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能见度︱相互搀扶的晚年
看到街角的老人互相搀扶,感受到人间的温情 #生活乐趣# #生活点滴# #生活中的小欢喜#
10月是全国“敬老月”。家庭养老照护在多数人的印象里是“年富力强”照料“年老体弱”。然而,最新发布的《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基本数据公报》显示,在实际有人照料的老年人中,配偶作为主要照料者占比达45.5%。这意味着,近一半家庭是老两口相互照料。相较于子女照料,配偶照料面临着更多挑战,需要更多支持。
老伴出院后的半年,往往最为难熬
随着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子女成家后多数不再与父母共住。根据上述抽样调查,2021年,我国老年人与子女共住占比仅为33.5%。配偶承担了更多的照料责任。
老两口之家,多有相似的感受:老伴出院后的半年,往往最为难熬。
几年前,家住北京的68岁的陆大娘因股骨干骨折住院手术。术后康复期,她的生活用“坐立难安”形容并不为过。由于肢体的疼痛、肿胀如影随形,连睡觉翻身都不自在。比她年长几岁的老伴,在夜以继日的照料中,同样寝食难安。“自主下楼就别想了,在家多数时间,要么靠老伴搀扶,要么靠拐杖小幅移动。”陆大娘说,为此,老伴给家里铺了地毯,一是为了防磕碰,二是为了她独自在家时,也能手脚并用地挪动。“老伴出门时,我索性少喝水,少去卫生间。”陆大娘无奈地说。
陆大娘生病前,老伴从未做过饭,“现在,色、香、味谈不上,但是保熟。偶尔,他外出办事前,就在床边支上一口小锅,提前准备几种涮菜,让我能对付一口。”陆大娘说得轻描淡写,但旁人听来,却是另一番滋味。
日常起居,老两口尚能独自应付,但到复诊日,兴师动众在所难免。陆大娘住在老旧小区的5层,没有电梯,老伴又抱不动,只能给儿子打电话。在狭窄的楼梯间里,儿子基本是几步一调整,踉踉跄跄地下到1层。而为此让儿子请假,是陆大娘最不情愿的事情。“小病不上医院,一扛就过去了。”她的要强,和身边多数老年人一样。在上述抽样调查中,老年人赞同“自己不是家庭的负担”的比例达74.1%。
陆大娘夫妇或许正经历着很多老两口之家正陷入的照料困境。“照料不是简单的亲情陪伴,需要处理很多琐碎的事务。一觉醒来,穿衣、洗漱、就餐、如厕、清洁,事无巨细,这一系列挑战,照料者在步入75岁后,伴随自身功能衰退,应对起来明显更加艰难。”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李晶以翻身为例说,“如果被照料者是一名失能老人,老伴非但无力完成这项操作,甚至可能因施力不当造成压缩性骨折。”
“此外,老年照料者并不善于寻求外部支持。”李晶补充道,“降低照护难度,需要照料者掌握照护技巧,熟练运用护理辅具。然而,老年照料者普遍缺乏网络学习意识,很难甄别渠道的权威性和内容的科学性;同时,老年照料者可能存在轻度认知障碍,难以真正学以致用。这些均影响着照护效果。”
除照护效果不及预期外,高强度的照护对老年配偶本身也是一种过度消耗。一项研究发现,被照料者的失能程度作为照料活动的主要压力源,对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配偶照料者的抑郁测评得分均值为9.75,处于有抑郁症状的边缘,其中44%的照料者有抑郁症状。被照料者基本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种类每增加一种,其配偶照料者的抑郁测评得分提高0.29,有抑郁症状的发生比例增加9.0%。研究同时指出,上述负面影响受到个人资源和社会支持的调节。
“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很受欢迎
“照料一名重病老人,需要承受躯体和精神上的多重考验,很容易拖垮另一名老人。”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运杰深知老两口相互照料的困境。许多年前,该中心就尝试培训家庭照料者,向他们传授照护技巧。可是,一旦涉及管路维护,被照料者很难脱离医疗支持,不能完全回归家庭。在医院和家之间频繁周转,给照料者造成更沉重的负担。“所以,我们在几年前开办了益智康护养老照料中心。”刘运杰说。
这家养老照料中心内嵌于道家园社区内,与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的道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毗邻建设,实现“医”“养”衔接。该养老照料中心设置50张床位,配备7~8名养老护理员。由道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对入住老年人进行日常巡诊。
顺着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益智康护养老照料中心主任刘孟琪的指引,记者看到,房间以双人间为主,采光充足,即使是行动受限的卧床老年人也能沐浴阳光。房间内同时配备氧气系统,还有床边护栏、紧急呼叫按钮等适老化设施,老年人得以享有安全且舒适的居住体验。
益智康护养老照料中心,护士长史君妲在为入住老年人测量血压。益智康护养老照料中心供图
“随着养老照料中心投入运行,我们调动双向转诊资源,整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形成四级医养结合康护照料服务体系,即三级医院(急性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期)—社区养老照料中心配套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养结合过渡期)—家庭病床(回归家庭后)。”刘孟琪介绍,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拥有4个病区。每个病区总留有一张空床,随时接收由养老照料中心上转的老年患者。
“见家中老人一个病倒,另一个也受其所累,很多子女选择将身体状况较差的一方送来养老照料中心。除预留两张床位用于接收下转的老年患者外,基本不存在床位空置的情况。”刘孟琪说,从道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到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0分钟车程,若老年人有转诊需求,该中心免费派车接送,缓解送医负担。
如今,陆大娘也住进了这家养老照料中心。让她得意的是,入住这半年,一向瘦削的自己,体重增长了快5公斤。一方面,守着道家园社区卫生服务站,自己能就近接受中医康复治疗,已能自如借助轮椅行动;另一方面,该养老照料中心提供三菜一汤的营养配餐,自己不必再为一日三餐发愁。“一到饭点,老伴就从家溜达过来,陪我在老年食堂吃一口。”陆大娘说。
这种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老年居民中很受欢迎。根据民政统计年鉴数据,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量逐年增长,已从2018年的13.6万个增至2022年的34.7万个。许多养老服务机构正以与医疗卫生机构毗邻建设、签约合作等多种方式引入医疗卫生服务。
在李晶看来,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受欢迎的原因,一方面是,它通过资源嵌入、功能嵌入,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相当于给社区“做加法”;另一方面,它保留了老年人熟悉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没有给老年人生活“做减法”。“于被照料者而言,不离社区获得专业照护,安全感和归属感增强;于照料者而言,有效填补家庭养老功能在医疗护理上的缺口,显著减轻照护负担。”李晶说。
益智康护养老照料中心根据入住老年人的照护等级,收费标准为7000元/月至9000元/月不等。“如此定价,只能说基本覆盖运营成本。”刘运杰建议,国家层面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推动增加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同时,借由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进一步推广短期托养的“喘息服务”,缓解老年配偶的照护压力。
在上述抽样调查中,有一项数据同样值得关注:2021年,我国老年人中愿意和子女长期一起生活的比例为60.7%。分年龄组看,低龄、中龄、高龄老年人中愿意和子女长期一起生活的比例分别为61.7%、57.7%和63.5%。
一些养老照料中心招聘医务社工,为入住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但仍无法替代子女的亲情陪伴。“即使老人入住养老照料中心,有专人负责他的日常起居,我们也鼓励子女视频连线定期远程探望。”刘运杰说。
老两口一起搬进养老机构,需求增加
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机构,床位相对有限。而设置在城市非核心区域的医养结合机构则是有益补充。
推开山东省青岛市宏远健康颐养中心5号楼306室的房门,室内陈设古朴自然,这里居住着老吴夫妇。
老吴夫妇的女儿毕业后,选择在一线城市打拼。多年来,老吴夫妇彼此陪伴,晚年还算安稳。直至去年秋天,老吴患上脑梗死,两人才发觉,步入高龄后,疾病和死亡的威胁不可抵挡。
所幸溶栓及时,老吴没有落下后遗症。然而,那次惊险的救治经历,令老吴心有余悸。考虑到老伴也患有多种慢性病,打理家务也常感力不从心,最终,老吴决定与老伴携手入住宏远健康颐养中心。宏远健康颐养中心内嵌养和医院。途经连廊,入住老年人在数十步间就能从养老区到达医疗区。
与老伴同住,少了落寞和孤独,多了熟悉和心安。在老吴看来,此次入住更像是搬家,搬去就医更便捷的居所。房间内,藤椅、茶缸、结婚照都是老两口共同布置的。
老两口一起住进养老机构的情况并非个例。在宏远健康颐养中心,有20余对夫妇。某养老咨询平台发起的一份面向4830名老年人的跟踪调查显示,养老机构夫妻入住比例约为6.5%。
宏远健康颐养中心,一对老两口在进行户外活动。代玉梅 王祖波 摄
老吴夫妇生活均能自理,适合安排在同一房间居住。若夫妻双方身体状况不同、照护等级不同,情况就相对复杂。按照《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试行)》,医养结合机构应当同时具有医疗区和养老区,分别设置医疗床位和养老床位。医疗区侧重于住院医疗服务;养老区侧重于养老服务,提供生活照料、功能锻炼、文化娱乐服务。如果夫妻双方,一个失能,一个不失能,经评估后,会被安排在不同区域。
“无论是医疗区还是养老区,我们要求值班医生每天至少要与老人见两次面,一次是晨间查房,一次是晚间查房,确保每一名老人的疾病问题能被随时发现、随时诊治。”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世博家园养老院院长袁熙婕说,在此基础上,养老护理员会陪同身体状况相对理想的一方去探望另一方,一起读书看报,一起晒晒太阳,还可以与医生沟通老伴的治疗方案。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世博家园养老院,一对老两口在享受下午茶时光。朱杰 摄
“目前,从收住的情况来看,还是身体状况接近的夫妻较多。”基于袁熙婕的观察,夫妻同住与独自居住相比,需求略有不同。比如,他们更注重隐私,更希望维持原有的生活作息。“对于夫妻同住的家庭,医疗护理员会尽量透过观察窗完成巡视,减少敲门打扰;根据老人的生活习惯,优化叫醒和就寝时间,帮助其还原居家生活状态。”袁熙婕说。
“私密性提高,并不意味着安全性降低。我们正考虑给夫妻间增加智能化健康监测和安全防护设备,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袁熙婕补充道。
随着夫妻同住需求增加,前述医养结合机构陆续开始对现有床位进行调整。宏远健康颐养中心于今年1月将5号楼3层改造为11间夫妻间。该中心集中养老区负责人张艳芳告诉记者,对于夫妻间,养老护理员照护强度相对减轻,该中心也给出了更“友好”的价格。
世博家园养老院早在2019年就对夫妻同住有所规划。“当时,我们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双人间。现在,对于夫妻同住的申请,我们实行优先轮候。”袁熙婕说。
文:健康报记者 赵星月 通讯员 孔竞
编辑:管仲瑶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32322KXB】获取授权
网址:新闻能见度︱相互搀扶的晚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08374
相关内容
提供个性化新闻和见解的 12 大 AI 新闻应用(2024 年)央视新闻联播:光伏扶贫 绿色能源点亮小康生活!
山西移动助推“银色”数字生活 守护幸福晚年 山西新闻—中国新闻网 中新山西网
企业新闻
让老年人欢度晚年的六妙招
新京报:又见"新闻乌龙",平台不能只推送不审核
《晚间新闻》 生活中的节水小窍门
互助养老 让老年生活更温馨(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中国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重点支持三区三州
五大类智慧健康养老设备 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