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图谱视角下的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可视化分析
练习批判性思考:在多个学科视角下分析问题。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跨学科学习策略#
知识图谱视角下的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可视化分析
Visual Analysis of Lefebvre’s Critical Theory of Daily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Graph
1. 引言
自2003年刘怀玉《现代日常生活批判道路的开拓与探索——列斐伏尔哲学思想研究》[1]一文对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哲学思想产生与发展进行述论以来,对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哲学批判理论研究已历经20年。列斐伏尔作为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异化思想的基础上,将异化思想引入日常生活领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部分,是列斐伏尔“将马克思以类哲学与阶级哲学为平台的现代社会批判与解放设计方案,为现代社会日常生活列了详细的清单”,开辟了日常生活研究这个独立全新的研究领域[1],这正是列斐伏尔哲学思想功绩斐然所在。虽然这一理论仍然带有乌托邦的色彩,但是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对逐渐走向消费社会的中国各生产领域与民生领域的建设与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提供建议与启示。本文使用CiteSpace信息及量化软件进行文献分析,在基于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文献重要要素的基础上绘制相关的知识图谱,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热点、研究视角与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与研究。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知网(CNKI)数据库,文献下载时间为2023年12月26日,文献检索时间段为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26日,检索主题为“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在进行手动筛选后得到符合本文研究的学术期刊文献样本共计178篇。
(二)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6.2.6)对国内学者关于“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通过对目标文献的作者、文献来源机构、关键词等要素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利用文献发表数量、机构以及作者等方面数据直观该书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现状,其次使用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学界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的热点主题,最后使用突现词图谱与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分析与跟踪学界的研究前沿。通过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内容与发展方向的综合分析以及推测,揭示2003年至2023年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相关期刊论文的研究热点、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态势。
3. 文献可视化研究
(一) 研究文献量分析
2003年至2023年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文献发表年度分布图见图1。如图1所示,2016年以前,年均发布文献数量都较为平均,浮动范围较小,除了2010年与2012年略有小爆发。2016年起,每年的平均发文数量大幅度增高,从年均发文数量6.38篇大幅增长至11.88篇。从文献数量上看,2003年至2023年有关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文献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可以预见在未来该领域会产生更多的研究成果。
Figure 1. Annual distribution of publications of Lefebvre’s critical Theory of Daily life
图1.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发文量年度分布图
(二) 研究机构分析
利用Citespace的发文机构分析功能,绘制出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撰写机构的知识图谱,如图2。统计发文数量 ≥ 3的机构,如表1。
Figure 2. Distribution and cooperation map of academic institutions in Lefebvre’s Critical Theory of Daily Life research from 2003 to 2023
图2. 2003~2023年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学术机构分布合作图谱
Table 1. List of Academic Institutions with ≥ 3 publications on Lefebvre’s Critical Theory of Daily Life from 2003 to 2023
表1. 2003~2023年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发文数量 ≥ 3学术机构排序表
序号
机构名称
发文数量
1
南京大学哲学系
8
2
黑龙江大学
5
3
南京大学
4
4
东北石油大学
3
5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3
6
东北师范大学
3
7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3
8
山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3
9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
10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3
1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
就2003~2023年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学术机构分布合作图谱而言,对该领域研究的发文数量越多的机构则其机构节点的字号越大,机构之间的合作愈紧密则两者节点之间的宽度与密度则愈大。结合图2与表1可以看出,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大多是以高等院校为主,二级机构大多集中于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哲学系,发文数量最多的学术机构有南京大学哲学系(8篇)、黑龙江大学(5篇)、南京大学(4篇)等,这些机构主要分布在江苏省、黑龙江省、山西省、安徽省等地。图谱中节点数量虽然较多但是节点分布较为分散,研究机构的网络密度(Density = 0.0014)较稀疏,表明机构之间的合作并不强,大多是独立进行研究,以自我研究为主。江苏省之间的学术机构合作较为紧密,形成了南京大学与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术交流网络。此外,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与徐州市第一中学也存在学术合作,各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学术交流有待加强。
(三) 核心作者与合作分析
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作者及合作关系进行数据分析,生成主要作者及合作关系图谱,以此来反映2003~2023年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的核心作者以及不同作者对该领域的学术贡献、学术地位及合作关系,见图3。
Figure 3. Main research authors and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of Lefebvre’s Critical Theory of Daily Life from 2003 to 2023
图3. 2003~2023年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主要研究作者及合作关系图谱
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研究作者主要涵盖了高校教师、硕博研究生以及少数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其中以高校教师以及硕博研究生构成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的中坚力量。由图3与表2可见,发文量 ≥ 3的作者依次有刘怀玉(17篇)、鲁宝(4篇)、宋勇(4篇)等。作者合作网络密度(Density = 0.0023)较为稀疏,由图2也可直观看出作者共现的节点虽然较多但分布也较为分散,图中连线数量(E = 29)较节点数量(N = 159)差距较大,说明在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领域学者数量较多,然学者之间的合作联系并不密切,多以导师与学生的学缘继承关系出现。现阶段主要形成以刘怀玉、鲁宝、宋勇等人为代表的研究集群,发挥了主要学术推动作用,多层次、跨领域的学术研究共同体仍有待建构。
Table 2. Ranking table of core authors whos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of Lefebvre’s critical Theory of daily life from 2003 to 2023 is ≥3
表2. 2003~2023年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发文数量 ≥ 3的核心作者排序表
序号
作者名称
发文数量
1
刘怀玉
17
2
鲁宝
4
3
宋勇
4
4
张笑夷
3
5
仰海峰
3
6
冯婷
3
7
刘洋
3
(四) 关键词共现分析
期刊论文中的关键词往往指向文章的主题和中心内容,通过研读刊物中的关键词可以初步判断某领域的科研热点,并能有效揭示研究领域内的研究聚集点,从而有效展现研究领域内的变化趋势。运用CiteSpace对样本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有关文献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
就CiteSpace关键词共现图而言,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多,则其节点所示轮廓与范围则越大;节点的外圈显示的颜色越深,则表明相较于其他关键词研究的深度、广度与热度越强;相关节点之间的连线越多、颜色越深,则表明节点之间的相关性越强。由图4可得,共有187个网络节点和383条连线(Network: N = 187, E = 383),节点和连线数量都很大,说明以“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为主题的相关期刊文献之间相互联系非常紧密。同时观察可以发现“列斐伏尔”“日常生活”“异化”等关键词在众多节点中占据较为显眼的位置,不仅节点圈数大,与之相联系的节点与连线也数量繁多且密集,表明在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中以“列斐伏尔”“日常生活”“异化”为关键词的文章不仅数量多,且与其他关键词的相关性也较强,意味着研究的深度、广度、热度较之其他关键词更为突出。
基于关键词聚类分析能够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的热点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利用CiteSpace关键词聚类功能,将聚类方法设置为LLR算法,将最大聚类值设置为7,最终得到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5。在CiteSpace知识图谱中,首先要使图谱参数模块值Q (Modularity Q) ≥ 0.3,平均轮廓值S (Mean Silhouette) ≥ 0.7,则该知识图谱的分析结果有效且可信度较高。由图1可知,本文所绘制的知识图谱Q值为0.5542,S值为0.8913,因此本文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聚类图结构显著,结果有效且可信。
Figure 4.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of Lefebvre’s critical theory of daily life
图4.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关键词共现图谱
Figure 5. Keyword clustering map of Lefebvre’s critical Theory of Daily Life from 2003 to 2023
图5. 2003~2023年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关键词聚类图谱
如图5所示,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出由“#”标注出来的研究热点共为7个,这种聚类标签体现出“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期刊文献的集群,7个集群分别为:#0赫勒、#1日常生活、#2异化、#3空间生产、#4生产、#5都市化、#6现代性。聚类标签可以分为四类:
1) 聚类标签为#0赫勒的合集属于将其他哲学思想人物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进行比较探析的集群。例如刘畅的《列斐伏尔和赫勒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比较研究》中从个体主体性的角度对两者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进行比较,指出两位思想家就日常生活的单调平庸看法是一致的,但相较于列斐伏尔,赫勒更关注对任何人际关系的关注,在日常生活解放途径上也更聚焦于主体的思考。[2]
2) 聚类标签为#1、#2的2个是以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具体内容以及理论来源为研究切入点进行研究的集群。例如张晓东的《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中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来源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加以阐释,并介绍了该理论的具体内容、视角的转变以及解决路径,指出该理论虽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推动后现代符号学研究新视角以及开拓了现代性批判视野[3]。
3) 聚类标签为#3、#4的是以列斐伏尔的哲学思想转变作为关注点进行研究的集群。例如卢永欣的《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探析》中介绍了列斐伏尔从日常生活批判到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批判的转变,虽然该理论具有明显的历史唯物主义特性,但过于强调空间以及生产的作用,使得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解读主观化、空间本体论倾向和乌托邦色彩[4]。
4) 聚类标签为#5、#6的2个是以具体视角展开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进行研究的集群。例如刘怀玉的《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的现代性本质批判》中指出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现代性是一种情景,起源于总体性革命理想的失败,是对总体性革命的模仿与替代,而同时由于总体性革命的失败导致现代性不断发展与日常生活不断危机,但总体性革命的成功可以在日常生活的艺术化瞬间成为可能[5]。
Table 3. Frequency and centrality of keywords in journals related to Lefebvre’s critical Theory of daily life
表3.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相关期刊文献关键词频率及中心性
序号
频率
中心性
关键词
1
89
0.8
列斐伏尔
2
57
0.51
日常生活
3
46
0.27
异化
4
9
0.1
空间生产
5
7
0.02
赫勒
6
7
0.00
文化革命
7
7
0.01
现代性
8
6
0.00
批判
9
5
0.01
马克思
此外,本文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主题相关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别列出出现频率位于前列的关键词,以及经过可视化分析后得出的“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主题相关文献中的中介中心性(Centrality) ≥ 0.1的关键词。中介中心性程度是指测量节点在网络上的重要程度,中介中心性程度越高,则关键词的重要性越高,共现网络受到的影响则越大。假若某个关键词中介中心性 ≥ 0.1,则表明此关键词在一定时段内得到大多数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使用CiteSpace的Compute Node Centrality功能分析得到中介中心性 ≥ 0.1的关键词有列斐伏尔(0.8)、日常生活(0.51)、异化(0.27)、空间生产(0.1)。
如表3所示,关键词出现频率排名前3的关键词为“列斐伏尔”“日常生活”“异化”。这三个关键词和另外6个词一起组成关键词频率大于5的“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期刊文献的关键词频率表格。表3中关键词“列斐伏尔”“日常生活”“异化”三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关键词的频率,即表明学界多是从这三个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研究。因此,综合可得,“列斐伏尔”“日常生活”“异化”“空间生产”这四个关键词代表了“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期刊论文的研讨热点。
“突现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被引次数骤增的关键词,而对突现词的分析可以用于发现在研究时间段内各时期学界的研究热点与学术前沿。本文通过CiteSpace“突现词探测”功能,将突现词探测阈值γ设置为0.2,通过计算得出在2003年至2023年间出现的20个突现词,并绘制成图如图6。以突现词起始时间为划分,从图6可知,自2003年至2023年间,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相关研究关键词突现的变化呈现四个阶段:
Figure 6. Key word emergence map of periodicals related to Lefebvre’s Critical Theory of daily Life from 2003 to 2023
图6. 2003~2023年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相关期刊文献的关键词突现图
第一阶段是2003年至2006年,突现关键词为“文化革命”“乌托邦”“海德格尔”“现代性”。“文化革命”与“乌托邦”的突现时长长达6年,并且“文化革命”的突现词强度高达2.26,表明学界在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中对“文化革命”以及“乌托邦”的关注度较高。黄继峰在《日常生活与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中从列斐伏尔的文本出发介绍了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的概念、意义、现代世界日常生活的实质以及日常生活的革命——具有浪漫主义文化色彩的“文化革命”[6]。仰海峰在《列斐伏尔与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批判》中从列斐伏尔的著作《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批判》一书出发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主要理论框架、内涵以及发展脉络进行阐释,并指出事实上列斐伏尔对他的日常生活批判处于一种不合时宜的困境中而不自知,由于时代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转换,但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框架无法解决当时组织化资本主义无法面对的消费社会的问题,从而导致该理论蒙上了不可避免的乌托邦色彩[7]。
第二阶段是2006年至2010年,突现关键词为“列斐伏尔”“鲍德里亚”“日常性”“瞬间”“批判”“消费社会”。由图上可知这一阶段的突现词突现时间相对来说较为接近,意味着这一时期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研究是多角度共同研究的。牛云芳在《论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理论渊源》中就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理论来源作出综述,其一重要的理论来源就是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而鲍德里亚的消费理论可以说是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问题域的继承与发展[8]。刘怀玉的《论列斐伏尔对现代日常生活的瞬间想象与节奏分析》中论述了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内涵及历史演变、“诗性的瞬间”——日常生活革命新理想、“节奏分析”——日常生活批判的最后乐章等内容,并总结对于列斐伏尔而言,人的本质是人日常生活节奏与自然节奏的和谐与一致,无可避免的走向挣脱现实理性束缚、超脱的乌托邦理想境界[9]。王茜的《试论列斐伏尔“消费社会”理论的进步性与局限性》中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的“消费受控制的科层制社会”理论的内涵、特征进行阐释,并指出列斐伏尔的消费社会理论提出要从整体上认识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消费异化现象是其进步性所在,然遗憾的是他并没有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批判从而陷入历史唯心主义,以致于无法找到正确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道路[10]。
第三阶段是2010年至2016年。突现关键词为“日常生活”“节奏分析”“批判理论”“总体人”“空间”。由图上可以看出在此阶段后期,学界的研究热点逐渐向“总体人”与“空间”这两个方向转移。李兰在《列斐伏尔“总体人”思想探析》中对列斐伏尔就黑格尔、马克思、尼采“三位一体”为前提的“总体人”的思想理论来源、具体内涵进行阐述,并指出列斐伏尔“总体人”思想开辟了马克思“总体人”的新道路,将人类的自我解放转化为对日常生活批判,但事实上该理论的提出不过是列斐伏尔想借此打击斯大林教条并以此抒发其主观意识中的理想主义,并不具备现实可能性[11]。刘怀玉的《日常生活批判的瞬间、差异空间与节奏视角——以列斐伏尔为例》对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内涵及演进的阐述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的身体化、空间化、差异化、节奏分析视野[12]。
第四阶段是2016年至2023年。突现关键词为“赫勒”“空间生产”“设计批评”“现代化”“马克思”。其中“马克思”的突现词时长最长为3年,“现代化”的突现词强度最强为0.96。说明在这一时期学界较为关注列斐伏尔与其他思想家的对比以及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的空间生产批判理论的研究。孙全胜在《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批判维度》从日常生活批判、政治批判以及生态批判三个维度上对列斐伏的空间生产批判理论进行阐述,并指出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批判理论中所显现的理论焦虑与现实关切其实也是对发达社会城市空间生产无节制扩张的反思[13]。陆丹丹在《亨利·列斐伏尔的设计批评视角》中阐明列斐伏尔设计批评理论的理论内涵以及意义,并认为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对设计批评的理论构建具有范式意义[14]。黎庶乐的《人类解放何以转向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尔“改造道德秩序的革命设想”对马克思思想的诠释》从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第2卷文本出发,指出列斐伏尔将马克思人类解放诠释为揭示现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改造道德秩序的革命设想”以及以瞬间理论为核心构建的日常生活解放路径“恢复美学本性的革命设想”,但由于列斐伏尔企图在瞬间革命中实现人类的解放,最终只能陷入“恢复美学本性的革命设想”的超脱现实的愿景当中[15]。
关键词时间线图反映了某一研究主题随时间变换而随之变化的研究内容,更为直观地反映了某一时期内的研究态势。关键词时间线图和关键词聚类图、关键词突现图都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关键词时间线图右侧的标签即关键词聚类标签,左侧的时间轴上以时间顺序散布着各集合内的关键词。以一年为时间片段生成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关键词时间线图谱,见图7。通过图7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内学界的研究关注点也不同。根据关键词的演化,可以将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
Figure 7. Key words time graph of journal literature related to Lefebvre’s critical Theory of daily life
图7.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相关期刊文献的关键词时间线图
第一阶段为2003年至2007年。这一阶段处于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的起步发展阶段,国内大多学者研究关注点集中在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本身,即从列斐伏尔撰写的文本为主要出发点进行总结归纳与阐述,研究人物视角中也略有涉及卢卡奇、赫勒、海德格尔等人。总体而言整体研究视野较为狭窄、单一,多是从宏观方面进行研究。
第二阶段为2007年至2015年。从图谱可以直观地看出这一时期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视野在不断拓宽。从研究内容角度看,节奏分析、消费社会、空间政治、诗性创造、诗性意义、符号学等进入研究视阈;从人物研究角度看,巴特、鲍德里亚等人加入到比较研究当中。对于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而言是研究积蓄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阶段为2015年至2023年。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进入百花齐放、多层次、多视角相结合的发展阶段。从人物研究视角来看,德波、尼采进入溯源与比较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出现了生态伦理批判维度、资本殖民、理论转向城市空间、危机后现代形而上学、大城市身份认同、差异空间资本等新的研究视角,并探讨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4. 结论
本文使用CiteSpace文件分析软件,对近20年来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状况、热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通过对年度发文数量、核心作者、发文机构共现、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以及关键词时间线的图谱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 通过对2003年至2023年年度发文数量进行分析,国内对于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研究呈现出动态增长的态势,发文数量较多的作者有刘怀玉、鲁宝、宋永等人,并且刘怀玉、鲁宝等人发挥着该领域学术前沿引领作用。发文机构量较多的有南京大学哲学系、黑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总体而言,作者之间、机构之间的合作性并不强,但江苏省在目前看来形成了较好的合作网络,多层次、跨领域的学术合作关系网有待建构,有利于拓展该领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也有利于形成广泛的学术共识。但是也能够预测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未来还会在该领域产出更多成果并朝着研究视角多元化方向延伸。
2) 关键词贡献及聚类分析表明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中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对列斐伏尔思想转变研究、其他哲学思想家与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比较、通过具体视角出发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研究以及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内容的整体性研究这四个方面。
3) 突现词分布图与时间线图表明了学界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研究存在从宏观到微观、从个体研究到多维联系的变化趋势。通过多年的学术成果的积累,学界逐渐将视野转移至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中的微观理论部分,并与国内的研讨热点相结合,例如结合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探讨在现代社会大城市视域下年轻人的“身份认同”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等,并对当今中国的消费主义社会现状背景提出相应的建议。
除此之外,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不足。因为CiteSpace作为文件分析软件,它的主要数据来源是发表的期刊论文,并不支持已经出版的学术著作等,因此对于文献数据的来源覆盖面并不完全,但本文分析的知识图谱符合精准度要求,研究结果可信,仍可以为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网址:知识图谱视角下的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可视化分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21153
相关内容
论列斐伏尔节奏分析视域中的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的总体性方法论探析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哲学思想研究
刘怀玉:为日常生活批判辩护—论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的基本意义
异化、日常生活与社会:重构马克思的日常生活维度——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
[刘怀玉]列斐伏尔与20世纪西方的几种日常生活批判倾向 · 中国民俗学网
日常生活批判
重思日常生活批判
米歇尔·德·塞托日常生活实践理论研究
日常生活美学视域下的高校英美文学课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