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性如何影响家庭、婚姻、95后
发布时间:2024-11-12 22:09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人对性的态度与看法,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的学者联手开展了一次“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调查历时3年,共收集到6828份有效答卷,最终的报告在今年8月初发布。
《17.3 》剧照 不过值得强调的是,在青年群体中,依然有约60%的年轻人认为性的目的就是爱,这个大的基本盘还是在的。也有很大比例的年轻人,会在性关系以后,与对方进入恋爱阶段。也就是说,“性”与“爱”不一定是完全剥离了,有时只是顺序变了。 另一项不符合我们常识认知的是,精力旺盛的95后在性生活活跃度方面,竟然比80后甚至70后低。 调查结果显示,在1970年—1994年有配偶的男女中,过去一年没有性生活的比例在6%-9%,到了95后,同样有配偶的情况下,过去一年却没有性生活的男女比例达到14.6%和10.1%,其中高学历人群的性生活甚至更少。
《理想之城》剧照 我个人认为,年轻人性活跃度下降的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是生活压力,“996”的工作节奏让他们下班回家后,通常身心疲惫,只想躺在床上刷手机;另一个原因则是,现在年轻人的娱乐选择也变多了,例如追星、养宠物、电子游戏等等。 这也一定程度解释了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生育意愿不高。 同时,这个结果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在我们传统对婚姻家庭的研究中,性生活的频率和满意度,是影响亲密关系与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年轻人性活跃度普遍降低,意味着维系伴侣关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没有了,可能也会导致年轻人离婚率上升。
《性福演算法》剧照 除了这些,我们还调查了人群中商业项行为的情况。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选择付费性行为的比例分别是9%和4%,这个比例差距与大众印象一致。不过,反过来问“是否有过收费性行为”时,结果却出乎意料。在我们调查的70后与80后男性中,有10%-15%的人进行过收费性行为,而同年龄群体女性仅为5%左右,只有男性的三分之一。在1990年—1994年出生男性人群中,这个比例更高达22.3%,同年龄段女性则仅有4%。到了95后男性中,有过收费性行为的比例才有所下降,是8.6%。 其实早在2010年,潘绥铭教授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就发现男性进行收费性行为的比例比女性略高,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 潘绥铭教授对此的解读是,从性中获利这件事,对男性来讲可能会记忆更深刻,所以回答问卷时不会遗漏,而女性对于从性中获取好处和利益,可能带有先天的自证“正当性”。甚至受访者对“收费”的定义也可能存在理解偏差,比如男性认为的收费可能并不全是获得金钱,还包括其他好处或益处,女性则不会把非金钱回报也算作“收费性行为”。
从80后到00后: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的代际差异与社会影响
婚姻家庭咨询师:做“婚姻寒冬期”的破冰者
关于中国人的性生活,你知道多少?
爱情是精神生活,婚姻是社会生活,爱情与婚姻如何区分?
婚姻、爱情、家庭七问
面对婚姻,年轻人在忧虑什么
婚姻中的爱情与生活质...
婚姻里性生活到底有多重要?
爱情、婚姻、家庭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人对性的态度与看法,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的学者联手开展了一次“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调查历时3年,共收集到6828份有效答卷,最终的报告在今年8月初发布。
在调查中,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年来,不同阶层和性别之间的性观念和性生活状态,正在发生深刻而出人意料的改变,比如不同阶层的男性中,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带来的性生活丰富程度,出现了拉平甚至逆转;95后的性生活虽然开始得早,但性生活频率甚至低于80后;年轻女性在性关系中的地位则明显上升。这些现象背后伴随的,则是年轻一代婚育观念的改变和女性意识的崛起。
於嘉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也是这次调查的参与者之一。她告诉本刊,这次调查的一个重点正是,试图理解性,尤其是90后乃至95后年轻人的性生活状态与人口、健康,婚姻家庭甚至社会平等之间的关系。以下是於嘉的讲述。
口述|於嘉记者|印柏同
编辑|王海燕年轻人的性
中 国人私生活质量 调查, 是我们2019年上半年就开始准备的事。 说来还挺有趣,这次参与调查的学者,都是“门外汉”,不是专门研究性学这个领域的,比如我的研究方向是婚姻与家庭,北京大学的张春泥教授主要研究社会不平等,复旦大学的骆为祥教授主要研究人口与健康,另一位北京大学的谢宇教授研究方向很多,包括社会分层这样的宏观大方向。 我们突然聚在一起研究这个话题,主要还是因为性与我们的研究本身关联紧密。无论人口与健康,婚姻家庭还是社会不平等,少了性这一块,都不够完整。 另外,自2015年著名性学家潘绥铭老师完成全国的性调查后,就没有更新的数据了,很有必要继续调查和记录。
《花束般的恋爱》剧照
从2019年开始,我们设计问卷,开始调查,回收数据,历经三年左右完成了报告。与中国以往进行的性调查不同,我们这次更注重把性与家庭、社会不平等等其他社会议题连接起来,我们尝试从不同维度(例如受教育情况、年龄层、社会经济地位)去理解不同人群性行为和性观念之间的差异。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对中国年轻一代(95后和00后)的性生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对他们的性行为和性观念有了最新的了解。 关于性的调查并不容易,面对面讲述尤其困难,所以我们是通过线上问卷完成调查的。最开始我们想通过自愿报名获取调查对象,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还有一款女性月经记录软件上招募,但回应的人并不多。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经常上网的高知人群,不少人还是会谈性色变,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自然,各个年龄层都如此。 反而是一些流动人口,或传统意义上的底层人员,谈起性来更加自然和坦然。一定程度上,教育可能束缚了人们的天性,变得更“克己复礼”。《都想做好》剧照
后来,为了更好地完成调查,我们委托了专业调查公司,覆盖了不同教育程度、性别、年龄的人群。为了保护受访者的个人信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采取了保密措施,甚至保证调查执行方也无法把调查结果和调查对象对上号。即便这样,很多人打开问卷后,还是拒绝回答一些问题,避讳的问题大多关于性健康和商业性行为。最终,我们收集到6828份有效答卷,经过加权后,形成了比较好的全国代表性。 从我们的调查来看,95后的性观念的确更开放。 一方面,他们对婚前性行为与同性性行为的接受度都略有提高;另一方面,95后男女的初次性行为年龄,中位数都是19岁,比70和80后提前了5到3岁。 不光如此,对70后和80后来说,性更多是一种表达感情的载体,但越来越多的90后却认为,性可以是生理需求的单纯释放,不一定要和感情联系在一起,到了95后,性与爱甚至进一步剥离了。他们选择性对象不一定是为了结婚,甚至也不一定是为了恋爱。这当中,互联网对90后,尤其是95后性观念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 “约炮”这样的词汇就是从互联网流行开来的,通过互联网,年轻人也更很容易获取性伴侣,间接巩固了年轻人对“性”与“爱”剥离意识的形成。

性与社会阶层
在过去,根据我国著名性学家潘绥铭等学者的研究,一个人的性活跃度,与他的社会经济地位是明显正相关的。尤其是男性,社会经济地位越高,性生活越丰富,包括更丰富的性技巧(比如性工具的使用)和更高的性满意度。 但我们这次的调查显示,在年轻一代中,性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关系被逆转了。 数据显示,在1980年前出生的人群中,教育程度与性生活频率呈明显正相关。但出生于1990年至2002年的男性中,每周至少有一次性生活的,研究生学历者为29.2%,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男性中,比例则达到43.8%。 对于这个结果,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年轻人总体性生活次数减少,尤其是高学历人群性生活次数减少,拉平了差距;另一方面,人们选择性伴侣时,考虑的因素也不一样了。过去,一个人尤其是男人,其性吸引力与他的社会经济地位几乎是等同的。但现在,年轻人不光将性与爱和婚姻解绑了,选择性对象的标准也越来越多元,性吸引力与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正在逐渐解绑。《小小的愿望》剧照
这个过程中,互联网依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毕竟以前,人们寻找潜在伴侣,可能需要丰富的社交,要去不同的地方,面对面认识更多人。在互联网上,人际交往的门槛和成本是很低的,让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 从阶层这个角度,我们还关注到了一些性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比如农村地区的大龄单身男性,尤其是在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的传统地区。这部分人在农村的社会经济地位都比较差,一定程度上被排除在了恋爱和婚姻之外,性生活是缺失的。 所以他们会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性生活,比如1990—1994年出生的初中学历及以下的男性中,付费性行为比例最高,达到22.2%。这里面应该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大龄青年。但付费性行为存在很多健康问题隐患,对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可能都有影响。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性犯罪,这是值得社会关注的。女性的觉醒
年轻女性在性关系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也是我们这次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虽然总体上来说,在性满意度上,男性还是会比女性更高一些,但我们看到这个差距正在缩小。 根据我们的数据,1990年之前出生女性,有15%对自己的性生活非常不满意,但90后女性群体中,这一比例则降到了8.4%。具体到性高潮数据上,1990年—1994年出生的女性中,30.9%的人每次性生活都可以达到高潮,比例最高,只有不到10%的人,很少或者从未达到过性高潮。紧随其后的是,1995年—2002年出生的女性群体中,有24.4%可以每次都达到性高潮。 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在年轻女性的性活跃度降低的背景下得出的数据。这说明女性在追求更高质量的性生活体验。她们越来越懂得取悦自己了。
《性爱自修室》剧照
我们的问卷中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了使对方满意,你会不会假装自己达到了性高潮”,也就是调查大家讨好伴侣的情况。结果,相比70后和80后,90后女性假装性高潮的比例明显下降,而男性讨好女性的比例却有所上升,甚至已经处于持平的状态。这说明在性关系中,女性扮演了更加主动的角色,会寻找其中的快乐度和满意度,而不仅是服务男性的一个角色。 95后人群中,有17%的女性会在互联网上寻找性伴侣,95后男性的这一比例为19%左右,差距不大。而在80后中,在互联网上寻找性伴侣的男女比例,分别为33.7%和11%。这种数据的变化,也能说明年轻女性开始寻求更加独立平等的性关系。 我们还调查了不同人的性目的。在70后80后女性中,只有20%的人认为性就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其余的人则认为是为了表达爱意和情感、履行作为伴侣的义务和生儿育女。而95后女性中,有30%以上的认为性的目的,仅仅就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也就是说,她们是为了自己的性愉悦而去发生性行为。
排版:南溪/ 审核:小风
网址: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性如何影响家庭、婚姻、95后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0975
相关内容
面对婚姻,年轻人在忧虑什么——青年婚恋意愿调查从80后到00后: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的代际差异与社会影响
婚姻家庭咨询师:做“婚姻寒冬期”的破冰者
关于中国人的性生活,你知道多少?
爱情是精神生活,婚姻是社会生活,爱情与婚姻如何区分?
婚姻、爱情、家庭七问
面对婚姻,年轻人在忧虑什么
婚姻中的爱情与生活质...
婚姻里性生活到底有多重要?
爱情、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