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用“垃圾”种出有机蔬菜,纸屑制成工艺品,深圳校园创新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中,有机垃圾可以用来堆肥,减少垃圾处理费用。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生活垃圾分类指南# #绿色食品购买#
9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深圳的垃圾分类工作从此告别“倡议分类”,步入“强制分类”阶段。
乘着政策的东风,龙岗区各校也将校园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设立垃圾分类收集点、成立绿色协会,组建绿色社团;纸屑制成精美工艺品、剩菜化身有机肥料种植蔬菜……这其中,龙岗区天誉实验学校更是集思广益,用孩子们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探索垃圾分类“校园模式”。
近日,笔者走访了龙岗区天誉实验学校,看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开启垃圾分类“大作战”,让垃圾分类成为校园“新时尚”。
普及知识,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
走进天誉实验学校,花香四溢,树木葱郁,朗朗书声响起,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在小学教学楼下面,两名学生正把垃圾投放到相应的投放点,丝毫不差。笔者发现,校园内垃圾桶数量不多,校园环境却十分干净整洁,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的宣传知识。
自2015年以来,天誉实验学校开展“环保校园,减量分类”绿色行动,着重培养学生垃圾分类意识,以学生带动家庭,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目标。
目前,学校在每个教室都分配了两个垃圾桶,一个是蓝色的可回收垃圾桶,用于投放废纸等;一个是灰色的其他垃圾桶,投放生活纸巾。“学校产生的有害垃圾比较少,所以没有专门设置分类垃圾桶。学生学习用的最多的还是纸类。”朱小娟说。
在上午和下午放学时段,都会由班级值日生将垃圾投放到教学楼的指定地点,现在学校有三处设分类桶的垃圾投放点。而对于厨余垃圾,由于学生用餐都是在班级集中进行,用餐完毕由食堂的工作人员将所有的餐盒以及厨余垃圾统一在食堂进行投放和处理。
2017年,天誉实验学校被评为“深圳市中小学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2019年,天誉实验学校获评为广东省第二批“省级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
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是纸张和纸巾,很多学生不知道用过的纸巾是受污染的,属于其他垃圾,不应该丢到可回收垃圾桶里。”据天誉实验学校学生处主任朱小娟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普及,目前全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达到了100%,而投放准确率也接近90%。
值得注意的是,在向学生们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之前,学校的所有老师必须完全掌握正确的分类知识。天誉实验学校目前有教职工133名,每一学年都会对他们进行垃圾分类的笔试检测,分数低于80分将进行重考,直到分数达标为止,连校长也不例外。
成立协会,环保督导我先行
“同学,吃完的果皮属于厨余垃圾,不应该放入蓝色的可回收垃圾桶。”看到一位同学把垃圾投放错误后,学校绿色协会成员陈昱朵立马上前制止,“可回收垃圾桶应该放置废纸、塑料等垃圾,你应该把果皮放回餐盒由食堂带走。”
在陈昱朵的监督下,学生把果皮投放到绿色的厨余垃圾桶里,也学到了不少垃圾分类知识。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陈昱朵会默默关注这位同学,直到他掌握正确的分类知识,这才放心的点了点头。
与陈昱朵一样,在天誉实验学校还有不少绿色协会的成员。2017年,天誉实验学校成立绿色协会,10名学生成为首批成员,坚持每日在校园分类容器点执勤,监督和指导各班学生准确投放垃圾。分类错误时,协会成员会对垃圾再次分拣,并把信息反馈给老师,再由老师进行反复教学。
陈昱朵是在二年级的时候加入绿色协会的,如今已有两年时间。“我想让学校变得更加文明规范,同时养成正确的垃圾分类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天誉实验学校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并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将垃圾分类的理念通过学生传递,在学校、家庭、社区全覆盖渗透,促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一体式发展。
“每个周末,我都会和爸爸妈妈开家庭小会,分享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分类知识,把积极的行为传递给爸爸妈妈。”陈昱朵表示,“经过我们家开小会,家里增加了几个垃圾桶,爸爸妈妈也能做到正确垃圾分类。”
组建社团,环保课程寓教于乐
在天誉实验学校的东南角上,有一座用泥砖堆砌成的小花坛,里面种着各色各样的蔬菜。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茼蒿,在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同学们忙着采摘蔬菜,享受动手的乐趣。
令人想不到的是,种植蔬菜的肥料竟是用厨余垃圾发酵制成的。2018年9月,天誉实验学校成立“绿之友”社团,用剩饭剩菜、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作为材料进行堆肥,种出有机蔬菜。
“我们会对可利用的厨余垃圾进行简单清洗,去除混杂在里面的塑料袋、骨头等,从这一步起便开始培养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了。”负责该社团的老师傅媛媛表示,“这样既能把学校的厨余垃圾进行转换,又能大大减轻运转和处理的压力,实现生态环保资源化再利用。”
“我想告诉学生,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再加以利用后,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傅媛媛介绍,目前绿之友社团有30名成员,于每周一、周五下午上课,每节课40分钟。另外,她还开发了《废弃物与生命》环保课。
探索垃圾分类的“校园模式”,天誉实验学校意识到,将垃圾分类知识与趣味课程有机结合,寓教于乐,是培养学生垃圾分类意识的重要手段。绿之友社团并非唯一,在2016年,天誉实验学校成立了创绘美术馆社团,将碎纸机中的纸屑作成纸泥,再通过学生的奇思妙想制作成工艺品,比如精美的画框、有趣的盆栽、复古的灯罩等。
“我们想把废纸物尽其用,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废品也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社团负责人钟惠娜介绍,目前她还开设了生态环保创绘课程《废纸与艺术》,将垃圾分类知识渗透到课堂中。
“孩子的背后是家庭,更多的孩子学会垃圾分类,能带动社会参与这一行动。教会大人们如何垃圾分类,需要在全社会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更须从源头抓起,从学校抓起。”天誉实验学校校长何秀勤说。
【撰文】黄诗妤
【摄影、视频】朱洪波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网址:视频丨用“垃圾”种出有机蔬菜,纸屑制成工艺品,深圳校园创新垃圾分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51512
相关内容
垃圾分类“家”行动丨循环利用,旧物新生,垃圾分类我先行厨余垃圾换新鲜蔬菜,推进垃圾分类有新模式
深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减量+分流收运利用+全量焚烧处置”模式
绿色生活丨大骨头是餐厨垃圾吗?垃圾分类实用细节
“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生活垃圾分类创意标识设计方案征集公告
垃圾分类进行时 校内垃圾“四分法”如何落地
深圳坪山垃圾分类厨余垃圾投放时间
垃圾分类丨垃圾分类知识科普
深圳进入强制垃圾分类时代(附厨余垃圾投放时间)
2020年深圳生活垃圾分类最新管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