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饲养技术.ppt

发布时间:2024-11-13 06:46

第二十一章 饲养技术 第一节 饲养实践中动物行为与环境因素 第二节 动物的采食量 第三节 饲喂技术 养殖业想取得最佳生产效益,除掌握动物营养知识、饲料科学知识和标准化饲养外,还必须创造出动物生产的最适方式和条件,根据动物的消化生理采用最好的饲喂技术。 第一节 饲养实践中的动物行为和环境因素 一 与饲养有关的行为 (一)采食行为 只有符合动物的采食习性,才能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在生产实践中,常常是根据采食习性改进饲养效果。 如肉鸡颗粒饲料以避免营养成分的食入不均衡; 利用动物喜爱的颜色、气味给饲料着色、加调味剂; 牛、羊利用草架饲喂干草; 猪地面撒料饲喂等 (二)异嗜行为 可以看做是营养失调的标示之一。当动物的饲料缺少某些特殊的养分时,动物的食欲可能出现异常,此时动物可能持续其寻求行为,表现为频繁的嗅闻或啃咬周围所接触到的东西。 如草食动物缺乏蛋白质时,可能吃肉;牛啃食布片、兽骨等;猪啃吃煤渣、泥土等。 (三)饮水行为 饮水和采食同样重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废物的排泄以及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都离不开水。 各种动物的饮水行为不一样。根据其不同的饮水行为从时间、方式、制度、饮水器具的选择等方面研究,从而发挥动物的最大潜力。 (四)反刍行为 发生在吃草之后的行为。一般反刍动物的反刍时间与采食时间几乎相等。反刍时间的长短与食物中的干物质和粗纤维含量有关,在放牧条件下,可根据反刍时间与采食时间的比值(R:G)大致反映牧草的品质。采食时间长,反刍时间短即R:G越小,草的品质越好。反之越差。正常情况下,R:G在0.5~1.0之间。补喂精料能延长反刍时间。 (五)休息与睡眠行为 动物为了自我保养而有休息和睡眠。这类行为是本能行为,其目的在于适应昼夜节律、休养生息。此时与营养有关的消化、代谢器官也得到了休息和相应的调整。动物的休息,多找安全场所。 (六)排泄行为 在大规模饲养条件下,粪尿的处理不仅是一项费力的工作,而且是决定卫生条件的主要因素。因而在设计畜舍时,应充分利用动物本能行为又能保持畜舍卫生。 (七) 群体中的秩序和模仿 秩序即强者先,弱者后。易造成采食不均而导致个体生长发育不整齐的现象。在肉种鸡上采用隔日喂,一次投料150%,而次日停喂的方法克服。 模仿行为,对不良行为的传播具有重大的生产意义。如啄癖等。 (八)放牧行为 研究动物的放牧行为,主要在于了解各种动物的吃草习性和影响因素,以便改进管理方式和改善草场利用。 二 环境因素和动物营养 环境和动物营养是互相影响的。如各种环境因素对动物的影响作用。 反之,动物营养也对环境有影响,主要是环境污染。 这里主要谈温热环境。 (一)饲料利用率与温热环境 环境温度对饲料能量利用的影响 环境温度(℃ ) 占饲料总能的% 20 30 40 消化能 46.7(100) 47.2(101) 46.5(99.6) 代谢能 43.5(100) 43.7(100.5) 44.3(101.8) 净能 15.5(100) 13.3(85.8) 12.2(78.7) 注:转引自Rogerson, A.,1960, J. Agric. Sci., 55:359 (二)能量的需要与温热环境 动物的能量需要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吃同样日粮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能量代谢有显著差异。 目前,家畜的能量需要大多可以用数学模型估算。 例:蛋鸡的代谢能(ME)需要量方程 代谢能(KJ)=W0.75(173-1.951T)+5.5△ W+2.07EE× 4.184 代谢能(KJ)=W0.75(173.91-1.563T)+2.08EM+1.72△ W× 4.184 代谢能(KJ)=W0.75(192.88-2.49T)+3.65△ W+2.1Eg× 4.184 (三)蛋白质和脂肪的需要与温热环境 三 饲养与光照 第二节 动物的采食量 随意采食量(VFI): 是指单个动物或动物群体在自由接触饲料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采集饲料的重量。 它是动物在自然条件下采食行为的反映。一般以24小时动物采食饲料的重量来表示。它约略地反映家畜的维持需要以及按体重、产奶量等所表示的生产需要量 规定采食量: 在饲养标准中使用,它是根据动物营养原理及大量的动物实验结果,科学地规定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条件下的采食

网址:第二十一章 饲养技术.ppt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4112

下一篇:饲养的造句

相关内容

第十章 家庭宠物植物养护 PPT课件
第二百二十二章 性生活保健 十六
生态养殖技术.doc
免费生活小技巧PPT
宠物养护护理知识PPT
宠物饲养
第二章 贝类的生活习性、繁殖、发育及养殖环境.ppt
第九章网络生活与心理健康.ppt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
宠物蛇的饲养技巧
饲养的造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