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活动实施办法
杨凌示范区基层
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活动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示范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全区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十三五”期间陕西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杨凌示范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精神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相关规定,结合示范区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办法:
一、深入开展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活动,是新形势下推进和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是提高基层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基础工程。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以提高示范区基层应急能力为目标,紧密结合基层单位工作实际,坚持预防与处置、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提升基层单位应急管理水平,不断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二、杨陵区应急办和示范区应急委各成员单位要按照《杨凌示范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评估指标体系》(附件1、2、3),结合各自实际,综合考虑基层单位的类型、数量、自身建设情况、位置及辐射范围等因素,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精心做好规划、指导、实施、考核、申报等创建工作。
三、全区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积极参加创建活动。各驻区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纳入到所在地创建活动当中,由示范区应急办和杨陵区应急办负责指导、审核及申报。
四、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的评选,采取基层自查、逐级申报、综合评审的程序进行。由各基层单位对照《示范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自查,自下而上逐级向所在地应急办申报。获得示范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称号一年以上、且综合评定超过90分(年度未发生突发事件的单位综合评定超过80分)的,由示范区应急委推荐申报省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
五、示范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每年评选一次,统一申报时间为每年的9月底。获得“示范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称号的,由示范区应急委予以通报表彰并授牌。
六、申报材料包括推荐报告、申报单位的申报表及创建材料。申报单位要认真填写《示范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申报表》(附件4),整理汇总创建材料(创建材料要严格按照评估指标体系书写,内容真实,文字精练)。申报表及创建材料各1份,签署各级组织意见并盖章后,于当年的9月底报示范区应急办。
七、示范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实行动态管理。对已命名的单位,示范区应急办每年进行抽查,每年抽查数量不少于三分之一,每3年复查一遍。对出现管理不善、质量下降明显、示范作用不强等不合格情况的单位,取消其“示范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称号,予以摘牌并进行通报。
八、医院、博物馆等基层单位创建标准按照企业标准执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原则上不作为基层单位参加创建活动,确需参加的,参照村(社区)和企业的标准进行考核。
附件:1.杨凌示范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评估指标体系(村、社区类)
2.杨凌示范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评估指标体系(企业类)
3.杨凌示范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评估指标体系(学校类)
4.杨凌示范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申报表
附件1
示范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评估指标体系(村、社区类)
评估内容
评估指标
分值
组织机构10分
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责任制落实
3
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3
应急管理纳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分析研究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不少于2次,有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2
有固定的挂牌办公场所
2
应急预案15分
编制有综合应急预案和应对本村(社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
5
预案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3
针对本村(社区)的实际情况,每年有重点的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2
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预案。每3年至少修订一次
2
预案经过上级人民政府审核备案
2
所有预案汇编成册
1
应急队伍15分
组建有以村(社区)干部、党团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医务人员、物业保安和志愿者等为骨干的综合性应急队伍
3
应急队伍人数最少为30人。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应急队伍人数与总人口数相比不低于1:100
3
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急队伍人员进行出入队调整
2
应急队伍人员分工明确,考核选拔、教育训练、管理等工作制度健全
3
应急队伍每年集中教育培训不少于2次,队员熟悉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综合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强
3
应急队伍集中教育训练和抢险救援时佩带自行统一的标志(标志上使用陕西应急标识时,应符合《陕西应急标识使用规范》)
1
应急保障12分
有具备供水、供电、排污等避难条件的应急避难场所
3
避难场所内有醒目的应急疏散标识
1
各类紧急疏散通道畅通
1
本村(社区)群众对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的知晓率达100%
2
储备有消防、防汛、医疗救护和生活必需品等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并建立台帐
3
及时更新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
2
科普宣教和培训
10分
每年制定科普宣教和培训方案
3
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
每年集中宣传、咨询等活动不少于2次
2
每户有一本《陕西省公众应急指南》或公众应急知识方面的书籍
2
应急管理制度
8分
应急管理制度健全。建立有应急值守、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应急保障、科普宣教和培训、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3
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明确
3
组织机构及分工、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处置流程等主要工作制度上墙
2
隐患排查整改
10分
每年对本村(社区)内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纠纷等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分类登记建档并进行风险评估
3
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对自身难以完成整改的,及时向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报告
5
在重大危险源和风险隐患处设置醒目的标识和警示标志
2
信息报告和预警
10分
有固定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电话,坚持值班常态化
3
有专(兼)职应急管理信息员负责信息报送
2
按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和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信息报告及时、客观、真实,无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现象
3
有符合实际的预警信息通报和发布手段,确保行政区域内人员全覆盖
2
先期处置和协助处置突发事件
10分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开展先期处置工作
2
按照分级标准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信息
1
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
1
积极组织群众自救、互救
2
主动配合上级人民政府、部门和单位做好救援工作
2
不因先期处置不当造成人员死亡和群伤
2
附件2
示范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评估指标体系(企业类)
评估内容
评估指标
分值
组织机构10分
应急管理机构或部门健全,职责清晰
3
应急管理领导责任制落实
3
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有固定的挂牌办公场所
2
应急管理纳入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应急管理工作
2
应急预案15分
结合工作实际编制具体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
预案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3
根据企业工作实际,每年有针对性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2
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预案。每年至少修订一次
2
预案经过所在地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2
所有预案汇编成册
1
应急队伍15分
根据企业情况建立专、兼职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3
应急队伍人数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2
每年对应急救援队伍人员进行出入队调整
1
应急救援队伍工作职责及分工明确,考核选拔、值守应急、教育培训、内务管理、装备维护保养、应急联动等工作制度完善
2
应急救援队伍教育培训及演练经常
2
应急救援队员熟悉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操作使用应急救援装备熟练,应急救援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强
2
应急救援队伍配有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品并及时更新。专职应急救援队伍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应急救援装备和救援物资器材仓库
2
应急队伍集中教育训练和抢险救援时佩带企业统一的标志(标志上使用陕西应急标识时,应符合《陕西应急标识使用规范》)
1
应急保障12分
安排有应急管理专项工作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
3
每年修订一次应急物资保障方案,储备安全生产、消防、防汛等方面的应急装备和物资,建立台帐并及时更新
3
在企业内或周边适当位置按标准建设或设置应急避难场所,避难场所要具备供水、供电、排污等避难条件
3
避难场所内有醒目的应急疏散标识
1
各类紧急疏散通道畅通
1
企业职工对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的知晓率达100%
1
科普宣教和培训
10分
将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和培训纳入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当中,结合实际每年制定应急管理宣教培训方案
3
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等重点人每年必须进行1次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2
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员工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
企业每年集中宣传、咨询等活动不少于2次
2
应急管理制度
8分
应急管理制度健全。建立有应急值守、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应急保障、科普宣教和培训、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3
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明确
3
组织机构及分工、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处置流程等主要工作制度上墙
2
隐患排查整改
10分
每年对企业内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等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分类登记建档并进行风险评估
3
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对自身难以完成整改的,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单位报告
5
在重大危险源和风险隐患处设置醒目的标识和警示标志
2
信息报告和预警
10分
有值班室和视频监控室,值班工作制度健全,有专人负责值班
3
有专(兼)职应急管理信息员负责信息报送
2
按规定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单位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信息报告及时、客观、真实,无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现象
3
有符合实际的预警信息通报和发布手段,确保企业员工和所涉及群众的全覆盖
2
先期处置和协助处置突发事件
10分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开展先期处置工作
2
按照分级标准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单位报告信息
1
采取必要措施,实施紧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
1
积极组织员工自救、互救
2
主动配合所在地人民政府和部门、上级单位做好救援工作
2
不因先期处置不当造成人员死亡和群伤
2
附件3
示范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评估指标体系(学校类)
评估内容
评估指标
分值
组织机构10分
应急管理机构或部门健全,职责清晰
3
应急管理领导责任制落实
3
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有固定的挂牌办公场所
2
应急管理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应急管理工作
2
应急预案15分
编制有综合应急预案和应对校内及周边区域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
5
预案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3
根据学校实际,每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师生开展2次以上应急预案演练
2
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预案。每3年至少修订一次
2
预案经过所在地人民政府审核备案
2
所有预案汇编成册
1
应急队伍15分
组建有以校领导、党团员、安全保卫人员、青年教师等为骨干的应急队伍
3
应急队伍人数与学校班数挂钩。大、中学应急队伍人数与班数相比不低于1:1,小学、幼儿园应急队伍人数与班数相比不低于2:1
3
每年根据学校人员变化对应急队伍人员进行出入队调整
2
应急救援队伍工作职责及分工明确,考核选拔、教育培训、管理等工作制度完善
3
应急队伍每学期集中教育培训不少于2次,队员熟悉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综合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强
3
应急队伍集中教育训练和抢险救援时佩带学校统一的标志(标志上使用陕西应急标识时,应符合《陕西应急标识使用规范》)
1
应急保障12分
安排有应急管理专项工作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
2
储备有消防、防汛、医疗救护和生活必需品等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并及时更新
2
利用学校体育馆、运动场、空地等适当场所按标准建设或设置应急避难场所,避难场所要具备供水、供电、排污等避难条件
2
避难场所内有醒目的应急疏散标识
1
各类紧急疏散通道畅通
1
师生对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的知晓率达100%
2
科普宣教和培训
10分
将应急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
3
大、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安排5节、幼儿园每学期至少安排3节公共应急知识课程
3
依托公安、消防、卫生、地震等部门,每学期至少组织教职员工和学生开展1次应急知识技能培训活动
2
校内设有宣传专栏和安全警示标语
2
应急管理制度
8分
应急管理制度健全。建立有应急值守、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应急保障、科普宣教和培训、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3
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明确
3
组织机构及分工、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处置流程等主要工作制度上墙
2
隐患排查整改
10分
每学期对学校及周边200米以内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等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分类登记建档并进行风险评估
3
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对自身难以完成整改的,及时向辖区人民政府和上级单位报告
5
在重大危险源和风险隐患处设置醒目的标识和警示标志
2
信息报告和预警
10分
有值班室和视频监控室,值班工作制度健全,有专人负责值班
3
有专(兼)职应急管理信息员负责信息报送
2
按规定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单位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信息报告及时、客观、真实,无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现象
3
有符合实际的预警信息通报和发布手段,确保学校师生的全面覆盖
2
先期处置和协助处置突发事件
10分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开展先期处置工作
2
按照分级标准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单位报告信息
1
采取必要措施,实施紧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
1
积极组织师生自救、互救
2
主动配合所在地人民政府和部门、上级单位做好救援工作
2
不因先期处置不当造成人员死亡和群伤
2
附件4
杨凌示范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申报表
(盖创建单位公章)
单 位
负责人
职务
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自评时间
自评分
考评时间
考评分
示范点
创建情况
杨陵区应急委或主管部门意见
签 章
年 月 日
示范区
应急委
意见
签 章
年 月 日
网址:杨凌示范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活动实施办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9018
相关内容
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食堂、餐厅台账资料.doc陕西杨凌启动2022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
《官渡区全面创建幸福家庭实施 “新家庭计划”活动方案》政策解读
助力健康生活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主题示范活动举行
护理管理知识范文
各种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0篇范文)
办公室工作意见建议范例6篇
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能力建设 今年四川应急管理这样干
《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办法》解读
**应急处置预案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