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区各路口闪烁的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到遍布各广场的太阳能景观灯;从小区建设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到矗立太阳谷中的德州地标性建筑微排大厦;从市民家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到太阳能手电、LED灯……各式各样的新能源产品已融入德州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这座“中国太阳城”一道靓丽的风景。在我们身边,新能源正在积极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人们从新能源建设中受益,生活更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探索“德州模式”,引领太阳城建设
为引领太阳城建设,我市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制定太阳城建设标准,明确太阳城建设的各类指标体系,指导太阳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市积极探索“德州模式”,委托山东建筑大学编制我市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地方标准体系,更好地推广应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目前,这两项标准均已完成初稿。
自我市实施“5555”太阳能光电应用工程以来,中心城区80个路口安装使用了太阳能信号灯,50条城市道路、15个重点景区及部分住宅小区安装使用太阳能路灯、景观灯,全市已安装各类太阳能灯12000余盏,安装太阳能路灯的里程137公里,其中主干道达100公里,光电应用总功率接近50兆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太阳城景观。
目前,德州市金紫荆住宅小区33KW的光伏发电系统已投入运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皇明集团微排大厦、皇明工程技术学院列入了国家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德州市博物馆、政务服务中心256KW光伏电站已经进行了招标。
一项项因“太阳”而生的项目,也让德州这座“中国太阳城”更加名副其实。
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我市大力实施“百万屋顶”工程、“千村浴室”计划,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中心城区新建建筑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达到95%,全市城镇住宅小区达到50%,位列全省、全国前列。在新农村建设和合村并居中推广太阳能热利用,目前,在全市200多个社区(村庄)建起了太阳能浴室。
今明两年我市中心城区将在大社区建设、城市综合体等重点项目上积极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目前,已开工建设的4个大社区,正在研究确定大社区太阳能应用技术方案,为我市争取2013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新增面积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统计,目前,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面积达370.2万平方米,每年节约标准煤6万多吨,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近5000吨,减排氮氧化物2000余吨,有效地缓解了我市能源压力,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了市民的居住品质。
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倡导健康生活
随着德州新能源产业的壮大,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理念已经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家在我市、现在北京上大学的朱婷告诉记者:“以前提到德州,大家都知道德州扒鸡有名;现在和朋友提起德州,都知道德州是中国太阳城,我感觉特别自豪。 ”
“少用纸巾,多用手帕;使用环保购物袋,取代一次性塑料袋;少用空调多开窗;洗完衣服,尽量自然晾晒……”说起低碳环保的小窍门,家住金紫荆小区的王风浩可是个“专家”。他告诉记者,低碳、环保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需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从点点滴滴做起,积极参与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实际行动中来。
□本报记者 韩超 本报通讯员 孟凌燕
编辑: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