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一调”实体店有了90后合伙人

发布时间:2025-01-05 16:26

在实体店购物时,尽量选择有良好售后服务的店铺。 #生活常识# #购物消费建议# #实体店购物#

时隔多年,上海第一家交换商店又回归了。日前,记者分两次实地探访了位于南京西路商圈一个老弄堂里这家新开的复古杂货铺。店主是一名叫陈柯羽的80后,多年前她开的上海首家交换商店曾名噪一时,甚至需要限流才能入内,有等不及的客人索性在排队时和其他客人自行交换物件。

因为出国,当年这家位于虹口的小店不得不关张。最近,随着陈柯羽回国,这家名为“调一调”的小店在静安千亿商圈的一隅老店重开。陈柯羽的心愿是,希望小店在未来能和电影《第36个故事》里的朵儿咖啡店一样,人们带着他们的闲置物品或带着有回忆价值的物品到店里喝茶聊天,讲述自己的故事。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交换小店一夜爆火高峰的时候需要限流入店

随着互联网兴起,年轻人可以到闲鱼、转转等诸多二手交易平台上进行旧物交换,但放眼整个上海,线下实体二手交易空间却十分稀缺。

在陈柯羽的职业规划里,起初并没有当一个小店店主。学金融的她曾在国外的一家银行工作了一两年。但因为不喜欢呆板的工作,平时喜欢淘旧物的她于2011年尝试在虹口区同鸣路开了一家旧物交换店。“这种小店相当于可持续交换市集。其实,国外有很多比较成熟的模式,大家以物易物,物尽其用。”

十几年前开店之初,没有微信,店址又地处人烟稀少的小马路,原本,陈柯羽对小店生意爆火没有任何期许。

谁知,小店开了一两个月,突然有人将照片发布到人人网上,一夜之间吸引了许多光顾者。电视台、报纸等媒体纷纷上门报道。“那时还没有网红店的概念,现在想来,我那家店可以算是古早网红店吧。”聊着小店的过往历史,她的脸上浮出一丝笑意。

2013年左右,她通过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引流。最高峰的时候,交换进店的物品件数超过15000件,小店从早到晚客流川流不息。“虹口店最多只能同时容纳三四十人,门口需要拦线限流,许多前来的客人手里拎着麻袋,身上背着书包,可热闹了,有的人实在等不及了,自己在门口开始自由交换了。”

渐渐地,虹口老店从最早时的15平米扩大到了200平米。因为客流量太多,陈柯羽也想过雇员工,但最后物色了许多人都失败了。“这不是一家标准化的商店。店员需要对每件物品比较熟悉,对产品要有一定知识积累,需要拥有较高的服务意识,要找到这样的人选非常困难。”

2017年,陈柯羽出国了,因为没找到合适的合伙人。上海首家“调一调”交换商店就此关张。

当年,小店关店的消息引来很多人关注。甚至还有一个粉丝用软陶捏了一个非常逼真的迷你小店送给她。许多人留言,“期待你再开店。”

小店吸引一批怀旧老人光顾送来压箱底的老物件

去年回国,陈柯羽想到了粉丝们的留言,打算重开小店,这一次她找到了两位90后合伙人——徐杰和苏奇光。

之所以选择将新店店址选在南京西路商圈,陈柯羽透露说,是考虑到这里的人流量不错,且交通十分便利,逛完店还能去打卡附近的张园。记者摸索着找到新店,这是一个约莫30多平米的小店。小店入口处设了一块专门的交换区,这里有形似鱼雷的汽水瓶、有80后爸妈那个年代的玻璃杯、有老旧的饼干箱、有古风明信片……墙上还贴了《交换规则》,做了哪些物品较受欢迎的温馨提示,比如精致漂亮的装饰品、创意产品、独特且有意义的物件、怀旧的具有中国或异域特色的纪念品及工艺品等个人闲置的物品和生活用品等。物品大小以不超过微波炉为宜,不建议带心理价位较高的物品或大品牌物品来交换……

在交换区的另一侧,则有一块历史旧物展示区,其中摆放的大白兔奶糖和麦乳精,既勾起了80后90后的集体回忆,也是店主用来招待客人的小吃饮品。

“开店一两个月来,主要的光顾者还是老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感慨昔日的南国旧、淮国旧等旧货商店不见了,以为上海早就没有调剂商店了。我们的小店勾起了老人们的怀旧情结。”陈柯羽告诉记者,前来寄卖东西的年轻人不多,这是因为年轻人会在闲鱼等二手平台上在线交易。老年人很多不会用手机,更倾向于实体店,还有一部分人过来交换旧物纯粹是觉得好玩。

今年年初新开店时,陈柯羽没想到第一个进店的是住在小店对面的邻居老爷爷,他发现家对门新开了一家店抱着好奇心来看看。老人在店内寄售一艘购于丹麦的1492年的纪念船。老人很热心,会写毛笔字的他专门给小店写了一副春联。“你们年轻人创业不容易。过几天我再给你们拿来张园旧改的纪念盘,给你们撑撑门面。”

没过多久又来了一对即将赴美定居的老夫妻,临行前想要处理珍藏的捷克杯子等闲置用品。

记者到店时,店内新收了一台玉兔牌台式血压仪和一台老式电话机。“有的老人十分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压箱底的老宝贝会被孩子们扔进垃圾桶,迫切地希望在有生之年给它们寻找新主人。”陈柯羽表示,自己十分理解老人们的心情。

陈柯羽告诉记者,未来自己想要主办交换市集,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到底。

小店虽小 但充满了人情味

小店交换区的物品可以以物易物,也可以售卖;客人也可以寄售商品;此外店内还售卖店主从世界各地淘来的复古商品。

尽管店小,但工作量一点也不少。“我们的商店之所以难开,主要是因为所有的商品都是非标的。寄售的卖家心理价位不等,众口难调,价格估高了卖不掉,估低了人家不乐意。”陈柯羽认为,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家店之所以还能被大家惦记,并非因为效率高,而是店内充满了人情味。

老店新开,陈柯羽找来了徐杰,他是虹口店的老客人,对交换商店的来龙去脉十分了解。徐杰主要负责盯各种项目的进度,此外他还是一个称职的会说上海话的店员。“我认为不光是老人,有的年轻人也喜欢老物件,昨天就有个客人看到一部老式计算器特别喜欢,但因为家里放不下犹豫了半天。有一个电热暖被机,收的时候我觉得不一定有人喜欢,但竟然有人觉得很实用,真的是应了那句话‘百货对百客’。”

另一位合伙人苏奇光学的是新闻专业,曾当过App设计师。如今他转换职业赛道,成为了小店合伙人。“开小店的感觉很特别。今天有对老夫妻来逛我们店,爷爷说自己是当兵的,是东北锦州人。锦州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地方。没想到在上海能碰到老乡,缘分真奇妙。”

■03

网址:“调一调”实体店有了90后合伙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50234

相关内容

90后小伙开淘宝店吸粉56万,把生活态度“装”进衣服里
调研发现:90后—理性的购物达人,60后——感性的网购群体
“小金豆”卖爆了!调查:90后成黄金消费主力
兰州90后小伙田国鑫:一双巧手化废品为神奇
退休组织部长揭秘:干部调整有四种路径,80后90后干部已到关键期
西安中青年群体健身锻炼情况调查报告:80后和70后锻炼习惯的保持优于90后
“90新潮家”——90’家居新潮趋势调查
我决定转了,1688伙拼太折腾人了
迈入“三十而已”的90后,已经爱上厨房了
“90后”:旅行即生活 一地重复去 自由深度游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