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范例6篇

发布时间:2024-12-28 16:53

智能家居,提升生活质量的智慧范例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生活科技资讯#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范文1

【关键词】经济生活;参与能力;课堂学习

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将知识应用到经济生活中去分析问题;二是将知识应用到经济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学以致用,使中学生在参与经济生活过程中能够应用所学知识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选择。如何实现让学生参与到经济生活中去,如何通过参与来提高经济生活的正确分析及判断能力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一、开放式课堂学习,考验学生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关注度

首先课堂所学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时代感,其次学生预习要紧密结合现实生活、联系经济生活。通过课堂内外的引导,能促使学生平时多关注社会时事、国家政策、改革动向,了解经济发展动态,并尽可能提前参与到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的探索和研究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素养。而随着经济生活素材的积累、知识面的拓宽、视野的开阔,就会使得学生对经济知识更加兴趣盎然、充满活力。这也符合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体现以学生作为主体、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理念,即学生积极参与到经济生活中,将生活化带入课堂,主动分享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经济生活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举例来说,在学习“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时,按照课堂提前布置的要求,平时多注意收看CCTV2中节目,倾听家长关于经济话题的谈论。当听到关于“切蛋糕”、“贫富差距愈来愈大”、“物价上涨的速度比涨工资的速度快多了”、“买不起房”、“工资分配不合理”的话题时,试图应用“效率”、“再分配”、“基尼系数”等理论进行正确分析和解释,从中提高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课堂知识的理解,并在开放式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对于解释不了的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共同讨论,进一步查找资料,认真分析。

这种开放式的课堂学习,学生不光可以熟知社会当下的经济情况,还能够试着去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因素,长此以往,就能提高对经济生活的关注度、提升自身经济生活的综合素养。这种开放式的课堂学习氛围,直接将生活融入课本,将社会经济渗透进课堂知识,靠学生自己去接触、去深入、去分析、去应用,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爱上“经济生活”,换句话说,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能力进步。

二、身临其境式课堂体验,提高与经济生活相关的能力

与开放式课堂学习共同存在的还有身临其境式课堂体验,也就是简单的“角色扮演”。“经济生活”本身就带有生活性的特征,把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亲自参与到日常经济活动中去,是提高经济生活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举例“物价上涨”的问题,学生自己扮演父母的角色,在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情况下合理安排收支平衡和再发展投资。首先要使学生了消费的构成,包括交物业费、水电费、生活费,通讯费等生活性支出,包括教育费、投资等发展性支出,包括车旅费、人情支出等享受性支出;然后合理规划自己的钱袋子,对于月收入3000元、5000元、8000元的不同家庭,如何保证每个月不会“入不敷出”,如何保证有一笔固定的存款实现再发展,如何为家庭、为孩子做更好地打算等等。通过学生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经济生活,从中体验到赚钱之不易,节约和规划是提高经济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提倡不浪费、不攀比的好习惯。再比如“多变的价格”这一课,学生可以直接联想到不同时期学校食堂饭菜价格的变化情况,去年0.5元一个豆沙包今年变成1元1个,食堂菜价的上涨使得数量减少,同时还会使伙食质量逐渐下降,这些直接与学生个人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内容,令学生对物价的变化直接引起商品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这一“经济生活”现象感触极深,从中更能体验到对每个人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不光加深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印象,还能让他们感受良多,让他们从生活细节中了解价格变动对自身生活的影响,从而培养正确的消费观。

三、探究式学习,相互合作、讨论,共同提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每一位中学生对生活化的知识都充满好奇心,求知欲望很强,对经济生活更具有探究的精神。经济生活与身边的人、事、物关系密切,在求知欲望的刺激下,学生能发掘自身潜能,使出“洪荒之力”,探究经济生活知识,造成学生们意见不一、观点不同,也实属正常,通过切身实践经历互相讨论、激烈争辩,更加主动分析,从而得出创新的解决策略。讨论与争辩,实践与协作,在探究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自身是否过于固执、走进“死胡同”而不自知。一旦出现偏差,通过其他同学的提醒和自我反省,及时改正。通过探究式学习,钻研的精神大幅度地提升,分析经济生活的能力也逐步提高。

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在遇到与经济生活相关的问题时,重视与其他学生间的互相合作、讨论,共同携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在探究过程中寻找参与经济生活的乐趣,增加正确选择的成就感。在一言一行中,学生将会潜移默化地参与到经济生活,提高选择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生活》这一类型的学习体验,不光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关注社会经济动向,还能总结经验、学以致用,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帮助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懂得经济生活,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实践基础,在提高经济选择能力的同时提升自己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价值。

参考文献:

李平. 提高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选择能力――从《经济生活》的生活主题教学谈起[J]. 民主教学. 2013(11).

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范文2

观察生活,把握细节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通过对生活的挖掘,可以发现数不尽的知识。诱发儿童观察生活,可以让他们清晰地捕捉到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从而全面加深他们对生活的认知,由此一来,在开展幼儿线描画教学时必然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功能。比如,在指导幼儿描绘树叶时,教师可以将真实的树叶拿到课堂当中让幼儿去观察,或者是利用多媒体呈现出不同树叶的图片供幼儿观看,并让他们在观看的同时思考一些问题,如:“枫叶是什么形状的,它的线条具有哪些特点?”“柏树的树叶是什么形状的,在线条上和其他树叶存在哪些异同点?”或者在指导幼儿绘画鲜花时,同样可以按照上述的教学方法举出实物例子,然后让幼儿思考一些问题,如:“木棉花是什么形状的?”“鸡冠花的线条有哪些特点?”“在勾勒玫瑰花的时候,应该如何铺展线条?”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并以此增强他们把握细节的能力。当然,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能力情况,教师还可以从简单的实物入手,比如勾勒电视机、黑板、房屋等,由于这类生活实物都是由规则图形组成的,所以可以更好地被孩子们所把握,同时还能间接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让课堂学习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描绘生活,锤炼技能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开展幼儿线描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勾勒线条,并在勾勒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绘画技巧和熟练度。所以,为孩子们构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也是非常关键的。但在现阶段,幼儿在操作线描画时常会出现内容缺乏主题,画面凌乱不堪,甚至乍一看不知所云。对此,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某些实际场景搬到课堂之中,然后,让幼儿在观看场景的同时将事物勾勒出来。在操作时,教师可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去进行。如将幼儿熟悉的生活事物呈献给孩子们,然后让他们按照事物的形状特点进行勾勒。当然,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落笔,教师还可以适当地为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如在绘画水果、蔬菜、房屋、文具等生活事物时,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笔速,如何顿笔,如何控制线条的粗细等;在描绘河流和湖面的时候,应该如何勾勒线条才能创造出水面那种“平静”和“柔和”的感觉等;在勾勒“阳光”和“下雨天”的时候,应该如何控制线条的“柔度”和“硬度”,才能让画面显得更加自然等;在勾勒房屋和水果的时候,应该如何正确选择线条等。由此,不但可以增强孩子们的绘画技能,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让他们更加热爱线描画。

提升自主与创造能力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孩子们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可以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投入到创作活动当中,并借此提升自身的整体绘画技能。鼓励儿童有意识地创造生活,重新勾勒生活,一方面可以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同时还能有效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让他们更快乐地在课堂中进行创造,勾勒出新奇有趣的新事物。

但是,具体该如何操作呢?笔者建议不妨从问题入手。例如:如何创造出钢强有力的线条?如何创造出奔放夸张的线条?如何创造烦躁不安的线条?如何创造轻快灵活的线条?当然,幼儿在乍一接触线描画时,可能会对这个问题感到不知所措,所以教师可以事先在黑板上为他们进行演示,以此加强他们的理解,让他们知道该如何着手。之后,便可以顺势提出相应的问题,让他们勾勒出心中的线条。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创造意识,教师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利用不同的线条勾勒树叶,可以画出多少种树叶?这些树叶在形状上会具有哪些特点?”对此,有的孩子用直线和折线勾勒出了具有几何特征的树叶,有的孩子用曲线和螺旋线勾勒出了形状巧妙的树叶,有的孩子用波浪线勾勒出了宛如浸泡在河水中的树叶。由此可见,以生活为媒介开展幼儿线描画教学,不但可以加深他们对生活实物的认知和理解,同时还能有效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创造出更多新奇有趣的作品。

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范文3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工具性的教学特点,这应该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接受。然而,从当前语文教学与语文研究领域反映出来的问题看,实在不能令人满意。其中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以课堂为中心,就课堂论教学,就课堂论质量。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研究课堂教学原则上无可非议,问题在于如何改变当前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如何让课堂教学为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服务。语文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如果不在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上,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则始终是一句空话。

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决定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培养与提高中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为我国老一代语文教育家倡导并身体力行,夏丐尊先生的孙女夏弘福的文章《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夏丐尊、朱自清》(见《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3期)就提到,这三位语文教育家反复强调“语言是一种工具。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理解是必要的,但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这些话归结起来即是视语文为一种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工具应该掌握并熟练运用,掌握并熟悉语文这门工具,就可以达到人际社会间思想交流这一目的。当然,这种交流可以表现为口头的、书面的,还可表现为手势语言。中学生学语文,目的在于通过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学习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因此,口语表达的学习与训练,书面语言表达的学习与训练,亦即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应视作中学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来抓,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单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与范围内,面对各种类型的学生,语文教师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难让数十名学生个个张口,人人动笔。课堂这一教学形式用得好,当然可以调动起部分或大部分学生积极思维,也可通过范文导读,给学生某些借鉴,但单靠课堂这一教学形式,满足千千万万青少年口语表达、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需要,这无疑是天方夜谭。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缓慢,误区之一即把课堂语文摆在重要地位来推崇、实践,其结果,以讹传讹、误人误己。

拙著《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见《中学语文》1994年7-8期,《教与学》1994年第9期)就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性质、任务作了探讨,提出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并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课程教材研究所庄文中先生近日在《关于制订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思考》(见《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3期)一文中就高中语文的性质提出再深入认识的思考,其思考是基于“当前”,要制订与初中教学大纲(即《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相衔接的面向21世纪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庄文中就高中语文性质的思考表述为两点:“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这两点思考,庄文进一步提出了高中学段语文的教学要求:

1.具有较敏捷的语文交际能力和较高的语言素养;

2.具有较强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3.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4.具有初步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5.具有独立自学语文的能力;

6.具有与语文相关的文化常识。

庄文中先生的《思考》一文,就高中学段语文的性质、任务及教学要求作出了具体的思考,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庄先生思考的核心。如果按庄先生思考的内容来要求教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单靠课堂是万万办不到的。即从篇章而论,一年几十篇,三年不过百余篇,中学六年也超不出三百篇,量不足,质又何以保证?教师课堂教得再好,学生胸中墨点过少,窥一斑岂能见全豹?吸收与表达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大量的吸收(生活实践与阅读),表达能力的提高仍然是一句空话。

阅读吸收仅仅是一方面的考虑,语文水平的提高,除阅读外,还涉及社会的实践及自然景象的观察诸多问题。社会实践、自然景象的观察、自然科技、人文知识的获取、传统文化的吸收与新时期文化的思索……这些,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如何能够完成?

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主要原因,其一是把语文教学限制在狭小的课堂内、有限的课本内。吕老的认识何等深刻,何等切中要害!语文教学及其研究如不能走出“课堂语文”误区,长此以往就会远离社会发展的实际(特别是信息社会的信息交流),“千秋功罪”,何必留与“后人评说”!

二、语文的工具功能决定生活积累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

重要途径

面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如何改变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少慢差费面貌?走出狭窄的课堂教学天地,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观察积累应该说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获取语文学习的必要知识和方法,完成某些范围的语文训练(含测试),特别是通过范文学习,让学生领悟文章思想脉络、精巧布局、精当用语、写作特色,这些都是必要的。不少地方对当前课堂教学还进行过许多有效的改革实验。然而,“骐骥一跃,志在千里”,无千里之志则无千里之马,狭窄的课堂天地终难开扩学生眼界。语文教改的关键在于如何把狭窄的课堂教学引入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中,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的宗旨正在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与语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正如人教社给国家教委初中语文教材送审报告提到的那样,“学习语文,既要导流,又要开源,源在生活之中。”人教社语文一室在介绍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一册时也提到,“语文与生活(广义)的关系有两方面:一是反映,语文是用来反映摹写生活的;一是服务,语文是服务于生活的。反映与服务紧密相联,从此达到人们互相交际的目的。”

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工具课,语文的功能在于解决人们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与变化问题,那么在生活实际中,人们必须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才能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因此,生活实践(阅读是间接的生活实践)中积累语言素材是语文学习或者说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语言的途径除书本外,生活中积累应该是至为重要的。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现了生活与语文密切联系这一特色。新教材以生活为编排线索,从吸收(反映)与表达(服务)两方面较好地解决了语文与生活两者的关系。“语文是用来反映摹写生活的”,因此广泛阅读生活气息浓郁的课文,深入生活广泛积累语言素材有助于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提高;“语文是服务于生活的”,语文的学习完全在于适应各种场合的思想交流,这就有助于学生增强语文表达忠于生活、表现生产的意识,从认识与运用两方面全面提高语文水平。

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范文4

关键词:文化生活 艺术鉴赏 辨析能力

高中政治的文化生活板块是全新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与以往传统的学科基础脱离,这对教师如何把握内容结构,如何把握和延伸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需求。传统政治教材中对文化生活中的一些观点和知识的阐述并不清楚和深刻,只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文化生活作为高中政治新的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政治教学的框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为融合。因此,划分文化的基本类型,明确课程所采用的文化概念,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是高中政治教学的一个新探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思考。

一、清楚文化生活的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明确教学目标是有效开展教学的前提,在文化生活教学板块中,涉及许多文化内容,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高中文化生活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文化生活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认识到生活是离不开文化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文化生活内容才能提高质量;明确人们的文化生活受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影响;文化的多元性促进了人们生活的多元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变化,同时也证明了这样的状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的表现。在学习中能够辨识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区别,对于主流文化之外存在的问题能正确对待,明确我国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的性质,强化文化的多元发展,帮助学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品味。

二、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适当的氛围

高中政治课程体系中的文化生活教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把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而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关键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比如第一节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的教学,本课设计了两个大框,分别介绍了社会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即“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和“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材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社会和社会上的文化生活,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感受文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并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视角认识当代文化生产与消费的趋势及特征,对目前社会上多元化的文化现象具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能够正确进行自身文化生活的选择。

实践中,笔者一般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一些直观的印象,使他们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文化生活的实际和发展趋势。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的展示,学生的情感受到很大震撼。我国本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服装、饮食、生活等方面各民族都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形式。给学生展现这些内容和特点,先在感官上影响学生,让学生知道这就是多元文化,通过观赏色彩斑斓的画面和欣赏优美动人的音乐等手段,进一步促使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升鉴赏能力

新课改实施以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一直是备受瞩目和大力提倡的。学生在学习中开展的自主探究、设疑自探、合议再探等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需要教师给学生编制一个自探提纲,可以在课前发放,也可以在课中发放,然后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和结果,学生自己亲历了知识的建构,形成的烙印就更加深刻。

还是以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三个探究内容:一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着装的变化;二是当前文化生产和消费的特点有哪些?三是如何看待大众传媒的特点。学生通过自己探究,结合生活实际,对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生活的变迁以及如今互联网文化生活的多彩性,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能举出例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笔者引导学生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文化生活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媒体的发展,对我国文化生活的影响更是至深至远,导致文化生活的多元和多样发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到文化不仅仅是指服装、饮食、生活习惯,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属于文化的范畴。学生可以从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两个方面寻找例证,从中提炼观点,并且将生活中的相关内容链接到所学的理论知识上。

网络资源浩瀚无边,学生从互联网上可以搜索到各种资料,在对这些资料的搜索和观赏中,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就得到了提升。中西合璧式的文化随着国门的打开已经迅猛发展,如知识门类、建筑风格、饮食文化、服饰衣着、文学艺术等,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都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四、在辨析中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鉴赏能力

文化生活来自民间,良莠不齐,纷纭复杂,文化多元化的同时,也滋生出腐朽和落后的成分,比如“迷信”“风水”等一些落后文化现象是和主流文化相悖的。学生通过对新与旧、先进与落后、新生与腐朽文化的辨析,提升了自己的鉴赏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文化现象,然后辨析这种文化现象是应该发扬光大还是应该彻底摒弃。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讨论会,师生可以互相辩论,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给学生一些指导。

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注意文化生活,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及评价能力,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辨别能力,这些都是新课改关注学生能力提高的需要。文化生活板块的教学,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如何在完成知识目标教学的过程中,完成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都是高中政治教师在工作中要继续不停探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魏雪.传统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范文5

首先,应该明白知足。所谓知足,就是在生活待遇享受方面要知足,在事业上要知不足,在学习上要不知足。这样,在物质享受上可防止利欲熏心、物欲膨胀;在事业上可防止不思进取而故步自封;在学习上可防止无所追求而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人生是难以事事得到满足的,中国有句俗话,“要想人心足,除非黄土筑”。升官发财人人都想,但有的成功。有的却失败。许多人在花花世界上拥挤,不是胜利者的欢喜,就是失败者的悲啼!应该明白人人都有作为,但并非人人都能成功。世间的事不能强求,既要淡泊名利又不失进取,既要知足常乐而又不失追求,老年人才能健康长寿。

其次,应该明白衰老是如何开始的。人到老年,不再有少年的狂妄,青春的浪漫,更多的则是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真正认识到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平凡,把孤独、失落、寂寞、痛苦看作是人生旅途不可缺少的伙伴。正确对待,善待它们,真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自己生活得充实,衰老就不会那么快缠上你。如果你精神萎糜不振,终日愁眉苦脸,对生活厌倦,就会疾病缠身,衰老也就提早到来。我一位老同事就是这样,为了子女顶替,未到年龄提前退休。退休后背着孤独、失落的包袱,一直愁眉不展,沉默寡言,不久便卧床不起,几年后便离开了人世。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衰老不是从中年而来,而是从对生活的厌倦开始的。

人到老年还应该明白,人生不惧桑榆晚,但应随时尚提高生活质量,谱写晚景新乐章。

人到老年应该明白什么

人到老年宛如夕阳惜别大地前的珍贵时光,放射出的将是更加灿烂的光辉而不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冲刺,更不是等候人生的终结。那么,人到老年应该明白些什么呢?

首先,应该明白知足。所谓知足,就是在生活待遇享受方面要知足,在事业上要知不足,在学习上要不知足。这样,在物质享受上可防止利欲熏心、物欲膨胀;在事业上可防止不思进取而故步自封;在学习上可防止无所追求而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人生是难以事事得到满足的,中国有句俗话,“要想人心足,除非黄土筑”。升官发财人人都想,但有的成功。有的却失败。许多人在花花世界上拥挤,不是胜利者的欢喜,就是失败者的悲啼!应该明白人人都有作为,但并非人人都能成功。世间的事不能强求,既要淡泊名利又不失进取,既要知足常乐而又不失追求,老年人才能健康长寿。

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范文6

关键词:情感教育;成才;综合素质

情感教育是初中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美术与人类情感相辅相成。先生曾说美术教育是以陶冶情操为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将美学理论应用于教育,是充分肯定了美术对于人类情感产生的作用。而美术是人们情感宣泄的一种表达方式,直观地表现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因此美术教学作为整个艺术教育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情感教育相佐,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确保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本文将从情感教育的内容、目标、特点和价值对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进行阐述,并且分析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初中美术教学中。

一、情感教育

1. 情感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是制定具体目标的出发点,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它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整个教育目标和培养健全人格。初中阶段的情感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律和自强,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调控好情绪,加强情感心理咨询,丰富他们的情感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情感教育的特点和价值

情感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兴趣性,它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第二是成功性,即情感教育能够创造条件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会,能增加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自尊自信,能够“自我接纳”。审美性是情感教育中另一特征。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双方之间审美的传递与获得,确保创造出心灵相通的作品。创造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素质,是情感教育最灵活的特性。适当的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机。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的完善,有利于学生成长。

二、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1.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在课堂上投入足够的情感,才能确保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情感教育的兴趣性能够帮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利用这种兴趣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出对学生积极乐观的成长环境。将情感教育渗透到美术教学生,能够激发出学生的自信与耐心,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生活是灵感的来源,艺术创作的美也来源于生活。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形成,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将情感教育融入到美术教学中,能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的美好,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鼓励学生创造出与生活相近的作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赞美生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情感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观。

3.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学校开始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发展。美术是学生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主动认真地学习。同时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将生活与学习相结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情感教育也能够更好地提高老师的教学素养,帮助老师更好地融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思想,促进师生的交流,能够帮助老师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并找到相应措施对学生进行辅导,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到美术教学中

1.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树立优秀的形象,为人师表,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督促指导学生学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教导学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运用情感教育对学生进行了解,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加强沟通,了解他们心理变化。良好的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将自己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融合,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应该确保因材施教,确保学生能够了解美术课程,并且对其产生兴趣,创设教学情境,鼓舞学生自我创作,增强课堂效果。因材施教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课堂质量。

2. 有效诱导,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授课之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题材进行教学。努力利用学生不熟悉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兴趣,利用新颖的授课方式将绘画手法传授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后教导学生手工制作,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促进他们对生活的了解,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丰富学生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最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情感教育是教育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在整个教育阶段,而在初中阶段,情感教育尤其重要。初中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能够了解生活的美,拥有感受美术的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不可缺少,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性和审美性,并且能够帮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思想与情感,并且能够帮助他们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将情感教育与教学相结合,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人才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肖平.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美术情感教育欣赏课探析[J].美

术教育研究,2012(2).

[2]袁丽娟.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J].读写算,2011(22).

[3]陈如生.刍议初中美术课堂上的情感教育[J].快乐阅读(上旬刊),

网址: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范例6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93922

相关内容

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建议范例6篇
生活质量评估范例6篇
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范文
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评估范例6篇
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建议(精选5篇)
学习生活总结范例6篇
智能建筑的物联网应用: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我的学习生活范例6篇
生活知识范例6篇
提高生活质量的30+...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