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红色带来红利!遵义老百姓生活发生巨变
玫瑰红色口红百搭且显气色好。 #生活知识# #生活小知识# #化妆技巧与美容# #口红颜色搭配建议#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标签,请升级到最新版本或者用其他浏览器访问!
文丨洪英杰 图、视频丨杨昌鼎 徐昆 实习生 罗秋艳
红色,是遵义的底色。
遵义,因红色而闻名。
1935年1月,于黔北重镇遵义召开的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遵义地域转战三个多月时间,为遵义留下了丰厚的长征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86年后的今天,红花岗区子尹路上的遵义会议会址成为人们重温红色记忆必去的“打卡地”。长期以来,全国各地游客从四面八方聚集于此,只为回顾那段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历史。

1月18日,冬日的暖阳,照耀着这座红色的转折之城,照耀着红花岗区子尹路上的遵义会议会址。
“玻璃柜中展示的,是当年红军战士赠与当地老百姓的棉衣等生活用品,这些物件拉近了当年军民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是‘军民一家亲’的鱼水之情……”在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内,讲解员陆辰娓娓道出每一件展品的来龙去脉及其背后的故事。
据记载,遵义是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最大的城市。
“但红军长征经过时,遵义人口不足4万人,城市满目疮痍、百业凋零,生产方式落后,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落后地区。”遵义市政协原副主席、遵义市长征学学会会长曾祥铣介绍说,当时遵义城内都是鳞次栉比的木质楼房,最高的建筑也不过4层楼。

遵义街头景象
弹指一挥间,86年一晃而过。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黔北重镇,如今已是富庶丰饶之地——
大街上,纵横交错的油砂马路取代了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车水马龙的现代化气息和景象充满了整个转折之城;商场里,着装漂亮时尚的男女老少在高档雅致的商品店里来回穿行,自信且优雅;道路旁,别具一格的建筑淡淡地散发着红色文化之韵,一间间琳琅满目的商铺相继林立于马路两侧……
据76岁的遵义市老城小学退休教师周乐华回忆:以前遵义街上只有一条单街道,街上基本看不到什么人,大家都忙着“奔生活”去了;小时候连手机都没见过,有要紧事需要打电话只能去电信局;大冬天也没有一件像样的厚衣服穿,生活上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现在遵义的街道四通八达,既宽敞又平坦,随处可见跳广场舞、打羽毛球、下棋的市民;人手一部手机,像我这样的老年人还经常通过微信和伙伴们聊天、逗乐;一年四季的衣服家里的柜子都装不下了;一日三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生活越来越丰富……”周乐华说。
过去,周乐华老师都是用粉笔在木质黑板上写字教学,“现在都是多功能教室、各种投影设备,我们那时都没经历过……”周乐华告诉记者,他于1963年8月参加工作,当时的月薪是21块钱,“现在,我每月的退休工资有6000多元”。
在“80后”、遵义市红花岗社区副主任廖汪洋的印象里,遵义及遵义人民的生活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时候印象最深的那条专用于老百姓摆摊的泥土街道,如今已成为干净整洁的步行一条街;我上初中的学校,当时每个年级只有两个班,现在每个年级都扩大到了六个班;1998年刚参加工作时,月收入400多块钱,现在到手工资有4000多元,整整翻了10倍……”
曾祥铣认为,遵义的变化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曾经,很多遵义人出门在外不敢承认自己是贵州遵义人,而现在我们都以自己是遵义人而骄傲和自豪,因为遵义会议会址早已名扬四海,遵义也因为中央红军长征成为革命圣地。”曾祥铣说,在所有巨变中,遵义人民精神上的变化才是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变化。

遵义市政协原副主席、遵义市长征学学会会长曾祥铣
86年来,勤劳的遵义人民在遵义会议精神的照耀下,艰苦奋斗、创新跨越。
当年红军进入时满目疮痍、百业凋零的小城遵义,如今已成为贵州省第二大城市,全市下辖253个乡镇(街道)、2073个城乡社区,其中城市社区1454个、农村社区619个,总面积3076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27.07万人,城镇人口312.42万人,城镇化率49%。
旅游方面,遵义逐步实现了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当地老百姓带去巨大“红利”。截至目前,遵义围绕长征文化已实施红色旅游重点项目30余个,打造了娄山关红色旅游区、苟坝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区、余庆强渡乌江战斗遗址、1935红色旅游综合体等旅游项目,推动了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工业、农业、林业等融合发展,还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红色旅游目的地”。
此外,遵义还将红色文化旅游和绿色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历史古迹旅游与民族风情旅游交相辉映、康养度假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协同发展。2020年1月-7月,遵义市共接待游客5669.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5.99亿元。
2019年岁末,遵义市整体脱贫,老区人民告别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历史巨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截止目前,遵义共完成225个搬迁安置点建设,实现46036户197701人别穷壤入城居;设置安置点综合服务中心17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8个、文体活动中心153个、老年服务中心108个、儿童活动中心102个、平价购物中心146个;新建卫生站(室)100个;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实现适龄儿童全部入学34397人;转接养老保险111522人、医疗保险195252人、低保41677人;累计发放搬迁移民一次性临时救助金2.14亿元;实现有劳动力搬迁家庭44302户96383人、移民就业创业44231户88226人。
86年前的闭塞落后之地,如今,已呈磅礴发展之势。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三审:王幸韬
网址:【红色记忆】红色带来红利!遵义老百姓生活发生巨变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00510
相关内容
“老街坊红色小剧场”再现身边“幸福实景”重温红军过桂北历史 看乡村全面振兴百姓生活幸福
10种红色养心健康食物排名 红色养生食物有哪些
建党百年 红色记忆︱走进金清:砥砺前行围垦史
遵投•红樾东方 | 三大老年休闲区,给你更美好的晚年生活
红色冲浪板
上地街道妇联开展秋寻·红色海淀观察员——儿童红色教育活动
法网柔情别样红——记泰安市岱岳区人民法院钱继红
什么颜色混合是红色
百姓绿色健康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