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以及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上海人仍魂牵梦绕保留着许多特殊的生活习惯,主要有:
1、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习惯
腊月八日,僧尼例以杂果双弓米,遍响檀越,谓之腊八粥,亦曰佛粥。此风由来以久。显然是上海特殊的风俗,与其他地区稍显不同。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比如:上海的玉佛寺在农历腊月初八一早就在门口布施腊八粥,不少民众凌晨就古寺庙门口排队,只为赶早喝到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以讨个来年好运气。
2、立夏要吃夏蛋
上海立夏日风俗习惯中,由于此时蛋类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总要吃蛋,孩子们的脖子上总要挂上一个用红色的网套套着的蛋。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柱心。因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立夏是个节气,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
3、上海人乔迁搬家
上海人的乔迁之喜也是一种特殊的习惯,有时也很讲究。比如:有些人搬家首先进入房间的是竹竿。竹竿一节比一节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生活、从事的工作从今往后将节节高升的良好愿望。这以后,就先搬大件,后搬小件,最后搬细软,依次进入新房。
4、老人过66岁生日的时候,要女儿烧66块肉给他们吃并且不得其他人吃。
俗话说:“六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父母六十六岁生日这天,已出嫁的女儿除一般礼品外,还须烧六十六块肉以报答父母生养之恩。这是对长寿、健康、平安有一种美好期盼。
5、丧事要宴请“豆腐饭
吃豆腐羮饭,亦称吃羹饭或吃豆腐饭,是一种流行于上海民间的丧葬习俗:葬礼结束后,丧家要举办酒席,酬谢前来参加葬礼以及以现金、实物等形式助丧赙奠的人,过去这种酒席一般为素席饼豆制品为主,其后逐渐变异,唯一碗豆腐羹必不可少。所以照旧称为豆腐羹饭。由此,吃豆腐羹饭的习俗,流传至今。
上海人的丧事给的礼金也有讲究:[单数金额]外加[1块],丧事1是顺的意思,隐意:1个人走了。但不能有201、401,2、4是双数。
6、一般上海人都有这个习惯,购买五块钱以下的东西,几乎不用纸币,大都用一元的硬币。
7、上海人在钱财方面有“亲兄弟明算帐”的习惯。因为在上海海派文化中,注重AA制。所以同事一起吃饭,跟上海人就不要来这些,该多少就多少,做到谁也不欠谁的人情。因为人生最难还的是人情债!
上海虽然海纳百川,但依然保持着独有的特色。有些日常生活习惯只有在上海工作生活过的人才懂!我在上海工作生活了近六十几年的经历,依我接触身边新上海人的眼光,在上海工作生活已有二三十年的新上海人也渐渐成为懂得上海人特殊习惯的人了!让我们共同携手努力,建设上海、融入上海、拥抱上海、热爱上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