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残联:守护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4-11-05 21:30

让残疾儿童不但能战胜生理上的缺陷,且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成为有用的人,家庭要与学校密切配合,加强对他们进行心理沟通和辅导。4月1日,咸宁广播电视台携手咸安区残联邀请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参与《健康咸宁》直播节目,讲述“残疾儿童心理知识”。

卢会醒 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应用心理学硕士毕业,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咸宁市灵悉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之一。

先后系统接受了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催眠咨询,沙盘游戏、绘画疗法、王建平教授认知行为治疗等。参加各类督导超过500小时,咨询经历超过3000小时。先后获得咸宁市社区矫正优秀志愿者、2011-2012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湖北省优秀心理咨询师。主要专业实践:心理学专业教学、特殊儿童心理、心理咨询与治疗。

问题1:残疾人一般有什么样的心理特征?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残疾?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根据《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释义为残疾人即肢体、语言、听力、精神、智力或多重存在长期缺损的人,这些缺损与各种障碍相互作用,或可阻碍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

截止2020年2月,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

其次,注意对残疾人的认识上误区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曾经说过:最使盲人感到重压的并不是目盲本身,而是明眼人对他们的态度。

误区:残疾=残废=废物,残疾是只是少数人才有的,是终身的, 正常人没有残疾。

(残疾相对性vs 残疾的时间性、残疾的永久性)

残疾问题从根本上看,不是有和无的问题,而是多和少的问题。

第三、残疾人典型心理特征

残疾人除具有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外,还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且随残疾类别、程度、发生时间及残疾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不论何种类型的残疾人,一般都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一).孤独感高

孤独感这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缺陷(如聋哑人言语障碍,肢残人和盲人有行动障碍),活动的场所太少,交流的对象有限,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的体验会日益增强。

二)自卑感强

自卑感这也是每个残疾人都有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会遇到诸多困难,如果他们从亲属及其他社会关系中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甚至遭受厌弃或歧视,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与健全人相比,他们在婚恋、家庭等问题上遇到的不顺心会加重其自卑情感的体验。

三) 过于敏感残疾的状态

过于敏感残疾的状态容易造成当事人过多的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格外敏感,尤其是计较别人对自己带有贬义的、不恰当的称呼。如称他们为“残废”,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如果有人做出有损于他们自尊心的事情,他们往往难以忍受,会当即流露出愤怒情绪或采取自卫的手段加以报复。

四) 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 (敏感多疑)

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这种特点在许多残疾人身上都相当突出。如聋哑人情绪反应强烈,而且多表现于外,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盲人情绪反应多隐藏于内心,虽然情感体验很激烈,但情绪表现却不十分明显,而且爆发性情感较少。

五) 富有同情心

富有同情心残疾人对与自己有相同经历的人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心,与其他人却很少交流,如盲人很少与聋哑人交流,更少通婚。这主要是因为残疾类型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

也要看到,挫折也是人成长的机会,有些残疾人,一路成长,经历各种挫折,其内心变得更加坚定而强大,心理素质反而更好。

问题2:残疾儿童(特殊儿童)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残疾儿童首先是儿童,所有正常儿童的一般心理特征,通常残疾儿童也会有。但上面谈到的5个普遍特征在特殊儿童身上也会以不同程度体现出来。

但因为是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在遭遇到生活应急事件时,更容易受到冲击,表现出各种问题。

案例:ADHD,自闭症案例

问题3:残疾儿童康复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关注什么?

一、无条件的接纳和关爱,防止无形的偏见和歧视伤害;

二、获得尊重,平等对待,而不仅仅同情和怜悯(如可能会强化成我就是个弱者)

三、时时需要理解,需要表达 (与其承认自己无能,不如选择不为,因而表现为更多问题状态)

问题4:作为特殊儿童家长,在儿童康复的路上,需要准备什么样的心态,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是要避免急于求成;科学认识儿童康复发展阶段性和有限性,陪伴好孩子的康复之路。

二是要相信科学,努力学习儿童康复的相关知识;医疗康复的结束就是教育康复的开始,防止康复路上病急乱投医,见风就是雨。防止既害了孩子,又苦了家长。

三是要对孩子持有合理的发展目标;以培养儿童获得自主生存能力,改善相对功能应列为首要康复目标,防止盲目追求儿童发展正常化。帮助残疾人自立 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关爱。

四是不能对孩子过于保护,防止家长将自身焦虑转移到康复老师和周围人身上,破坏孩子的康复环境。

五是要利用好国家的相关政策,创造各种条件,形成家庭对孩子康复发展合力,给孩子和家人更好的机会。家庭才是特殊儿童康复的最好阵地和关键!

六是走出家庭封闭,寻找同伴支持,抱团取暖,创造条件鼓励孩子融入社会之中,为孩子日后能社会做准备。

网址:咸安区残联:守护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287

相关内容

关于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
儿童健康成长秘籍:家长必知的育儿知识
关于关注全民心理健康的建议
【心理健康小贴士】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健康角】“三减三健”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健康饮食的几个小常识 健康生活小贴士
战疫微课丨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居家儿童保健?听专家怎样说
咸水沽镇各社区开展“倡导绿色环保理念 培育健康生活方式”主题活动
儿童健康知识小贴士
家庭安全指南:守护幸福,远离风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