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视频
健康饮食:营养烹饪视频推荐 #生活乐趣# #美食烹饪乐趣# #烹饪视频#
在饮食养生当中,我们更要强调饮食有节。“节”是节制的意思。它包括进食的定量和定时。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饮食养生视频,希望对你有用!
饮食养生视频
饮食养生的原则
1,谨和五味
五味,即酸,甘,辛,苦,咸,在中医学中则泛指各种食物。谨和五味,即饮食五味要适当搭配,以取得丰富,全面的营养。这是中医饮食的主要方法。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适宜清淡
清淡的饮食,即以素食为主,俗称“粗茶淡饭"。具体的说,就是以五谷杂粮为主食,辅以豆类,蔬菜,瓜果,植物油之类,尽量少食酒肉肥甘之品。中医养生学历来讲究素食,反对膏粱厚味,过食肥甘。因为偏嗜肉食,每易致病。民间谚语就有“鱼生火,肉生痰”之说,意思是鱼肉之类,聚而难化,则不为津液而化为痰涎,久则生火。在对我国和日本百岁老人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他们之所以长寿,都有饮食清淡,以素为主的饮食特点。人到老年,胃肠功能渐衰,消化吸收及排泄机能下降,而因素食于消化,粗茶淡饭利于大便的排泄,故老年人的饮食更应以素食为主,这对老年养生有很大意义。蔬菜的营养优点,可以总结为五大好处,包括增加营养,有助消化,防止某种营养缺乏症的发生,防止肥胖,有利于血管的疏通,防癌致癌。现代营养学家认为,新鲜蔬菜,干果,浆果等食物的生物活性极高,是延年益寿的可取之品。
(2)食戒偏嗜
人体要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需要各种不同的营业物质,所以食品要合理搭配,不断摄取各种不同的食物,切忌单调,偏嗜。只有全面的饮食,适量的营养,才能保证生长发育和健康长寿。
中医将食物的味道归纳为酸,甘,辛,苦,咸五种,通称“五味”。五味不同,对人体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五味调和,有利于健康。在《黄帝内经》的“生气通天论”篇和“五脏生成”篇中都谈到了五味调和的重要性。只要饮食搭配的得当,五味和谐,则有助于机体消化吸收,滋养脏腑,筋骨,气血,因而有利于健康长寿。如果食物太偏,五味调摄失常,则会损害五脏之精气,危害健康。
五味各分属五脏:辛,有发散,行气,行血,润养的作用,主入神经,能宣法肺气;酸,有收敛柔润的作用,主入肝经,能柔肝缓急;甘,有缓急,和中补益的作用,主入脾经,能补中益气;苦,能泄,能燥,能坚,主入心经,可泻心火,坚心阴;咸,有软坚散结的作用,主入肾经,能滋肾精,固肾气。以,上五味,对于五脏各有所利,各有所归,但总以适度为原则。
中医养生学认为,食物有寒热温凉等不同属性。如鹅蛋性温,鸡蛋性平,鸭蛋性凉;牛羊肉性温,猪肉性平温,猪肉性平等。所以,若长期偏食某一类食物可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现将常用食物分为温热,寒冷和平性三类。
温热类: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鸽肉,羊乳,牛乳,黄鱼,红枣,桂圆,荔枝,金橘,韭菜,生姜,大蒜,花椒,葱,胡椒等。
平性类:猪肉,猪肝,鸡蛋,白木耳,赤小豆,豌豆,萝卜,莲子,藕,山药,薏米,菠菜,大白菜,豆角,鲫鱼等。
寒凉类:鸭肉,蜂蜜,海藻,海带,绿豆,冬瓜,西瓜,丝瓜,黄瓜,莴苣,竹笋,黑木耳,香蕉,柿子,梨,豆腐等。
另外,食物气味各异,人的体质,年龄,性别,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于饮食的选择搭配要注意因人而异。
2,药粥与药膳
药膳是指具有保健医疗功效的菜肴食品,以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一定的中药与相应的食物搭配调制而成的保健食品。药膳一般以滋补药为主,或其它特定药物为原料,按照中医的四性无味原则组方,经过中国传统烹饪调制,如炙,蒸,煎,烩,炒,烧,煮,炸,炖,熬,渍,腌等,再与特定的食物搭配合烹调而成。它是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方,药助食威,相铺相成,相得益彰的食养食疗方法。
药粥严格意义上讲也是药膳的一种,它是用粳米或糯米等以及适当的药物熬制的滋补养生食品。历代养生家都非常注重食粥,因为粥这种食品能畅胃气,生津液,且加入各种药材后,更能发挥其和中护脾胃的功效。
药粥与药膳的种类很多,根据配方的不同,可分为滋补健身,防病治病两大类,有补气,补血,滋补,壮阳,清热,利尿,消食,理气,安神,以及益智,防衰,增寿。
饮食养生相关文章:
1.饮食养生大全
2.饮食养生的诗句
3.饮食养生的重要性
4.饮食养生
5.饮食养生的五大作用
网址:饮食养生视频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95082
相关内容
20110517养生堂视频:于康谈糖尿病饮食20130123贵州卫视养生视频和笔记:王凤岐讲饮食养生误区
健康饮食小常识视频
这些饮食科普视频,让你轻松了解饮食常识
养生堂视频20131117
公益视频 | 秒懂饮食:健康烹饪营养年
美食教程视频大全家常菜 美食教程视频大全视频
20180304饮食养生汇视频和笔记:王志斌,脾胃,葱油莴苣的制作
健康饮食:十个视频分享,让你轻松掌握健康饮食小常识
20130327饮食养生汇视频和笔记:程凯讲糖尿病,三多一少,大鱼际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