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自律”到底值不值

发布时间:2025-01-03 06:49

知识付费模式鼓励创作有价值的内容,提升阅读价值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知识付费#

随着期末的临近,年轻人开始“扎堆”学习,图书馆、自习室甚至书店的消费区或咖啡馆也是“一位难求”,成了考试周的一道风景。与此同时,一种名为“付费自律”的现象也悄然兴起。

所谓“付费自律”,即通过支付一定费用,加入线上或线下的“监督小组”,或融入某种“付费环境”,用外力约束自身行为,以期提高效率。从学习监督互助组、各种自律App,到付费自习室,很多年轻人沉浸其中“修炼内功”,变着法地达到自律的目的。除了学习备考,“付费自律”服务范围也可扩展到锻炼身体或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等。

不禁要问,“付费自律”到底值不值,背后折射出怎样的心理?

杭州文晖路上的一家付费自习室 图源:“杭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某项调查显示,42.6%的受访青年曾参与过与自律打卡相关的付费活动,33.9%的受访青年正在考虑参与。自律本是一种自我管理能力,那么为何要把自律“外包”?

在《认知觉醒》一书中,作者认为,金庸的作品广受欢迎,其中一个更深层而隐秘的原因在于,他的故事“击中”了即时满足的心理需求,比如一个平凡少年经过高人指点就能轻松掌握绝世武功等“情节”,难免让人心驰神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读书学习还是工作赚钱,都必须经过一番历练才能有所收获、取得成就。自律,实际上是延迟满足与即时满足之间的“较量”。“付费自律”服务,某种程度上是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这种延迟满足。

比如在某电商平台上,以“监督学习”为关键词搜索,可以发现多家提供此类服务的店铺,服务内容分为单项监督、多项监督、超强力多项监督、抽查背诵等,费用从每天几块到每月两三百元不等。一些网友购买此类服务后,一想到“钱不能白花”,甘愿忍受当下的辛苦,就像是在延迟满足的“天平”上加了一个更有分量的“砝码”,利用花钱带来的“肉痛感”唤醒自觉,从而促使持续自律。

购物平台上有各种提供“付费自律”服务的商家 图源:购物平台截图

此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注意力已经变得“碎片化”。很多人有同样的体会:想要专注地做一件事变得越来越难。各种社交媒体上的新闻资讯、娱乐内容等不断地“抢夺”着人们的注意力。“付费自律”像是一种“捆绑”注意力的工具。比如一些付费的专注软件,开启后可以限制用户访问其他无关的应用程序。从某种程度上说,人们愿意为这种服务付费,是因为它能帮助自己屏蔽外界干扰,强制自己把注意力收回到应该完成的任务上,重新建立自律的节奏。

对于有些人来说,“付费自律”服务就像找回了一位虚拟的“班主任”,时刻提醒和监督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律的感觉。有数据显示,“付费自律”用户画像中21岁至30岁用户占比超五成。一些大学生或年轻上班族,他们离开了曾经熟悉的课表、师长的督促,外部监督力量减弱甚至消失,面对可以自主安排的时间,容易感到迷茫无措。正如一位高中老师所说,“现在的孩子从小都是被管着,内驱力下降是必然。一旦过了高考,没人管了,才发现没有自律的能力。”

一些网友说,在付费自习室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搭子”,学习更有动力了。还有的人说,“家里孩子太小,根本没有独立安静的空间集中注意力学习,毫不夸张地说,自己的职业资格证就是通过‘付费自律’考上的。”可见,花钱买自律,效果当然有。然而,这里面也有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提供“付费自律”服务的机构众多,但有的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比如有些所谓的自律打卡群管理松散,没有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比如一些付费课程内容空洞、缺乏实用性,不仅浪费钱,还会让人们在无效的服务中消磨掉对自律的信心。笔者随机下载了一款线上自习软件,发现除了“自习区”外,还融入大量社交、娱乐元素,甚至还有“皮肤”、周边等附加功能“混迹”其中。一些本身就容易被信息刺激带跑的人,难免不受其影响和诱惑,陷入“越治越差”的循环。

其次是形成依赖难以持久。许多人习惯“付费自律”后,一旦脱离“付费环境”,可能就会失去自律能力。比如付费参加一些减肥训练营,其间依靠教练督促、饮食计划安排等服务,一些人能较好地控制饮食和坚持锻炼。然而训练营结束后,有的人表示如果没有教练的监督和付费带来的约束感,就很难自律地控制饮食和运动,体重也出现了反弹。因为没有真正从内心培养出自律意识,只是在外部强制下行动,就像拄着拐杖走路,拐杖没了便难以独自前行。

最后是容易陷入“表演式自律”。由于心态、观念和习惯等因素,一些人将“付费环境”视为一个逃避压力的自由空间。比如,一些年轻人到达付费自习室后,首先会在朋友圈发布一条精心制作的动态。虽然注重学习的仪式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按时打了卡”当作“学习过了”,翻书哗哗作响,内心却游离在书本之外,那么这种形式上的自律不过是自欺欺人,只是看上去很努力。

嘉兴一家付费自习室 图源:“南湖晚报”微信公众号

据调查反馈,超过半数的青年受访者感到通过“付费自律”,自己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积极性也得到了增强;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心情更加愉快,生活变得更加有序。可见,花钱买“自律”已成为一些年轻人追求高效生活和提升自我的方式。那么,如何让自律更持久?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从随手可完成的事做起。就像通过锻炼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大脑同样能在持续的练习中得到塑形,而自控力亦能在重复练习中得到提升。比如一些网友发现,与减肥、学习外语这类相对复杂的“彻底改变”相比,坚持按时吃饭似乎是一件相对轻松易行的小事。然而,这类小事给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往往超出了预期。正如《自控力》一书中提到的,“在小事中锻炼‘肌肉’并不是为了让你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任务,而是让你养成习惯……通过每一次小的训练,大脑会开始习惯三思而后行。”每个人的能力范围不同,精力值有差异。真正的自律并非机械地遵循规则,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科学可行的目标,并按照自己的节奏一点点渐进。

让热爱成为自律“引擎”。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曾说,“大部分失败的自律,源于‘我要做’的动力不足,‘我不要’的困难太大,以及‘我想要’的长远目标不明朗。”而热爱,恰是“驱动”自律的“引擎”。当内心对某事充满热情,自律便不再是一种负担。正如那些痴迷于绘画的艺术家,即便夜深人静,仍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沉浸于创作的世界。比如在年轻人中兴起的夜校,就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在这里,好多人找到了自己的兴趣,自律也变得轻松而持久。

“解锁”更多的舒适环境。一些人选择付费场所学习,也许源于当下公共空间“一席难求”。为此,部分城市的24小时营业书店和一些高校的24小时图书馆应运而生,尽可能多地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同时这样的软环境打造,也可以依靠家人、朋友、同学等,一起交流学习经验、互相监督鼓励,通过情感支持缓解压力,从而更愿意去学习和自我提升。

自律的人是可敬的,做到了别人想做但做不到的事,收获了自己想要的自由。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律中寻得更开阔的天地,活得光芒万丈。(来源: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

网址:“付费自律”到底值不值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33331

相关内容

到底值不值?
婚姻中家务劳动到底有多值钱?家庭补偿制度值得每个家庭关注
十条日常法律小常识值得收藏
公寓房到底值不值得买?纠结是否要买公寓房的看过来
消费也能增值 移动支付愈发生活化
增速超30%,孕产妇营养品市场到底值不值得做?
近几年广受消费者青睐 洗碗机到底值不值得买?
有必要买扫地机器人吗?扫地机机器人到底值不值得买?
玄元剑仙充值氪金买什么划算 付费建议攻略
洗碗机到底实不实用 值得种草的家务神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