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轩:建设人人享有高品质居住生活的人民城市
【编者按】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联合澎湃新闻,发起“人民城市·5周年/笔谈”专栏,从超大城市治理、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城乡融合、城市群发展、青年与城市等多个角度,讨论人民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是人集中居住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居住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要求,在有地方住的基础上,还希望住得好、住得安心、住得舒适、住得满意。
满足持续升级的居住生活需求、创造更高品质的城市居住生活,已成为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与努力方向。高品质居住生活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住房条件、居住环境两个方面,前者要求实现住房可得可负担、空间舒适、功能合理、安全耐久、设施健全,后者要求做到物业管理完善、小区环境优美、社区配套齐备、社区治理良好。高品质居住生活的上述内涵,反映了住房自身因素与住房外部因素相结合、居住基本需求与居住衍生需求相结合、居住硬件条件与居住软件条件相结合的特点,凸显出当前城市居住生活已全面步入品质提升与外延拓展新阶段的时代特征。
进入新时代以来,上海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将提高居住生活水平摆在重要位置,努力打造宜居安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住房条件方面,住房供给总量不断扩大,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逐年提高,至2023年末达到37.51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已累计建设筹措约51.3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越来越多的来沪新市民、青年人实现了“安居梦”;住房租赁市场快速发展,初步构建起“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两旧一村”改造顺利推进,老旧小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取得积极进展,既有住房条件获得显著改善。在居住环境方面,新一轮住宅小区“美丽家园”建设扎实开展,居住生活中部分急难愁盼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住宅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首轮大居市政公建配套设施三年行动圆满完成,大型居住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全面推进,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大幅提高、获得感不断增强。
人民对高品质居住生活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与发达国家大都市居住生活水平相比,与市民对美好居住生活新期盼相对照,上海的居住生活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展望未来,上海要在更高起点上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从系统观念出发谋划和推动居住领域相关工作,科学研判超大城市居住生活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广大市民对高品质居住生活的新需求;要在完善住房供给体系、提高住房可负担性、改善存量住房条件、提升住房建设品质、增强住宅小区宜居性、打造高品质居住社区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解决好群众在居住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努力使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获得新优化、住房可负担性得到新提升、市民居住条件改善取得新成效、“好房子”建设实现新进步、“好小区”建设走出新步伐、“好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让市民人人都能享有更高品质的居住生活、人人都能从美好居住生活中提升幸福感,由此谱写住有宜居、住有安居的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
(作者潘文轩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海报设计:周寰
网址:潘文轩:建设人人享有高品质居住生活的人民城市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9270
相关内容
【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生活性服务业30条”解读之一】从城市建设到人民的美好生活 回归初心 相融于生活的新金融探索
我市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清洁行动 人人参与共建美好家园
金融赋能,共筑人民城市美好未来
水上休闲活动的“堵”与“疏”丨“人民城市·人人议事厅”基层民主实践新江湾城街道专场活动举行
上海杨浦:人民城市幸福样本“炼成记”
岳阳市加强小街巷提质建设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57号)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46号) 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
文明东营|建设能源节约型城市 享受绿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