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如何升级?这些“点子”不错
株洲日报记者 邹家虎
编者按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之一,加快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直接关系到市域社会的和谐稳定,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顶层设计的落实落地。可以说,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如何全面提升株洲市域社会治理水平?6月11日,市委党校中青班学员们结合工作实际,畅所欲言,提出不少真知灼见。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现代化
刘文勇(攸县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抓好降低老百姓生活成本工作,打造低生活成本城市。推进市域治理,可从降低群众生活成本、提高群众幸福感入手,加快推进住房制度改革,降低住房成本;加快教育制度改革,降低教育成本;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降低个人支付医疗费用。以较低城市生活成本,实现较高质量生活水平,打造低生活成本城市,不断提高市域群众幸福指数,从而夯实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抓好净化社会风气工作,创建传统文化名城。不断净化社会风气,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市域治理的内在要求。可大力弘扬城市文化和新风正气,树立良好风尚,不断发挥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和塑造力,抓住“关键日子”堵陋习、抓住“关键环节”促规范,抓住“关键少数”刹歪风,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做实引才引智工作,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需要一大批堪当大任的高素质人才。打好人才发展“主动战”,大力开展招才引智,推进全市人才工作创新发展,为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也为加强市域治理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
张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科科长)
社区是市域社会治理的基石,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市域社会治理在社区作用发挥上还大有可为。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
有“重视基层”的理念。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社会服务等问题,将基层百姓的满意度、幸福感作为衡量市域社会治理是否有效的最重要标准。同时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有“服务基层”的机制。探索常态化实行市、县、乡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的机制,增强基层力量,进一步推进政府条线力量下沉、职权下放,着力提升基层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有“保障基层”的经费。加大财政资金对社区投入,将社区公共服务纳入财政预算,保障财政对社区尤其是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支持力度,探索将社区(村)工作人员经费开支纳入财政预算范畴。
有“治理基层”的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做实基层社区信息平台,将社会治理相关的数据归集到统一的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上来,并将共享平台应用到市域社会治理,基层也有权使用。
有“责权对等”的体系。在市域社会治理各层级建立均衡的权利和责任体系,市级层面应探索从法律层面实现责权的对等。
加快构建完善的“大物管”体制
张志刚(市住建局物业事务中心副主任)
市委、市政府为破解物业管理谜题,建立了“大住建”格局下的监管服务机构,全力构建适应社会治理创新的“大物管”体制。
“大物管”,形成了政治建设“大格局”。我市社区党组织已全面开展对社区物业管理活动的指导和监督,业委会主任、业委会成员主动亮“党员身份”成为规矩,30多个小区在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下成立了小区居民党组织,党的领导和党建引领成为物业管理的“定海神针”。
“大物管”,获得了组织保障的“大手笔”。城市六区街道办事处相继设立了物业管理站(所),明确了分管领导和物管专干,社区均设置了物业兼职社工;部分县市街道、社区根据自身情况也建立了相应的人员机关、经费保障。
“大物管”,完成了职能职责范围的“大拓展”。有住宅的地方,不管是不是小区,也不管有没有物业企业服务,就要有物业管理的工作责任。物业管理空间区域由城市房地产概念上的物业服务,扩大到城乡社区,开始关注和探索农村社区物业服务推进工作。
“大物管”,实现了群众工作重心“大转移”。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建立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监管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权力下放,责任压实;大力实施服务下沉,重心下移;完善问题调处机制,让业主纠纷依法化解。
“大物管”,实现了治理方向 “大转身”。 突出培育业主自我管理、自治管理的素质和能力,让业主的事业主自己办;引导加强业委会建设,由街道(乡镇)、社区(村)依法依规组织好业主大会产生工作;大力推行协商民主,引导和鼓励业主之间协商,物业管理四方之间协商。
“大物管”,开始了物业服务监管手段“大升级”。当前,市住建局已经启动了株洲市物业项目监管全覆盖信息化平台建设,将利用互联网+、手机APP、远程视频监控等方式,为建设株洲市物业管理新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突出发挥“五治”作用
陈凯敏(市委政法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近年来,我市坚持“稳”字当头、“防”字为要、“化”字为先、“安”字为本,着力打好“四大硬仗”,有力地确保了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可以说影响市域社会治理的风险和挑战无处不在,制约我市社会治理的问题和短板依然存在。
我市成功申报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这既是向中央、省委立下的军令状,也是对全市人民的美好期待作出了庄重承诺,但是申报容易,夺标更难。下一步就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我觉得应该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突出发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作用。
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进一步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发挥自治基础作用。充分发挥“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的积极作用,组织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制定、清理和修订工作,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做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篇文章”,以法治方式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确保“当期解决问题、长远不留后患”。
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挖掘和运用好株洲特有的红色文化、炎帝文化、工业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
发挥智治支撑作用。以“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为抓手,以智慧株洲、雪亮工程为牵引,加快建成“指挥中心+综合治理、综合执法、市场监管、便民服务”1+4综合服务平台,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推动“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刷脸办”,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实事求是, 走好群众路线
张思思(荷塘区妇女联合会主席)
荷塘区自主探索了“幸福荷塘系列民生行动”,作为幸福荷塘工作的参与者、实践者之一,我有两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第一,走好群众路线。这些工作最后能取得好的成效,主要得益于走好了群众路线。充分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站C位、唱主角。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主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到田间地头、走街头巷尾、访民情民意,做好了解社情民意的功课,让群众的意愿真正成为我们工作的方向、动力和鞭策。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无论面对怎样的压力与困难,始终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决而彻底地反对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放下追求政绩的功利心,不唯考核、不图数据,坚决不做那些自己成就感很强、群众获得感很弱的事,把“行得通、立得住、真管用”作为硬杠杠,力求让点子、举措、方案最大程度符合实际情况。
网址:市域社会治理如何升级?这些“点子”不错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6262
相关内容
市域社会治理提升客厅高级感,这些方法不容错过!
如何在消费升级中找到品质生活的投资机会?这些机会如何评估其长期价值?
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治理效能
普通人如何理财 这些投资策略都不错
如何運用數字技術提升治理效能
客厅布置的创意点子有哪些?这些点子如何提升家居美感?
城市与社会
福利院的孩子是如何接受教育并融入社会的?这里给你答案
治理社会生活噪声 破解扰民难题(金台视线·关注噪声污染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