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国际教育白皮书》发布

发布时间:2024-11-13 00:56

  2022年3月22日,青苗教育集团携手胡润研究院在上海联合发布《中西合璧,文化融合——2021中国国际教育白皮书》。这份48页的专业报告是业内首份聚焦后疫情时代,专项研究中国高净值人群国际教育需求变化趋势的白皮书,探索他们在子女教育理念、需求上的变化,同时结合教育专家观点和建议梳理中国国际教育未来趋势和展望。

  内容简介

  白皮书显示,高净值人群子女教育理念趋于成熟和理性,最看重的是“健全的人格/教养”,其次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拓视野、增广见闻”。

  除了“美英加澳”传统四大留学国家,其他欧洲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也在选择范围内,呈现出多元化的留学趋势。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不断增加,选择国内国际化学校成为新趋势。从国际教育的内容形式上看,中西融合将是未来主要趋势。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教育,尤其是国际教育是改革开放之后,高净值家庭非常关注的一个大主题。相比家庭生活、工作、自身健康和财富拥有方面。”

  “另一方面,留学归国趋势愈发明显,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出国几年后回国发展。他们希望子女在接受国际教育后,成为独立思维者,责任担当者及问题解决者。”

  白皮书主要看点

  一. 中国高净值家庭的国际教育需求

  1.教育理念:趋于成熟和理性

  教育是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子女教育”(76%)已成为中国高净值人群关注度最高的话题,其次是“金融投资”(65%)。然而,从状态满意度评价来看,相对于家庭生活、工作、自身健康和财富拥有,子女教育满意度最低,表明高净值人群在子女教育层面仍有更高的期待和提升空间。

  高净值人群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上,最看重的是“健全的人格/教养”(35%),其次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4%)以及“开拓视野、增广见闻”(16%)。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提升学历背景”的重要性几乎与“培养兴趣爱好”相当,表明高净值人群的教育观正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

  

  2.国际教育需求:多元化

  中国高净值家庭子女教育选择日益多元化,国际教育已然进入高净值人群的视野。

  中国高净值人群希望子女在接受国际教育后,成为独立思维者(71%),责任担当者(67%),及问题解决者(53%)。值得注意的是,“成为世界公民”位居最后,体现出中国高净值人群日益增长的民族自信和教育自信。

  

  与此相应,思维能力(22%)是高净值人群希望子女从国际教育中获得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是问题解决能力(15%)和实践能力(14%)。

  对于选择国际教育的目的,以拓展国际视野(69%)和丰富人生阅历(64%)为主,其次是有利于未来职业规划(51%)、提升外语能力(51%)和学习海外新知(45%)等。

  

  当子女出国留学时,安全(71%)是家长群体首要担忧的问题,包括社会治安、出行安全、健康问题、财产安全等,其次是语言环境适应困难(52%)以及缺乏中国文化归属感(51%)。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发布的《2021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在美就读国际生数量,从2019/20年的1,075,496人,到2020/21年下降至914,095人,下降15%。其中,中国留学生数量从372,532人下降至317,299人,锐减15%,但中国仍是美国最大国际生来源国,占比35%。

  《2022胡润至尚优品—中国高净值人群品牌倾向报告》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子女留学目的地选择趋势正在发生变化,考虑英国的比例从两年前的42%上升至50%,与此同时考虑美国的比例从54%下降至40%。

  教育水平(56%)和安全问题(54%)是家长选择留学国家的前两大因素。国际局势(47%)和专业优势(47%)并列第三。

  

  对于家长群体而言,商学(28%)是最青睐的大学/研究生专业,其次是艺术/设计类(16%),医学(13%)排在第三。而对于有国际教育经历的人群而言,最青睐的大学/研究生专业前三名分别是商学(24%)、理学(15%)和工程学(14%)。

  

  3.国际教育预算: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五分之一

  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子女教育规划中,子女教育支出平均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五分之一。低龄阶段(小学和中学)平均每年支出预算30万元,大学阶段40万元,研究生阶段42万元。

  

  六成留学生的花费与预期相同,三成留学生花费超出预期。娱乐活动(55%)是过半学生花费超预算的主要来源,其次才是医疗(48%)、租房(45%)、伙食(41%)等基本需求。

  二. 聚焦中国国际学校

  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获认证的国际学校总数为907所,其中包括民办国际学校535所,公立学校国际部(班)259所。在校生规模为61万人,其中民办国际学校在校生占比75%,公立学校占比9%。国际学校中A-Level课程市场占有率为38%,AP课程市场占有率为29%,IB课程市场占有率为13%。(根据新学说《2020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

  

  高净值人群在选择国际学校时,看重的因素比较综合,包括学校优质的师资团队(52%)、国际化的资源整合能力(41%)、丰富的课程体系(35%)、中西兼融的教学理念(34%)、硬件设施(24%)以及学校过往的升学成绩(21%)等。师资团队包括外籍教师的配比、学历、资质等,也包括生活、后勤老师的配备等。

  在多元课程的类别中,重视自然研学课程(53%)的家长最多,其次是美育教育(37%)和体育课程(10%)。在研学课程上,生物资源知识(38%)相对更受家长欢迎,民族历史文化知识(32%)其次,生态环保知识(29%)第三。在美育教育上,艺术(32%)和设计类项目(27%)最受家长青睐,其次是音乐(19%)和美术(16%)。在体育课程上,球类运动较受家长青睐。其中,网球(25%)和篮球(25%)最受青睐,其次是棒球(17%)和高尔夫(17%)。

  三. 洞察中国国际教育趋势

  趋势一: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国际教育成为推动者

  以人为本,发展高阶能力,以应对国际社会变化带来的挑战,是目前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方向。专家认为,21世纪中国人才需要既有对自身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之根,又有国际理解能力。而国际教育恰恰为培育这样“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人才提供了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

  趋势二:中国国际教育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教育,中西融合将成为主流

  从国际教育的内容形式上看,中西融合将是未来主要趋势。中西融合的过程是将本土教育和国际教育两者优势融合的过程。具体而言,中西融合包括中西文化的融合、中外方教师的融合、中国课程与外国课程的融合、中外方教育教学方式的融合。

  趋势三:走得出、回得来——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之路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70万人,同比增长6.3%,留学归国人数58万人,同比增长12%,留学归国趋势愈发明显。本次受访的有国际教育经历的人群中,超过九成计划回国发展或已经在国内发展。究其原因,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较好(59%)成回国发展首要理由。国内创业环境良好(56%)排第二。方便与家人、朋友团聚(52%)及国内人才政策吸引(51%)也是过半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的主要原因。

  有国际教育经历的人群对国际教育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近三成表示非常满意,六成表示满意。

  当前全球留学生流动多方向、多中心并存的格局逐渐显现,留学目的地多元化成为新趋势。前往小众留学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人数未来或将更多,也能满足国内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

  此外,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不断增加,选择国内国际化学校成为新趋势。截至2020年6月,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2,282个,其中本科以上机构和项目共1,196个。

  我国具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10所,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21家。比如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国际教育专家认为,中外联合办学的模式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等于为选择国际教育路线的学生开拓了一个新的升学渠道。

  《2021胡润百学-可招收中国籍学生的中国国际学校80强》



  数据来源

  在调研方式上,项目组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为确保调研结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项目组依托胡润百富高净值人群样本库,在2021年5月至7月期间按照性别、年龄、区域、教育需求经历等维度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对600余位家庭总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典型高净值人群代表开展了一对一专项问卷访问形式的定量研究。

  研究主要包括两类人群:一类是子女正在或计划接受国际教育的人群(家长群体),一类是本人拥有国际教育经历的人群。

网址:《2021中国国际教育白皮书》发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2220

相关内容

《2021年中国当代青年时尚生活趋势白皮书》发布
简知&壹心理:2021年中国家庭教育白皮书
重磅!《2024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中国科学报】2022版心理健康蓝皮书发布
《中国零售药店功效型护肤品趋势白皮书》发布
中国传媒大学&俺来也发布《2023—2024中国大学生消费洞察白皮书》
智能全屋家居系统蓄势待发|《2025中国高端智能家居生活场景白皮书》重磅发布
《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2023—2024)》发布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
【光明日报】中科院发布心理健康蓝皮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