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淘汰100年的电动汽车才是古董! 古董已在个人短途出行领域重获新生 却被某些人拿来嘲笑当年的胜利者
收集邮票或古董,成为老年人的一种收藏爱好。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老年人日常乐事#
搜狐 新闻 体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科技 财经 娱乐 更多 无障碍 搜狐汽车 ta的内容丨1.1万被淘汰100年的电动汽车才是古董! 古董已在个人短途出行领域重获新生 却被某些人拿来嘲笑当年的胜利者
《新能源趋势》公众号报道:关于蔚来那货的奇葩言论,就是在炒作,大家讨论得越热烈,它家的热度就越高,所以上一期小编在文中建议大家冷处理,晾着它,不要成为它炒作话题的工具。
但鉴于还有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被其蛊惑,小编打自己脸也要给大家再次科普一下电动汽车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底细。
1834年,美国发明家T. Davenport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电动汽车,这辆电动汽车采用不可充电的简单玻璃封装蓄电池驱动,只能行驶一小段距离。
1839年,苏格兰的罗伯特·安德森给四轮马车装上了电池和电动机,将其成功改造为世界上第一辆靠电力驱动的车辆。
1881年,法国工程师G.Trouve装配了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成为世界上第一辆以可充电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
1886年,F. J. Sprague设计生产出有轨电车,法国人M. A. Darracq提出了再生制动技术,作为那个时期电动汽车最重要的发明,这一技术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电动汽车的能量效率。
1899年5月,比利时人C.Jenatzy驾驶的子弹头式的电池电动赛车“Jamais Contente(永不满足号)”创下了110km/h的纪录,成为历史上第一辆时速超过100km/h的汽车。
也就是说,电动汽车并不是什么新能源,也不是什么新事物,而是被淘汰超过一百年的老古董!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英国和法国先后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电动汽车制造公司,如最早的电动汽车制造厂Morris和Salom电动客车和货车公司,以及Pope制造公司、Riker电动汽车公司、BGS公司等,甚至英国伦敦的电动出租车公司也生产了15辆电动汽车。到1912年,美国约有34000辆注册的电池电动汽车,几乎涵盖了各种车型。
而为什么电动车被历史淘汰呢?这里面的原因也特别简单。
在电动汽车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当时各国的城市间道路发展尚不具规模,对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要求相对不高。但随着各国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同时,由于内燃机及相关燃油汽车的发明和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的不足就逐渐显现出来。电动汽车由于每次行驶都要长时间充电,并且运行距离受车上电力储备的影响,因而逐渐被燃油汽车取代。
总结一下就是:
1,续航里程短,无法满足远距离出行
2,充电麻烦,充电设施不完善
3,充电时间长
4,适应能力差,对于高温低温的适应能力都不理想
5,故障率高
6,维护成本高
7,保值率低
历史上的电动汽车其实跟今天没有任何区别,这些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这次把电动汽车从历史的垃圾堆里翻出来就是一场闹剧。
结语
人类的能源革命一定是从低能量密度向高能量密度进步,最早的木炭被煤炭取代,煤炭被石油取代,无一不是能量密度的进步,能够取代石油燃料的只有能量密度更高的能源。
而且,电能本身只是一种能量,而非能源。小编不止一次表达过观点,电动车辆并不差,但要分怎么用,电动两轮车、三轮车以及四轮微车这些适用于短距离出行代步和用于工厂、码头、物流园区等特定区域作业的电动查车、拖车等电动车辆当然很好,咱们的和谐号、复兴号高铁那种有外接电源的电动车更是没问题,但现在所鼓吹的电动汽车是想用有限的能量储备装置完成高铁那种远距离出行需求,搞不定的。
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个人电动车辆的未来只有一种方向最可行,那就是现在老百姓手中的电动自行车、电摩、电动三轮车和电动低速四轮车,出远门的话,还是得靠燃油汽车。
现在鼓吹的电动汽车必定会再一次被历史淘汰,变成又一次滑稽的闹剧。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登录
请输入手机号 请输入右侧的数字/字母 请输入短信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网址:被淘汰100年的电动汽车才是古董! 古董已在个人短途出行领域重获新生 却被某些人拿来嘲笑当年的胜利者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84065
相关内容
古董车型汽车(古董汽车翻新)✅年轻的时候玩古董,年纪大了被古董玩!徐政夫
古董翻新还是古董吗?
古董电脑再利用经验谈
《收获》文本 | 生活在别处:他人的历史,我的窥视 ——我与古董市场的奇缘(张翎)2
报废的1965年款保时捷911,翻新后秒变最贵古董车
古董行业赚钱吗 古董行业未来的趋势
古董与现代家具的混搭 旧屋重获新生
这辆“古董电车”健康告急,“拯救行动”来了
魏广文:古董钟是贵族文化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