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困难的病因

发布时间:2024-11-13 06:45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喂养困难

喂养困难是婴幼儿时期常见问题,可发生在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一定时期内,因婴幼儿或儿童生理、心理和家长的喂养行为等因素导致其出现挑食、偏食、厌食、拒食等不良进食行为问题,而影响婴幼儿及儿童生长发育的严重后果,好发年龄为6~24个月的婴幼儿;也可发生在慢性或严重疾病导致的发育障碍或发育异常的儿童中。

常见症状

挑食、偏食、厌食、拒食、生长发育落后、营养不良、贫血、锌缺乏等

检查项目

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染色体检查,喉镜、超声心动图、核素显像、心脏断层显像、心内膜心肌活检、心电图等检查

症状

1、婴儿进食过少、偏食、挑食、自我进食能力延迟、不良进食行为及异常食物习惯。

2、出现拒绝进食、呕吐、呛奶等,可引起体重不增或下降。

3、生长发育落后。

4、严重者可致营养不良、贫血、锌缺乏等疾病。

5、合并其它器质性疾病的表现。

原因

婴幼儿喂养困难原因主要是喂养不当,如奶量过多、喂奶过频、喂奶习惯不当、奶粉的调配浓度不当、食物转换不合理等。其次与婴儿的气质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如难养性气质的婴儿易发生喂养困难。癫痫、脑瘫、脑发育异常、染色体异常等疾病致神经发育落后也可致婴幼儿或儿童喂养困难。神经发育落后常影响咬、咀嚼、吞咽等口腔功能的发育,患儿进食时口唇闭合不好,肌肉僵硬或肌肉无力,舌头运动不良等,导致进食时间延长,甚至产生厌恶进食的心理。喂养困难还可发生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呼吸器官发育异常者,以严重的喉软骨软化及气管软化、慢性肺部疾病多见。

1、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的高危人群为婴幼儿和儿童,食物过敏是导致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原因之一,90%以上的过敏反应由蛋、鱼、贝类、奶、花生、大豆、坚果和小麦等8类高致敏性食物引起。由于没有找出“食物过敏”这一喂养困难原因,家长通常沿用诱食、迫食的方法,小儿继续进食致敏食物,从而加重过敏反应;而过敏反应所致的不适,会使小儿见到与致敏食物色、香、味、形相近的食物也拒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口腔敏感

口腔敏感常表现为当固体食物进入口时,婴幼儿会表现出不适甚至呕吐,这种现象主要是口腔反射的部分残存。口腔的敏感,必然妨碍唇及舌的精细运动,并进一步影响咀嚼机能的发育。正常婴幼儿通常是将自己的手指放入口中吸吮、轻咬等,以减少这种口腔的敏感性,以促进咀嚼运动的发育。

3、味觉偏差

味觉偏差是指平常所说的偏食,也即婴幼儿固执地坚持某种特定味道的饮食而言。这种婴幼儿一般适应于某一种代乳品。一般说来,这种代乳品味道较浓,粘性稍大些,通过喉部时婴幼儿感到舒适,有些小儿喜欢进食与体温的温度相近的饮食。这些都属于偏食行为。一般具有味觉偏差的小儿,往往伴有口腔周围的触觉敏感现象。

4、咀嚼障碍

咀嚼是上下颌的回旋运动用牙齿将食物碾碎。咀嚼运动包括唇的闭合、舌与面颊的肌肉运动,将食物送到磨牙上,因此整个的动作是一个既复杂而又十分协调的运动。发育障碍存在咀嚼问题时,就会导致喂养困难。

5、口腔功能问题

主要表现为口腔的敏感性异常和口腔运动的不协调。口腔的高敏感性表现为口腔过度敏感,食物或匙一进入口腔即出现恶心,甚至呕吐。口腔的低敏感性则主要表现为喜欢被抚摸脸部,流口水多,口腔里喜含食物,餐后口腔内食物残渣余留较多,口腔多不完全闭合。

先天性腭裂、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新生儿出血症、扩张型心肌病、新生儿肺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1-三体综合征、癫痫、脑瘫等。

就医

1、婴幼儿长期进食过少、挑食、偏食、厌食、拒食等。

2、伴明显的体重下降、生长发育落后、营养不良、贫血等。

3、伴易惊、啼哭不止、流涎等。

4、伴表情呆滞、眼距宽、眼裂小、智能低下等。

5、合并有先天性腭裂,进食时食物易从鼻腔溢出。

6、伴呼吸困难、心悸、胸闷、咳嗽、尿少、下肢水肿等,警惕心脏病的可能。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或影响医生判断。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孩子出现喂养困难多久了?

2、孩子的食欲正常吗?

3、是否存在挑食、偏食、厌食或拒食等行为?

4、孩子会自己吸奶吗?吮吸力度如何?

5、食物会从鼻腔溢出吗?

6、孩子的发声功能正常吗?

7、还存在哪方面的问题?

8、您给孩子一天的食物或奶量是多少?

9、孩子的大小便是否正常?

10、孩子出生时发生过窒息吗?

11、母亲孕期患有哪些疾病?

12、母亲在怀孕时吃过哪些药品?

13、父亲在育儿前有无接触过有毒有害物质?

14、孩子或其母亲孕期有没有受到过放射线辐射?

15、家族中有没有遗传相关疾病?

1、孩子得了什么病?严重吗?

2、这个病是遗传病吗?

3、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吗?

4、需要做哪些检查?

5、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6、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7、治疗效果怎么样?能治好吗?

8、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有没有严重副作用?

9、孩子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

10、该怎么去监测孩子的病情?

11、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

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儿的生长情况和饮食情况,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儿做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染色体检查,喉镜、超声心动图、核素显像、心脏断层显像、心内膜心肌活检、心电图等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1、生长测评

测量儿童的体重、身高、体重/身高、体质指数、生长曲线趋势等。

2、膳食调查

摄入量、食物种类及性状,照养者情况,养育方式等。

1、血常规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2、甲状腺功能检查

有助于排查甲状腺疾病。

1、超声心动图

对扩张型心肌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2、核素显像

心肌不同程度的肥厚,心室腔扩大,室壁运动减弱,提示扩张型心肌病。

3、心脏断层显像

心脏断层显像可测定心室收缩功能,左心室、右心室分区的射血分数,以及左心室、右心室的高峰射血率等。

心内膜心肌活检可作为扩张型心肌病与特异性心肌病鉴别诊断的参考。

1、心电图检查

有助于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肌病变诊断。

2、染色体检查

有助于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

诊断

根据病史、相关临床表现,结合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腭裂、扩张型心肌病、21-三体综合征等疾病。

1、相似症状鉴别

(1)食欲不振

婴儿的食欲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变化、环境变化、接触不熟悉的人及体内消化和排泄状况的改变等。短暂的食欲不振不是病兆,如连续2~3天食量减少或绝食,并出现便秘、手心发热、口唇发干、呼吸变粗、精神不振、哭闹等现象,则应注意。不发热者,可给孩子助消化的中药和双歧杆菌等菌群调节剂,也可多喂开水(可加果汁、菜汁)。待婴儿积食消除,消化通畅,便会很快恢复正常的食欲。婴儿患病时食欲也会明显减退。如新生儿鼻腔内分泌物堵塞、口腔溃疡、患鹅口疮、发热、肝炎等,都会影响婴儿的食欲。

(2)消化不良

婴幼儿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常伴有大便性状的改变,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除了使用一些助消化的药物外,有些易消化食物对婴幼儿消化不良也有一些帮助。

2、疾病鉴别

(1)扩张型心肌病

起病较隐缓,偶有突然发病。表现为婴儿喂养困难、拒乳,婴幼儿常见呼吸困难及心动过速,活动后加重,心悸、胸闷、咳嗽、尿少、下肢水肿。

(2)21-三体综合征

表现为表情呆滞、眼距宽、眼裂小、眼外眦上斜、内眦赘皮、鼻梁低平。耳小异形、唇厚舌大、流涎不止、头小而圆,前囟大且闭合延迟,颈短而宽,常呈嗜睡状,可伴有喂养困难。随年龄增长,其智能低下表现逐渐明显,智商通常在25~50,抽象思维能力受损最为常见。皮纹特点表现为通贯手。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四肢短,骨龄落后;出牙延迟,且常错位;肌张力低,韧带松弛,关节过度弯曲,手指粗短,小指向内弯曲;运动及性发育均延迟。约50%患儿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其次是消化道畸形。

(3)先天性腭裂

可出现吮吸、进食、发声等功能障碍,进食时食物易从鼻腔溢出,发声时呈含橄榄语音。因鼻腔和鼻黏膜暴露,容易受冷空气刺激而发生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慢性炎症导致耳咽管通气不畅,也可引起急、慢性中耳炎。部分患者可伴有上颌骨发育不全,面中1/3塌陷,呈刀削脸状。

治疗

明确婴儿喂养困难是否与疾病相关。有原发病的患儿应积极地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并根据患儿的病因选择特殊的喂养方式,通常喂养困难可随着原发病好转而缓解。对于因喂养方式不当引起的喂养困难,可从食物种类、饮食规律调整、饮食习惯培养等多方面改良喂养方式,逐步改善喂养困难的情况。

1、指导原则

(1)纠正挑食、偏食

注重食物品种多样化、食物口味多样化、正确处理拒绝反应。

(2)耐心引导

喂养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技巧、为小儿提供宽松的环境和鼓励、不要在餐桌上进行训斥。

(3)定时、定位、定量进食

定时就餐可促进胃液分泌,使小儿饥饿感较强;固定座位特别对食量少且不专心进餐的小儿比较有效;根据小儿的需求提供相对固定的饭菜量、鼓励其进食但不强迫进食。

(4)控制用餐时间

用餐过快或时间过长均为不良饮食行为,用餐时间般控制在30分钟,并注意小儿发出的饥饱信息,避免过量喂养。

(5)培养主动进食习惯

培养小儿自己吃饭关键期是12~18个月,培养小儿自己吃饭时允许儿童用手抓食物,但尽量为孩子提供练习用的小勺和食物。

(6)培养餐桌礼仪

根据小儿的年龄,适时进行餐桌礼仪教育。喂养时间是教给小儿学习的好时机,喂养时可以和小儿说话,注意与小儿交谈时有目光交流,并利用与成人或同伴共同进餐的机会进行社交训练。

2、不同原因喂养困难的干预指导

(1)口腔过敏的干预指导

①减轻症状:当小儿对放在自己口腔中的固体食物非常不喜欢时,会表现出呕吐或将食物用舌送出口外,此时可采用干布从身体的末梢部位开始,慢慢地向躯干中枢部位进行摩擦,在摩擦时注意对皮肤适当进行挤压。

②口腔按摩:在进食之前,用小儿自己的手,将脣及牙齿轻轻推压,如果咬合反射存在,要防止造成咬伤。

(2)味觉偏差的干预指导

首先要将其喜欢的食物进行分类,然后在喜欢的某一种食物中,加进一些无颗粒的其他半流质食物,逐渐过渡,使小儿适应。如将一些食物加入牛奶中,当小儿适应后,可逐渐增加加入牛奶中的食物品种。

(3)咀嚼障碍的干预指导

①咀嚼练习的姿势设定: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抱姿或在椅子上的躯干对称位的坐姿,保持头与躯干的垂直位,既不能后仰也不能前倾,否则不利于舌与下颌的运动,咀嚼与吞咽无法进行。

②咀嚼练习时食物的选择:做咀嚼练习时食物的选择相当重要,既不要太黏稠也不要太软,因为黏稠的食物容易粘在牙齿上,不利于做咀嚼练习,食物太软咀嚼练习又不充分。一般选用稍硬的蛋糕或土豆条等,这种固体的食物可以用手直接放在小儿的磨牙上。

③练习方法:喂养者将食物用手指捏住直接沿着小儿的面颊放入其磨牙上,轻轻下压,这样可诱发小儿下颌的回旋运动,小儿出现咀嚼运动时,喂养者的手此时不要将食物松开,因为一旦松开小儿便不再咀嚼,同时可能因为吸吮与吞咽反射将食物吸入气管内。从诱发2~3次下颌运动开始,逐渐给予固体的食物让小儿咀嚼,这样反复训练,即可诱发出小儿的咀嚼运动。

(4)口腔功能问题的干预指导

出现口腔功能问题,需要给孩子做全面的口腔功能评估,然后可以进行相应的训练。

网址:喂养困难的病因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4106

相关内容

中风后吞咽困难如何抓饮食
人到40岁后会变成减肥困难户!有四大原因
如何正确喂养宠物
养宠难?只是你不懂,每个人都能养好宠物-爱喂养
【困难补助申请书】困难补助申请书范文
喂养宠物的建议书5篇
喂养宠物注意事项.doc
喂养宠物的建议书4篇
宠物喂养小窍门
喂养的小妙招,如何科学合理地喂养宠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