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们为什么要做美术馆?
为什么月亮总是跟着我们走?因为它想做我们的路灯。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搞笑日常#
2023年,我们为什么要做美术馆?
最高级的审美,一定是极简。
素到极致、简到极致、净到极致,都让人心底安详、心生禅意,内心深处复归于最本真的、永恒的宁静。
01
在2022年筹办环球艺术家美术馆这前后一年中,身边熟悉的朋友或陌生的朋友总会问我几个问题:
你们为什么要做美术馆?做美术馆赚钱吗?美术馆是干什么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无从说起,或者说,我仅仅就是想做个美术馆,仅此而已!
环球艺术家美术馆外景
而后,我在想别人为什么要问我这些问题,只是我始终也没有想明白,但这并不重要,我只想要做一个美术馆,因为美术馆是一个城市的底色。
在筹办美术馆的过程中,身边很多朋友善意的提出很多建议,面对当下复杂而纷乱的环境,或多或少总会影响自己正常的判断,每当我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犹豫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邱振中先生说过的话:做任何领域的人都必须有一点精神,都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你要看到这个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要为它想一想,也为你自己想一想,你在所从事的工作中有没有理想,它与其他相近领域和整个人文领域的理想有什么关系,你愿意为自己的理想和这个领域的理想付出些什么。
Q:你们美术馆主要做什么?
A:我们做艺术展览、做艺术沙龙。
Q:那你们一年能赚多少钱?
A:我们不赚钱,我们肯定是在赔钱。至少当前是这样。
Q:那你们美术馆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A:我们没有商业模式。
每次我这么回答的时候,对方总是一脸的愕然,以为我不愿意讲,其实,我是真的没有商业模式。
但随着问的人多了,每次这样回答,别人不理解的情况下,我只能笑而不语,尔后,我便会给对方讲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记得有次父亲晚上喝醉酒后问我,将来长大有什么理想?我望着父亲满怀期待的眼神,半天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因为我知道,我只要答错了一定会挨打,我便低声回答道:我只想长大……父亲似乎没有听到再一次问道,我再一次回答道:我只想长大………
如今,如果一定要问我商业模式,我一定是像回答父亲问题的逻辑来回答:我只想做一个美术馆……因为只有做成一个真正的美术馆,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而这,就是我们美术馆的商业模式。
“你为什么要做美术馆?”
每次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内心可以说五味杂陈,只觉得这似乎就不是一个问题,又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问题,常常陷入沉思而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但转念一想,我有必要认真的回答。
“那你为什么希望你的孩子有文化,还要送到好学校读书?学音乐、学舞蹈、逛博物馆呢?”
“来美术馆面试的年轻人,为什么都说想希望提高艺术修养,熏陶熏陶?”
“那你为什么喜欢逛书店和美术馆呢?”
02
我们当下流行的,是“终身学习”和“知识迭代”以及“不断进化”,众多知识和新型技术成为时代的主流,可是我想讲的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那艺术、审美还有什么意义呢?
但事实上,知识不等于审美——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我觉得一个人审美的高低,决定着生活品质好与坏,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的品质在点滴之间感受到美的价值与魅力。
艺术作为一种疗愈的方式,给人心灵以慰籍,给人灵魂以寄托,让我们懂得热爱生活和大自然,让我们学会欣赏和成长,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艺术还能带给我们自我的认识,比如你喜欢什么样的艺术作品,可能就代表着你内心的投射,反映出你是属于什么类型的人。
03
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一种绝症。”把审美当作一种趣味的人,生活才是丰富多彩的。而无审美趣味的人,便觉得生活千篇一律。
若无审美,我们如何对抗这个粗鄙的世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生命中所有的美好,都来自于最耀眼的灵魂,当你用心去倾听世界,感受清风,感受细雨,感受万物。以审美的眼光,摒弃世俗的利欲追逐,病态只是别人的温床,而万物都是你诗意的源泉。若无审美,一切都与你无关。
吴冠中先生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现在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也不是文化,而是审美。不懂审美,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生活越来越无趣、越来越枯萎。所以有人说,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北大教授朱青生在谈美育的一篇文章中,提供了一个很有启发的视角:“所谓审美,就是学会如何利用艺术认识人的价值……而艺术可以让我们找到审美背后的限制,然后对它进行不间断的革新和变化。”
可见,审美不仅是对某一件作品的欣赏,或是对某一个艺术风格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去竭力突破我们身上那些“看不见的限制”。
福柯说:“令我震惊的一个事实是,在我们的社会中,艺术已经变成仅仅与对象而不是同个人或生活有关的东西了。艺术成了一门专业,他们由艺术家这样的专家做出来。但是,难道每个人的生活不能成为艺术作品吗?为什么一盏灯或一座房子可以成为艺术品,我们的生活却不能成为艺术品呢?”
徐悲鸿的儿子徐庆平曾在欧洲留学,有一次他去卢浮宫参观。当时碰见一群七八岁的法国孩子由女老师带领,进去时,他听到老师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要仔细看,然后给我讲一讲,希腊罗马式建筑的美和哥特式建筑的美有什么不同?”这给徐庆平的震撼非常大。徐庆平深切感受到: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懂得审美的民族,而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审美,那他注定是一个失败的人。
审美不单单是琴棋书画的技能,而是对美的事物的感知力、创造力。审美是一种自律,不人云亦云,能独自感受到美。审美,不是我们走遍世界去发掘美,而是我们对当下所见的一切去领悟美。
上个世纪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卸任以后出版了一部书《不战而胜》,是尼克松将自己多年观察总结起来的。这本书最后一章还写到这样的话:
当有一天,遥远的古老的中国,他们的年轻人开始摒弃他们的传统文化,不再以传统美为美,不再相信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是美国人不战而胜的时候…
尼克松提到的这种情况会不会出现呢?我想,绝不可能出现。华夏文明能够屹立五千年,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我们的审美观和传统文化。
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根本所在。
审美背后,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文化战争。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越是遗忘,别人占有得就越快。
04
去岁寒冬,因为疫情防控,这个城市连续几次封城,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停滞不前,一个人的时候,我习惯性坐在院中闭目养神,阳光透过微风拂过的竹叶涮涮作响,似乎是地上的百年青砖在呐喊,回想往昔热闹的时候,院外可谓是车水马龙,偶尔公交车轰隆隆快要来的时候,地面震动得让人坐立不安,如同这个时代一样,似乎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着我们前行。
回想刚刚在美术馆看展的心情起伏,一切似乎是过往云烟,只是内心依旧是孤独的,无论多么强大的人,在时间的长河里,都会格外的感到彻骨的孤寂!
我想,也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谁能享受孤独,谁便能得大自在的自由。
如果没有孤独,那么陈子昂便不会写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样振聋发聩的文字,与千古怀才不遇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如果没有孤独,叔本华必然沦为芸芸众生,也不会说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的名句。
如果没有孤独,梵高就不能通过线条和色彩,把孤独感表现在画布之上,让孤独这种情感成为绘画的语言。
当我们身处红尘滚滚之中,偶尔迷失方向时,老树告诉你:
江山无尽,而人生有涯。故人营营于世事得失,不见江山无尽,是为红尘走狗行径耳。春色满眼,不解风情。乱花迷人,未知深意。以人世作牢狱,将荣辱当真实,正是吾辈之悲哀处。天下大矣,江湖远矣,唯当诸事放下,一心澄明,与万物相推移,游乎乱世,驻足本心,无离无弃,不失不得,方可存乎天地间。
忽然明白,天地生息,万物皆为美,它是帘外凉风,溪边泉石,远山草木,「风花落未已,山斋开夜扉」。生活中处处存在审美,把一山一水融入生活里,观照万物,是一份生命的姿态。
苏东坡也在《赤壁赋》中写道: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皆自然之美,亦属文人之雅致,自古便是中国人不可放弃的生命哲学,也正是审美与生活的结合。
最高级的审美,
一定是极简。
素到极致、简到极致、净到极致,
都让人心底安详、心生禅意,
内心深处复归于最本真的、永恒的宁静。
05
也许,你会问,你做美术馆和我有什么关系?这个我也仔细想过,的确没什么关系。只是,我觉得这是个价值观的问题。
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人去做一些事情。
或许,这样才能让社会更加进步。当然,我不能把自己认为有价值或美好的东西强加给你。我们只是在这里而已。想要让你看到。
06
一百年前,亨利卢斯创办《时代周刊》决意要把那些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新兴中产阶级,为新兴中产阶级去产生一本新闻周刊,而且以服务的心态提供给他们。
一百年后,我们创办 『环球艺术家美术馆』致力于中国艺术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以“生活的禅意,生活的美学,生命的哲学”为创办理念,探索艺术在当下更多的文化价值和表达方式。
那么,你要不要走近美术馆来看一看呢?
责任编辑:
网址:2023年,我们为什么要做美术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91162
相关内容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艺术?叶永青:为什么我们需要艺术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
与艺术同居,为什么我们的家需要艺术?
木木美术馆春季大展
茶馆,为什么对中国人很重要?
《审美生活及其为何重要》:我们如何抵达美
艺术,让我们成为幸福的人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宠物
今天,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