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中医养生讲座(上篇)
《中医养生保健讲座》:专家讲座,权威解读中医养生知识。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中医养生读物#
饮食养生”中医养生讲座(上篇)
2015-05-14 刘承恩中医师 平和自然
前言:二零零八年十月四日,北京养生文化学会会长刘承恩先生在哈尔滨友谊宫为当地养生爱好者作养生专题讲座。
承恩导语:人们常讲“病从口入”,对这句话的理解更多的是指所吃的食物是否干净。很少有人知道,食物种类的选择与当时的气候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凡是可吃食物皆有药性,大米、白面也不例外;顺应气象的饮食有利于人体健康,悖逆气象的饮食有损于身体。因此研究和正确运用气象饮食,是一种符合自然的另类医学;是化繁为简,以简制繁,减轻国家和民众医疗负担最经济的手段。
饮食养生
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在2008年的国庆节和在座的各位共同来祝贺这个节日。那么今天讲课的题目是饮食养生。这是养生系列当中的一篇。今天大概要讲四个问题:
一个是,认识饮食,明确目的;
第二个是,饮食要适当,适量;
第三个是,饮食不当引起的不适之症;
第四个是,饮食需要和谐气象。
下面我就开始讲课。可以说呢,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大家对吃是很重视的。所以在中国有饮食文化,也有许多的美食家。大家常讲“民以食为天”,中国的一些圣人也讲,人生莫过两件大事:食色二欲。食呢,是延续生命;色呢,是繁衍生命。可见吃是非常重要的。
人呢,从生下来就开始吃食物。但是,怎么吃才算正确呢?这的确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常讲,吃点有营养的食物。
那什么是“营养”呢?养好说,养护生命。那么,营怎么讲?那我们看一看《黄帝内经》是怎么讲的。
我们讲的卫生,要搞好卫生,同时有相应的机构,卫生部门。卫生二字就是出于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那么营,营养的营,专门有那么一篇,叫《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这篇文章里面讲呢?“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血管里面的为营,在血管以外的为卫。
我们常讲肺主卫气,感冒了,为什么感冒了?是你的卫气不足,保卫你的气不足了。那么营呢?就是在血管里头的那种精气,叫营。《黄帝内经》在许多的篇章里面,都讲了营。那么我们可以理解,营养是能够在人的血管里奔腾的最后能够燃烧的那种物质,为营。只有它到了那种状态,才谈得上养。
下面我还会一层一层地来分析。
那么营呢?也有军营之意。
营养它就告诉我们,是双刃剑。用的适当适量就会对身体有好处。用错了,则对人的身体没有好处。兵是来保卫国家的,但是兵一旦出现叛乱,就会危及国家。所以呢,营养是双刃剑。我们要研究它,正确地去运用它。
我们下面讲第一个题目,认识饮食,明确目的。
饮食的目的,应该是非常明确的——有利于人的健康——这就是目的。如果违背了这个目的,那么这个饮食我们就要去研究它。饮食呢,关键是,我们要了解,吃的目的是什么?
2500年前老子在《道德经》里有一句很精辟的话,叫“虚其心,实其腑”,什么意思呢?用通俗的话来讲,说你这个人呢,眼大肚子小。吃菜的时候要的很多,却吃不了多少,完了打包。就是说你把心给虚下来,别整天想着拿海鲜鲍鱼作药引子。你要怎么想呢?我实实在在的,我把东西吃到我的肚子里,对我的身体是否有好处,这就是“虚其心,实其腑”,也就是说我们吃饭是满足健康的需要,而不是满足于心理上的需要。
但我们经常是反其道而行,去满足心理的需要。比如说20年前不富裕的时候,我们团老演员发巧克力,一个月给发些巧克力。结果不停地吃,吃到呕吐,吐完后,漱漱口继续吃。别人问为什么,回答说解馋呗。他就是满足于心理的需要,而不是满足生理上的健康需要。
还有一种情况呢,往往在一些中老年人当中,看到饭菜变味了不舍得扔掉,于是吃,吃完了后就住院。最后一算计,为了省一块钱赔了几百上千,惜物伤脾。以后可能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拿自己的肚子开玩笑。
不管哪种情况,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我们的胃是什么。《黄帝内经》把人体的十二脏器分为了十二官,胃为仓廪之官。管什么的呢?管食物储藏、加工、分配的官员。这在古代,有这样的一种官员。
我们来分析下胃这个字。
胃是一个田加一个月。在十一脏腑里面都有一个月字,唯独心不带月字,月表示这个东西是肉做的,以后我在讲心态的时候会讲“心”这个字。胃把月去掉了就是田。胃在人体里它是田。它可以长出来人体所需要的好多好多的东西。也就是说人体的需要是从这块田上长出来的。
我们看看田长东西是怎么长的。首先不能够缺肥,肥更不能多,多了会烧死庄稼,这个田不能旱了也不能涝了,所以我们对于胃就要像经营田地那样的精心与科学。
田下加心是思,胃和人的思想是有关联的。
我们想一下,当你吃得很胀的时候,坐卧不宁,你还能想着去写出一篇好文章吗?如果饿的抓耳挠腮,也能写出好文章吗?日本人从实验中得出结论,胃和思维有关。人身体物质方面的需要是靠胃,人正确的思维也是需要胃的支持。
我要讲一下营养至上的道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流行营养学。但是,究竟什么是有营养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弄明白。只要是对身体有利的它就是有营养,反之,无营养。
如何判断呢?一要看气象的变化,二要看身体的强弱,三要看我们此时此刻是否需要它。
今天要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气化”。消化大家都懂,那气化呢?什么叫气化,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我们吃的食物,整个流程就像汽油提炼的过程一样。我们的汽油先是从地底下抽出的石油,经过提炼分类。我们吃的食物,关键要完成两大块:第一大块是消化过程,第二大块是气化过程。
下面我先讲消化过程的五个阶段。
第一个是嘴里的酶化。我们吃在嘴里的食物经过咀嚼和口水混在一起。这个口水就是脏腑分泌的泉水,我们讲琼浆玉液,将食物和唾液经过咀嚼成为奶样的东西咽下去,它就达到了琼浆玉液的水平。印度的甘地先生曾说过“嚼汤喝饭”。汤通过嚼和消化酶混合,饭通过咀嚼给嚼成水样自行下肚。现在女性都希望皮肤像玉一样,那我推荐你个方法,凡是吃饭嚼得很细的人,他的皮肤就是细腻的;凡是狼吞虎咽的人,他的皮肤就是粗糙的,不信大家试一试。食物通过咀嚼像水一样自行下肚,那胃是非常舒服的,因为食物已经酶化了。
第二个是胃液。胃液通过胃的蠕动把食物第二次酶化。这样需要有够浓度的胃液。这样呢,就要求饭前饭后半小时不喝水,就可以保证胃液的浓度。
家庭主妇会有个经验,男人的衣服洗衣粉不能放少了。放少了,洗完后晾起来有味道,这就是因为洗衣粉浓度不够。因为男性分泌油脂多,所以洗衣粉量要多些。南方人饭前喜好喝汤,这个不要紧,因为汤浓度高,量也少,它就不算简单的饮料和茶水,不会起到破坏的作用。同时呢,饭前喝点酒也是有助于消化的,可以加快血液的流速。
第三个是小肠的吸收。食物在胃里被磨碎了以后呢就进入小肠,小肠是依靠肠壁来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肠呢,是月加昜,就是旦加勿。昜(音阳)代表着太阳,代表着阳气。昜字代表小肠这个脏腑是阳性的,经络为手太阳小肠经。也就是说进入小肠的这些水份,必须要经过气化。胃的食物在小肠经过气化,营养变为了气体,由小肠的肠壁上升到了脾。
第四个是脾。脾是月加卑微的卑,卑即土地之意,脾胃如土。人体分上中下三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剩下的脏腑在下焦。上焦如天,中焦如地,下焦如海;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心肺要像雾,不能实,沤即沤熟,渎即通。清气上升为云,下降为雨,上焦和下焦要通,清气上去了后,大脑清醒。上面的东西下来后,人会感觉轻快。中间不能堵,这叫上下交通。
“交通”一词也是从《黄帝内经》来的,如果中间出了问题,吃多了,上下就不能交通。清气不能上去,人就会昏昏沉沉。浊物不能下行,人就会浑身臃肿。所以脾呢,它在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就像大地一样。脾将食物经过进一步的升化上升到第五关,就是上输于肺。
第五个是肺。肺为宰相之官,它把脾输送上来的精华加上氧分子融合在一起,然后再部署给人的全身。所以呢,叫做肺朝百脉。
所以呢,我们看到食物经过这五个过程才真正完成了消化的过程,把营养能够传遍全身。这仅仅是完成了消化,还没有最后完成气化。气化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营养到了全身,气化就开始了。要有充足的气把提炼出来的汽油雾化燃烧,然后产生动力。
这个营养液在大脑里面被气化了,人就会心明眼亮。
如果不被气化,营养就会聚集在这里,形成一个营养团。这个营养团久而久之就会变成酸性物质,再过一段时间就形成了细胞的变异,那就是肿瘤。
何为瘤?肿瘤的瘤和流水的流,留而不流便成瘤。营养液到了眼睛,燃烧了眼睛就是亮的。如果留在眼睛里没有被气化就是白内障。
如果留在鼻子里面没有被气化就是鼻炎,不通气了;
到了耳朵里面,拥堵住了没有被气化,耳朵就背了;
在肝里面没有被气化,一开始就是肝脂肪过高;
再过一段就是肝硬化;
再后来就是肿瘤。
我就不一一列解了,凡是营养到了就必须要有充足的气到,气到了完成气化就能完成它的职能。有些妇女不生孩子,很简单,就是把气补到了,她的妇科系统的营养能够气化,它恢复了功能,就能生孩子了。
我们完成了消化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完成气化。气化靠什么?它是多因一果。今天我主要是讲饮食,将来我还会讲起居,讲心态。气化呢,就是一个人的中气一定要足,他的饮食一定要合理。就是说有多少的汽油得雾化,你就得有多少的气来最终把它气化。那该怎么办呢?下面我就讲一讲该怎么办。
说到底,在饮食的问题上该怎么办?很简单,我们要明白,饮食的目的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而是吃饭要为自己的实际需要和自己的健康负责。
人体就像一部车,车成型了来到这个世界,它的目的是什么呢?载人载物。而加油只是为了更好的使它延续载人载物,加油只是使它能够完成它的使命。人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千万不要搞颠倒了,而实际中却往往搞颠倒了。
我以我自己的心境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这就是人生的目的。服务里面有两项缺一不可,一是以你的能力能使许多人活得幸福;二是以你的能力能使许多的人觉悟。觉悟什么?认识这个客观的世界,顺其自然。在两者当中,后一个更重要,使他们觉悟比使他们吃得好更加重要,吃饭只是一个保障。
实际操作怎么操作呢?
一日三餐看需求。一天三餐是广大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不对呢?应该是对的。但是每一个个体一定要看自己的需要。当你到了吃饭时间你不饿的时候,说明你的体内它不需要食物,它就会给你一个客观的反应,不要再往里送了,我们正在消化这里边的。如果你机械的认为到了吃饭时间我不吃也得吃,那就坏了,就造成了很多病。
我们的很多病就是跟不该吃的时候硬吃有关系。当你感觉到撑的时候它已经在体内产生了多余的垃圾,堵塞住了你的经脉。
“酒足饭饱”这种观点不足取,人是不能吃太饱的。
胃是要蠕动的,你要留给它空间。你把胃撑住了,它动不了了,食物在里边很快就会腐败。因为人的胃里的温度是很高的,尤其对于肝气不足,胆汁不足的,很快食物就会在里面发酵。
在建国以前,人们的病大部分是营养不良的病。现在不同了,现在人们的病往往是吃多了的病。
我们掌握一个基本的标准,大概有那么三条,一个叫饭前肠鸣。饭前肚子咕咕的响,阳气在动了,里面已经空了。这时候,你吃进去的食物才能很快地被消化。
第二个呢,是肚皮不隆。吃完饭后千万别肚子撑了,当你感到撑的时候已经过了,已经阻碍了胃的蠕动。
第三个呢,要饮食活子时。子时是一阳生。很多人有误解,认为应该在子时练功。这是不对的。人呢,一定要在晚上九点钟,一定不要超过十点钟睡觉。因为晚上九点是一天的立冬,冬主收藏。应用在饮食上呢,举个例子,当你特别想吃的时候,吃了些东西,正吃着因为有事走了,没吃完,但过一会感觉自己好像劲又多了。这就是当你欲望强烈的时候,它气足,比方说拳头大的气,你吃进去一个指头的食物,马上就会被拳头大的气给气化掉然后再融进你这个拳头大的气里,那这个气更大了。
我统计了一下,大概我每天吃饭在二两和三两之间,不多,晚上不吃饭,吃点水果,还有时候吃点零嘴,磕点瓜子,吃几粒花生。有没有劲儿呢?有劲啊,应该说二三百斤的东西我一抬就抬起来了。所以说呢,吃得多未必就有劲,吃得少未必就没有劲。关键是你吃的食物能否被气化。
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要懂得食物的基本属性。
食物呢,有五种属性,叫寒热温凉平。它讲的是性,而不是这个东西是热的还是凉的。黄连,你把它煮热了,趁着热喝,喝到肚子里,它的属性还是凉的。
食物的五种属性非常重要,我们大道堂的网站上(www.dadaotang.com)有一个食物属性表,大家有时间上去查一查。
我曾经讲过一个专家评论螺旋藻的例子,就是典型的例子。螺旋藻适合血热脸红的人吃,吃了很有好处,但是体寒的人不能吃,因为螺旋藻是凉性的,寒性体质的人吃不是雪上加霜吗?那位专家体质偏寒,结果由于长期吃螺旋藻,脸黑得像木炭。
这就是中医对于食物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研究的是性。
还有五色五味。红入心,白入肺,黄入脾,青入肝,黑入肾。秋天是属敛肺,肺要收敛,白入肺,记得吃点白萝卜,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五味,也要注意。酸入肝,苦入心,甜入脾,辣入肺,咸入肾,它是入的,但不能多吃,多吃了就会出现问题。吃酸的过多就会伤胃,吃甜的过多就会伤肾,吃辣的过多就会伤肝,吃苦的过多就会伤肺,吃咸的过多就会伤心。
所以《黄帝内经》里面讲了,叫吃的少补气,吃的多伤气,吃的味厚伤气,吃的味淡补气。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学问来了解它。如果我们掌握它的习性,就可以在关键的时候我们自己调理身体会有非常大的收益。
有一位80多岁的女性被报了病危,因为她已经到了滴水不进的程度了。她女儿就找到我,问怎么办。我一看当时的气象状况,我就跟她说你马上弄一碗面条多放辣椒,一勺一勺给她灌下去,结果一碗辣椒面灌下去后,老太太睁开眼了,也能走了,浑身有劲了,那么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的情况呢,是天地的气过于缓,她的脾胃一下子处于一种消极的没有力量的状态,脾不主肉了,整个人的内脏挤在了一起。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把她的气给提起来,那就用一碗辣椒,辣椒是燥物,燥是去湿的,脾是恶湿的,把湿去掉后,人体就调动起来了。
还有一个例子,一个南方的老中医,给我打电话,说肚子胀得感觉快要爆炸了,说怎么办,我一看当时的气象,当时正处于气盛的时候,考虑到他又喝了酒,正好气象又很燥,喝了酒后整个体内五脏六腑就热,一热了以后该下的不下,上面的往下走,中间又不通,肚子就越来越胀。我就告诉他马上到街上去买冰棍吃。吃完后很快的肚子就不胀了。
他就很奇怪,说我三代中医,我怎么就不知道这个道理呢?我说这是一种物理降热,一根冰棍下去,肠胃就凉了,寒往下走,上上厕所就舒服了。
还有一种胀正好相反。有一次,有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艺术家给我打电话,说我现在肚子胀得很难受,像要爆炸了,我刚从北京某大医院出来,给我拿了5000多块钱的药,我现在胀怎么办?我就问,你在哪里呢?她说我在车里,我就说你停车,你摸摸肚子,是不是寒的,她一摸说我肚子现在像冰一样。
我说这对了,回家以后弄点姜糖水喝下去,拿个热水袋放肚子上。很快就好了。这种胀就不是刚才那种热胀了,这是寒胀。这种胀形成的是一种寒痞。
诸如此类的情况应当说是非常多的,其实用五味、寒热温凉平的方法都会及时处理好这些问题。
网址:“饮食养生”中医养生讲座(上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96828
相关内容
离退处举办中医饮食养生讲座中医饮食养生讲座.pptx
中医保健饮食与养生讲座PPT模板课件.pptx
养生保健系列专题讲座(一):四时饮食养生
西乡盐田社区开展中医饮食与养生知识讲座 普及健康知识
【家庭健康】崇明区:中医保健养生讲座
中医养生饮食篇
公学社区开展中医健康养生知识讲座
四季饮食养生知识讲座
养生饮食护肤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