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
梅花鹿属中型鹿类,体长125—145厘米,尾长12—13厘米,体重70—100千克。头部略圆,颜面部较长,鼻端裸露,眼大而圆,眶下腺呈裂缝状,泪窝明显,耳长且直立。颈部长。四肢细长,主蹄狭而尖,侧蹄小。尾较短。
毛:毛色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夏季体毛为棕黄色或栗红色,无绒毛,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因而得名。冬季体毛呈烟褐色,白斑不明显,与枯茅草的颜色类似。颈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条黑色的背中线从耳尖贯穿到尾的基部,腹部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块,其周围有黑色毛圈。尾背面呈黑色,腹面为白色。
角:雌兽无角,雄兽的头上具有一对雄伟的实角,角上共有4个杈,眉杈和主干成一个钝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离较大,位置较高,常被误以为没有次杈,主干在其末端再次分成两个小枝。主干一般向两侧弯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横抱,角尖稍向内弯曲,非常锐利。
梅花鹿(14亚种)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梅花鹿日本亚种
Cervus nippon aplodontus
2.
梅花鹿山西亚种
Cervus nippon grassianus
3.
梅花鹿东北亚种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4.
梅花鹿琉球亚种
Cervus nippon keramae
5.
梅花鹿华东亚种
Cervus nippon kopschi
6.
梅花鹿山东亚种
Cervus nippon mandarinus
7.
梅花鹿宫岛亚种
Cervus nippon mageshimae
8.
梅花鹿满洲里亚种
Cervus nippon mantchuricus
9.
梅花鹿指名亚种
Cervus nippon nippon
10.
梅花鹿越南亚种
Cervus nippon pseudaxis
11.
梅花鹿对马岛亚种
Cervus nippon pulchellus
12.
梅花鹿四川亚种
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
13.
梅花鹿台湾亚种
Cervus nippon taiouanua
14.
梅花鹿北海道亚种
Cervus nippon yesoensis
梅花鹿
结群活动
梅花鹿大部分时间结群活动,群体的梅花鹿(雌鹿)大小随季节、天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变化,通常为3~5只,多时可达20多只。在春季和夏季,群体主要是由雌兽和幼仔所组成,雄兽多单独活动,发情交配时归群。每年8~10月开始发情交配,雌兽发情时发出特有的求偶叫声,大约要持续一个月左右,而雄兽在求偶时则发出像老绵羊一样的“咩咩”叫声。
活动时间
梅花鹿晨昏活动,生活区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季多在半阴坡,采食栎、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乔木和灌木的嫩枝叶和刚刚萌发的草本植物。夏秋季迁到阴坡的林缘地带,主要采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乌、明党参、草莓等,冬季则喜欢在温暖的阳坡,采食成熟的果实、种子以及各种苔藓地衣类植物,间或到山下采食油菜、小麦等农作物,还常到盐碱地舔食盐碱。
白天多选择在向阳的山坡,茅草深密、体色相似的地方栖息,夜间则栖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阳的山坡为多,栖息的地方茅草则相对低矮稀少。
性情机警,行动敏捷,听觉、嗅觉均很发达,视觉稍弱,胆小易惊。由于四肢细长,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跃能力很强,尤其擅长攀登陡坡,那连续大跨度的跳跃,速度轻快敏捷。
栖息环境
梅花鹿梅花鹿生活于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丛中,这样有利于快速奔跑。白天和夜间的栖息地有着明显的差异,白天多选择在向阳的山坡,茅草丛较为深密,并与其体色基本相似的地方栖息,这样可以较早地发现敌害,以便迅速逃离。
白天多选择在向阳的山坡,茅草深密、体色相似的地方栖息,夜间则栖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阳的山坡为多,栖息的地方茅草则相对低矮稀少。
分布于中国、日本、俄罗斯联邦。
可能灭绝:朝鲜,越南;
区域灭绝:韩国;
重新恢复:中国台湾省;
引进: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捷克共和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立陶宛,马达加斯加,新西兰,菲律宾,波兰,乌克兰,英国,美国。
梅花鹿是亚洲东部的特产种类,也分布于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曾广布中国各地,仅残存于吉林、内蒙古中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广西等有限的几个区域内。台湾分布有一个特有亚种。
大部分时间结群活动,群体的大小随季节、天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变化,通常为3-5只,多时可达20多只。在春季和夏季,群体主要是由雌兽和幼仔所组成,雄兽多单独活动,发情交配时归群。每年8-10月开始发情交配,雌兽发情时发出特有的求偶叫声,大约要持续一个月左右,而雄兽在求偶时则发出像老绵羊一样的“咩咩”叫声。
繁殖期间雄兽饮食显著减少,性情变得粗暴、凶猛,为了争夺配偶,常常会发生角斗,头上的两只角就成了彼此互相攻击的武器,这种“角斗”在鹿类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一只健壮的雄兽通常可以拥有10多只雌兽,在一个繁殖季节,雌兽可以多次发情,其发情周期为5天,一旦受孕后便不再发情。妊娠期为230天左右,产仔于翌年5-6月,一般每胎仅产1仔,也有少数为2仔。产下的幼仔体毛呈黄褐色,也有白色的斑点,几个小时就能站立起来,第二天可随雌兽跑动。雌兽觅食时先到林外四处探望,确信没有危险后,才把幼仔带出来,发现险情会发出惊叫,带着幼仔逃进密林。哺乳期为2-3个月,4个月后幼仔便可以长到10公斤左右。1.5-3岁性成熟,寿命约为20年。
梅花鹿雄兽的旧角大约在每年4月中旬脱落,再生长出新角。新角质地松脆,还没有骨化,外面蒙着一层棕黄色的天鹅绒状的皮,皮里密布着血管,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鹿茸。这时若不采茸,继续长到8月以后,鹿茸就逐渐骨质化了,外面的茸皮逐渐脱落,整个鹿角变得又硬又光滑,一直到翌年春天,鹿角再次自动脱落,重新长出鹿茸。
梅花鹿(8)鹿茸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形态也发生变化。野生的梅花鹿未经锯茸而脱掉骨质角称为脱掉“干杈子”或者脱掉“清枝”,饲养梅花鹿经过锯茸而脱下残留的骨质角称为“脱花盘”或“脱盘”。花盘脱落以后角基上有凝固的血迹,称为“老虎眼”。以后茸芽组织由四周皮部向内生长,与中间的血痂融合在一起形成微凹的碗状,称为“灯碗子”。此后,角基上面由茸的分生组织形成的茸芽迅速生长,呈粉红色,初期时称为“拔桩”,生长至1.5-2厘米时称为“磨脐子”,再经过10天左右,又向上生长3-4厘米时称为“茄包”。被叫做“大挺”的鹿茸主干分生眉枝时,形状很象马鞍,称为“小鞍子”,当主干生长到比眉枝高出时称为“大鞍子”,再继续向上生长到一定高度又称为“小二杠”,当主干比眉枝高出6-7厘米时,其外表的形状恰似黄瓜,所以又称为“瓜角”。主干生出第2侧枝的初期称为“小嘴三杈”,生出第2侧枝的中期称为“大嘴三杈”,到分生第3侧枝前在形态上表现出主干、眉枝和第2侧枝,共有3个杈,所以称为“三杈”。到第3侧枝分生之后则称为“四杈”。一般认为它可以最多生长到4-5个杈,但也有“花不到五”的说法。骨质化的稚角则称为“毛杠”,脱皮后的三杈或四杈清枝称为“清三杈“或“清四杈”。
种群现状
梅花鹿历史上捕捉猎杀过度,野生数量极少,野生梅花鹿在中国已是高度濒危动物,总数量不到1000只。华北亚种和山西亚种已经灭绝,华南亚种在安徽、浙江与江西的边界有大约200只,在广西有不到100只。四川亚种在四川北部和甘肃南部有大约500只。东北亚种可能已灭绝。台湾亚种原本已经灭绝,不过后来将驯养的种群野化并释放,现有大约200只。
梅花鹿在韩国和越南已经灭绝,朝鲜有可能已灭绝。俄罗斯东部有9000只左右,而日本则有30万只左右。日本梅花鹿曾经濒临灭绝,不过在良好的保护以及日本狼的灭绝导致了种群的恢复。现在由于没有天敌控制,梅花鹿数量过多而造成森林与农田的破坏。
保护级别
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
列入中国《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一批)》[8]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9]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10]。
7词条图册
网址:梅花鹿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9862
相关内容
盘点:梅花针能治疗哪些疾病梅花针放血疗法危害
环保diy手工制作圣诞节驯鹿
鹿皮抹布怎么洗
帕梅拉10分钟超强站立腿部普拉提#高效燃脂#瘦腿提臀#帕梅拉#帕梅拉燃脂#帕梅拉瘦腿#帕梅拉女孩#帕梅拉全系列
99元=元旦一家三口世界文化遗产玩一趟=考古+喂鹿+玉器DIY+景区大门票和观光车…
鹿茸怎么吃效果最好
帕梅拉减肥操:30分钟超级暴汗运动,专门瘦肚子和腰腹赘肉
我是生活家,4款适合和孩子们一起玩的家庭手工作品,超有意思
解读职场“森林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