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注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未来有多少种可能?
未来教育趋势: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教育#
交汇点讯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满足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以人工智能引领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提升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在江苏,各地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应用的探索实践,为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破解教学难题,人工智能推动教学改革
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人工智能引领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技术、社会的关系,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日,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教师冯瑞琦在一节单元语法课《7A Unit6 Grammar》上,以学校时装秀为主线,巧妙地将学生个人穿衣喜好与生活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数智作业平台的前置作业,精准诊断学生疑问句的掌握情况,并在课上进行针对性讲解。课堂上,借助希沃白板设计互动游戏、文字转音频技术、汉服展示视频等多样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课堂参与度。“学校以数智作业为翼,精准对接学生需求,推动教学向个性化和差异化迈进。未来学校将借助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和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的区域资源优势,深入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艳飞说。
课堂集体教学无法兼顾所有学生、教师个别化辅导时间零散、初中生学习差异性强、辅导效果欠佳等不足……曾经,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曾面临着一系列教学难题。对此,学校借助AI课堂观察系统,学校对个别指导教学进行诊断,发现各学科组普遍存在经验备课过多、诊断备课较少,课堂讲授过多、学生获得较少,统一要求过多、分层跟进较少的问题。
于是学校借助信息技术及大数据进行教学改革,形成教学闭环管理。学校根据学科特点,引进不同的平台软件,例如:数学学科基于悠数学平台对学生个别指导的课前测数据反馈,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后服务个别指导的教学内容;英语学科借助“E听说”平台,对学生个性听、说、读、写跟踪分析;数学、物理学科使用“个性化学习手册”,建立个人学习档案,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知识薄弱点推送相关的习题,供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进行分层训练。备课组通过各平台的数字化呈现,对个别指导教学进行研究,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专属的个性化学习方案。一年多实践下来,家长焦虑明显减轻。
“人工智能+”多点开花,创新思维活力迸发
记者注意到,此次通知进一步完善相关课程中人工智能教育要求,小学低年级段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鼓励各地各校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和研学实践,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研发一批人工智能教育学习类课程和教学案例,为教学提供支持。统筹信息科技、科学类、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课程和课后服务,一体化实施。
在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学校自1989年就将京剧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以京剧艺术课程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突破口,从培养学生热爱京剧艺术,拓展为热爱艺术,进而形成热爱生活的文化理念。而如今,沉浸式京剧体验馆是学校京剧艺术教育的主要阵地,利用数字技术将京剧的表演、音乐、舞美等元素进行数字化呈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在家中或者课堂上都能体验到京剧的实景演出。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学校将京剧表演者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训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京剧艺术。基于数字技术的全新表演形式,通过计算机生成虚拟场景和角色,与真实演员的表演相结合,创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舞台效果。不仅可以节省实景搭建的成本,还可以根据剧情需要随时变换场景,为师生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互动式京剧体验:师生、家长等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观看在线京剧表演,并与演员进行互动交流,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观众提供更加身临其境的观剧体验,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京剧的魅力。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力学小学在智慧化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学校先后完成了以技术为主导的互联网建设,以技术辅助教学的数字资源建设,以人与技术共生的智慧校园建设。目前,学校的目标是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与教育,以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数智能力的学生,为他们创造性成长启智赋能。同时,学校与南师大心理学院合作,以认知科学与心理学领域成熟量表设计“创造性成长”的多维分级评价体系。学校教科室、教导处、信息中心等多部门联合为学生开发儿童研究素养培育数字化档案,学生从入学即产生儿童数字化身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伴随式采集学生儿童研究素养培育过程性数据,每学期为学生提供一份数字化评价,形成个性化培养方案,服务、支持儿童成长需求。六个学年平台会不断累积、更新学生的数字化档案,毕业时为学生提供一份完整的创造性成长数字画像。并通过海量数字信息培育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学习,进一步形成儿童研究素养培育的大模型系统。
“为了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激发对元宇宙技术和数智化学习的兴趣,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在人工智能助学课堂上,学生们创作了诗歌和音乐,并借助元宇宙技术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校长李万青介绍,“在元宇宙学习体验馆中乃至整个校园,同学们将不再受限于传统课堂的局限,他们可以通过虚拟世界进行探究式学习,体验科学的奇妙与创造的乐趣。全校同学都已经学会使用AR技术进行学习,真正实现了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愿学。今天给大家做小导游的这些同学,都来自学校的‘元宇宙社团’,他们从全体同学中脱颖而出,已经可以通过技术的学习和实践,自主编辑AR内容,成为这个虚实共生世界的建设者。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科技的向往和热爱。”
营造浓郁人工智能教育环境,缩减城乡教育差距
通知指出,要组织多样化交流活动。鼓励学校通过多种形式活动,将人工智能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营造浓厚的人工智能教育环境。
在南京市陶行知学校,随着学校升格发展为东西两校区、九年一贯制,规模不断扩大,学生高密度集中,校园安全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前提。但是学校现有的安防系统大多用于事后追责,无法做到事中干预和事前预防。
因此,学校一改传统校园安防“事后追责”的定位,创新性地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基于时间、空间与师生行为三要素做出自动判断、自主警示,旨在做到早期发现,积极干预,安全预警。例如,系统对学生的快速奔跑、探出栏杆、楼梯踩踏、高空抛物、重点区域看护、校园欺凌、孤僻行为等各方面安全行为都做出监管,或触发语音提示,或收集数据分级、分类及时推送给相关负责人,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干预。针对除学生外的成人行为,特别是外来人员的行为,例如违停监测、翻越警戒线、可疑人员徘徊、校门闯入等,系统会直接推送给安全管理部门相关人员,补全传统安防模式的缺漏。
对于教育水平较为薄弱的地区来说,人工智能无疑为其带来了补齐教育短板的机遇。做好城乡统筹,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的支持力度,推动教师流动,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城乡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相关课程互联互通。城乡学校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共享教学经验,共同提升人工智能教育质量。
在盐城滨海,在校学生占盐城市学生总数的近1/4。虽然近年来县里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但城乡、学段、校际发展不够均衡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对此,滨海县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搭建基于人工智能的“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的应用场景,缩小城乡教育数字鸿沟,有效消除城乡、校际办学差距。
其中,依托“互动课堂”云平台组织城乡教师协同在线集体备课。构建学科知识图谱,对现有的教材、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等进行数据挖掘,梳理归纳各学科知识点、思维点,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开发互动式教案学案,城乡教师按照“课前预习—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应用”的框架合作设计学习任务单。兼顾两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注重异地互动学习的组织和两地教师的切换,灵活设计课前导学单和课后拓展练习。建设共享学科知识库,融合国家和省智慧教育学习平台,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薄弱知识点,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设计组合式课程资料包。
“滨”纷优学互动课堂的深度应用,推动县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让农村学生共享城区科学、劳动、音乐、美术等常识技能学科优质教学资源,目前出现回流的良好态势,其中农业园区中心小学回流近100人。互动课堂的网络交互让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学科知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葛灵丹 李睿哲
网址:教育部关注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未来有多少种可能?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82987
相关内容
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教育部有新部署教育部部署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中新教育丨教育部部署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教育部: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教育部:部署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进一步完善相关课程中人工智能教育要求
教育部: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 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教育部:2030年前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教育部要求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未来教师角色:人工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教育“抓娃娃”:开启未来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