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快乐的源泉。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哲学感悟# #快乐生活理念#
麒麟 评论 时间 52024-07-29 15:19:15 已编辑 北京
我发现近年来,中译出版社对于生活本质探讨的书籍出了一些精品,比如之前的《原始富足》以非洲原始部落的狩猎采集生存方式反思我们现在高度现代化忙碌且依然匮乏的生存状态,以及今天我读到的这本《时间》,我们总是不假思索地强调“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自己给自己拧紧了发条,让自己陷入永无止境的忙碌中无法自拔。
这些书籍的本质,都是让我们停下来观望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虽然这本《时间》定位为心理学读物,但作者旁征博引,通过她大量的研究和引用各家说法,呈现了现代人的时间理论,读起来非常有收获,更像一本社科读物。
之前听过一个寓言笑话,“一个渔夫躺在沙滩晒太阳,别人就说你为什么这么懒不去捕鱼,渔夫问为什么要捕鱼,别人说,捕鱼卖钱,有钱了就可以躺在沙滩晒太阳度假了啊,渔夫问,那我现在在干嘛?”人们总是忘记了自己追求的东西本质是什么,不光是个人,实际整个社会可能都不知道努力发展、吃苦耐劳最终是为了什么,又或者是被某些人利用,通过资本主义的制度来奴役普通人,这种反思的书籍,我觉得出版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总说什么觉醒觉醒的,实际大多数人都沉醉在自我内耗里,无法放松下来。怪不得《时间》这本书会被时代周刊等主流媒体推荐,它揭露了现在社会的一些“圈套”,读读非常有收获。
————
1789年,乔治,华盛顿将军(George Washington)在写给他的监工的一封信中强调,奴隶应该“在不危及健康或身体素质的情况下,应在24小时尽可能多地进行劳作”。任何达不到这个标准的制度都将是不明智的,行当于“浪费劳动力”。——————
时间纪律是一种工具,被运用在工厂内外,这是为了使劳动力更加顺从和高效,无论是通过指导以及强化工作,还是普遍灌输一种虔诚的“勤劳习惯”给工人。。。。类似于试图“拯救”原住民的英国殖民者,工厂主建立了周日学校,给孩子灌输勤劳和不间断工作的美德。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费城东部州立监狱的一项规定同样适用于学校、救济院或疗养院:“第五条。必须勤奋地完成分配的任何工作;当任务完成时,建议将时间用于适当提升自己的思想方面,可以阅读专门提供的书籍,或者如果你不识字,可以学。”——————
就像可自由支配的开支一样,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严格来说是你不必用来做某事的时间。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你只是选择这样做而已。这个概念让我们能够区分真正没有空闲时间的人和(比如)一个雄心勃勃的人,根据个人需要自愿长时间工作,但她还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古丁发现,有些人,尤其是没有孩子的双职工夫妇,会有一种“时间压力错觉”。严格来说,这些人有很多空闲时间一只是,根据他们的自行决定权,他们不认为这是可以自由使用的。内容非常好理解。如果你是影迷,也许曾经看过一部科幻片《时间规划局》:“在未来,人类可以随心所欲的操控时间,改写年龄。在人类社会,不管这个人活多久,他的年龄被永远定格在25岁。因为没有了自然死亡,为了避免人口膨胀。人类社会抛弃了以往的货币,改用时间作为货币流通。一个人的时间用完之后,这个人就会死亡。”这个电影里描绘的用“时间”来结算的世界,其实就是对我们现而今真实世界的隐喻,书中说,“时间是一种个人的、不可再生的资源,既回避着死亡,又沉迷于死亡。”这么听起来确实更加残酷,也更加令人警醒,确实,人的时间总的来说是有限且一直不断流逝的,我们出卖时间获取金钱,没有利用时间好好感受生活,这情况怎么面对呢。
读完让人很受启发,试着想一想,确实身边的各种事物都可以换算成时间,其实我们回想一下曾经学过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他老人家早早就揭示了这一点:“商品的价格是波动的,但价值是凝结在其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时长。”只不过马老爷子的话过于晦涩,当初恐怕很多人把他的理论与自己的处境割裂开了,于是忽视了这个问题。书中说,“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人类如何变成了时间的奴隶,把时间当做一种可以买卖和处理的商品,进而与生活及自然世界失去了真实的联系。。。我们想做时间的主人,无非是想过上更随心所欲、更自由的人生,但抱着以上种种思维,反而更难跳脱这个怪圈,到头来还是成为时间的奴隶。”非常直白的叙述。我们每天上班不管是忙碌还是摸鱼,也是付出自己的时间来换金钱,所谓的富人,他的金钱实际也可以兑换时间,比如,有钱人不用996,也可以不用上班,可以有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来享受生活,书里说,有闲阶级拥有时间的自由,何为自由,不是指你可以做某件事的自由,而是指你拥有不做某件事的自由。很明显,普通人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自由很少,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出卖时间折算成劳动力去换钱,否则下一顿饭没有着落下个月的房租没着落。。。
“时间贫困”是一个重要问题,科学研究表面,自我支配时间太少的人,在生活中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较低。时间贫困带来的沮丧、焦虑、精疲力竭等问题,已经不单单是心理问题,《时间》这本书明确指出,这更多是一种社会问题。
这里似乎存在着一个悖论:工业资本主义孕育出许多节约时间和劳动力的机器,但似乎只占用了工人越来越多的时间。古希腊人曾想象,有一天,机器可能会取代奴隶劳动,以便每个人都能享受一些空闲时间,而资本主义却只是“为了将时间解放出来,以便将其占为己有”。换言之,资本主义的目标不是解放时间,而是经济增长;富裕出来的任何时间都会立即被重新投入机器中以增加利润。因此产生了悖论:工厂效率很高,但它也产生了“将人的时间消耗推至极限的驱动力,直至其达到最大的、身体的极限”。或者,正如工作场所到处张贴的标语所说:“工作越快,工作越多。”——————
特别是在美国,人们不仅将忙碌看作一件好事一一更是一种特定的工业形象,是道德、自我提升和资本主义商业原则之间长期浪漫关系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功于新教。新教是一种极其严格和注重个人的基督教形式,它将努力工作神圣化。新教与欧洲资产阶级一同兴起,该阶级人士的工业和商业活动要归功于他们的社会主导地位。正如前一章所述,这种论调也会传播到殖民地。根据新教的职业道德观,你不应该为了花钱而致富;工作和财富积累本质上是好的,是服务上帝的一种方式。但如果你真的成功致富了,那么这些钱就不是你的财富;它们是上帝的财富,象征着你永恒的救赎。富有(但过着苦行僧的生活)才是正确的道路,人生的“事业”其实和道德紧密相关。当每个人都被绑架到资本机器的齿轮上时,全人类的幸福都会被迫降低,就像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里那搞笑且讽刺的被迫忙碌。解决的方式有很多,书中结合其他著作给出了答案,其中一项,我也非常感兴趣,之前还专门了解过,就是“全民基本收入”的概念。
当粮食自动生产、汽车自动制造。。。。各行各业都进入自动化生产时代,社会生产力完全被机器人自动化代替之后,不需要这么多劳动力,国家可以对公民定向发放资金,满足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收入,不论其工作还是不工作,打个比方,每月给你发1万元,你可以追求更高的自我价值去做你想做的行业实现自己的爱好且收入更多的钱,也可以选择就此躺平每月就靠1万元的收入存活,这并非空穴来风痴人说梦,京东的老板刘强东也说过这个言论,实际就是共产主义啊。在这种全民基本收入的情况下,实际可以激发人类更大的天赋创造更大的成就,比如,有多少人明明是园艺天才,厨艺天才,却迫于生存压力,无奈沦为了程序员、营业员。。。工作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枷锁,人活着并不应该被压榨,希望早日实现吧。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麒麟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
网址: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28137
相关内容
()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有哪些?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是什么?
5个超厉害的资源搜索网站,每一款都可以让你的资源满满!
举出几种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再生资源回收,可再生资源回收项目都有什么
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有哪些
能源枯竭后,人类怎么办?细数未来可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5种技术
可再生资源
垃圾分类的关键一步:为何可再生资源回收不可或缺?
再生资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