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01-03 03:4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环境塑造生活哲学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哲学与日常生活#

李海超,男,1987年生,河北丰宁县人,河北大学哲学专业本科、南京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哲学专业博士。2015-2016年于美国迈阿密大学访学一年。现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研究基地研究员。联系邮箱:renyanjingshi@126.com

现当代儒家之“开放心灵”析论,《当代儒学》2023年第2辑(总第24辑)。

儒家德行伦理的道德评判原则及其现代意义,《伦理研究》,2023年第2辑(总第9辑)。

儒学“女性正名”的有效性评估与儒家女性伦理学前途展望——评王堃的《坤道与空阙:“女性”的诗性正名》,《国际儒学》2023年第2期。

情感与心灵——情感儒学与生活儒学的“心灵哲学”贡献及其拓展,《国学论衡》,2023年第1辑(总第13辑)。

良知如何先天存在与反观自证?——对良知呈现与假定之争的再思考,《兰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情缘论:情感本源的机缘化阐释,《当代儒学》第22辑。

中国哲学现代性转型中的情感论进路及其发展逻辑,《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儒家式人格的时空结构及其意义,《哲学与文化》,2022年第7期。

当代儒学研究中的“情理”概念及其反思,《国学论衡》第10辑,2021年12月。

中美当代情感哲学比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先秦儒家人道本源的价值哲学探微,《伦理学研究》2021年第1期。

心性儒学道德修养论反思,《吉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论阳明学的“良知自然观”,《伦理学研究》,2019年第4期。(第一作者)

儒家外推私德问题再检讨,《哲学与文化》,2019年第7期。

艺术化人生的魅惑——中国近百年来之美育观反思,《天府新论》,2019年第1期。

超越“超绝的心灵学”——探索儒家心灵哲学开展的新路径,《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

个体主体性的虚显:儒家现代化受限的根源,《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11期。(第一作者)

情感如何既生成又见证德性,《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儒家文化依谁而在:我还是我们?《中国文化论衡》2018年第1期。

“心灵儒学”导论,收入《人是情感的存在:蒙培元先生80寿辰学术研讨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

现代语境下的中国文化与道德——“文化自信”与“道德重塑”学术研讨会综述,《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12期。

中国哲学与现代情感哲学——迈克尔·斯洛特教授访谈录,《当代儒学》(12辑),2017年12月。

阳明心学的真精神:个体自由可能性的敞开,《江淮论坛》2017年第6期。(第一作者)

去生活:生活儒学中的实践观念,《当代儒学》第11辑,2017年6月。

接着讲”还是“重建”——现当代中国哲学开展方式反思,《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

本真而不神秘:儒家本源体验的特质,《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关于正义问题的中国理论——评黄玉顺《中国正义论的重建》,《当代儒学》第7辑,2015年5月。

维新儒学:儒学的一个现代性版本,收入许嘉璐主编《重写儒学史》,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

情感观念比较:生活儒学与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生活儒学多元开展的可能与必要,《当代儒学》第3辑,2013年1月。

网址:马克思主义学院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32258

相关内容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师生座谈会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审视生活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三八妇女节”蛋糕DIY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积极反馈学生意见
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当代价值
生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发展
生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pdf
【杨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当代价值
学“真经”、拓视野、谋新篇,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代表团赴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交流学习
关于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的通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