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与养生
《中医食疗与养生》:食疗与养生相结合,全方位维护健康。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中医养生书籍#
一、中医食疗法简介与特点
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的关系
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有很大的不同。食物治病最显着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也就是说,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但食物毕竟是食物,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在于弥补阴阳气血的不断消耗。因此,即便是辨证不准确,食物也不会给人体带来太大的危害。正如名医 张锡纯在《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食疗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因此,食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作为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随着日常饮食生活自然地被接受。
药物疗法主要使用药物,药物性质刚烈,自古有“毒药”之称,主要是为治病而设,因此药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局限,主要针对患者,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如若随便施药,虚证用泻药,实证用补药,或热证用温性的药物,寒证用寒凉性质的药物,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使原有的病情加重,甚至恶化。因此用药必须十分审慎。
食物疗法与药膳
药膳是近几年来逐渐从食疗学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食疗食品。它是把药物和食物合理配伍,运用中国传统的烹调技术,结合现代食品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有一定 保健治疗作用,色香味形俱全的特殊食品。药膳取药物之性,食物之味,借助食品的形式,食借药威,药助食势,相得益彰,共同起到保健强身、治病延年的目的。
食疗食品与普通膳食
食疗食品是具有治疗作用的食品,与普通膳食有共同之处,即必须利用一定的烹调方法进行加工处理,符合食品的要求,具有色、香、味、形。但食疗食品又不能等同于普通膳食。因为它是在 中医理论指导下,有目的地选择某些食品,通过一定的搭配和烹调,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食疗的三大基本原则
辨证施膳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原则,即在临床治疗时要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结合病人的体质以相应的治疗。只有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进行选食配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不仅于病无益,反而会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临床病证不外虚证、实证、寒证、热证。如神疲气短,倦怠懒言,舌质淡,脉虚无力等为虚证;形体壮实,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苍老,脉实有力等为实证;怕冷喜暖,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迟等为寒证;口渴喜冷,身热出汗,舌红苔黄,脉数等为热证。根据中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虚证患者以其阴阳气血不同之虚,分别给予滋阴、补阳、益气、补血的食疗食品治之;实证患者应根据不同实证的证候,给予各种不同的祛除实邪的食疗食品,如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攻逐水邪等;寒性病证,给予温热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热性病证,给予寒凉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
另外,在辨证施膳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个人的体质特点。例如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形体消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品。春季万物始动、阳气发越,此时要少吃肥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应多食清淡之菜蔬、豆类及豆制品;夏季炎热多雨,宜吃些甘寒、清淡、少油的食品,如绿豆、西瓜、鸭肉等;秋季万物收敛、燥气袭人,宜吃些滋润性质的食品,如乳类、蛋类等;冬季天寒地冻、万物伏藏,此时最宜吃些温热御寒之品,如羊肉、狗肉、干姜等。
全面膳食
所谓全面膳食,就是要求在饮食内容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等之间的合理搭配。现代营养学认为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和纤维素七大类物质。这几大类营养素分别存在于不同种类的食物中,如粮食类食物主要含有丰富的糖类,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鱼、肉、奶、蛋类则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如果一味追求素食,进食谷类、蔬菜类食物,摒弃或限制动物性食品的摄入,久则使蛋白质的供给不足,不能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可引起低蛋白血症,也影响脂溶性维生素D、维生素E等的吸收,引起一系列症状。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是指每天进食宜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进食的量,一是指进食的时间。
三、中医养生几个原则
协调脏腑
五脏间的协调,即是通过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有生有制,则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脏腑的生理,以“藏”、“泻”有序为其特点。五脏是以化生和贮藏精、神、气、血、津液为主要生理功能;六腑是以受盛和传化水谷、排泄糟粕为其生理功能。藏、泻得宜,机体才有充足的营养来源,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故障,都会影响整体生命活动而发生疾病。
脏腑协同在生理上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其在养生中的作用。从养生角度而言,协调脏腑是通过一系列养生手段和措施来实现的。协调的含义大致有二:
一是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
二是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
这两方面内容,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之一,贯彻在各种养生方法之中,如: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精神养生中强调情志舒畅,避免五志过极伤害五脏;饮食养生中强调五味调和,不可过偏等等,都是遵循协调脏腑这一指导原则而具体实施的。又如:运动养生中的“六字诀”、“八段锦”、“五禽戏”等功法,也都是以增强脏腑功能为目的而组编的。所以说,协调脏腑是养生学的指导原则之一,应予以足够重视。
畅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经络通畅,气血才能川流不息地营运于全身。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从而养助腑、生气血、布津液.传糟粕、御精神,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新陈代谢旺盛。所以说,经络以通为用,经络通畅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一旦经络阻滞,则影响脏腑协调,气血运行也受到阻碍。因此,《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所以,畅通经络往往作为一条养生的指导原则,贯穿于各种养生方法之中。
四、日常生活的养生方法
说笑:笑能刺激身体,经常微笑,可使胃口大开。科学家称,脸上皱纹出现的早晚和说话也有关系。如果说话时讲究语言美,心平气和,就能延缓皱纹的出现。
坐:一不能久坐沙发,以免骨架松散,精神萎靡,精力不集中;二不能跷二郎腿,以防腿部血流不畅,影响健康。患有静脉瘤、关节炎、神经痛、静脉血栓者,跷腿会使病情更加严重。
烹调:长时间切菜手臂会酸胀,可抽几分钟时间让两臂下垂,放松肌肉,两手快速抖动。炒菜时,可利用片刻时间,把手掌放于脑后枕骨处,肘部尽量后展,可消除疲劳。
睡觉:睡前分别搓擦腰部和足心,可暖肾固腰,减少夜尿,并能帮助入眠。躺下后用手摩腹,可健脾助运,理气导滞,对防治腹泻、便秘皆有益处。
洗脸:可用毛巾或双手搓擦按摩面部,可使面部皮肤红润而有光泽,减少皱纹,还可消除斑块以及防治感冒。
洗脚:经常用温水浸泡双脚,并用手搓擦按摩足底、足趾及足后跟,有祛湿固肾的功效,可促进足部乃至整个下肢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睡眠、降血压、醒脑明目。
吃饭:细嚼慢咽,以便让口中多渗出一些唾液,可健脾益胃,有助于消化吸收。同时唾液还含有免疫物质及抗癌因子,可有效防止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
网址:中医食疗与养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31729
相关内容
中医食疗养生食谱中医食疗与养生,8种养生食谱推荐
中医食疗与养生的内容介绍
中医食疗养生大全
中医食疗养生食谱大全
中医食疗与养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中医食疗养生有哪些?】
营养与食疗论文(优秀范文8篇),中医食疗学论文
食疗养生论文(精选8篇),中医食疗学论文
成都中医养生食疗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