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个亲身实践的技巧,帮助你每天专注工作 4 小时

发布时间:2024-12-31 19:52

通过设定4个番茄时间(每个25分钟),你可以专注于一项任务一整段时间。 #生活常识# #时间管理建议# #番茄工作法#

我们大部分人,在时间管理和个人效率方面,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该专注时不够专注,事后却不得不找额外的时间赶工补活。

两三个月前,我也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每天虽然坐在工位上,表面看似专注,实际上心思却早已飞到九霄云外了。时不时地打开文章浏览、刷一刷帖子,或者忙于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

这种低效的状态,不仅让工作无法按时完成,还会逐渐消解自我效能感,产生一种隐隐的恐慌:似乎自己已经丧失了专注的能力。

所以,过去一个多月,我一直在寻找提高工作专注度的有效方法,目标是确保自己每天能够至少专注工作 4 小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实践后,我探索出 4 个有效的技巧,帮助我逐渐找回在上一份工作时的状态,也让现在的半远程工作变得可行起来。

一、切换环境,重新激活专注状态

在更好生活的第 24 期,我分享过一个有意思的概念——「场」。陈海贤老师说,「场」就是我们心中对空间功能的假设。

图书馆和自习室,在我们心中是工作学习的地方,而卧室和沙发在我们心中,则是休息放松的地方。每一个环境、空间,甚至物品,都在我们的大脑中都会留下一个印象

因而,当我意识到自己在办公室座位上,持续好几周经常走神分心、浏览碎片信息的时候,我想,我的大脑已经把办公室和低效工作关联了起来。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情况只会更糟糕,所以我能采取的最有效、最迅速的应对方式,就是换个环境。

从 11 月开始,我便频繁跑去图书馆办公。在那里,好像每次都能很快地进入状态,通常能够专注工作 4 小时。虽然并不能确保每个任务,都能按原计划完成,但至少在该干活的时候,是好好干活的,也就觉得踏实。这种踏实感,慢慢累积,便能让自我效能感恢复起来。以至于中间有些时候,回到办公室,工作状态也比之前有所提升。

当然,我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改变物理工作环境。或许可以尝试切换自己的数字环境,比如更换电脑壁纸、停用或启用显示器、或者切换浏览器等等。尽量跟低效工作的数字环境切割开来,重新建立一个跟专注工作相匹配的数字环境。

另外,选择在某些特定的日期来切换环境,可能效果会更好。比如每个月的 1 号,或者是自己的生日等。L 先生曾经在一篇文章分享过:当我们在特定的日期设定目标时,相较于普通日子,我们更容易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保持高昂的动力,从而持续行动。原因在于,当我们以这些日期为起点设定目标时,内心会将过去的懒散和不完美归入上一个时期,认为它们已经“结束”了,进而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重新开始。这种效应被称为“重新开始效应”(Fresh Start Effect),它是提高我们行动力的一个有效技巧。

二、提前规划,为大脑热身

许多高效能人士,都会建议大家,在周日提前规划好未来一周的工作,在每个工作日的早晨谋划好当天的任务。可能有人觉得,这种建议就像正确的废话,太过普遍,没什么意义。但从我最近的体感上来说,这是有效的。

我们部门,会在每周五的下午开一个周会,回顾和同步大家过去一周的工作进展。所以,我们通常会在周会前,花 15-20 分钟梳理自己当周的工作,同时也罗列好下周要做的事情。这样,我未来一周的工作,实际上在周五就确定好了。

在梳理这些事项的过程中,大脑可能也会自发产生一些新想法和新思路。另外在休息状态下,大脑会进入默认模式,自行联想和思考,潜意识中可能会为未来一周要做的事项,提供一些思路。这个过程,就像是给大脑做了一个「热身」,无形中为接下来的工作做或有或无的准备

此外,我还会近一步地把未来一周要做的事项做个分类,一类是需要高度集中精力、时间较长的任务,另一类则是相对琐碎、可以在零散时间完成的任务。这样,如果某天精力不佳,我就能灵活调整,避免强迫自己完成困难的任务,而是集中处理一批简单轻松的任务。通过这种方式,既保护了情绪,也确保了一周的工作依然有条不紊地推进。毕竟,保护情绪,就是在保护生产力

每天早晨规划和构思当天的任务,也同样重要。提前规划构思,也是给大脑一个热身,让大脑进入思考创造的状态。我通常会写下当天要做的 1-3 件事,把难度最大的任务排在第一位。而后,在大脑里过预演一遍流程,提前想象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卡点,想一想应对的思路。

这种「热身」预演,可以帮助我尽量保持全局视角,避免在遇到障碍时畏难、拖延,转而去刷无关的信息,减少分心,保持专注

三、调整番茄钟,掌控工作节奏

在专注工作这件事上,番茄钟一直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只是我并不建议大家,采用「25 分钟专注,5 分钟休息」的标准模式。原因很简单,25 分钟实在太短,刚进入工作状态没多久,就到休息时间了,过于碎片化的时间划分,不利于深度工作

我的做法是,根据实际工作的流程和环节,来设定番茄钟周期。以撰写文稿为例,它大致可以分成 4 个环节:寻找选题、收集素材、撰写文本,以及做图排版与发布。

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不同,所以我先对这 4 个环节正计时,摸清每个环节的平均耗时,再根据平均耗时,调整番茄钟周期。

比如寻找选题 45 分钟、收集素材 45 分钟、撰写文本 90 分钟、做图排版并发布 90 分钟。那么就可以以 45 分钟,或者 90 分钟作为一个番茄周期。这样,一天下来用 6 个 45 分钟的番茄钟,或者 3 个 90 分钟的番茄钟,就可以完成撰写文本这项对精力要求比较高的脑力工作了。

我个人习惯以 90 分钟作为一个番茄钟周期,这样,每天只需要进行 3 个番茄钟,就能高效完成当天的工作。至于每天要完成番茄钟数量,最好控制在 5 个以内,每次启动新的番茄钟,意味着需要重新调动自己的专注力,次数过多可能会增加心理压力

我之前在 Youtube 看到过一位学习博主的分享,他每天专注 8 小时,但一天只专注 2 次,每次专注 4 小时。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减少进入专注状态的次数,从而让自己保持更高的效率和精力。

我并不是推荐这样做,毕竟一次专注 4 小时,不太现实,而且对颈腰背也很不友好,只是想分享这个思路:番茄钟的周期,可以根据个人工作习惯和情况来灵活制定,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

四、解决分心事,清理大脑的「后台」

许多时候,导致我们无法专注工作的原因是,有些琐事一直盘旋在脑中,就像占用运行内存的后台程序,占据并分散着我们的注意力。可能是想买的东西,正在纠结对比,时不时就想去看看测评;可能是喜欢上了某个人物,忍不住要去刷动态;又或者是突然对某项新的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不自觉要去了解,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这些盘踞心头的琐事,消耗了我们大量的注意力,影响了工作的状态。

我把这些盘旋在脑中的「分心事」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可以在短期内解决的,例如购物问题。我的经验是,价格不高的物品立刻买。价格高的,需要好好决策的物品,可以专门设定一个时间段,花时间好好比对产品和价格,然后付款完结,彻底移除这项分心事。这样,购物的念头便不再占据脑海。

第二类是有成瘾性的,无法立刻解决的,比如沉迷于新的兴趣或爱好中。我的经验是,首先,允许自己在短期内进行高强度的信息摄取,快速消化大量相关内容,满足好奇心的同时,让身体和意识也产生不适,从而积累足够多的「想要改变」的动力。接下来,隔绝相关信息,给自己设定一个「冷静期」——通常是 4 周。这个过程,类似于对大脑进行「重置」,逐渐降低对这些分心事的渴望。

所谓的「重置多巴胺」,实际上是反向利用大脑的适应性减弱特性。大脑对频繁出现的刺激反应逐渐减弱,分泌的多巴胺也会减少,导致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才能感到满足。反过来,通过限制刺激的频率和强度,也就可以让大脑恢复到更平稳的状态,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

这个方法,我是从 Ali abdaal 的视频中看到的。从 11 月开始,我就卸载了每天消耗时间最多的小红书,来重置自己的多巴胺水平。在这段时间里,我的屏幕使用时间平均每天可以缩减出来 1-2 小时,用于其他活动,生活和工作都能更加健康、有序。

结语

所谓正念,就是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禅不过是穿衣吃饭,喝水担柴。区别在于禅师穿衣时穿衣吃饭时吃饭,而凡夫喝水时愁着担柴,吃饭时惦记着穿衣。

真正的高效,便是在每个当下,全情投入。本文分享的 4 个技巧,是我的亲身实践,也希望能帮助你,全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题图:AJ Garcia on Unsplash

网址:4 个亲身实践的技巧,帮助你每天专注工作 4 小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15750

相关内容

4个让你每天过得更开心的小技巧
4个时间管理小技巧:让你1天顶10天
帮助你「自我关怀」的4个小工具
生活实践作文4篇
20个快速时间管理技巧,帮助你提升工作效率
可以帮助你在工作时间提高舒适度的8个技巧
如何用10个小技巧,每天为你的生活节省1小时?
Windows 10“专注助手”:助你专注工作,高效生活
4个小技巧帮你节省装修预算
经典100个省时省力的生活小技巧,帮你摆脱烦恼!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