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压力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主因,说好的减负呢?

发布时间:2025-01-07 20:14

青少年学业压力下的减压技巧 #生活技巧# #亲子教育技巧# #青少年教育问题#

“只要评价的理念不变,增加的任何一条都是孩子的负担。”

图片

“在我们的呵护下孩子变得越来越脆弱,这成为一个全世界面临的问题。”

12月12日,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上,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项贤明分享了调查报告《培育坚强心灵——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支持》中的部分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学业压力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未来学校应当改变鼓励个体竞争的教学环境,实现特色发展。

对于目前部分中学采用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项贤明认为, “只要评价的理念不变,增加的任何一条都是孩子的负担”。

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不充分

“我们的孩子并不是因为生活过不下去而不快乐。”项贤明指出,从震惊全国的吴谢宇弑母案到疫情期间升级的亲子矛盾,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陈福国曾指出,不少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显示,我国学生心理疾病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

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中小学阶段的成长过程中就埋下隐患,到了大学期间人际交往、学习压力、经济状况等都会构成刺激因素,使心理问题暴发出来。“中国家长对子女过分关注、溺爱的教育方式,以及现在许多家庭‘隔代养’的情况,都会带来很多问题。”陈福国表示。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发布的报告《影响世界——了解富国儿童幸福的构成》显示,在41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洲联盟(EU)国家中,美国15~19岁青少年的自杀率(每10万青少年)为8.9%,高居第9位,紧随其后的是被称作“教育神话”的芬兰,该国15~19岁青少年自杀率为8.2%。亚洲国家中,日本的15~19岁青少年自杀率为7.5%。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估(PISA)测试了15岁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参与测评学生阅读成绩较高,但对生活的满意度远低于平均值。

图片

调查发现,学业压力是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项贤明认为,学校教育大多仅局限于常识和知识的层次,满足于教会孩子们记住一些知识,很少能达到智慧和精神的层次,无法对孩子们的精神生长发育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持。当下,学校采取各种手段、资源来调动学生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压力,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学业压力。他在调查中发现,学业压力是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学校层面,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并不充分。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曾对10405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结果表明,84.0%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只有35.6%的学生表示很满意,57.6%的学生表示一般满意,6.8%的学生则表示不满意。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专业性的认可度较低,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验较差,对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衔接情况满意度较低。

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倾向。接受调查的四、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对自己心理状况的关注度分别仅为6.5%和11.1%。

“儿童心理疾病如不及时干预和治疗,成年后还会存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刘华清曾公开表示,预防和减少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必须采取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教育的主导价值应从竞争转向合作

在政策层面,2019年7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开展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其中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制定了面向2022年、2030年的阶段性目标。到2022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要达到80%以上。

此后,国家卫健委员会、教育部等12个部委日前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50%的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60%的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30%的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各地市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要达到80%。

图片

善待儿童的教育,是使儿童免于恐惧、能够保障儿童睡眠和健康的教育。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卫健委疾控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启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就是为了确保实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2022年的阶段性目标,应对当前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的挑战。

项贤明表示,目前中国师范院校在教育中虽然将心理学列入必修课程,但教学内容仅仅集中在认知层面,即“如何帮助孩子学习知识”,缺少完整的教师心理健康培养体系。

“正如身体健康不能仅仅依靠医生一样,孩子们心灵的健康成长,除了心理学之外,还需要更多的支持。”项贤明建议,未来教育应实施特色发展计划。尽快把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从重点建设转向特色发展,让孩子们在学校中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特长。

项贤明认为,当下学校教育的主导价值,应当从竞争转向合作。应当建立合作型学校,引导孩子们学会合作,减少孩子们之间的个体竞争;多在孩子们中开展群体间的竞争,教会孩子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此外,体育活动在释放心理压力、助力心灵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目前以个体竞争主导价值、以体育知识教学和竞技体育技能提高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还不是孩子们心灵健康最理想的支持力量。他希望,未来能大量增加孩子们群体性的自由体育活动,“让体育活动在给孩子们健壮身体的同时,也给他们一颗健康的心灵”。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杨东平认为,善待儿童的教育,是使儿童免于恐惧、能够保障儿童睡眠和健康的教育。“教育生态的改善,最终要形成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的三低教育生态。”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邱宇

新刊抢购▼

图片

网址:学业压力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主因,说好的减负呢?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65455

相关内容

调查:“学业压力”和“家庭环境”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主因
青少年心理压力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压力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青少年心理压力大的原因
青少年心理压力咨询(青少年心理压力咨询:减轻压力的方法)
青少年心理压力健康测试
农村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自我调适对策
青心守护 | 压力管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键
【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这些方面要注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