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哲学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4-12-30 18:04

《家的哲学:生活美学与生活哲学的实践》 #生活知识# #家居生活# #居家生活哲学# #居家生活哲学书籍#

     金岳霖先生有一篇叫《哲学与生活》,正如其题,谈论的是哲学人与其生活的问题。之所以不言“哲学家”,同金岳霖先生在文中的态度是一致的。文章谈到当今从事哲学的大多数人算不上是哲学家。他们像科学家一样研究自己的对象,并竭力摆脱个人的价值判断,以获得公正可靠的成果。也因如此,他的研究就外在于他的生活了。 但倘若融入了自己的研究,他的生活就将被淹没,自身也就会被放弃。所以,现代的哲学人们就面临着这样一个“两难”情境,“哲学家”对他们而言,便遥不可及。
  是从金岳霖先生的文章中读出的道理,当然,这种分析是否合理仍有待考证。但更明晰的问题是:哲学家与其生活是怎样的样态。
在金岳霖先生的文章中,另有一令人惊醒的提法——有分辨力的生活。从金岳霖先生的论述中,这种生活不仅是哲学家应有的生活,哪怕一般人拥有这样的生活也是极好的。
所以,从先生的文章,我们大概能知道两个意思:一是哲学人的哲学和生活的如何适从,二是分辨力的生活。自然,知道有这样两层的意思是不够的,如何解答这两层的意思是仍需要探究的。对于这两个问题,我将在此浅略表述自己的意见。
哲学——哲学人的生活辨别力
   哲学与生活、分辨力的生活,这两个似乎是相互分离的话题,但我感到,这二者一同探讨比分别罗列更容易些。人的一切除了生活就不剩别的了,无论何时何地从事何种事情,他无一不是生活着的。生活既是目的地,也是旅程。从这一层说,做哲学也自然包囊在生活之中。因而,起先要谈谈生活的问题。对于生活,金岳霖先生提出的“有分辨力的生活”是极妙的。
  我所理解的分辨力是指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对于世界与相续的事,有自己的态度和见解;在一个光明的方向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做什么,力图成为怎样的人。有分辨力的生活,是一种有意见和见解的生活。但是,生活的意见与见解种种,并非皆为有分辨力的。引用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的看法,并非任何人都是有判断力的,因为很多人以自己的判断而做出的选择会引导他进入错误和黑暗。只有那样一些人,拥有清晰的洞察,是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的。因而,将分辨力作为一种有益的能力,怎样的生活见解和意见才符合这一分辨力?
在解答这一问题之先,恐怕得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何谓“生活”,再者,生活见解和意见从何处来。
   哲学探究的问题是最为深远广阔的,但似乎唯独“生活”,从来都没有进入它的视野。哲学是否不探究生活?哲学为何不探究生活?对于前一个问题,梁漱溟先生的见解是可以借鉴的。生活并不是一个存在的东西,它是人之存在形式的事实,生活或者人生是“事的相续”,能够触到的只能是一件件的事,而生活却不是可以触碰的事物。恐怕,这也是“生活”没有进入哲学,而生活中的事实无一不被哲学观察的原因。
   说明了生活,再者需谈生活的意见和见解从何处生。雅斯贝尔斯谈过,他的哲学对象是“大全”即无所不包者,在我看来,生活亦然是无所不包的。生活的意见和见解也是可以从处处得到的。倘若只是从一处得,假如是历史,那么生活的见解也就只有一些历史学家们知道了,而旁的人断然不可能知道。但这是显然是荒唐的说法。佛语有言,“一花一草一世界”,花草之下皆智慧。因而,生活的见解也是能从处处得到的。
   之先的问题已做说明,便要探究何种生活见解和意见是符合分辨力的。这个问题同之前的问题一样,并不能找到现成的答案。但因为生活是事事的相续,那么生活的意见也需要在事事的真相中寻得。自然,个人所为的事有不同,见解的来源也就不同,见解的的内容也不尽一致。对于之前的问题大概还是能说出三言两语的,但对于,何样的生活意见和见解是适宜的。即使是浅略谈谈,我也是尚无头绪的。但既然已得有辨别力的意见应该从生活事事中寻得,那么,我想,在我的哲学学问的探析之中,我总会渐渐的知道和领会我自己该有的生活见解的。
   总而言之,对于哲学人而言,生活的见解和意见极大程度应该是从哲学中读得的。也就是说,哲学人的有分辨力的生活之分辨力需得从其哲学中来。
哲学家——哲学与生活的融合
   当我们细致的观看历史中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以及一切大家,似乎都会发现,他们的追求与生活是并不分离的。
   不同的哲学家,会专注于不同的主题,但无论主题如何不同,都企图在其中获得某一确定的答案。更宽泛的说,是在世界中寻求某一可能存在的确定。对于真正的哲学家而言,他们得到的答案并不只是作为哲学探究的问题解答,也是作为他们深以为信的信念的一部分。他们的哲学目标,似乎就在于获得我真正可以相信的为真的事实。哲学研究的结果也成为了生活信念的一部分。这样的样态与一切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是同样的,他们都同样在追寻一个可以相信的真相,不仅是作为解答世界,同时,也为自己确立信念。如果从这样的角度理解哲学与哲学家的生活,金岳霖先生当代哲学人的“两难”处境——哲学融入生活,自我被放弃;哲学与生活分离,哲学则外在于生活。似乎就不存在了。
  以我看来,这种“两难”处境是大可不必存在的。金岳霖先生提及的这个问题事实上可能是在说明另一种情况:哲学研究的科学化方式,这是在文中也谈到过的。这种方式,对于科学,不可置疑是适宜的方法,但搬入哲学是否合适,却有待探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相对客观的自然世界,因而,需要研究者摒除个人的价值判断的影响,竭力客观的对待和研究问题,从而获得可靠的答案。 自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繁荣以来,哲学,无论是现代的哲学的学科分类,还是在研究方法来看,的确是深受自然科学的影响的。金岳霖先生文中描述的哲学外在于生活的情况,正是在说明当代的哲学人力图摒弃个人观念和价值判断的研究方式。摒弃个人意识的客观研究方法是毫无裨益的,但我并不认为这就意味着这些与生活的分离。在自然科学中,客观研究的结果向我们呈现了日心说和万有引力的真相,随后,我们坚定的相信这些真相,并使其成为我们对于自然世界的态度所坚定的立场。科学研究的成果成为我全部意见和见解的一部分,也成为我生活观点的一部分。对于哲学,也同样如此,尽管在研究中必然采用客观公正的方式,但作为其研究的结论,各自必然是深信不疑的。使哲学中获得的信念也成为生活的信念,哲学便融入了生活。
  哲学的信念融入生活之中会是怎样的样态,这似乎又是一个不易说明的问题。再次回望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们,会觉察到他们除了哲学,似乎已不剩有生活了,这样的哲学家数不甚数,例如笛卡尔、尼采、维特根斯坦,他们的一切我们只看到了哲学。这是否表示金岳霖先生“两难”境况中:哲学融入生活,而自己的生活消失的情况呢?我并以之为然。对于这里看到的情况,对于这些哲学家而言,恐怕他们是最为专注和精确的生活者了,因为,他们全然是从哲学能够获得的信念作为生活的见解。他们似乎是追求一种确定无疑的见解,并只愿从哲学的严谨研究结果中获得。因而,他们的样态,更像是视哲学于生活之前路,先确立见解的样态。这样的生活样态是极致的,却仍然是生活的。
  另有一些哲学家的生活便更为丰盛,因为,他们的生活意见和见解并不单单从哲学的信念中来,正如金岳霖先生文中描述的那样,“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不仅是他们时代的活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那一时代的政治家、牧师、专栏作家和电台评论人”。这些哲学家的生活态度和信念不仅从哲学中来,也可能从阅读历史、喜剧,关注政治中得来。因而,他们的生活就不尽是哲学,不是哲学的专属。
  至此,已经明了的是,哲学与生活是应当融合的,融合的样态上述两种,无分优劣,何种生活由哲学人自己选择罢了。不过,从后一种生活样态来看,哲学家们表达哲学的信念和生活的见解也似乎不必然是以哲学的形式,即使是通过政治或者文学戏剧,也是同样可取的。哲学人们亦可学学加缪,以文学的方式使自己的哲学更容易被理解。
  对于哲学与生活的问题,似乎已经有了浅略的轮廓,只剩下何为有分辨力的见解的疑问了。对于这个问题,我并不认为会有那样一个可以解答的时刻,因为,我认为,当我们生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图景会愈发明晰,同时,也愈发广阔。在逐渐的发现着解答是比迎面而来的展开的答案更重要的。

网址:哲学家——哲学的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08598

相关内容

科学网—哲学与哲学家的生活
哲学家的生活
生活哲学和哲学生活:《哲学,为人生烦恼找答案》
张巍评《哲学的生活方式》︱“哲学并不走进哲学课堂”
哲学家的私生活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
Vol.94 哲学地生活,就是生活的哲学吗?
生活处处有哲学人生哲学.ppt
生活与哲学生活处处有哲学.ppt
医学哲学:应向生命哲学及生活哲学适度延伸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