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禅之道》(The Way of Zen)是西方哲学家艾伦·沃茨(Alan Watts)的代表著作,(副标题: 无目的生活之道),初版于1957年。这本书被认为是艾伦·沃茨众多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对禅思想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清晰展示了如何将禅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全书围绕“禅”这一主题,上承“背景和历史”,下启“原理和实践”。书中的观点深刻,层次分明,非常适合普通读者作为禅学的入门读物。
作者艾伦(1915—1973)对东方哲学有精深的理解。他的思想受到铃木大拙的影响,同时又不局限于东西方宗教和哲学的某一领域。生前出版的20多部有关宗教哲学和心理学的著作,在美国几乎每一部都是畅销书,并以多种语言在全球翻译出版,包括《禅之道》、《心之道》等。
有品德的人,居家无忧,行事无忧。是非观念和他人的赞扬与责备不会扰乱他。他有钱花,却不知道钱从哪里来。他吃喝玩乐,却不知道食物从哪里来。——《禅之道》
艾伦·沃茨的《禅之道》
1. 让你的思想释放控制
不只是心静,而是心的“无执”。用庄子的话来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应,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不执著”就是运用整个心智,就像我们用眼睛注视各种物体时,不做任何特别的努力去接收任何东西一样。
短暂无常只会让那些执着地试图抓住一切的心灵感到沮丧。但对于那些放下一切、随波逐流的心灵而言,在禅宗的意象中,这种短暂无常或空无的感觉会成为一种狂喜。
涅槃可以看作,是生命执着走到尽头时随之而来的生活方式。就所有定义都是执着而言,涅槃必然是无法定义的。涅槃是心灵自然的、“不执着自我”的状态;当然,在这里,心灵没有具体的含义,因为没有执着的东西在传统意义上是不可知的。
“放下给予我们自由,而自由是幸福的唯一条件。” — 一行禅师
2. 接受未知
去掉知性,人民就会受益百倍。去掉“仁”,去掉“义”,人民就会重拾友爱。去掉聪明,去掉功利,就没有贼寇了……心要坦荡,重拾真诚,轻视私利,减少欲望。
婴儿整天盯着东西,眼睛不眨,因为他的眼睛没有聚焦在某个物体上。他走着走着却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他停下来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把自己融入周围环境,并随之移动。这些是心理卫生的原则。
佛教最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不颠倒的意识,能够如实地看待世界。这种意识是对个人直接体验的强烈关注,是对直接感知到的世界的关注,这样就不会被名称和标签误导。
意识的最高状态是空无一切内容、一切想法、一切感觉、甚至一切知觉的意识。
“唯一真正的智慧是认识到你一无所知。”——苏格拉底
3. 相信你的天性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将人类思维降低到愚蠢的不作为状态,而是通过不强迫地使用而发挥其先天的、自发的智慧。
当一个人学会了放开自己的思想,让它以自然而然的、综合而自发的方式运作时,他就会开始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美德”或“力量”,即德。这不是当前意义上的道德正直,而是古老意义上的有效性,就像人们谈论植物的治疗功效一样。
每个人都知道佛性存在于自己的“内心”,不可向外寻求,因此没有学生会上当受骗,被告知要去印度或读某部书籍来寻求佛性。
我们真实的、非概念的“自我”已经是佛,不需要改进。
“做你自己吧,其他人都已经被别人占了。”——奥斯卡·王尔德
4. 顺其自然
当人干涉世界,以至于不得不继续干涉时,当一个问题的解决引发了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当对一件事的控制引发了对其他几件事的控制需要时,人就陷入了业力。因此,业力是每个“试图成为上帝”的人的命运。他为世界设下陷阱,而他自己也陷入其中。
达到涅槃也意味着成佛、觉醒。但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成就,因为不涉及任何收获和动机。不可能渴望涅槃,也不可能打算达到涅槃,因为任何可取或可想象为行动对象的事物,从定义上讲,都不是涅槃。只有当彻底认识到自我把握的不可能性时,涅槃才会无意识地、自发地出现。
当人们认识到没有必要去尝试,并且一切随心所欲都会发生时,他们就不会再试图自发行动。
只要一个人想着去听,他就听不清楚;只要一个人想着去尝试或不尝试去放开自己,他就放不开。然而,无论一个人想着去听或不去听,耳朵都一样在听,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声音到达耳朵。
“当你放弃控制的需要时,你就为事物的到来创造了空间。”——艾克哈特·托勒
5. 拥抱不评判
完全回忆是一种持续的意识或观察自己的感觉、感受和想法——没有目的或评论。这是一种完全清醒和在场的思维,主动被动,其中事件来来去去就像镜子中的倒影:除了本来面目之外,什么也没有反映出来。
觉醒的心会立即作出反应,无需计算,而且佛性与世间的日常生活并无矛盾。
当没有名字的时候,世界就不再“有界限”。
“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是不带任何评判地观察自己。”——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6. 练习坐姿
坐禅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一项精神“锻炼”,更不是一项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进行的修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坐禅只是一种正确的坐法,只要没有其他事情要做,只要没有神经紧张,那么保持坐禅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对于西方人来说,坐禅似乎是一种令人不快的训练,因为我们似乎无法“仅仅为了坐”而坐,而没有良心上的不安,没有感觉我们应该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来证明我们的存在。为了抚慰这种不安的良心,坐禅必须被视为一种锻炼,一种别有用心的训练。
然而,从那一刻起,它就不再是佛学意义上的冥想(禅定),因为只要有目的,只要有追求和把握结果,就没有禅定。
对于心绪紧张、身体焦躁的欧美人来说,一定程度的“为了坐而坐”或许是世界上最好的事情,前提是他们不以此为成佛的方法。
正如让浑水平静下来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去管它一样,可以说,那些静静坐着不做任何事情的人正在为这个动荡的世界做出最好的贡献之一。
“意识不仅仅是看到,而是注意到。这是一种不需要改变任何事情就能意识到的实践。”——乔恩·卡巴金
7. 释放你的欲望
如果涅槃是一种通过认识到现实的不可能性,而完全停止把握现实的尝试的状态,那么将涅槃本身视为需要把握或获得的东西显然是荒谬的。
不去执着和执着是一样的,因为动机是一样的——我迫切地希望摆脱困境。我无法摆脱这种欲望,因为它和摆脱它的欲望是同一个欲望!
追求成佛就等于否定自己已经是佛,这是成佛的唯一基础!
因为只要禅修有目的,它就不是真正的修行,而当它没有目的时,它就是觉醒——无目的、自给自足的“永恒现在”的生活。以目的为目的的修行就是一只眼睛关注修行,另一只眼睛关注目的,这是缺乏专注、缺乏真诚的。
“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放下你的欲望,你就会找到平静。”——佛陀
图文:思钦 编辑:心如 总编:延俐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星纪传说!
视频推荐➤➣➢
视纪谈—第9集 从全息理论看:宇宙只是一个幻象
百寺千面—第8集 台湾佛光山
延之有理—觉悟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