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习惯的养成

发布时间:2024-12-29 07:55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培养高效能的习惯,实现个人和职业的成功。 #生活技巧# #自我提升书籍#

人类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我们可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持续思考,所有的这些也是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的学习生涯里,学校其实一直都是在培养和锻炼个人的习惯,你的读书习惯、你的学习习惯、你的思维习惯、你的努力习惯、你的社交习惯、你的合作习惯等等,在这些不断变化的群体里,我们一直在持续的成长,直到接触了社会,进入了工作的组织,我们会把过去学到的一切都重新洗涤一遍,留下那些永远蜕化不掉的东西,而那些就是习惯。在社会化的工作中和日常生活里,我们把之前的习惯又不断磨练,重新升华,融入自我的血液和精神,把它们变成永恒,成为你的个人标签,成为你的影响外力,成为你的领导内力,伴随着你直到永远。

我们深知个人习惯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就是做不到,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我们先抛开不同人的家境和机遇,如果你都没有努力过、奋斗过、坚持过、勇敢过,你有什么资格去谈论自身家境的贫寒和机遇的缺失?在这个时代,我们有更多的平等性和更大的机遇,不要把借口当做自己失败的理由,因为你不配。希望各位都能养成高效能的习惯,在职业生涯里发光发热,为社会也为自己做出贡献。

备注:下文根据刘润老师的每个人的商学院整理。

本篇是系列书籍7“个人基础”的第一章“高效能习惯养成”。

详细笔记内容如下:

知识、技能和态度: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知识就是已经被发现和证明的规律,它是确定的,不需要人再通过自身的成功、挫败去验证。

技能就是那些你以为你知道,但如果没亲自做过,就永远不会真正知道的事情。

态度就是你选择的,用来看待这个世界的“有色眼镜”。

最难学的就是态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门,无论外人如何呼喊、冲撞,这扇门始终只能从里面打开。态度是没有人能教的,态度是心的选择。

给大家几个建议:1、不要把知识当技能学;2、不要把技能当知识学。

思维转换:换个角度看世界

思维转换,就是改变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有时候,错的不是世界,而是你理解世界的思维模式。

有几点建议:1、多读书、多交友、多旅行;2、把自己的脚放进别人的鞋子里(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感同身受的思维方式,只有自己的脚放进别人的鞋子里,你才能看清,之前捍卫的究竟是自己的观点,还是自己的尊严)。

成熟模式图:独立是不成熟的表现

依赖显然不成熟,独立其实也不成熟。只有给予彼此优势的互相依赖,才是真正的成熟。

如何才能走向真正成熟的互相依赖呢?第一,从依赖到独立的“个人成功”阶段;第二,从独立的“个人成功”阶段到互相依赖的“公众成功”阶段。

积极主动:别让消极把你拉入海底

消极,是把苦难的责任推卸给外界,然后怨天尤人、寻找心理宣泄,对现实没有任何帮助。消极,是在抱怨中屈服于困难。

怎样才能不受外部环境的左右,积极获得主动权呢?第一,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给自己思考的时间;2、用积极的语言替代消极的语言;3、减小关注圈,扩大影响圈。

以终为始:别把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错了墙

心中一定要有“终”,才知道应该怎么“始”,这就是以终为始。

怎样才能养成以终为始的习惯,成为自己的第一次创造者?第一,确定目标;第二、坚持原则;第三、做好计划。

如果没有第一次创造,许多人会拼命埋头苦干,到头来却发现,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错了墙。

要事第一:如何做到忙而不乱

专注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在事情变得紧急之前,把它们处理完毕,这就是要事第一。

时间管理矩阵,常会使用“二维四象限”分析工具,以“轻重”为一个维度,以“缓急”为另一个维度,构建了二维四象限。

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这个象限里的事情,常常是我们焦虑的来源。对待这些事,我们并没有什么讨巧的办法,只能立刻动手去做,完成一个是一个。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因为不紧急,这些事情常常被一推再推,直到变成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要是第一,其实就是要尽量优先地把时间花在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很多人之所以没时间做第二象限的事情,就是因为第三象限的事情做的太多。

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紧急。

要是第一,就是主动去除一切“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拒绝大部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直至减少到总时间的15%以下。

当你掌握了时间管理矩阵的精髓,就可以像比尔盖茨一样说:我不忙,我只是时间不够。

双赢思维:合作取胜,你我都要赢

双赢思维,就是双方通过合作都能获得价值。

如果我们想飞得更高,应该怎样修炼双赢思维呢?简单来说,要不断提高境界。第一,鸡的境界是“我要赢,更重要的是你要输”。第二,雀的境界是“我要赢,如果你因此输了,别怪我”。第三,鹰的境界是“你我都要赢,否则就别干”。

追求赢很简单,而追求“你输,我就不赢”,实在很难。

知彼解己:先理解别人,再被别人理解

双赢思维的前提是理解别人,而理解别人的前提是倾听。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却忽视了要先去理解别人。

知彼解己,请记住,首先是知彼,然后才是解己。

怎样才能养成知彼解己、有效倾听的习惯呢?第一,戒掉“自传式回应”,自传式回应是把自己放在沟通的中心,阻碍自己听,也阻碍自己理解比人,一定要避免。第二,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理解。第三,移情聆听,把心放在对方身上,先感受到对方快乐、愤怒、痛苦、激动,然后聆听。

统合综效:找到“1+1>3”的解决方案

综合综效,通过创造性合作,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如何寻找这种基于创造性合作的第三方案呢?第一,尊重差异,感激多样性;第二,从报仇到妥协,再到合作;第三,共享目标,创造性合作。

不断更新: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偷不来、抢不来、要不来、买不来的,唯一的获得方法就是用时间换。

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有肯花时间,才有可能把优秀变成习惯。

如何不断更新?第一,身体;第二,精神,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需要不断训练的;第三,智力,多读书,多写作;第四,社会/情感,社会关系和情感连接也必须不断训练,持续积累。

习惯:从狭窄的5%跨到广阔的95%

习惯就是一些人做起来觉得别扭的事情,另一些人却觉得很自然。

在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有5%是非习惯的,而其他95%的行为都源自习惯。这基本上意味着,是习惯,而不是逻辑,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把逻辑上认同的东西训练成习惯,然后用习惯来指导一生。

想法养成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网址:高效能习惯的养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98379

相关内容

高效能管理者的习惯养成
如何养成高效能习惯?
高效能管理者的习惯养成.ppt
要养成高效工作的习惯
高效习惯养成
学习养成高效管理时间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从思维转变开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种好习惯的养成
养成七个好习惯,做高效能教师
如何才能养成高效工作的好习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