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容村貌美丽蝶变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内江市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工作综述
乡村旅游可以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乡村旅游#
环境卫生改善了,住房条件改善了,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了,乡风文明制度建立起来了……在广袤的内江乡村大地上,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近年来,内江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从2023年起,计划用5年时间推动全市70个镇和7个涉农街道面貌整体改善。
下坝桥村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标语
如今,这场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全市48%的镇(涉农街道)、47.6%的村(涉农社区)农村面貌得到显著提升,46.6万户、139.8万名群众从中受益,整体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和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破旧立新展新姿 乡村颜值大提升
曾经,内江农村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柴草乱堆、农具乱放、棚舍乱搭、畜禽乱跑等现象随处可见,生活环境“脏乱差”成为农村面貌最突出的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内江市从最基础的清理垃圾做起,全力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
隆昌市黄家镇豹子村加宽硬化的便民路
以隆昌市黄家镇豹子村为例,该村过去土坯房众多,污水沟遍布,道路状况差。如今,土坯房变成了“微菜园”,污水沟上砌起了花台,道路被加宽硬化,还将安装护栏。如金龙屋基院落,通过召开“坝坝会”和走访入户宣传政策,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六净六顺”行动,让这里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在2022年黄家镇村级工作目标考核中,豹子村排名靠后。仅一年时间,该村从“末流”跃居全镇第四位,成为全镇23个村(社区)学习的“榜样”。
东兴区田家镇正子村对每户村民实行“门前三包”,即包卫生、包秩序、包维护,每月进行卫生评比。同时,村里还深入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给每户村民发放环保垃圾桶,倡导讲文明卫生的好风尚,公共区域则配备专门的保洁人员进行清扫,村“两委”还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带动不少群众主动参与。
东兴区田家镇正子村村道整洁
长此以往,文明已经成为全体村民的共同认识,而美化人居环境则已然是老百姓的自觉行动。
纵观内江农村,新建的5282个垃圾集中投放点,如同在乡村大地撒下了一颗颗环境治理的“种子”。
截至目前,通过建立垃圾清扫和转运机制,累计清运垃圾14.6万吨,让乡村的各个角落逐渐告别垃圾堆积的困扰。同时,在农村全域推行“清杂去乱”和“六净六顺”工程,场镇、道路、院落、水域、田园、林地等都被纳入整治范围,努力实现处处洁净、样样顺整。
针对长期闲置的破损农房、偏杂房、残垣断壁和废弃棚舍等,内江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整治行动,共计整治2.71万间。在拆除旧房过程中,内江充分考虑到农村群众对宅基地权益的担忧,创新“拆旧留权”模式,明确和保障原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巧妙利用“拆旧”后的闲置地块,建设“微菜园”“微禽园”等4.2万余个。
在市中区永安镇鹿子村,民房周围的闲杂空地变成了菜园,这些小小的园子不仅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也成为农村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它们让乡村环境既有整洁之美,又不失田园韵味。
安居筑梦惠民生 乡村根基稳筑牢
住房是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市中区朝阳镇下坝桥村村民洪文君和母亲在2023年住进了新房。
为照顾年迈的母亲,洪文君只能就近打零工。得益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村里为洪文君推了一条临时公路,免费为他解决了运输建渣和建材的问题,于是他下定决心,推倒了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建起了砖瓦房。
如今,洪文君住进了新房子,房前屋后的空地、排水沟也一并得到整理修缮,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据了解,为提升农村居民的居住品质,内江市在住房建设方面采取了“改”与“建”两手抓的策略。
怎么改?怎么建?
市中区朝阳镇下坝桥村便民路微菜园便利群众生活
内江坚持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行“一套安全住房、一间整洁厨房、一个卫生厕所、一条入户硬化路、一个增收庭院”完善民房功能的措施。
在“改”的方面,对有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全面修整。注重完善功能“改旧”,累计改造危旧房6203户、整治土坯房9197户,一个个农村家庭住上了安全稳固的房屋。同时,大力改造厨房4.08万户、改造厕所5.57万户,建设入户路510.39公里,大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舒适度。
在“建”的方面,结合川南民居特色与现代居住条件,设计川南民居特色农房图纸30余套,新建的2665户农房带图报建、依图施工、按图验收。农户新建住房时,严格按照带图审批、照图施工、依图验收的流程进行,确保新建房屋既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又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面貌的改善激发了“磁场效应”,8000余户长期外出农民返乡改造或新建住房,他们看到了乡村的新机遇、新希望,纷纷回乡投身乡村建设和发展。
新建的农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乡村田野间,成为乡村新的建筑景观,也为农村居民开启了全新的生活篇章。
健全设施与服务 乡村品质上台阶
位于威远县龙会镇龙会村17组的李家湾聚居点,距离龙会场镇1公里,占地面积36亩,共有34户村民。自开展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以来,该聚居点拆除残垣断壁5处,户属设施整治26户,硬化便民路500余米,硬化阳沟800余米,硬化院坝1500余平方米,整个村庄道路宽敞明亮、农舍环境整洁。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内江市聚焦提升村民的生活便利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大力推进路、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改造,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资中县银山镇岗石村整洁的农家小院
在道路交通方面,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63公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不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也为农村的产业发展、物资运输等提供了有力保障,让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内江实施抗旱“一村一机井”工程,新建机井5231口,有效缓解了农村干旱缺水的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水源保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清澈的自来水流入千家万户,农村居民喝上了放心水。
在电力和燃气供应方面,农村电网平均供电可靠率达99%,燃气通村覆盖率达100%,满足了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和生产用电需求,燃气的普及则让农村厨房更加清洁、高效,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在通信设施建设方面,“双千兆”通达率达100%,高速的网络让农村居民能够便捷地获取信息、开展电商等新兴业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在公共服务领域,向镇便民服务中心新下放65项事项,新增75项“村能办”事项,实现了农村一般事项不出村就能办理。
建章立制保成效 乡村治理谱新篇
农村面貌改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推进不易,保持更难。内江市深知长效机制对于巩固整治成果的重要性,为此建立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
2023年7月,资中县银山镇岗石村成立起农村面貌改善攻坚队,队员结构为6名包联干部+5名村干部+2名村民党员。攻坚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向群众宣传农村面貌改善的相关政策。
资中县银山镇岗石村干部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
同时,村里结合实际,制定了《岗石村积分管理办法》,明确了加分24条、减分10条细则,将乡风文明建设标准化、具象化。村民因为文明积分的不同,登上“红榜”或“黑榜”,或成为“银山镇岗石村文明户”。通过激励引导,群众自律意识不断增强,有效促进了乡风文明。
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成立市、县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市领导全覆盖联系到镇,市、县部门包村联户,累计6000余名机关事业干部与镇、村干部协同推进。干部们深入农村一线,与村民并肩作战,共同参与农村面貌改善工作,从规划制定到具体实施,从宣传发动到监督检查,都有干部忙碌的身影。
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推行“甜城办”,295项高频民生事项办理“不出镇村”。推广乡风文明“积分制”+“红黑榜”、农村垃圾处理“一元制”管理等机制,持续引导农民群众由“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转变。
强化正向激励。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240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项项举措,一个个制度,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村民日益增强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形成了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资中县银山镇岗石村村民的文明积分上墙展示
内江实施的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经验获得广泛认可——系列专题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内江市创新“三改”模式打造甜城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相关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农民日报》关注报道,内江农村面貌改善的卓越成效和独特魅力获得全方位展示。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内江将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乡村环境,不断提升住房品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创新长效机制,让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让内江乡村的幸福家园,成为人们向往的诗意田园和心灵栖息地。
网址:村容村貌美丽蝶变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内江市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工作综述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95576
相关内容
大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 让农村变美丽家园[聚焦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见行动]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木棠镇蒌根村人居环境整治见闻
田园乡村面貌新——遂川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掠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村子变美了 村民生活品质提升了
临夏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综述
西藏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景美业兴活力足 村强民富画卷新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
湛江雷州市:文明乡风劲吹 和美乡村展颜
射阳临海:改善人居环境绘就乡村“新画卷”
农村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群众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