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建议(精选5篇)

发布时间:2024-11-13 02:36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建议

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建议范文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本服务站对辖区的159名年龄在45~55岁妇女进行健康调查,结果显示:63名有失眠症状;51名有潮热、心烦、易发脾气;37名伴有高脂血症;31名常有阴道瘙痒,29名有失落、孤独感等。

1.2方法对辖区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建卡登记;基本情况、地址、联系电话、记录其生活习惯、出现的症状体征以及对围绝经期的认识了解,制订出相应的干预计划,利用健康讲座、电话咨询、定期回访等方式,反复向她们讲解这个阶段中生理、病理变化及如何自我调整适应等。经过1年时间干预,65岁妇女自觉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月经周期紊乱,经血量减少,月经不规则至停止,进入绝经过期[1]。生殖器官退行性改变,骨矿物质丢失加速,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2]。

3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特点

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内分泌环境改变,出现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状,并伴有情绪变化,常感烦躁、易怒。很多妇女由于缺乏生理知识,常有孤独寂寞感,稍有不适,就会出现明显精神抑郁,容易激动、失眠等情绪变化,严重的甚至影响家庭生活质量。

4护理干预

4.1心理干预社区护士主要是帮助围绝经期妇女分析此时期生理、心理变化的原因,指导其注意自我心理调节,树立信心渡过此期。平时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情绪;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多与年轻人交往,增加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性;最好把围绝经期看作是一生中“正常阶段”。并把所预料到的事情告诉她们并进行必要咨询。

4.2饮食指导良好的营养对健康的生活是必要的。围绝经期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及体内代谢功能下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要在保证热量的基础上多食优质蛋白质如牛奶、豆浆和鸡蛋,含粗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食物和水果;饮食宜低脂、低盐,多食瘦肉少食肥肉,适当补钙,建议每天补充钙1g以上以减少钙丢失和减少骨折危险。

4.3锻炼与休息规则的锻炼能促进心血管健康,负重的身体活动如轻快的散步和有氧锻炼可缓解骨质丢失疾病,刺激骨组织再生。因此建议她们每周进行3~4次的适当锻炼,并向他们说明家务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应多做有氧锻炼。还要保证每天7~8 h的睡眠,生活要有规律;因为对于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减少此年龄组另种疾病流行的危险性[3]。

4.4性生活指导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器官萎缩,适当的性生活有利于调整心理及生理状态,维持生殖器官的良好状态。建议每周至少1~2次,注意避孕。争取配偶的支持也非常重要,通过教育让男人了解有关妇女在这一时期的生理状况,让他们能够支持帮助妇女安全渡过这一时期。

4.5激素代替疗法对部分症状严重且影响生活质量的围绝经期妇女,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药物,以减轻围绝经期症状,预防骨质疏松症,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是由于绝经期妇女用雌激素这种非对抗疗法,可导致子宫内膜增生或癌症的高危险性;因此要定期复查,防止恶性肿瘤的发生;而每个人决定用药和继续用药的时间取决妇女本人如何理解、权衡潜在的利害关系。从国际范围来看,绝经期使用激素治疗的妇女占此期妇女的10%~20%[4]。

4.6加强健康教育,做好疾病的三级预防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加。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通过举行健康讲座,电话咨询健康处方等;使围绝经期妇女了解发生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了解各种常见肿瘤的早期症状,使她们提高对常见肿瘤的警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建芬.社区护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17.

2林菊英.社区护理.科学出版社.1998:134

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建议范文第2篇

(一)研究对象

抽样调查河南省农村居民5002人,其中男性2594人,占51.86%,女性2408人,占48.14%。18―30岁有1004人,占20.07%,31―45岁有1248人,占24.95%,46―60岁有1996人,占39.90%,61岁以上有754人,占15.07%。本次调查对象为在家务农者,不包括外出务工者。

(二)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的形式,通过对河南大学在校生的培训,利用假期回家对所在地的农村居民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6000份,回收5634份,有效问卷5002份,有效率为88.78%。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河南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现状分析

1、河南农村居民收入状况

本研究对河南省部分农村居民2007年人均纯收入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1.76%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2500元以下,这部分人群的经济收入只能维持生活消费的最基本开支。如何调动这部分人群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则显得更为重要。

2、河南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本研究从八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家庭日常生活消费以外最主要的消费支出做了调查,虽然农村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是与身体健康状况有关的体育消费仍然排在较后的位置,因此,加强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的宣传和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迫在眉睫,应引起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

3、河南农村居民家庭婚姻生活

家庭婚姻生活是人类的重要生活,是表明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将家庭类型及对家庭生活和婚姻生活的满意度作为调查指标。家庭类型分为:单身、夫妇家庭、单亲家庭、核心家庭(夫妇及未婚子女)、联合家庭(三代以上、多家庭组合)等。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村居民离婚率较低单亲家庭较少(2.84%),而联合家庭相对较多(33.35%),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和家庭内的人际关系,是评价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河南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现状对体育生活状况的影响

1、经济收入对体育生活状况的影响

经济收入对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起重要作用,是影响农村居民体育投入的一个主要因素,但绝不是起关键性的作用。从本次对河南农村居民体育投入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2501―4000元中等收入者有体育消费行为的人数比例为42.79%,一年的体育消费水平约在100―200元之间,而4000元以上高收入者有体育消费行为的人数却低于中等收入者,这与其业余时间无暇顾及体育健身活动有一定的关系。由此可见,经济收入对参与体育的影响虽然重要,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2、受教育程度对体育生活状况的影响

调查显示,河南农村居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认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与受教育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学历越高,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越深,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则越多,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上,不同学历的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也不同,教育程度地的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处于较低水平。由此可以说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3、家庭生活对体育生活状况的影响

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家务劳动和农活现代化的使用,使农村居民余暇时间不断的增多。调查显示,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余暇时间和余暇时间的主要用处不同,看电影电视是所有人群余暇时间的首选活动,而与健康有关,并且可以活跃家庭气氛,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交流的体育活动则排在较后的位置。家庭生活的满意是体育生活进入到家庭的基础,然而,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宣传和正确引导则是体育生活进入家庭生活的关键。

(三)体育活动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

体育促进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1)促进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农民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改善由于长期的体力劳动而造成的身体局部的疲劳。(2)促进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体育活动有助于人情绪的宣泄,对于缓解和释放农村居民由于生活、劳动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具有积极的作用。(3)促进农村居民走向社会。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农村居民之间的交往,让农村居民感觉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增强农村居民的社会认同感,减少消极心态,提高农村居民对社会的适应能力。(4)促进农村居民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形成。通过体育活动和科学健身方法的宣传,让农村居民远离迷信活动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三、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是农村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在农民家庭日常生活消费以外最主要的消费支出中,与身体健康状况有关的体育消费仍然不被重视。

二是农村居民对家庭生活较为满意者占大多数,有利于家庭文化教育职能和休闲娱乐职能得到增强,体育生活进入到家庭生活中将有可能实现。

三是农村医疗卫生设施还有待于完善,农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与长期的农田劳动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

四是本次调查对象为在家务农者,表现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如何提高这一部分人的生活质量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将有待于深入研究。

五是经济收入对体育参与有较大的影响。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与受教育程度有密切关系。不同学历的人群,在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及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二)建议

一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发展水平,加强政府对农村体育的组织管理与指导,充分利用当地条件,构建农村体育发展长期规划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

二是要加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农村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认识,激发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三是积极发掘和改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充分发挥健身价值和健身功能,使农村群众体育的基础更多地依附于继承传统项目,提高亲和力,便于农民接受。

四是要提高体育锻炼的质量,利用寒暑假期间,将当地中小学体育老师及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组织起来,对各乡村农民体育骨干进行培训,以便他们对农民在参与体育锻炼时进行指导。

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 幼儿教师 工作生活质量

21世纪以来,伴随着幼儿教育领域的改革,幼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但在实践工作中,幼儿教师遇到了短时间内职业倦怠、职业幸福感不高等问题。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协调好幼儿教师自身和外界的各种关系、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质量、促使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变得尤为重要。

一、工作生活质量概念界定

工作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是由工会和管理部门共同合作,以改善职工生活福利和工作环境、增进参与决策为手段,达到提高生产率、职工满意感的目的和更少的精神压力的过程。

幼儿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工作的热情度、影响着幼儿的身心是否健康发展。因此,了解幼儿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现状,为其提高职业生活质量提出一些途径和方法,对提升幼儿教师的生命价值,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共选取100名幼儿教师参与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其中回收90份,回收率为90%;有效问卷87份,有效回收率为87%。同时从这四个区随机选取50名幼儿教师深入访谈,本研究的访谈属于半开放型访谈,采用类属分析与情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结果分析

从数据统计结果和访谈中我们看到幼儿教师工作生活质量较低。幼儿教师生存基础、价值理念、职业特殊性以及周围环境影响导致幼儿教师对其职业产生种种消极感受。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幼儿教师经济收入低,生存难

经调查,56.3%的幼儿教师取得500~1000元的经济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27.6%的幼儿教师因工作时间长,具备一定经验幼儿教师取得1000~1500元的工资。访谈中,64.4%幼儿教师认为经济收入和福利是其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惑并且希望得到迫切解决。访谈中了解到幼儿教师工资低、待遇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制约了我市幼儿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容易导致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调查过程中,48.3%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教师职业工作太累、繁琐细微、职业压力大,曾有过想要辞职的想法。当笔者追问:“如果再给您一次机会,您还会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吗?为什么?”时,只有15.4%的人因为兴趣、喜欢孩子或个人价值定位选择继续做幼儿教师,78.2%的幼儿教师选择放弃自己的职业,原因是做幼儿教师不稳定、很累,工作的辛勤付出与收入回报不成正比,每时每刻都要对孩子们负安全责任,一刻不能松懈,工作的机械化、程序化让她们每天神经紧绷、压力大,使他们厌倦了这份工作。

3.大多数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职业是“青春饭”

调查发现,乌鲁木齐市幼儿教师年龄结构分布不均。七成以上幼儿教师年龄分布在20~30岁之间,呈现年轻化趋势。访谈中,半数以上的幼儿老师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吃青春饭的、没保障、不稳定、责任大又不被人重视的职业”。由于幼儿正处于快速的成长阶段,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幼儿家长还是幼儿园园长在幼儿教师的选择上都侧重于年轻、性格活泼、能唱能跳有亲和力的幼儿教师。然而每天面对众多幼儿,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幼儿教师思维能力、技能技巧以及心态随之产生变化,逐步退出幼儿教师的舞台,加入保育员的行列,做起照顾幼儿一日生活等工作。

4.社会对幼儿教师不理解

访谈中,当问到“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让你觉得开心的事有哪些?让你觉得烦恼的事有哪些?”时,71.3%的幼儿教师认为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开心,而家长对她们工作的不理解以及园长的不信任、幼儿教师受社会重视程度不高是她们工作激情衰退的重要原因。深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幼儿家长不合理的要求及过分干涉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时常引起幼儿教育中许多幼儿教师与家长、幼儿园之间不必要的矛盾。幼儿教师工作所付出的大量辛勤劳动得不到园长的重视和理解,再加之社会地位较低、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因素也会影响幼儿教师对这份职业的积极感受。

四、讨论与建议

如何提高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直接关系着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及今后幼教事业的发展。对此,笔者从幼儿园、幼儿教师、幼儿家长以及全社会四个层面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1.幼儿园管理应科学化,有效调动幼儿教师的积极性

幼儿园管理应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以人为本,注意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灵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园应积极鼓励幼儿教师应正确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待人接物,构建健康和谐的幼儿园氛围。

2.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幼儿教师来说非常必要。因此,幼儿教师应切实将“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作为出发点、以兴趣为导向、热情地融入到幼儿教育事业当中。因此,家长应信任和尊重幼儿教师,充分理解她们的工作,积极配合幼儿教师完成教学工作。

3.园长也要关注幼儿教师成长,重视、尊重和信任幼儿教师

园长对幼儿教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首先,尊重幼儿教师自己独特的个性,而不是做专制型的领导使幼儿教师产生疲倦、厌烦、对抗等消极情绪,或放任型的领导任幼儿园组织无规律。其次,相信教师的发展潜能、工作能力和态度。园长给予幼儿教师适当的期望,将幼儿教师培养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园长的信任对幼儿教师起到激励的作用,也可以充分调动幼儿教师的积极性、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陈德枝,秦金亮.两省区幼儿园教师现状抽样调查与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7、8):12-17.

[2]操太圣,卢乃桂.抗拒与合作:课程改革情境下的教师改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3 ,(1).

[3]叶澜,自益民,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建议范文第4篇

1.1术前护理

1.1.1心理护理

耐心解释手术的方式,告知患者对于植入的电极只要处理得当,可适应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以减少对体内植入物的恐惧。关心和安慰患者,使病人在尽可能放松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1.1.2准确记录排便日记

排便日记作为医生选择手术的客观指标之一,这也是术后判定效果的客观依据,告知患者如何准确记录排便日记。患者在观察周期中(范围:14~21d),患者必须完成标准的排便习惯日记和维克斯纳(Wexmer)便秘分数评价。移除所有的外部测试电极后,患者还要记录3周的排便日记。如果患者在刺激过程中便秘症状确实有改善,之后刺激前的症状复发,那么该患者就符合永久植人骶神经刺激系统的条件。

1.1.3疼痛与生活质量评分在刺激前使用SF-36健康现状调查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1.1.4硬膜外麻醉术前常规准备。

1.1.5皮试,遵医嘱手术前30分钟抗炎治疗。

1.2术后护理

按硬膜外麻醉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术后观察伤口敷料情况;术后排尿情况(必要时留置导尿);遵医嘱抗炎治疗,一般常规应用抗生素2天,早晚各一次;做好临时刺激器导线的妥善固定,盘曲放置;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告知患者骶神经电极植入后体验治疗期注意事项,减轻其心理负担。禁止淋浴,防止弄湿伤口及刺激器。避免较大的扭摆动作和性生活,以防止电极移位。防止撞击下腰部造成电极移位。记录排便日记、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作为是否适合长期植入刺激器的依据。

2永久植入(二期)

2.1术前护理同体验治疗期。

2.2术后护理

关键字:问题式学习;学习策略;生活质量

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自我是个人、行为和环境三者互动和循环的过程。个人的过程涉及到学习者的知识、认知过程、目标和影响。行为过程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环境过程涉及到动作的结果、建模和言语说服。社会认知理论还认为,自我调节过程受社会和物理环境的影响。在这个思想的基础上,问题式学习(PBL)主要引导学习者获取信息、实现目标并监控和调节实施过程,同时还可以使用它支持自主学习的发展(Semra.S.,Ceren,T.,2006;Karabulut,2002)。研究表明,在其过程中建模和指令是主要的工具,而它通过自我调节技能可以习得(Schunk,Zimmerman,1997)。问题式学习就是覆盖这些过程和技能的教与学的策略。

一、问题式学习

在PBL的环境中,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将面对需要他们解决的以下问题:第一,清楚地定义什么是结构不良的问题;第二,开发假设;第三,收集、分析和使用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第四,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修改最初的假设;第五,开发并证明结论的证据和推理(Gallagher,Stepian,Sher,Workman,1995)。因此,在PBL课堂上,学习者必须采用多种学习策略,如收集信息、选取学习材料,并在半结构化问题式的工作小组内与其他学习者和教师沟通所获得的知识(Semra.S.,Ceren,T.,2006)。研究结果显示,PBL学习在小学到高中的实施过程中创造除了一种学习氛围。首先,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其次,学习者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最后,学习者获得更好的管理和规划时间的技能,访问不同的资源并评价资源的有效性(Gallagher et al.1996)。

此外,通过PBL提高了批判性思维、沟通、相互尊重、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学习者对课程的兴趣(Semra.S.,Ceren,T.,2006;Sage,1996)。在PBL课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现实背景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在PBL环境中学习者解决问题时,教师会鼓励他们去探索、发现可替代现有解决方案的新的可行性方案,并与其他学习者合作,尝试着新的思考和假设,修正自己的观点,最后,提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Savery&Duffy(1995)指出,PBL的重点是学习者在类似的背景下,他们使用的背景知识和知识的构造函数。鼓励学习者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和监控自己的理解过程。PBL学习者拥有问题的所有权,所有学习的发生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PBL允许学习者与他们的环境、他们的同龄人交往,最终通过各种方案的合理分析与否定引导演化的知识。此外,结构不良的问题鼓励学习者运用新构建的知识、考虑的观点和策略选择。Hoffman&Ritchie(1997)指出,当学习者们在学校日常生活使用这种方法,问题式学习可以促进知识的转移和技能的获得。

二、问题式学习与学习策略

Gordon和同事(2001)发现,PBL学习者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PBL性质,如寻求信息,挑战高水平的技能,参与团队工作,和收集相关的材料。根据Evenson和Hmelo(Semra.S.,Ceren,T.,2006;引用Galand et al,2003年),PBL培养学习者的动机信念、自我调节策略和学习策略。关于学习策略,他们发现PBL可以提高学习者使用细化策略、批判性思维、元认知自我,努力调节,和同行学习的能力。Galand和同事(2003)表明,PBL学习者使用更多的深加工策略(特别是批评)和更少的表面加工策略(特别是排练)。此外,研究人员报道,PBL学习者比传统课程的学习者使用更多的自我适应策略(特别是信息搜索和监测)。PBL学习者使用认知策略,如意译,汇总,并生成笔记,这帮助他们比控制组学习者更易整合和连接新信息。此外,PBL学习者应用以前知识来解决问题和达到决策都要比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者的程度要好。此外,PBL学习者似乎比控制组学习者更愿意使用元认知自我监管活动,如规划和监控。

根据Karabulut(2002)的观点,PBL创建一个学习者学习环境即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并成为更好的学习者,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和能力,确定学习问题和需要访问的资源。Perry和他的同事提出,在目前的研究中,MSLQ反应表明,PBL学习者倾向于倾听和欣赏他们的同行超过了合作(控制组的学习者非正式会谈验证了这一发现)。大多数学习者表示,在PBL组中,在听他们的朋友讨论时,他们修改他们的想法并意识到他们思想的不足之处。这是一个元认知过程,帮助学习者反思自己的思维。

Glaser(Semra.S.,Ceren,T.,2006;引用Karabulut,2002)主张,PBL学习者经常分析和讨论问题,因此,可以(a)意识到与基础知识的差距,(b)确定自己的长处和弱点,(c)控制自己的学习,(d)开发自律能力。根据Perry和同事(2002;Semra.S.,Ceren,T.2006)的研究,学习者在教室里参与问题式学习,他们可以(a)可以获得参与复杂的、开放式活动的机会,(b)做出影响他们学习的选择,(c)评价自己和他人。此外,因为物质支持如教师通过提问,提供澄清、纠正、阐明、建模,创建一个环境,使学习者能互相支持合作、分享想法,讨论并解决问题,进而学习者的态度和行动会有改进,这也就有效地证明了学习者的元认知、内在动机和战略行动在问题式学习中得到发展。

三、问题式学习中学习策略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又被称为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生活质量须以生活水平为基础,但其内涵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它更侧重于对人的精神文化等高级需求满足程度和环境状况的评价。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分为两类即客观条件指标和主观感受指标。客观条件指标是指不容易以个人因素所改变的因素,包括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产品的种类和质量、就业情况、居住条件、环境状况、教育程度、卫生设备和条件、社区团体种类和参与率、社会安全或社会保障等等。主观感受指标主要测定人们由某些人口条件、人际关系、社会结构、心理状况等因素决定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对满意度的测定通常分生活整体的满意度和具体方面的满意度两种,其内容可以是独特的个人爱好、事业观念、感情观念、生活品质观念、精神追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同时也包括在居住、服饰、饮食、旅游、休闲、体育运动、事业追求方面的物质要求。

舒剑萍,何宏宝(2004)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生活质量与专业兴趣、学习成绩的期望值、毕业后打算和所学专业的一致性有正相关。蒙衡等人(2007)年对中小学生生活质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小学生的生活质量受内在心理特征、外在行为表现和环境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学习问题和学习障碍。侯淑晶(2005)对高中生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压力、自尊、同伴关系、家庭的支持、运动训练等是影响高中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学习压力均影响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和社会功能维度的生活质量状况。由此可以看出学习问题是影响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网址: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建议(精选5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3083

相关内容

个人建议书(精选5篇)
绿色生活建议(精选5篇)
实用建议书(精选5篇)
保护文化建议书(精选5篇)
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精选建议书范文(精选30篇)
如何优化家庭收纳,提高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建议书(精选5篇)
生活的建议书(精选17篇)
如何低成本提升生活质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