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都是公众的敌人,节俭都是社会的恩人”——正确的消费才合乎德性
适度消费,避免奢侈浪费,是现代人提倡的生活方式。 #生活知识# #节约生活# #节俭美德#
“慎乃俭德,惟怀永图”是最早将节俭与道德联系起来的提法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商代就有“慎乃俭德,惟怀永图”的观点,这是最早将节俭与道德联系起来的提法。西周时期的统治者吸取了夏、商两代贪饮嗜食亡国的教训而大多都主张节俭饮食,对后世以俭治国、以俭养德产生了很大影响。《尹文子》曰:“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君王如此俭朴,黎民百姓也更加节俭。《晏子春秋》中记载了晏子任齐国的相国三年,“中食而肉不足”“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从中可以看出,晏子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一国之相能如此,实属不易,反映了其高尚的道德境界。汉代丞相公孙弘以晏子为榜样,自奉节俭,亲身践行“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的主张。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官拜参知政事,身为副相,但仍清苦俭约,据《随手杂录》记载:“范文正语先懿敏曰:‘每夜就寝,即窃计其一日饮食豢养之费,及其日所为何事,苟所为称所费,则摩腹安寝;苟不称,则一夕不安眠矣,翌日求其所以称者。’”他俭朴之家法对子孙后代产生了很大影响,儿子范纯仁身为宰相,始终承袭父辈俭约朴素之德性。这些良好的德性修养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借鉴。
古代的先哲们提倡过一种淡泊素朴的生活
古代的先哲们非常重视饮食节俭的德性修养,提倡过一种淡泊素朴的生活。儒、墨、道都坚持此观点。孔子反对过分追求吃喝,崇尚以苦为乐的好学精神和道德境界,他赞扬弟子颜回苦乐精神时讲:“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在那样清苦的环境下,颜回能够自得其乐,实属贤德之人。所以,孔子讲:“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自得的心性修养和不为物所累的道义精神,而且孔子一生也身体力行。孟子受孔子的影响,认为要使自己能够成为肩负时代“大任”之人,就应当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经受磨练,培养其道德意志。儒家在奢与俭之间选择俭,《论语》曰:“与其奢也,宁俭。”但节俭也应有限度,即“俭不违礼”,不能违背封建的等级和礼仪,在奢与俭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即“中庸”,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墨子提倡人们应该过“量腹而食,度身而衣”的俭朴生活,反对人们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强调:“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墨子》讲:“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芳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所以,墨家不追求美味,以吃饱为限,目的在于实现天下之利,即《墨子》中所讲:“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并指出节俭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曰:“圣人之所俭节也,小人之所淫佚也。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所以,墨子一生在亲身恭行这种节俭的道德实践。
道家以出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老子崇尚“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追求“复归于朴”,因而在饮食生活中强调节俭、清心寡欲,反对人们过于追求美味,否则不仅会伤害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天下太平。并提出了“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主张和“治身养性者,节寝处,适饮食”的修养方法。老子认为节俭可以使人知足常乐,可以积德,还可以驱灾避祸,所以,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崇尚节俭饮食,以俭养德,不仅是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西方也是如此
节俭饮食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古今中外都曾形成社会风尚。这种社会风尚在宋代表现得尤为突出。北宋时期的苏东坡虽然是位美食家,但他并不一心追求美味,而提倡节俭养生,曾写诗云:“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以此来赞叹其萝卜、玉糁羹味美胜过醍醐。著名诗人陆游甚至将节俭定为家训,其《放翁家训》曰:“上古教民食禽兽,不惟去民害,亦是五谷未如今之多,故以补粒食所不及耳。……凡饮食但当取饱,若稍令精洁,以奉宾燕,犹之可也。彼多珍异夸眩世俗者,此童心儿态,切不可为其所移,戒之戒之。”他告诫子孙后代,要节俭持家。对于俭以养德,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有“俭可以制欲,淡可以颐性”的论断。只有节俭饮食,不受口腹之欲所累,才能更好地实现精神境界的超越与德性的完善。而且节俭也是古代家庭饮食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孩子从小进行节俭教育,使其在俭朴的生活中修德励志、修养心性。
崇尚节俭饮食,以俭养德,不仅是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西方也是如此。亚里士多德强调“正确的消费才是合乎德性”,即过度和不及都属于恶,所以只有符合中道原则的消费行为才能得到肯定,才具有德性。而中道就是适度,执中的意思,人只有建立在适度基础上的饮食行为,才是合乎伦理的。而对于“适度”,亚里士多德认为,“对于一个消费者,消费量的大小是否适当,要以对什么事情,在什么场合,以什么对象而定。”因而在饮食的道德价值评价上,他反对过度饮食和浪费,浪费就是失德。中世纪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必然节制人们的饮食,在基督教的观念中,认为一个人如果过于关注自己的口腹之欲,就会不关注自己的灵魂,导致灵魂的缺失。所以,只承认满足人的最低生存需求的合道德性,以实现天国幸福。亚当·斯密认为:“奢侈都是公众的敌人,节俭都是社会的恩人。”所以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其合理性在于节俭能够增加社会资本的投入,主张个人善与社会善的有机统一。
[作者为兰州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伦理学视阈下的我国食品安全战略与监管机制研究”(16BZX099)的阶段性成果。]本版供图:古然
阅读延伸
中国古代节俭名言
●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贫不忘俭,富不学奢。——《旧唐书·马周传》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贾谊《论积贮疏》
●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管子》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力胜贫,谨胜祸,慎胜害,戒胜灾。——刘向《说苑·说丛》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始作骄奢本,终为乱祸根。——齐己《寓言》
(左明仁辑)
网址:“奢侈都是公众的敌人,节俭都是社会的恩人”——正确的消费才合乎德性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50807
相关内容
俭以养德人人行动——节约不仅是财富 更是美德富豪都很节俭? 大众的“确认性偏误” 一、富豪的“节俭”前段时间,网络上有类鸡汤熬得最香:《富人定律:越是有钱人,越是节俭》《震惊!他们家财万贯却生活节俭》《...
“奢侈消费”辨析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厉行节俭 人人有责
节俭是美德,那为什么还要提振消费?
节俭养德 倡俭戒奢
再生时尚营销:“可持续”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节欲主义:现代消费伦理的基石
节俭和简约的生活总是受到智者推崇
描写节俭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