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各种“冷病”找上门 各医院老人小孩病号扎堆
运动相机的防水等级越高,越适合在各种天气下使用。 #生活乐趣# #运动健身乐趣# #运动相机#
新闻 新闻> 连云港新闻
天气越来越冷,各种“冷病”找上门 各医院老人小孩病号扎堆
日期:2017-11-30 16:46 来源: 连网
【连网】(连云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春梅 江荣 吕菲)11月18日,一股强冷空气拉开港城冬季大幕,气温的下滑,不断考验着我们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而抵抗力相对较差的小孩和老人更是难过冬。连日来,笔者从市急救中心及城区各大医院了解到,心脑血管疾病迎来急救小高峰。医院的儿科、急诊科、呼吸内科病人大幅增加。
门急诊住院部小病号多了
“入冬才几天,我们都跑三趟医院了。”家住海州区的市民张女士,女儿刚过两周岁,入冬后气温骤降,孩子出现了感冒发烧症状,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孩子体温一超过39℃,家人就不淡定了,赶紧带着孩子去医院。
昨日上午,笔者在市儿童医院看到,就诊等待区座椅上坐满了家属和患儿,旁边楼道里也零零散散的站着一些家长。等待就医的丘女士,告诉笔者,孩子最近一个月反反复复咳嗽,29日下午开始出现发烧,夜里持续高烧不退,早上不到7点钟就让孩子的爸爸先来挂的号。
“儿科的季节性特别明显,每年一到冬天病号就会明显增多。”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骆培良介绍,从门急诊情况来看,多数小患儿都是来看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的症状都是咳嗽、哮喘、发热等,还有一部分患儿是消化道疾病,感染病毒引起的上吐下泻。
小病号增多,一方面和天气变化大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目前也是港城流感病毒的流行季,有一部分孩子感染了流感病毒。综合这两方面的情况,来就诊的患儿一下子就增多了。在市妇幼保健院和第二人民医院西院区,儿科门急诊量也是显著增加。
“很多家长一看孩子发烧就迫不及待送到医院,或者看孩子迟迟不退烧也会一天内反复去医院。”骆培良说,孩子生病家长着急,可以理解,但是生病总有个过程,如果只是普通感冒,请遵循就近原则,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为什么急诊急不起来,就是因为很多看急诊的病号病情并不急,这是在占用大家的急诊资源。
内3名儿童晕厥到底是怎么回事
“护士,我家孩子怎么了?”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输液室内,一位家长焦急的呼救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听到呼喊声,护士立刻跑到患儿面前,只见患儿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口唇青紫,护士迅速将患儿平放在地上,头偏向一侧,掐人中,呼叫另一名护士推抢救车,打电话通知医生。
就在护士还正在处理第一位患儿后续工作时,只听另一边又一位家长呼救:“护士,护士,快来呀,我们家宝宝也晕倒了”。护士立即过去查看,也是高热惊厥,再一次迅速地投入又一轮的抢救。经过她们的通力合作,第二位抽搐患儿渐渐恢复了意识。护士们在忙碌中还没缓过神来,大厅里再次响起呼救声,一个中午连续发生了3例热性惊厥。
为什么一个中午在输液室就有3个孩子发生热性惊厥?想想都后怕。市儿童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杨自金解释,孩子感冒发烧后,部分家长喜欢采取“捂汗”等土法,殊不知盲目加衣服、加被子“捂汗”,会让孩子的体温越来越高,容易出现热性惊厥。医生提醒,孩子热性惊厥时,家长不要慌忙把孩子抱起来,应将患儿迅速摆成侧卧位,这样做可避免患儿呕吐时发生窒息的危险。要迅速将孩子衣服解开,以便孩子呼吸顺畅和散热。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及时清除宝宝口、鼻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冷天心梗脑梗发病几率大增
笔者从市急救中心获悉,自11月18日强空气来袭,港城发布今冬首个寒潮预警,最近每天急救出车量在65次左右。从11月18日到11月29日,12天时间里,心梗、脑梗、心脏病复发等急救一共有92起。
“脑梗、心梗等急性发作者以60岁以上老人为主,主要是陡然降温有基础疾病患者难以适应,天气太冷就是导致发病的一个重要诱因。”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赵艳介绍,气温陡降,突发脑梗和心梗的几率要比平常增加三成以上,有时一个晚上就能遇到三四例这样的病号。尽管本周气温略有回升,但早晚温差仍然比较大,市民切勿麻痹大意,要做好保暖措施。同时,血压、血糖波动大者应及时到医院请医生调整用药。
在民间有句谚语“老人难过冬”,冬天之所以成为老人的一个坎儿,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抵抗力较弱,气温的骤降以及冷风的侵袭很容易导致原有疾病加重,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再加上冬季感冒和跌倒多发,老人恢复较慢,也容易加重病情或诱发多种并发症。
对于老人付大爷来说,他最怕的就是冬天,老人患有肺气肿多年,一到冬天就会咳不断、喘不停,感觉呼吸困难痛苦不堪。“每年寒冷的冬天,都是慢阻肺和哮喘病人最难捱的季节。”市第二人民医院西院区呼吸内科主任钟富宽介绍,每年秋冬转换季节科室病人明显增加,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们很是苦恼。医生提醒,有这些基础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积极的配合治疗。
抗寒能力也能吃出来
昨日,笔者走访城区金宝农贸、浦南直销市场等多处菜市场了解到,近期前来选购滋补食材的市民明显增多,银耳、红枣、花生、牛羊肉等食材销量明显上升。
冬季最适合进补,老人和孩子如何通过饮食增强抗寒能力呢?老人可以选用一些药食两用的食品,如红枣、花生仁、核桃仁、黑芝麻、莲子、山药、扁豆、桂圆、山楂、饴糖等,再配合营养丰富的食品,就可达到御寒进补的目的。孩子在饮食上要均衡多样化,首先是黄色的蔬菜水果要适当的多摄入,如黄色柿子椒,南瓜,胡萝卜,西红柿,菠萝,哈密瓜,芒果等。其次是深绿色的蔬菜和适当的粗粮,也可帮孩子增强免疫力。推荐雪梨炖冰糖、苹果蜜枣瘦肉汤两款好喝又滋补的汤,帮助宝宝清热驱邪、润脏生津。
“冬季老年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时间,每周至少三次,平均每次半小时以上。”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谭清表示,民间谚语有云“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三九天适当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不过,三九天练功要注意运动量,只能微微有汗,不能大汗淋漓,否则就成为耗气了。如果出现了大汗淋漓的情况要及时调整运动量,并在休息时立即擦去身上的汗水,换穿干衣服,三九天练功无论室内外都要注意防寒保暖。
谭清还给大家推荐了很好用的养生法,比如运目法,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10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叩齿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加强肠胃吸收,有助于牙齿坚固,假牙需取出再做,有急性炎症不做;咽津法,每日清晨,用舌头抵住上颚,或用舌尖舔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网址:天气越来越冷,各种“冷病”找上门 各医院老人小孩病号扎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98796
相关内容
天气渐冷 谨防心脑血管疾病生活小窍门介绍,生活中针对各种疾病的窍门,生活中各种物品的使用小窍门
饮食失节制、作息不规律……小心这些节日病找上门
这样洗澡=生病+短命!夏天慎洗冷水澡,有人因一桶冷水澡丧命…
河南中医肝病带头人赵文霞:待病人如朋友
还在熬夜?多项研究证实长期睡眠不足,各种疾病找上门
医院空气消毒机,传染疾病医院消毒设备
医院病区的病房空气消毒首选()。
天气寒冷干燥 小儿湿疹防治要注意日常护理
在线服务让病人少跑医院(网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