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生活的艺术》 | 生活,就是一件艺术品
如果说要找出一个与中国十分相似的国家,日本恐怕排在首位。
无论是茶、书法还是文字,日本将文化的借鉴、融合和再创新都做的十分优秀,从《日本生活的艺术》这一部纪录片中,我仿佛在照一面镜子,既模糊又清晰。
自然.Nature
自然,永远是人类不断探索的命题。
自然是日本文化的底色,神道教的简约美学深藏在自然之中,咆哮的瀑布和低吟的唱诵,人在天地自然中体会自己的渺小,哪怕渺小如蝉也是自然中重要的存在,岩石是人类的祖先。
在细微之处,去看这个世界,满怀敬畏之心。这种观点似乎与苏东坡的诗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不谋而和。
深浅不一的泼墨是雪舟笔下的山水,寒冷潮湿的空气从画幅中氤氲而出,凝视深思,风景自然浮现。枯山水承载着另一种自然崇拜,十五块岩石意示着自然的圆满,但人眼却始终无从饱览到全貌,世界的意义无法破译,空白与神秘是东方的色彩。
荒野自然的奥秘同样被剪裁在盆景中,三五百年的植物生命是比人类更为崇高的圣灵般存在,扭转的肌肉、咆哮的海浪,扭曲的枝桠是自然不可驯服的暗喻。
无论是色彩还是意境,都有着浓厚的东方色彩。
然而对我来说,或许日本版画的出现,才使得他们与我们之间有了较为明确的分界线。
“茫茫不见富士,妙趣深藏雾中”。近乎完美的对称轮廓在神秘迷雾中成为日本文化的隐喻,葛饰北斋的名字又一次被提及,富岳三十六景时隔许久再看仍然给人许多感动,人类被巨浪袭卷,微不足道却永不屈服。
城市.Cities
城市,是国家的心脏。
因为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处于地理板块交界处,频繁的自然灾害使得他们无论是建筑还是生活,都有了一套墨守成规的法则。
京都是精心设计的艺术品,是乌托邦的蓝图,1600座寺庙和400座神龛是最为神圣的装饰,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是千年之前复杂故事也是人类永恒不变的关于爱与恨、嫉妒与释怀的角力。
茶的传入,使日本茶道开始逐渐有别于中国茶文化。在近乎刻板的一招一式中,成为了茶道修炼的深层意义。看似粗糙的陶器,茶室中被修补的裂缝,所有质朴的摆设,形成了独特的日式美学:不完美之处恰是最值得被欣赏与感恩的部分。
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开始,伴随着融合和矛盾。
传统文化和服饰开始有了西方现代化的影子,对于人性的本质,他们似乎从没有过多的粉饰,天性与现实,往往是最直击心灵的部分。
新宿是东京的下腹部,模糊的无法辨认的影像是艺术家关于日本社会含混不清复杂处境的描述,世纪动荡后城市重建飞奔,但过往的文化与艺术却不足以支撑起国家的身份认同,《阿吉拉》的大爆炸场景,《萤火虫之墓》的战争描摹,反乌托邦的记忆与想象是无法抹去的伤痛。
而破坏却孕育创造,在现代时尚产业与城市美学中,草间弥生的艺术重新抓住时代精神,走进镜子装置犹如掉入万花筒,室内闪烁的星系是夜晚繁荣的城市,动态和复杂成为日本的城市想象。
家庭.Home
现代日式家庭生活的美学艺术是古老传统的再造。
低矮的木质庭院是禅宗美学的外化,榻榻米和稻草垫打造出日本独有的负空间,沉默和空白同样是意义的体现,简约干净的线条成为现代主义的追随。
在家庭空间中,插花已不再是最初宗教性质的行为,而是一种对于自然和艺术最本质的向往。在小小的花瓶中,通关观赏文字、草木,甚至是通过阳光洒下的微末的影子,都无一不体现着个人化的情绪。
极具亲切感的书法,虽然我并不喜欢片中的表现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笔墨之间,确实有宇宙的大美所在。
无论是霓虹灯灿烂的大都市,还是巷子中、小出租屋的拥挤生活,不仅仅是日本人,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努力去寻找两全其美的生活方式,哪怕乡野中一个小小的树屋,不也能让我们暂时忘却时间,怀念童年吗?
日本生活的艺术,似乎与我们日常所追求的生活有着些许差异。但在这些思想与艺术品中,其实蕴含着每个人对于生活和生命的相似理解。敬畏自然、敬畏死亡,同时又以超然的毅力努力的活着。
人的生命,其实就是从宏大的宇宙中,飘落下来的一粒尘埃,因为生来渺小,所以即使是微小的幸福,也会铭记于心,即便是倾覆搬的苦难,也会负重前行。
所谓生活的艺术,便是生命的颂歌。
主编/仓巴鹿人
撰文/阿森
网址:《日本生活的艺术》 | 生活,就是一件艺术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9070
相关内容
生活的艺术EPUB,生活的艺术MOBI,生活的艺术AZW3,生活的艺术PDF东芝大师冰箱,以艺术品家电诠释生活的艺术
《艺术生活》
《如何解读“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3页)
张世英: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艺术之韵,生活之光——打造家焕空间的艺术品搭配
探索生活的艺术——新创意家居邀你品鉴艺术生活诗享会
文艺生活 · 艺术中国杂志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doc
艺术生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