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心灵之道 健康快乐成长——读于丹《〈论语〉心得》
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心灵得到滋养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心灵滋养#
文档简介
1/6获取心灵之道健康快乐成长读于丹论语心得获取心灵之道健康快乐成长读于丹论语心得美国出版的心灵鸡汤系列是世界上最畅销的读物之一,丛书通过一个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将爱与感动传至世界各地,引起全球热烈回响,并引发了各种版本的心灵鸡汤,后“心灵鸡汤”便泛指所有励志类读物。从这一点可以看到,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是多么需要得到心灵、头脑和灵魂的滋养,找到精神的归宿,渴望得到提升。而于丹对论语经典的解读,我认为更是未名为“心灵鸡汤”的心灵鸡汤,她带领我们沐浴经典的光芒,探讨古代圣贤欲告知世人的人生、天地大道,寻求“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读于丹的论语心得,感觉自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急切地寻觅着渴求的养分,下面是从心得中撷取的对自身触动最深的思想感悟。论语心得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7个方面来对论语进行了解读、感悟。论语尤其强调人的内心力量的强大,其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2/6的缺憾与苦难;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孔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这种对于人内心力量的强调贯穿在孔子的君子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中何为君子在孔子看来,做君子就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与内心。“仁者不忧”,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得失,内心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谈到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心的完善,合乎大道的3/6追求,比你要求这个社会应该如何,要求别人应该怎样都要重要。所谓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的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能量。孔子所描述的人生境界,越到后来越强调内心,越到后来越从容和缓,而在这从容之前,其实是要经历千锤百炼的。这里,我非常欣赏于丹在谈到“知天命”时所举的金庸武侠小说中写到的“独孤求败”的境界练武之人出道之初,通常需要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等到武艺精进,成为某一门派的掌门人,持的反而可能是一把钝剑,等到成为扬名江湖的大侠,武功超越了一个个流派并出于其上的时候,可能他只持一木棍,而到他达到至高的境界,也就是独孤求败的境界求一败而不可得的时候,他的手中却是没有兵器的,他双手一出就能挥出剑气,所有的武艺都融会贯通在他的内心里,已到了“无招”的境界,因为“无招”故对手不能破解,从而不能和他对招。融会贯通的境界,这也是中国文化所崇尚的最高境界,孔子所谓的“知天命”,其实就是把学习的各种道理,经过内心的感悟与熔铸,最后达到了一种融会和提升,当所有的规矩大道被你融会贯通的时候,就能做到从心所欲。这是个何等精妙的举例好一个“独孤求败”融会贯通的境界,其实这样的境界难道不是我们在求学、做学问、处世成就整个人生的过程中所追求的最高境4/6界吗读到这里,我头脑中不禁会想到一些大家季羡林是受人敬仰的学术巨擘,靠着皓首穷经的奋斗精神,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然而他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清心傲骨不染尘,生命达观大智慧”,从不摆什么架子,季先生“总是很安静”,安静是他的性格,是他的心境,亦是他的坚守,语不惊人、貌不压众的他经常会被人看成是学校里的老工人,不止一次会被来报到的新学生叫住,替他们看行李,有时候会一看两小时,自然,这些学生两三天以后就会在北大的迎新会上看见“朴素如老农”的季羡林坐在主席台上。季先生在病榻杂记中庄重宣布请辞“国学大师”、“学术泰斗”、“国宝”三顶桂冠。他认为名不副实,受之有愧。季先生的高尚品德和风格,在喧嚷浮嚣的世风中,散发出陈酿的芬芳和人格的魅力,一位哲人说“伟大出自平凡”,这句话在季羡林先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平凡,并安于平凡,他伟大,并因此不需要任何装饰。贤哲已逝,风骨长存,季羡林先生首先是一位人格大师,是我们可以亲近的文化老人;钱钟书,一位风华绝代的博学鸿儒,也是一位踏踏实实的中国作家、学者,一生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没有叱咤风云的权势,也没有惊险神奇的经历,甚至没有“大师”、“权威”的气势与派头,有的只是“叫驴拉磨”般的读书精神、学问修养,独来独往5/6在人生的舞台;还有钱钟书的夫人杨降先生,杨降先生有几个“不”不当嘉宾,不当评委,不坐主席台,不接受电视采访,不签名售书,不给人题词等等。这些本是很正常的事,并无可非议,但杨先生坚持这样做,从中表明了她拒绝张扬的决心是多么的强烈,而从2000年起,杨先生把钱钟书和她两人的稿酬版税,都捐献给了母校清华大学用作奖学金,并坚持不用他们夫妇的名字来命名,而只取名为“好读书”奖学金。我想说的是,这些大家和孔子之道是如此的契合,他们即孔子所说的“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样的人,内心非常强大而外表从容淡定,早已摒弃了外在的“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他们都是静静的人。如果没有人格内心的完善强大何以能做到如此的操守,他们的大师风范、人格魅力使我们仰望不已,我们就像站在一座座巍峨的大山面前,潜移默化中我们的心灵境界得到了提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联想自己,何尝不曾因工作、际遇的不顺抱怨世道的不公,怨天尤人,而我懂得向内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认识自己,倾听自己,从而涵养自己吗自己的心足够清静、通透吗如心中存有保全的、潜藏不露的大光明、大境界,保有一颗平常心,我还会计较、纠缠于一些得失起伏吗从现6/6在开始,我还是安安静静地去安顿、修养、完善自己的内心吧放下更多的计较、更多的喧嚣和更多的急功近利,不慌乱,不迷茫
网址:获取心灵之道 健康快乐成长——读于丹《〈论语〉心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25207
相关内容
获取心灵之道 健康快乐成长——读于丹《〈论语〉心得》于丹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读后感
2022年于丹论语心灵之道读后感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灵之道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心灵之道读后感3篇
于丹论语心得之心灵之道.docx
于丹《论语》心得-于丹《论语》心得之二 心灵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
论语心得心灵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之二 心灵之道(3)(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