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笼组件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使用传统的烹饪工具和方法,如炖锅、蒸笼等。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慢生活理念# #慢烹饪#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笼组件及包含该蒸笼组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饭煲或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其蒸笼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只能放置在内锅底部,另一种是悬挂在内锅的锅沿上。但是,这两种蒸笼的作用均比较单一;且对于放置在内锅底部的蒸笼,蒸笼对煮饭会有一定影响;而对于挂在内锅锅沿上的蒸笼,蒸笼的空间相对狭小,只适合蒸少量的食物。因此,如果一个烹饪器具需要同时满足这两个需求时,就需要配置两个蒸笼,导致消费者使用不便,且占用空间偏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笼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蒸笼组件的烹饪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蒸笼组件,用于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具,所述蒸笼组件包括:蒸笼架,整体呈一端敞口的筒状,用于承载待蒸的食物,且所述蒸笼架的外侧壁上设有支撑部;和蒸笼壁,整体呈两端敞口的筒状,所述蒸笼壁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支撑部相适配的支撑配合部,以使所述蒸笼架与所述蒸笼壁能够相互支撑,且所述蒸笼壁的至少一个开口端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锅具的开口端相适配的承托部,以使所述蒸笼组件能够悬挂在所述锅具的上部;其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支撑配合部中的至少一个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部和/或多个所述支撑配合部沿所述蒸笼组件的高度方向排布,以使所述蒸笼架嵌入所述蒸笼壁的深度可调,进而使得所述蒸笼组件能够通过所述蒸笼架的开口端或所述蒸笼壁的开口端支撑在所述锅具的底部,或通过所述承托部悬挂在所述锅具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蒸笼组件,通过支撑部和支撑配合部的配合及承托部与锅具的配合,使得蒸笼组件可以在两种用途的蒸笼之间切换,即:既可以作为架在内锅底部的蒸笼使用,又可以作为挂在内锅边沿的蒸笼使用,从而满足了消费者的使用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并降低了蒸笼组件对空间的占用,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且结构简单,使用可靠。
具体而言,蒸笼组件包括蒸笼架和蒸笼壁。蒸笼架整体呈一端敞口的筒状,其封闭端设有多个蒸汽孔,烹饪时将待蒸的食物放置在蒸笼架的封闭端上即可,放置时既可以将食物放置在蒸笼架的筒体内,也可以将蒸笼架反过来放置,将食物放置在蒸笼架的筒体外,即:蒸笼架的封闭端的正反面均可以用于承载食物;蒸笼壁两端均是敞开的,与蒸笼架嵌套组合使用,保证蒸笼组件既可以支撑放置在锅具内,又可以悬挂在锅具内。具体地,蒸笼架的外侧壁和蒸笼壁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支撑部和支撑配合部,支撑部与支撑配合部相配合,使得蒸笼架可以至少局部嵌入蒸笼壁内,进而与蒸笼壁相连形成完整的蒸笼;且支撑部和支撑配合部中的至少一个的数量为多个,使得蒸笼架嵌入蒸笼壁的深度可调,则用户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变换蒸笼组件的结构,比如需要架在锅具底部使用的蒸笼时,蒸笼组件的体积可以适当大一些,需要挂在锅具边沿使用的蒸笼时,将蒸笼组件的体积调整得小一些,以避免影响煮饭,非常方便;由于蒸笼架和蒸笼壁都具有开口端,故而蒸笼架和蒸笼壁的开口端都可以作为支脚支撑在锅具的内底壁上,以保证蒸笼组件能够架在锅具底部使用;而承托部则保证了蒸笼组件能够挂在锅具边沿上使用。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当需要架在锅具底部使用的蒸笼时,调节支撑部和支撑配合部,使蒸笼架较少地嵌入蒸笼壁内,并调节承托部,使整个蒸笼组件能够完全放入锅具中,当蒸笼架在下蒸笼壁在上时,蒸笼架对蒸笼壁起到支撑作用,此时蒸笼架的封闭端嵌入蒸笼壁内,蒸笼架的开口端支撑在锅具的内底壁上,由于蒸笼壁环绕蒸笼架的封闭端,故而将食物放入蒸笼壁筒内即可;或者,蒸笼壁在下蒸笼架在上,此时蒸笼壁对蒸笼架起到支撑作用,蒸笼架的封闭端嵌入蒸笼壁内,蒸笼壁的下敞口端支撑在锅具的内底壁上,由于蒸笼架的开口端朝上,故而将食物放入蒸笼架筒内即可;当需要挂在锅具边沿使用的蒸笼时,调节支撑部和支撑配合部,使蒸笼架较多地嵌入蒸笼壁内,以减少蒸笼组件占用的空间,同时调节承托部,使其挂在锅具的开口端上,此时蒸笼壁对蒸笼架起到支撑作用,且蒸笼架的开口朝上,将食物放入蒸笼架的筒体内即可。
值得说明的是,蒸笼架与蒸笼壁能够相互支撑,指的是在蒸笼组件具有多种不同的组合使用状态,有的使用状态下是蒸笼架支撑蒸笼壁,有的使用状态下是蒸笼壁支撑蒸笼架;至于承托部,其可以仅设在蒸笼壁的一个开口端,也可以两个开口端均设置承托部,这样蒸笼组件的组合使用方式更多,更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蒸笼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支撑配合部中的一个为环形卡筋,另一个为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筋和所述环形卡槽沿所述蒸笼组件的周向方向延伸,且所述环形卡筋能够卡入或脱出所述环形卡槽。
支撑部为设在蒸笼架的外侧壁上的环形卡筋,支撑配合部为设在蒸笼壁的内侧壁上的环形卡槽,环形卡筋卡入环形卡槽中,即可使蒸笼架与蒸笼壁相卡接;卡接的方式既便于蒸笼架和蒸笼壁的装配和拆卸,同时也对蒸笼架和蒸笼壁起到了一定的固定作用,保证了使用过程中蒸笼架与蒸笼壁不易发生相对运动,且环形卡筋不易脱出环形卡槽,从而保证了蒸笼组件的使用可靠性。当然,也可以调换环形卡筋和环形卡槽的位置,将环形卡筋设置在蒸笼壁的内侧壁上,将环形卡槽设置在蒸笼架的外侧壁上,同样能够实现蒸笼架与蒸笼壁的卡接,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具体地,当蒸笼架的开口端支撑在锅具内底壁上时,蒸笼架对蒸笼壁起到支撑作用;当蒸笼壁的开口端支撑在锅具内底壁上时,蒸笼壁对蒸笼架起到支撑作用;当蒸笼壁上的承托部挂在锅具的开口端上时,蒸笼壁对蒸笼架起到支撑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蒸笼架的外侧壁和所述蒸笼壁的内侧壁中的另一个上设有多个沿所述蒸笼组件的周向方向延伸并沿所述蒸笼组件的高度方向排布的环形筋,相邻的所述环形筋之间限定出所述环形卡槽。
由于支撑部设置在蒸笼架的外侧壁上,支撑配合部设置在蒸笼壁的内侧壁上,因此“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支撑配合部中的另一个”与“所述蒸笼架的外侧壁和所述蒸笼壁的内侧壁中的另一个”是相对应的,即:当支撑部和支撑配合部中的一个为环形卡筋,另一个为环形卡槽时,蒸笼架的外侧壁和蒸笼壁的内侧壁中设有环形卡槽的那一个即为另一个。
当环形卡槽设在蒸笼壁的内侧壁上时,在蒸笼壁的内侧壁上设置多个沿蒸笼壁高度方向排布的环形筋,则相邻的环形筋之间的空隙即为环形卡槽,这样,当蒸笼架上的环形卡筋插入蒸笼壁上的相邻的环形筋之间时,环形卡筋即被相邻的环形筋夹住,从而实现了蒸笼壁与蒸笼架的卡接;同时,环形筋还起到了加强筋的作用,有效提高了蒸笼壁的强度。
同理,当环形卡槽设在蒸笼架的外侧壁上时,在蒸笼架的外侧壁上设置多个沿蒸笼架高度方向排布的环形筋,则相邻的环形筋之间的空隙即为环形卡槽,这样,当蒸笼壁上的环形卡筋插入蒸笼架上的相邻的环形筋之间时,环形卡筋即被相邻的环形筋夹住,从而实现了蒸笼壁与蒸笼架的卡接;同时,环形筋也起到了加强筋的作用,有效提高了蒸笼架的强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支撑配合部均为环形支撑筋,所述环形支撑筋沿所述蒸笼组件的周向方向延伸;或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支撑配合部中的一个包括多个沿所述蒸笼组件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支撑台,另一个包括与多个所述支撑台一一对应的多个支撑块或多个限位槽。
支撑部和支撑配合部均为环形支撑筋,也能够实现蒸笼架和蒸笼壁的相互支撑。具体地,当支撑部在上支撑配合部在下时,蒸笼壁对蒸笼架起到支撑作用;当支撑部在下支撑配合部在上时,蒸笼架对蒸笼壁起到支撑作用。
支撑部包括多个沿蒸笼架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支撑台,支撑配合部包括多个沿蒸笼壁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支撑块,且多个支撑块与多个支撑台一一对应,则多个支撑台与多个支撑块一一配合,即可将蒸笼架支撑在蒸笼壁上,或者将蒸笼壁支撑在蒸笼架上,即:实现了蒸笼架和蒸笼壁的相互支撑;且该种方案下,需要调整蒸笼架和蒸笼壁的组合方式时,通过旋转即可将二者拆开或组合起来,非常方便。
或者,支撑部包括多个沿蒸笼架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支撑台,支撑配合部包括多个沿蒸笼壁的周向间隔设置的限位槽,且多个限位槽与多个支撑台一一对应,则多个支撑台与多个限位槽一一配合,即可将蒸笼架支撑在蒸笼壁上,或者将蒸笼壁支撑在蒸笼架上,即:实现了蒸笼架和蒸笼壁的相互支撑;且支撑台与限位槽相配合,既便于蒸笼架和蒸笼壁的装配和拆卸,同时也对蒸笼架和蒸笼壁起到了一定的限位作用,保证了使用过程中蒸笼架与蒸笼壁不易发生相对运动,且支撑台不易脱出限位槽,从而保证了蒸笼组件的使用可靠性。
当然,也可以调换支撑台与支撑块或限位槽的位置,将支撑块或限位槽设在蒸笼架上,将支撑台设在蒸笼壁上,其结构和原理与前述方案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其中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蒸笼架的高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支撑配合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其中一个所述支撑配合部位于所述蒸笼壁的高度方向的一端;或,所述支撑配合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其中两个所述支撑配合部分别位于所述蒸笼壁的高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其中一个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蒸笼架的高度方向的一端。
当支撑部的数量为两个时,则这两个支撑部分别位于蒸笼架的上下两端,当支撑配合部的数量为一个时,则这个支撑配合部位于蒸笼壁的上端或下端,因此,蒸笼架上下两端的两个支撑部分别与支撑配合部配合时,即可使蒸笼架最大程度地嵌入蒸笼壁内或最小程度地嵌入蒸笼壁内,以满足蒸笼组件的两种用途。具体地,当蒸笼架最大程度地嵌入蒸笼壁内时,蒸笼组件的体积最小,可将蒸笼组件悬挂在锅具的上部使用;当蒸笼架最小程度地嵌入蒸笼壁内时,蒸笼组件的体积最大,可将蒸笼组件架在锅具内使用。进一步地,支撑部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或更多个,多余的支撑部沿蒸笼架的高度方向排布在蒸笼架上下两端的支撑部之间,或者,支撑配合部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更多个,多余的支撑配合部沿蒸笼壁的高度方向排布,这样可以更具体地调节蒸笼架嵌入蒸笼壁内的深度,进而调节蒸笼组件的容量,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支撑配合部的数量为两个时,则这两个支撑配合部分别位于蒸笼壁的上下两端,当支撑部的数量为一个时,则这个支撑部位于蒸笼架的上端或下端,因此,蒸笼壁上下两端的两个支撑配合部分别与支撑部配合时,即可使蒸笼架最大程度地嵌入蒸笼壁内或最小程度地嵌入蒸笼壁内,以满足蒸笼组件的两种用途。具体地,当蒸笼架最大程度地嵌入蒸笼壁内时,蒸笼组件的体积最小,可将蒸笼组件悬挂在锅具的上部使用;当蒸笼架最少地嵌入蒸笼壁内时,蒸笼组件的体积最大,可将蒸笼组件架在锅具内使用。进一步地,支撑配合部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或更多个,多余的支撑配合部沿蒸笼壁的高度方向排布在蒸笼壁上下两端的支撑配合部之间,或者,支撑部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更多个,多余的支撑部沿蒸笼架的高度方向排布,这样可以更具体地调节蒸笼架嵌入蒸笼壁内的深度,进而调节蒸笼组件的容量,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承托部为所述蒸笼壁的开口端向外延伸形成的支撑沿,且所述蒸笼壁的设有所述支撑沿的开口端设有切口。
承托部为支撑沿,则将支撑沿挂在锅具的开口端,即可实现蒸笼组件的悬挂使用用途,结构简单,且便于成型;在蒸笼壁的开口端设置切口,使得蒸笼壁的尺寸能够发生变形,这样自然状态下,蒸笼壁的支撑沿不会与锅具发生干涉,保证了蒸笼组件能够完全放入锅具内,进而可以作为架在锅具底部使用的蒸笼;而当用户需要使用挂在锅具开口端的蒸笼时,将蒸笼架嵌入蒸笼壁内,使蒸笼壁的开口端被撑开而尺寸变大,进而即可使支撑沿挂在锅具的开口端,实现蒸笼组件的悬挂使用。
可以理解的是,蒸笼壁上设有切口时,前述技术方案中蒸笼壁内侧壁上的环形筋和/或环形卡槽或者环形卡筋等结构也可能被切口切断,致使这些结构不能形成完整的环形,但由于其依然完整地环绕了蒸笼壁,且作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依然称其为环形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蒸笼架的侧壁和所述蒸笼壁的侧壁整体围成圆台形;其中,所述蒸笼壁的开口面积较小的一端设有所述支撑沿,所述蒸笼架的开口端的面积大于封闭端的面积;或,所述蒸笼架的侧壁和所述蒸笼壁的侧壁中的至少一个整体围成圆柱形。
蒸笼架的侧壁和蒸笼壁的侧壁整体围成圆台形,即蒸笼架和蒸笼壁都是一头大一头小,则蒸笼架的大头端或蒸笼壁的大头端可以作为支脚支撑在锅具的内底壁上,有效保证蒸笼组件架在锅具底部使用时的稳定性;而将支撑沿设置在蒸笼壁的小头端,并将封闭端设置在蒸笼架的小头端,一方面确保了自然状态下支撑沿不会与锅具发生干涉,进而保证了蒸笼组件能够比较顺畅地放入锅具内,以实现蒸笼组件架在内锅底部使用的用途;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蒸笼架的大头端与蒸笼壁的小头端相配合,使得蒸笼壁被撑开时具有较大的变形量,进而保证了蒸笼架与蒸笼壁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因此蒸笼架能够稳稳地被蒸笼壁支撑而不会掉落,从而提高了蒸笼组件悬挂使用时的稳定性。
或者,蒸笼架的侧壁和蒸笼壁的侧壁中的至少一个整体围成圆柱形,也能够满足蒸笼组件悬挂在锅具上部使用及放置在锅具内使用的两种需求。比如:蒸笼架的侧壁整体围成圆柱形,蒸笼壁的侧壁整体围成圆台形,即蒸笼架两头一样大,蒸笼壁一头大一头小,优选将支撑沿设置在蒸笼壁的大头端,则架在锅内使用时,蒸笼架从蒸笼壁的小头端嵌入,且嵌入深度较小,则蒸笼壁的大头端基本不变形,故而蒸笼组件整体可以放置于锅具内;悬挂使用时,蒸笼壁的大头端朝上,将蒸笼架底儿朝下嵌入蒸笼壁内,且嵌入蒸笼壁内的深度增加,则蒸笼壁的大头端也被撑开,使得蒸笼壁大头端的支撑沿能够挂在锅沿上,实现悬挂使用。
或者,蒸笼架的侧壁整体围成圆台形,蒸笼壁的侧壁整体围成圆柱形,即蒸笼架一头大一头小,优选大头端为开口端,蒸笼壁两头一样大,则架在锅内使用时,蒸笼架的小头端嵌入蒸笼壁内且嵌入的深度较浅,由于蒸笼壁被撑开的幅度较小,即可将蒸笼组件放置在锅具内使用;悬挂使用时,将蒸笼架底儿朝下嵌入蒸笼壁内且嵌入的深度较深,则其大头端即可将蒸笼壁撑开较大幅度,使得蒸笼壁上的支撑沿能够挂在锅沿上,实现蒸笼组件的悬挂使用。
同理,蒸笼架的侧壁和蒸笼壁的侧壁均围成圆柱形,即蒸笼架和蒸笼壁均是两头一样大,则蒸笼架嵌入蒸笼壁没有设置支撑沿的一端时,蒸笼壁设有支撑沿的一端基本不变形,即可将蒸笼组件架在锅具内使用;将蒸笼架底儿朝下嵌入蒸笼壁内且嵌入的深度增加,则蒸笼壁设有支撑沿的一端被撑开,使得支撑沿能够挂在锅沿上,实现蒸笼组件的悬挂使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切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切口沿所述蒸笼壁的周向均布。
切口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切口沿蒸笼壁的周向均布,保证了蒸笼壁能够均匀地发生变形,进而保证了蒸笼壁与蒸笼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为均匀,使得蒸笼组件悬挂在锅具上部时更加稳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蒸笼壁的另一个开口端也设有多个所述切口,且所述蒸笼壁的两个开口端的多个所述切口一一对应。
蒸笼壁的另一个开口端也设有多个切口,且两个开口端的多个切口一一对应,使得蒸笼架发生变形时其两端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步性,从而降低了蒸笼壁发生变形的难度,降低了用户调整蒸笼组件时的难度,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承托部包括多个挂耳,多个所述挂耳沿所述蒸笼壁的周向设置,并能够转动折叠以贴合在所述蒸笼壁的侧壁上或转动打开以支撑在所述锅具的开口端上;或,所述承托部包括多个活动连接在所述蒸笼壁上的挂钩,多个所述挂钩沿所述蒸笼壁的周向设置。
承托部包括多个挂耳,挂耳的一端与蒸笼壁相铰接(形成类似于饭盒盒盖的结构),使挂耳能够相对蒸笼壁转动一定的角度(比如90°),当用户需要使用架在锅具底部的蒸笼时,只需转动挂耳,将其折叠贴合在蒸笼壁的侧壁上,保证挂耳不会与锅具发生干涉,则蒸笼组件能够完全放置于锅具中,保证了蒸笼组件能够架在锅具的底部使用;当用户需要使用挂在锅具边沿上的蒸笼时,只需转动挂耳,将其打开,由于挂耳只能相对蒸笼壁旋转一定的角度,因此当挂耳打开至最大程度时,即可稳稳地支撑在锅具的开口端上,进而实现蒸笼组件的悬挂使用。
承托部包括多个挂钩,且挂钩与蒸笼壁活动连接,当用户需要使用挂在锅具边沿上的蒸笼时,只需提起挂钩,将其挂在锅具的开口端上,即可保证蒸笼组件稳稳地悬挂在锅具内,实现蒸笼组件的悬挂使用;当用户需要使用架在锅具底部的蒸笼时,只需挂钩处于松弛状态,保证其不会与锅具发生干涉即可,则蒸笼组件能够完全放置于锅具中,保证了蒸笼组件能够架在锅具的底部使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具;和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蒸笼组件,所述蒸笼组件能够支撑在所述锅具的底部或悬挂在所述锅具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蒸笼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所述锅具为所述电饭煲或电压力锅的内锅。
当然,不局限于电饭煲和电压力锅,也可以是其他烹饪器具,如普通锅具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蒸笼组件与锅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蒸笼组件剖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蒸笼组件与锅具的第一种配合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蒸笼组件与锅具的第二种配合状态下蒸笼壁张开前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蒸笼组件与锅具的第二种配合状态下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蒸笼架,11环形卡筋,20蒸笼壁,21环形卡槽,22环形筋,23支撑沿,24切口,30锅具;
其中,图7和图8中的虚线示意的是变形前的蒸笼壁,实线示意的是变形后的蒸笼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蒸笼组件及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蒸笼组件,用于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具30,蒸笼组件包括:蒸笼架10和蒸笼壁20。具体地,蒸笼架10整体呈一端敞口的筒状,用于承载待蒸的食物,且蒸笼架10的外侧壁上设有支撑部;蒸笼壁20整体呈两端敞口的筒状,蒸笼壁20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支撑部相适配的支撑配合部,以使蒸笼架10与蒸笼壁20能够相互支撑,且蒸笼壁20的至少一个开口端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与锅具30的开口端相适配的承托部,以使蒸笼组件能够悬挂在锅具30的上部。
其中,支撑部与支撑配合部中的至少一个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部和/或多个支撑配合部沿蒸笼组件的高度方向排布,以使蒸笼架10嵌入蒸笼壁20的深度可调,进而使得蒸笼组件能够通过蒸笼架10的开口端或蒸笼壁20的开口端支撑在锅具30的底部,或通过承托部悬挂在锅具30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蒸笼组件,通过支撑部和支撑配合部的配合及承托部与锅具30的配合,使得蒸笼组件可以在两种用途的蒸笼之间切换,即:既可以作为架在内锅底部的蒸笼使用,又可以作为挂在内锅边沿的蒸笼使用,从而满足了消费者的使用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并降低了蒸笼组件对空间的占用,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且结构简单,使用可靠。
具体而言,蒸笼组件包括蒸笼架10和蒸笼壁20。蒸笼架10整体呈一端敞口的筒状,其封闭端设有多个蒸汽孔,烹饪时将待蒸的食物放置在蒸笼架10的封闭端上即可,放置时既可以将食物放置在蒸笼架10的筒体内,也可以将蒸笼架10反过来放置,将食物放置在蒸笼架10的筒体外,即:蒸笼架10的封闭端的正反面均可以用于承载食物;蒸笼壁20两端均是敞开的,与蒸笼架10嵌套组合使用,保证蒸笼组件既可以支撑放置在锅具30内,又可以悬挂在锅具30内。具体地,蒸笼架10的外侧壁和蒸笼壁20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支撑部和支撑配合部,支撑部与支撑配合部相配合,使得蒸笼架10可以至少局部嵌入蒸笼壁20内,进而与蒸笼壁20相连形成完整的蒸笼;且支撑部和支撑配合部中的至少一个的数量为多个,使得蒸笼架10嵌入蒸笼壁20的深度可调,则用户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变换蒸笼组件的结构,比如需要架在锅具30底部使用的蒸笼时,蒸笼组件的体积可以适当大一些,需要挂在锅具30边沿使用的蒸笼时,将蒸笼组件的体积调整得小一些,以避免影响煮饭,非常方便;由于蒸笼架10和蒸笼壁20都具有开口端,故而蒸笼架10和蒸笼壁20的开口端都可以作为支脚支撑在锅具30的内底壁上,以保证蒸笼组件能够架在锅具30底部使用;而承托部则保证了蒸笼组件能够挂在锅具30边沿上使用。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当需要架在锅具30底部使用的蒸笼时,调节支撑部和支撑配合部,使蒸笼架10较少地嵌入蒸笼壁20内,并调节承托部,使整个蒸笼组件能够完全放入锅具30中,当蒸笼架10在下蒸笼壁20在上时,蒸笼架10对蒸笼壁20起到支撑作用,此时蒸笼架10的封闭端嵌入蒸笼壁20内,蒸笼架10的开口端支撑在锅具30的内底壁上,由于蒸笼壁20环绕蒸笼架10的封闭端,故而将食物放入蒸笼壁20筒内即可;或者,蒸笼壁20在下蒸笼架10在上,此时蒸笼壁20对蒸笼架10起到支撑作用,蒸笼架10的封闭端嵌入蒸笼壁20内,蒸笼壁20的下敞口端支撑在锅具30的内底壁上,由于蒸笼架10的开口端朝上,故而将食物放入蒸笼架10筒内即可;当需要挂在锅具30边沿使用的蒸笼时,调节支撑部和支撑配合部,使蒸笼架10较多地嵌入蒸笼壁20内,以减少蒸笼组件占用的空间,同时调节承托部,使其挂在锅具30的开口端上,此时蒸笼壁20对蒸笼架10起到支撑作用,且蒸笼架10的开口朝上,将食物放入蒸笼架10的筒体内即可。
值得说明的是,蒸笼架10与蒸笼壁20能够相互支撑,指的是在蒸笼组件具有多种不同的组合使用状态,有的使用状态下是蒸笼架10支撑蒸笼壁20,有的使用状态下是蒸笼壁20支撑蒸笼架10;至于承托部,其可以仅设在蒸笼壁20的一个开口端,也可以两个开口端均设置承托部,这样蒸笼组件的组合使用方式更多,更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和支撑配合部中的一个为环形卡筋11,另一个为环形卡槽21,如图1和图2所示,环形卡筋11和环形卡槽21沿蒸笼组件的周向方向延伸,且环形卡筋11能够卡入或脱出环形卡槽21,如图4、图6和图8所示。
优选地,蒸笼架10的外侧壁和蒸笼壁20的内侧壁中的另一个上设有多个沿蒸笼组件的周向方向延伸并沿蒸笼组件的高度方向排布的环形筋22,相邻的环形筋22之间限定出环形卡槽21,如图1和图2所示。
支撑部为设在蒸笼架10的外侧壁上的环形卡筋11,支撑配合部为设在蒸笼壁20的内侧壁上的环形卡槽21,环形卡筋11卡入环形卡槽21中,如图4和图8所示,即可使蒸笼架10与蒸笼壁20相卡接;卡接的方式既便于蒸笼架10和蒸笼壁20的装配和拆卸,同时也对蒸笼架10和蒸笼壁20起到了一定的固定作用,保证了使用过程中蒸笼架10与蒸笼壁20不易发生相对运动,且环形卡筋11不易脱出环形卡槽21,从而保证了蒸笼组件的使用可靠性。当然,也可以调换环形卡筋11和环形卡槽21的位置,将环形卡筋11设置在蒸笼壁20的内侧壁上,将环形卡槽21设置在蒸笼架10的外侧壁上,同样能够实现蒸笼架10与蒸笼壁20的卡接,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具体地,当蒸笼架10的开口端支撑在锅具30内底壁上时,蒸笼架10对蒸笼壁20起到支撑作用,如图3所示;当蒸笼壁20的开口端支撑在锅具30内底壁上时,蒸笼壁20对蒸笼架10起到支撑作用(图中未示出);当蒸笼壁20上的承托部挂在锅具30的开口端上时,蒸笼壁20对蒸笼架10起到支撑作用,如图7所示。
由于支撑部设置在蒸笼架的外侧壁上,支撑配合部设置在蒸笼壁的内侧壁上,因此“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支撑配合部中的另一个”与“所述蒸笼架的外侧壁和所述蒸笼壁的内侧壁中的另一个”是相对应的,即:当支撑部和支撑配合部中的一个为环形卡筋,另一个为环形卡槽时,蒸笼架的外侧壁和蒸笼壁的内侧壁中设有环形卡槽的那一个即为另一个。
当环形卡槽21设在蒸笼壁20的内侧壁上时,在蒸笼壁20的内侧壁上设置多个沿蒸笼壁20高度方向排布的环形筋22,则相邻的环形筋22之间的空隙即为环形卡槽21,这样,当蒸笼架10上的环形卡筋11插入蒸笼壁20上的相邻的环形筋22之间时,环形卡筋11即被相邻的环形筋22夹住,从而实现了蒸笼壁20与蒸笼架10的卡接;同时,环形筋22还起到了加强筋的作用,有效提高了蒸笼壁20的强度。
同理,当环形卡槽21设在蒸笼架10的外侧壁上时,在蒸笼架10的外侧壁上设置多个沿蒸笼架10高度方向排布的环形筋22,则相邻的环形筋22之间的空隙即为环形卡槽21,这样,当蒸笼壁20上的环形卡筋11插入蒸笼架10上的相邻的环形筋22之间时,环形卡筋11即被相邻的环形筋22夹住,从而实现了蒸笼壁20与蒸笼架10的卡接;同时,环形筋22也起到了加强筋的作用,有效提高了蒸笼架10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和支撑配合部均为环形支撑筋,环形支撑筋沿蒸笼组件的周向方向延伸。
支撑部和支撑配合部均为环形支撑筋,也能够实现蒸笼架10和蒸笼壁20的相互支撑。具体地,当支撑部在上支撑配合部在下时,蒸笼壁20对蒸笼架10起到支撑作用;当支撑部在下支撑配合部在上时,蒸笼架10对蒸笼壁20起到支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和支撑配合部中的一个包括多个沿蒸笼组件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支撑台,另一个包括与多个支撑台一一对应的多个支撑块或多个限位槽。
支撑部包括多个沿蒸笼架1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支撑台,支撑配合部包括多个沿蒸笼壁2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支撑块,且多个支撑块与多个支撑台一一对应,则多个支撑台与多个支撑块一一配合,即可将蒸笼架10支撑在蒸笼壁20上,或者将蒸笼壁20支撑在蒸笼架10上,即:实现了蒸笼架10和蒸笼壁20的相互支撑;且该种方案下,需要调整蒸笼架10和蒸笼壁20的组合方式时,通过旋转即可将二者拆开或组合起来,非常方便。
或者,支撑部包括多个沿蒸笼架1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支撑台,支撑配合部包括多个沿蒸笼壁2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限位槽,且多个限位槽与多个支撑台一一对应,则多个支撑台与多个限位槽一一配合,即可将蒸笼架10支撑在蒸笼壁20上,或者将蒸笼壁20支撑在蒸笼架10上,即:实现了蒸笼架10和蒸笼壁20的相互支撑;且支撑台与限位槽相配合,既便于蒸笼架10和蒸笼壁20的装配和拆卸,同时也对蒸笼架10和蒸笼壁20起到了一定的限位作用,保证了使用过程中蒸笼架10与蒸笼壁20不易发生相对运动,且支撑台不易脱出限位槽,从而保证了蒸笼组件的使用可靠性。
当然,也可以调换支撑台与支撑块或限位槽的位置,将支撑块或限位槽设在蒸笼架10上,将支撑台设在蒸笼壁20上,其结构和原理与前述方案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支撑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其中两个支撑部分别位于蒸笼架10的高度方向的两端,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配合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其中一个支撑配合部位于蒸笼壁20的高度方向的一端,如图1和图2所示。
或者,支撑配合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其中两个支撑配合部分别位于蒸笼壁20的高度方向的两端;支撑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其中一个支撑部位于蒸笼架10的高度方向的一端。
当支撑部的数量为两个时,则这两个支撑部分别位于蒸笼架10的上下两端,当支撑配合部的数量为一个时,则这个支撑配合部位于蒸笼壁20的上端或下端,因此,蒸笼架10上下两端的两个支撑部分别与支撑配合部配合时,即可使蒸笼架10最大程度地嵌入蒸笼壁20内或最小程度地嵌入蒸笼壁20内,以满足蒸笼组件的两种用途。具体地,当蒸笼架10最大程度地嵌入蒸笼壁20内时,蒸笼组件的体积最小,可将蒸笼组件悬挂在锅具30的上部使用;当蒸笼架10最小程度地嵌入蒸笼壁20内时,蒸笼组件的体积最大,可将蒸笼组件架在锅具30内使用。进一步地,支撑部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或更多个,多余的支撑部沿蒸笼架10的高度方向排布在蒸笼架10上下两端的支撑部之间,或者,支撑配合部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更多个,多余的支撑配合部沿蒸笼壁20的高度方向排布,这样可以更具体地调节蒸笼架10嵌入蒸笼壁20内的深度,进而调节蒸笼组件的容量,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支撑配合部的数量为两个时,则这两个支撑配合部分别位于蒸笼壁20的上下两端,当支撑部的数量为一个时,则这个支撑部位于蒸笼架10的上端或下端,因此,蒸笼壁20上下两端的两个支撑配合部分别与支撑部配合时,即可使蒸笼架10最大程度地嵌入蒸笼壁20内或最小程度地嵌入蒸笼壁20内,以满足蒸笼组件的两种用途。具体地,当蒸笼架10最大程度地嵌入蒸笼壁20内时,蒸笼组件的体积最小,可将蒸笼组件悬挂在锅具30的上部使用;当蒸笼架10最少地嵌入蒸笼壁20内时,蒸笼组件的体积最大,可将蒸笼组件架在锅具30内使用。
进一步地,支撑配合部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或更多个,多余的支撑配合部沿蒸笼壁20的高度方向排布在蒸笼壁20上下两端的支撑配合部之间,或者,支撑部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更多个,多余的支撑部沿蒸笼架10的高度方向排布,这样可以更具体地调节蒸笼架10嵌入蒸笼壁20内的深度,进而调节蒸笼组件的容量,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承托部为蒸笼壁20的开口端向外延伸形成的支撑沿23,且蒸笼壁20的设有支撑沿23的开口端设有切口24。
进一步地,蒸笼架10的侧壁和蒸笼壁20的侧壁整体围成圆台形;其中,蒸笼壁20的开口面积较小的一端设有支撑沿23,蒸笼架10的开口端的面积大于封闭端的面积,如图1和图2所示。
优选地,切口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切口24沿蒸笼壁20的周向均布,如图1和图2所示。
优选地,蒸笼壁20的另一个开口端也设有多个切口24,且蒸笼壁20的两个开口端的多个切口24一一对应,如图1和图2所示。
承托部为支撑沿23,则将支撑沿23挂在锅具30的开口端,即可实现蒸笼组件的悬挂使用用途,结构简单,且便于成型;在蒸笼壁20的开口端设置切口24,使得蒸笼壁20的尺寸能够发生变形,这样自然状态下,蒸笼壁20的支撑沿23不会与锅具30发生干涉,保证了蒸笼组件能够完全放入锅具30内,进而可以作为架在锅具30底部使用的蒸笼;而当用户需要使用挂在锅具30开口端的蒸笼时,将蒸笼架10嵌入蒸笼壁20内,使蒸笼壁20的开口端被撑开而尺寸变大,进而即可使支撑沿23挂在锅具30的开口端,实现蒸笼组件的悬挂使用。
蒸笼架10的侧壁和蒸笼壁20的侧壁整体围成圆台形,即蒸笼架10和蒸笼壁20都是一头大一头小,则蒸笼架10的大头端或蒸笼壁20的大头端可以作为支脚支撑在锅具30的内底壁上,有效保证蒸笼组件架在锅具30底部使用时的稳定性;而将支撑沿23设置在蒸笼壁20的小头端,并将封闭端设置在蒸笼架10的小头端,一方面确保了自然状态下支撑沿23不会与锅具30发生干涉,进而保证了蒸笼组件能够比较顺畅地放入锅具30内,以实现蒸笼组件架在内锅底部使用的用途;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蒸笼架10的大头端与蒸笼壁20的小头端相配合,使得蒸笼壁20被撑开时具有较大的变形量,进而保证了蒸笼架10与蒸笼壁20之间的连接强度较高,因此蒸笼架10能够稳稳地被蒸笼壁20支撑而不会掉落,从而提高了蒸笼组件悬挂使用时的稳定性。
切口24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切口24沿蒸笼壁20的周向均布,保证了蒸笼壁20能够均匀地发生变形,进而保证了蒸笼壁20与蒸笼架1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为均匀,使得蒸笼组件悬挂在锅具30上部时更加稳固。
蒸笼壁20的另一个开口端也设有多个切口24,且两个开口端的多个切口24一一对应,使得蒸笼架10发生变形时其两端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步性,从而降低了蒸笼壁20发生变形的难度,降低了用户调整蒸笼组件时的难度,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可以理解的是,蒸笼壁20上设有切口24时,该实施例中蒸笼壁内侧壁上的环形筋22和环形卡槽21也被切口切断,如图1和图2所示,致使这些结构不能形成完整的环形,但由于其依然完整地环绕了蒸笼壁20,且作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依然称其为环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承托部包括多个挂耳,多个挂耳沿蒸笼壁20的周向设置,并能够转动折叠以贴合在蒸笼壁20的侧壁上或转动打开以支撑在锅具30的开口端上。
承托部包括多个挂耳,挂耳的一端与蒸笼壁20相铰接(形成类似于饭盒盒盖的结构),使挂耳能够相对蒸笼壁20转动一定的角度(比如90°),当用户需要使用架在锅具30底部的蒸笼时,只需转动挂耳,将其折叠贴合在蒸笼壁20的侧壁上,保证挂耳不会与锅具30发生干涉,则蒸笼组件能够完全放置于锅具30中,保证了蒸笼组件能够架在锅具30的底部使用;当用户需要使用挂在锅具30边沿上的蒸笼时,只需转动挂耳,将其打开,由于挂耳只能相对蒸笼壁20旋转一定的角度,因此当挂耳打开至最大程度时,即可稳稳地支撑在锅具30的开口端上,进而实现蒸笼组件的悬挂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承托部包括多个活动连接在蒸笼壁20上的挂钩,多个挂钩沿蒸笼壁20的周向设置。
承托部包括多个挂钩,且挂钩与蒸笼壁20活动连接,当用户需要使用挂在锅具30边沿上的蒸笼时,只需提起挂钩,将其挂在锅具30的开口端上,即可保证蒸笼组件稳稳地悬挂在锅具30内,实现蒸笼组件的悬挂使用;当用户需要使用架在锅具30底部的蒸笼时,只需挂钩处于松弛状态,保证其不会与锅具30发生干涉即可,则蒸笼组件能够完全放置于锅具30中,保证了蒸笼组件能够架在锅具30的底部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蒸笼架10的侧壁和蒸笼壁20的侧壁中的至少一个整体围成圆柱形。
蒸笼架10的侧壁和蒸笼壁20的侧壁中的至少一个整体围成圆柱形,也能够满足蒸笼组件悬挂在锅具上部使用及放置在锅具内使用的两种需求。比如:
蒸笼架10的侧壁整体围成圆柱形,蒸笼壁20的侧壁整体围成圆台形,即蒸笼架10两头一样大,蒸笼壁20一头大一头小,优选将支撑沿23设置在蒸笼壁20的大头端,则架在锅内使用时,蒸笼架10从蒸笼壁20的小头端嵌入,且嵌入深度较小,则蒸笼壁20的大头端基本不变形,故而蒸笼组件整体可以放置于锅具内;悬挂使用时,蒸笼壁20的大头端朝上,将蒸笼架10底儿朝下嵌入蒸笼壁20内,且嵌入蒸笼壁20内的深度增加,则蒸笼壁20的大头端也被撑开,使得蒸笼壁20大头端的支撑沿23能够挂在锅沿上,实现悬挂使用。
或者,蒸笼架10的侧壁整体围成圆台形,蒸笼壁20的侧壁整体围成圆柱形,即蒸笼架10一头大一头小,优选大头端为开口端,蒸笼壁20两头一样大,则架在锅内使用时,蒸笼架10的小头端嵌入蒸笼壁20内且嵌入的深度较浅,由于蒸笼壁20被撑开的幅度较小,即可将蒸笼组件放置在锅具内使用;悬挂使用时,将蒸笼架10底儿朝下嵌入蒸笼壁20内且嵌入的深度较深,则其大头端即可将蒸笼壁20撑开较大幅度,使得蒸笼壁20上的支撑沿23能够挂在锅沿上,实现蒸笼组件的悬挂使用。
或者,蒸笼架10的侧壁和蒸笼壁20的侧壁均围成圆柱形,即蒸笼架10和蒸笼壁20均是两头一样大,则蒸笼架10嵌入蒸笼壁20没有设置支撑沿23的一端时,蒸笼壁20设有支撑沿23的一端基本不变形,即可将蒸笼组件架在锅具内使用;将蒸笼架10底儿朝下嵌入蒸笼壁20内且嵌入的深度增加,则蒸笼壁20设有支撑沿23的一端被撑开,使得支撑沿23能够挂在锅沿上,实现蒸笼组件的悬挂使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锅具30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蒸笼组件,蒸笼组件能够支撑在锅具30的底部或悬挂在锅具30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蒸笼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锅具30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的内锅。
当然,不局限于电饭煲和电压力锅,也可以是其他烹饪器具,如普通锅具30等。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详述本申请提供的蒸笼组件的具体结构及使用方法。
蒸笼组件包括蒸笼架10和蒸笼壁20,蒸笼架10和蒸笼壁20的侧壁均呈圆台型,蒸笼架10的外侧壁的上下两端设有环形卡筋11;蒸笼壁20的内侧壁的小头端设有两个环形筋22,两个环形筋22之间形成环形卡槽21,蒸笼架10上的环形卡筋11能够卡在环形卡槽21内;同时,蒸笼壁20的小头端设有支撑沿23,蒸笼壁20的上下两端还设有若干个切口24。
使用时,蒸笼架10小头端的环形卡筋11卡在蒸笼壁20的环形卡槽21上,组成了一个蒸笼组件,可以放置在内锅底部使用,如图3和图4所示;蒸笼架10在蒸笼壁20上移动,通过切口24进行尺寸变形调节,如图5和图6所示,蒸笼壁20上的支撑沿23所在部位向外张开,蒸笼架10大头端的环形卡筋11卡在环形卡槽21内,组成了一个蒸笼组件,挂在内锅边沿上使用,如图7和图8所示。
由此可知,本申请提供的蒸笼组件既可以作为架在内锅底部的蒸笼用,又可以作为挂在内锅边沿的蒸笼使用,只需通过蒸笼架10和蒸笼壁20的上下滑动进行尺寸变形调节,即可实现两种蒸笼的互换,从而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笼组件,通过支撑部和支撑配合部的配合及承托部与锅具的配合,使得蒸笼组件可以在两种用途的蒸笼之间切换,即:既可以作为架在内锅底部的蒸笼使用,又可以作为挂在内锅边沿的蒸笼使用,从而满足了消费者的使用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并降低了蒸笼组件对空间的占用,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且结构简单,使用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网址:蒸笼组件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19737
相关内容
蒸笼挂架、蒸笼组件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内锅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与装置、烹饪器具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烹饪附件以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方法与流程
烹饪器具、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揭秘蒸笼的原理:如何利用蒸汽烹饪美食(蒸笼什么原理)
一种用于烘烤食物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用于烹饪器具的真空装置以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