学、历史、数学和科学等内容知识,这些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框架,以便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Patricia Lim强调了对学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等能力的培养。她认为,学术心态不仅关乎学术成就,而且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和信念。HTH通过将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区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自己所在环境的认识和情感联系,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增强获得感。

  李志民: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关键是观念转变、机制转变

  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志民提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关键是观念和机制的转变。

  李志民表示,如今的学生已经是与网络共生的一代,是地地道道的互联网原居民。在教育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自由选择修学科目和讲课教师,如果学分不能互认,学位不能等价衔接,人工智能+教育很难发挥其最大效益。我们需要尽快研究制定教学资源的上网认证标准,要针对经过认证的教学类资源制定网上学习效果评价标准,要制定课程微证书发放办法等等。

  李志民称,师资的培训和发展是确保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掌握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培养一支具备数字化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

  同时,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还需要建立多元化、过程性的教育评价体系,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优化评价过程。

  蒲戈光:人工智能社会,人文科学将会强势回归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和担忧。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某些教育场景被禁止使用、将弱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取代教师、会瓦解学校这些情况和担忧,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执行院长蒲戈光给了否定的回答,他认为这些都是技术陷阱,大可不必担心。

  “学生到底是否使用ChatGPT做作业我并不关注,因为即使没有ChatGPT,学生也可以抄作业,这无法禁止。历史经验也证明,教师传递知识,效率一定是最高的。学校它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社会活动的场所,只要人工智能技术没有变成一个有机体那样,它永远不可能取代学校。” 蒲戈光认为,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人类服务的,只要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一定会为教育服务。

  蒲戈光认为,未来,研究型人才是行业进化的核心推动力,并在社会关系进化中处于优势地位。蒲戈光谈到,人工智能环境下教育需要去培养研究型人才、设计型人才。中国传统教育界重理偏文,大家觉得文科不重要。在人工智能社会,人文科学将会强势回归,因为它是真正研究性的科学,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人类可以不断探索,比如在美学方面,在艺术方面,在人文、社会、哲学。

  陆慧英:未来的学习应该是产出性的学习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陆慧英认为,未来的学习应该是产出性的学习,是跨学科的团队协作,是一个动态、互动、多元化的过程,培养能够适应快速变化,对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感的人。

  陆慧英还介绍了香港在2023年推出的一项针对初中生的人工智能课程改革。这个课程单元名为“初中人工智能课程单元”,由教育局负责推出,旨在加强中学生对人工智能(AI)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课程内容包括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伦理问题、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语音和语言处理、虚拟现实等。课程的设计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蒋里: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能力是人+人工智能的能力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未来教育中心主任蒋里认为,现在的学校绝大多数培养的就是人单打独斗的能力,考场上不让带计算器,认为带上了计算机,考试便没有意义,但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能力是人+人工智能的能力。蒋里举例称,“钢铁侠”其实就是人+人工智能的典范。托尼·斯塔克的钢铁侠战衣带给他力量、速度,让他拥有超凡的能力。

  蒋里曾做过一个调查,如果让你选择一位老师,你是选择人工智能老师还是人类老师?结果令他诧异。选择人工智能老师的学生超过一半。这些学生给出的原因是,人工智能老师情绪稳定,对所有学生可以一视同仁,人工智能老师可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风格提供定制化教学内容,可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不受时空限制等。不过学生们也表示,人类老师在情感交流、个性化指导等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李政涛:人机矛盾是未来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认为,人工智能带来新技术,带来新工具,带来新能力。人工智能也带来了新挑战,新机遇。人机矛盾,是未来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其产生的根源还是在于人机竞争。

  人工智能替代人类从事一些重复性、低技能的工作,引发了人们对失业和技能转型的担忧。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寻求与之共存和竞争的方式。人类对人工智能工具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引发了人们对技术依赖的担忧。人类需要警惕过度依赖技术,并保持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人工智能也带来机遇。第一大机遇,凸显未来价值的机遇,强调教育者需要具备预测、解释、展望和建构未来的能力。第二大机遇,创造新质教育的机遇。新质和未来式教育不可分离,未来式教育因为有了人工智能,已经扑面而来了。第三大机遇,培育新质之人的机遇。新质之人既勤奋,又有志趣。新质之人,是既能跨界,又能超界的人。在超越人工智能过程中,人类也实现自我超越和进化。

  曹培杰:未来的教师要成为读懂学生、重组课程、塑造品格、联结世界的“大先生”

  中国教科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表示,当前技术的发展给老师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以知识讲解为核心的教学会越来越多地被技术所替代,谁学得快谁就是老师,“知识就是力量”将被改写。

  曹培杰认为,未来的教师不是教学的师傅,应该成为读懂学生的分析师;未来的教师应该成为重组课堂的设计师;未来的教师是塑造品格的工程师;未来的教师是联结世界的规划师。

  未来教师不应成为搬运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读懂学生、重组课程、塑造品格、联结世界的“大先生”。

责编:姜申涛

网址:众观教育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去何从?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82984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走向何方?教育机制如何转变?
人工智能时代 教育如何更智能
从教育到生活: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
数字时代,教育如何与时俱进
AI时代教育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现状及研究
人工智能何以促进未来教育发展
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重人文求闲暇
浙江教育观察:如何培养新时代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
“全过程全环节AI助教”走进大学课堂!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何为?
家庭教育|隔代养育:如何让三代人共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