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艺术?
为什么星星总是闪烁?因为它们离我们很远,光需要时间到达。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笑料连连#
艺术,是个较为抽象的宏观概念,也可以是个体现象,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
在当代社会,许多人都觉得艺术依然离生活很遥远,也存在“看不懂”、“不会欣赏”的小尴尬,认为艺术一般只局限于美术馆、画廊、博物馆等区域内,却未发觉,其实艺术早已进入到了生活,且已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吃饭、睡觉、运动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它们是保证身体所需的必要条件,这个常识我们都容易理解。
但艺术不似科学有固定答案与原理,艺术是主观的审美活动,它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阅历、情绪、理解等因素的不同,对艺术也会存在不同的理解。
Waiting for wind 《等风来》 48X68英寸 木板油画 管昕然 (2016 )
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艺术?
很简单,为了幸福。
人有两大心智能力: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
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感性的代表是艺术。
科学征服了世界,而艺术美化了世界。
《山海》60x 72英寸 布面油画 管昕然(2018)
艺术,是情感表达的“桥梁”
人有七情六欲,情感是感性的存在,内心的丰富多彩需要渠道来进行表达。此时,情感的表达与五颜六色的画板便“一拍即合”,色彩、构图、线条等可以让我们在艺术空间中自由表达与创造。
艺术是内心情感的宣泄渠道。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挫折与困难,此时,可以通过色彩的渲染、特别的立意、与众不同的构图等将内心的真挚情感表达出来。
Night Wish 48 x108 英寸 布面油画 管昕然(2019)
艺术实践,可平衡我们的生活状态。
艺术也是治愈情感的温暖世界。人的情绪是复杂多变的,具有不稳定性,现代社会,心理状态不稳定的人群不在少数。而色彩的多变与无拘无束的艺术创作,能有助于扫除内心的阴霾与无助。
描绘的过程,就是治愈的过程。
《我能否将你比作夏日的微风》 60 x 84 英寸 布面油画 管昕然 (2019)
艺术,可提升生活幸福感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条件得到满足,但幸福感却没有如期而至,最主要的原因是感性素质及感知能力没有获得提升,缺乏文化艺术的体验与思考。
当我们欣赏艺术品时,会在不知不觉间被其所吸引,思维慢慢被打开,与想象力产生新的链接。在艺术空间里,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心灵回归平静,幸福感便自然跟着提升。
《无题》 48x52英寸 布面油画 管昕然(2020)
艺术,是观察世界的一种新形式
都说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的思维容易被“固定化”,对事物的认知及观察世界的形式较为单调。
而艺术,是另一个不同的世界,是个可体验与欣赏的过程,启发着我们进行思考。艺术创作可锻炼我们的发散性思维,以更新奇的角度观察世界、感知美、发现美。
当然,艺术的重要性不限于以上几点,艺博君只是简单地罗列几个。
第25届秋季广州艺博会正准备中!
更多关于生活需要艺术的理由,
等你来广州艺博会现场发掘!
第25届秋季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2020.12.03-2020.12.06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
630-638号南丰国际会展中心
8大艺术矩阵
中西合璧,古今荟萃
[再现经典]中外艺术大师真迹展
文字的记载赋予历史纪实性,艺术的刻画则在时代进程中不断美化世界、赠予人们生 活幸 福感。作为包容性强、参与性高、审美性广的领域,艺术不仅穿越时空界限,让 不同时代、 不同领域的“智慧之星”跨越藩篱自由交流,还深刻地呈现出了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之间的 关系。本届广州艺博会将重磅呈现中国绘画领域的中坚力量,邀请贾 廷峰为学术主持,展 出米罗、黄宾虹、齐白石、林凤眠、陆俨少等经典名家的作品, 深化当代艺术的学术研究 与拓进。
[原•动力]“广州好”城市公共艺术主题展
城市艺术是当代城市文化建设与创新的强大动力,也是反映一座城市精神面貌的“镜 子”。 在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动力是驱动力量和重要因素,而文化动力 则是城市 “新生”的重要引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发展的丰富性、优质性及可 持续性。广州艺 博会通过策办“广州好”城市公共艺术主题展,进一步梳理广州的发 展脉络。从多维角度呈 现出领异标新的羊城风貌,探索当代城市艺术的发展空间,并 以此加强城市艺术与社会公 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当代城市文化新活力。
[LIFE・造物]生活美学空间艺术体验中心
“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让美学回归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本质。随着文化复兴的 意识愈 加强烈,人们正在试图通过融入“民族符号”丰富生活设计感与仪式感,从不 同角落解锁对 美学的认知,其对生活美学的追求不断升华。将艺术融合进生活、为大 众提供立体的美学 体验空间也是广州艺博会聚力表达的新方向。
[悦•本土]粤港澳大湾区美协主席、画院院长艺术名家联展
“共建人文湾区”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发展的重要命题,弘扬本土文化是推动城 市文化 发展的前驱方向。通过以广州为背景依托、以艺术为媒介、以广州艺博会为平 台,聚集国 内外多位艺术名家的全新力作,让艺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呈 现多元的人文艺 术气质,并借此向海内外讲述湾区故事,展示湾区人文特色,传递湾 区精神风貌。
[NEW•坐标]亚洲当代艺术名家主题展
“日新月异”是时代更迭的代名词,也是艺术发展存在多重可能性的体现。每个 人都有 与生俱来的独特性,每位艺术家都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坐标”,这体现在 其选材上的与 时俱进、内容上的思想精湛、笔墨语言上的丰富性和创造性。艺术 手法新颖、形式风 格多样是当代艺术名家的典型表现,或浓墨重彩,或淡笔渲染, 在绘画风格、语境、 体裁上的不断探索与思考是当代艺术家对时代变幻的独到诠释。 2020年广州艺博会将 在创新升级的基础上,大力打造以亚洲当代艺术名家为主的 主题展,焕发艺术新生。
[SO !问道]雕塑艺术主题展
艺术语言的表达丰富多样,而视觉形象之美往往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雕塑本体 语言 的核心要素是形体、空间与材料,不同于二维艺术的表现手法,雕塑艺术是 以三维立 体的形式向世人传达出与众不同的内涵与造物精神,通过不同质感、不 同角度赋予作 品一种特别的生命力,并注入社会人文气息与艺术家的价值观考量, 创造出可视、可 触的艺术形象,直接唤醒观者的感官系统。此次雕塑艺术主题展 意在向艺术爱好者及 藏家分享雕塑艺术家在空间缔造中带来的惊喜,探索雕塑的 艺术形态之美。
[自由的尺度]中国当代水墨走进广州
本届广州艺博会将邀请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领军人物田黎明、邱振中、王冬龄、周 韶华、 刘知白、樊洲、茅小浪、老圃、王秋人等以幵放的视野对水墨艺术作深层 解读,从新 时代角度出发,站在当代艺术的视觉经验立场上重新审视东方美学的 本体价值,将东 方意境与西方画理相融和,并在变革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从侧面展示中国当代 水墨艺术在国际文化语境中取得的新成就。
[光•在线]影像互动艺术策展空间
装置影像艺术是当代艺术领域中的一股新兴力量,也是当代语境中重要的艺术表 现形 式。它是在某一特定场所或空间产生的人为艺术,突破边界限制,以光为“媒 介”,以 相互交融、重叠的幵放姿态与观者进行一场更广域、更深入、更震撼的对话。
“空间”、“技术”、“体验”是装置影像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随其概念的不 断延伸,包 罗万象的装置艺术也在应时而变。本届广州艺博会意在以年轻一代的 视角,对当下社 会图像与文化景观进行多维度的观察与思考,探讨与提出关于影 像互动艺术的更多可 能。
3大主题论坛
探索业界多维形态
展望市场前驱动向
[艺起收藏]全球艺术高峰论坛
在第20届广州艺博会上,由龙美术馆主办、收藏巨鳄刘益谦先生主持的【全球艺术品国际(广州)高峰论坛】,引起亚洲艺术圏 的轰动, 收藏“热浪”席卷各圏层。第25届秋季广州艺博会将再续盛典,举办由全球拍卖行负责人(佳士得、苏富比、嘉德等)、 400位私人银行的 超级VIP (瑞士银行、花旗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各类高级协会会员、各地商会会员等800余位全 球顶尖藏家作为嘉宾参与
的【艺起收藏】全球艺术高峰论坛!进一步探讨与激发艺术收藏行业的内在潜力,探索与推动中国艺术 品收藏的市场资本化与国际化进程。
[学术对话]持续发展论坛
艺术之所以可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学术价值体现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学术高度除了是时代创作水平的体现,也是艺术家进入市 场的前提, 真正的艺术生命力,更离不开严格的学术研判与梳理。本届广州艺博会将以“学术论坛+展厅体验”结合的模式开展 一场巅峰学术对话!邀 请广东美术馆馆长、广东省博物馆馆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等学术界权威专家及知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亲临现场,发掘更多有思想性、 创造性、突破性的学术性艺术,共同探讨更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模式。
[艺周风向]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财富与金融高峰论坛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国家全方位开放、“一带一路” 最重 要的巨型门户枢纽。为了更好地展现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日异月新的变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融合,满足人民过 上美好生活的 新期待。本届广州艺博会将邀请不同领域富有经验和影响力的专家们进行主题演讲及干货分享,从学术研究和商业 探索的双重视角出发, 触发不同角度的思考,前瞻艺术财富与金融的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
网址: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艺术?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88699
相关内容
与艺术同居,为什么我们的家需要艺术?叶永青:为什么我们需要艺术
我们为何需要艺术?
为什么生活需要艺术?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宠物
为什么人们需要慢生活
说到底,艺术都治愈了我们什么?
生活需要艺术,恰如艺术需要生活
今天,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阅读?
我们要做到的把艺术生活化,而不是生活艺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