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如何克服“拖延症”
[亲子]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 #生活技巧# #亲子教育#
百度百科对“拖延症”的定义是: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简单说就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拖延症”在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比如早上闹钟响了几次以后才起床,其实这也是“拖延症”的一种表现,这是人的本能表现,本能地排斥外界令我们感到不舒服的事物。人们通常不会去想不行动的结果,这种现象叫做认知偏误,“什么都不做”感觉上要比其他选项更有吸引力,“拖延症”就是这样出现的。目前,“拖延症”还没有上升到医学的深度,但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拖延症”不分年龄、性别、国籍、肤色,几乎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通病,这一问题在学校和职场中特别突出。国外做过的一项统计研究表明,有70%左右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情况,八成多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另一个明显的现象是,从事文字写作和创意性工作的脑力劳动者中存在拖延行为的比例更高,说明与需要动脑筋思考相关的工作更容易让人产生排斥心理。拖延会让人产生焦虑、恐慌、自责等情绪,但很矛盾的一点是,很多人明明能意识到拖延问题,却不愿去做出改变,每次都陷入拖延--懊悔--拖延的负循环中。分析“拖延症”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类,大家可以对号入座,看看是否准确。
第一类是在潜意识里对自己要完成的工作没有信心,害怕因为做不好而将缺点暴露在他人面前,往往将工作推迟到最后一刻才做。这类人群通常对自身要求也较高,当他们发现自己个人能力不足以达到工作要求时就会变得不知所措,于是会选择通过拖延来给自己留下余地。
第二类是对所做的任务不感兴趣,进而会有很大压力,拖延会缓解这种压力。一个人如果对所做的任务不感兴趣而又不得不完成,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带有抵触心理的人在执行任务时能拖则拖,寄希望于任务在最后能自动消失或变少。
第三类是计划不够具体,没有明确的执行目标。很多人在做计划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制定的计划过于空泛,只有大纲而没有具体的实施规划。这会导致他们因为不知道如何开始而推迟计划的执行,甚至最终使计划搁浅。
第四类是自制力不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不可否认,手机、电脑以及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消耗我们的时间,成为工作和学习的一大干扰来源,致使工作任务迟迟得不到进展。
上面四类中,我觉得前两类是现实中的主流,很大程度上来自自我意识的逃避,而非客观原因。“拖延症”的存在,不仅造成了本人工作效率低下,有时甚至会对部室、单位的全局性工作造成不良影响。那有什么方法解决这种现象,如何克服呢?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想想,拖延只是延后某件事的发生,而避免不了,你要写的材料、要交的报表等等工作任务不会因为你的拖延而消失,既然是这样,只是早做与晚做的问题,说得粗俗一点即“长痛不如短痛”,只要马上动起来,任务离完成也不太远了。英国经济学家、咨询公司麦肯锡前合伙人卡罗琳·韦伯在《如何拥有美好的一天:运用行为科学改变你的工作生活》这本书里,给出了战胜“拖延症”的5点建议,我认为非常实用,浅显易懂、便于操作,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第一,幻想一下完成目标的好处。如果你的待办事项上有一直拖着不想做的事,只要在心中仔细想像做完的好处,就会有动力去做,等全部完成后也会很有成就感。
第二,给自己能立刻享受的小奖励。如果你制定了一个长期规划,需要努力很久才能看到成果,这时可以答应自己,只要完成计划的一个阶段,就可以先得到一个小奖品,比如奖励自己一个礼物,或者吃顿大餐等等。
第三,把踏出第一步变成一件开心的事。当你很怕去做某件事时,可以先排出操作步骤,找出“最小的第一步”,越小的目标越容易实现,有了成就感就可以增加自信心,然后一步步开始往前走。
第四,提醒自己不做的话会出现什么后果。要会评估做一件事的好处与坏处,那不做会怎样呢?继续维持现状会发生什么?用即将产生的不良后果来催促你马上行动起来。
第五,说出口就无法反悔。如果第四条也无法给你行动的动力,可以提前向大家宣布自己要做某件事、何时完成,让同事或领导的监督来激励自己。“人要脸、树要皮”,成年人都十分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完不成任务就丢脸了。
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克服“拖延症”有所帮助。当然,绝对或立即克服不会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人都有惰性,这是一个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很长时间,相应的改变一个习惯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耐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蔡军)
网址:工作中如何克服“拖延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74222
相关内容
如何克服拖延症 教学设计拖延症,治愈,克服
简单三步丨如何克服拖延症?
拖延症怎么克服?克服拖延症的方法有便签记事法
怎样克服拖延症?
拖延症怎么办 7招让你克服拖延症
克服拖延症的11种方法
在大流行病期间克服拖延症
如何有效解决“拖延症”,提升生活与工作效率?
乐观向未来,克服“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