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育儿心得通用12篇

发布时间:2025-01-09 17:15

育儿博客中常常分享新手父母的实战经验和育儿心得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育儿生活经验# #育儿博客#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父母育儿心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父母育儿心得

第1篇

亲爱的准妈妈:

你很快就有一个宝宝了。在不久的将来,你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 “母乳喂养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是不是宝宝一哭,我就得抱起他呢?如果不抱,那么结果会是怎样?”“所有的那些接种疫苗是怎么回事?”你的脑海中会不时地出现许多个问号。

事实上,现在的新手爸妈都十分善用资源,会在育儿论坛上互相交流育儿心得,到育儿网站上寻求帮助。可是,各种说法常常会彼此矛盾。到底该听谁的好呢?

我的建议是,别一味地对别人的说法言听计从,也别太让专家的意见左右你的想法。大胆地相信你自己的直觉。只要你放轻松,相信自己,和你的朋友和家人多交流,那么养育孩子就不是那么复杂的事情。我们都知道,父母给予宝宝最本能、最自然的爱比花费心思了解给宝宝穿什么品牌的纸尿裤或者给宝宝吃什么固体食物都要重要得多。

当你把宝宝抱起来的时候(即使一开始你的动作会比较笨拙),当你帮宝宝换尿布,帮他洗澡,给他喂奶,对他微笑的时候,你的宝贝都会有一种归属感,他会觉得他是属于你的而你也是属于他的。

育儿方法学得越多,就越会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父母跟着自己的直觉来照料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所有的家长都能在感到自然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时候做到最好。放松自己,偶尔犯些小错误比强求自己做得完美要好得多。

父母做得好的时候,孩子在学习;但是父母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孩子同样也在学习。如果你不是每次一听到宝宝哭就把他抱起来哄他的话,宝宝就有机会学会自己平静下来。当你对你的小家伙失去耐心的时候,你的小家伙会知道你也是有情绪的,同时,他也有机会学习你是如何改善自己情绪的。宝宝通过自身的内在作用成长,探索,经历,学习以及与他人建立关系。很多成功的家教方式就是给孩子自由的空间来遵循自己的内在驱动力。所以在相信你自己的同时,也请相信你的孩子。

实际上,父母们并不能通过某套育儿丛书或者某个育儿讲座来学会如何照料自己的孩子,尽管那些书和讲座对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和疑虑很有价值。父母们从自己儿时被养育的方式中学会一些基本的育儿方法,如果一个孩子被养育的方式是懒散没有规矩的,那么等他为人父母时很可能也让他自己的孩子逍遥自在而不加管束。同样的,一个由严厉的父母养育的孩子,今后很可能也成为一个比较严厉的家长。我们最终总是会多多少少像我们的父母,尤其在育儿的方式上。每位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你会发现你跟孩子说话的口气就和当初你父母对你说话时一模一样,甚至连说话的内容都一样!

你会发现,你从照顾宝宝的经历中逐渐学会如何为人父母,比如发现自己会喂宝宝了,会帮宝宝换尿布,会帮宝宝洗澡,宝宝打嗝的时候你也能应付自如。你的宝宝对你的照料显得很舒服很满足,这些都让你感到自信,觉得那对自己已经是小事一桩了,同时也觉得越来越爱宝宝了。这些能帮你建立起你与宝宝之间坚固的亲子关系。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够对孩子产生影响。但是很多父母都惊奇地发现这是双向的。父母在照料孩子的过程中,从孩子身上更加了解自己,了解这个社会。你也会和别的父母一样发现做家长成为你自己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加油吧!

第2篇

家长积累了一些育儿心得,现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本文是收录的家长育儿的心得范文,欢迎阅读。

家长育儿心得体会范文1

时间过得真的很快,恺恺在幼儿园学习已经二年了,明年就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幼儿阶段的教育宗旨是: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养成好的生活和好的学习习惯,倒不是说要在幼儿园一定要学到什么知识。既想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又要丰富孩子各种各样的知识,这并非是件容易的事,那样对孩子包袱也重。以下是我们个人的一些心得:

一、注意聆听孩子关于他自己的事

家长关心孩子,不仅用眼“看”,而且要用耳“听”。”“听”就是要鼓励孩子多谈自己的事(幼儿园及他身边的事),通过“听”听到他的心声从而正确引导孩子。

二、鼓励为主、批评为辅

孩子是需要鼓励,鼓励就是动力。每当孩子有一些进步时,我们都会极力鼓励他,这样他就会很高兴,自信心大增。错误时,比如说谎等等,我们还是要对他严厉的批评。同时也会听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告诉他是不对的,不可以这样做。

三、要拥有一颗童心

和孩子在一起,像孩子一样的和他玩,融入到他的世界。跟孩子一起做一些游戏,做手工等等。要拥有一颗童心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敷衍了事应付他。

以上是我在教育孩子上的一些体会。“说说容易做做难”,我们对孩子教育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望老师给予更大的指教,共同让孩子得到更大的进步。

家长育儿心得体会范文2

贺今年4岁了。这几年也积累了一些育儿心得,以下我就从五方面谈谈自己几年来的育儿心得:

一、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忧无虑。不仅要帮孩子走过这段时刻,而且帮助她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伤心这些情绪,对于父母来说是很关键的。先是应该多倾听孩子,确定她的感受,然后再充当军师,这样孩子会学会在困境中和他人沟通,更有自主性。

二、每天都会跟孩子说一次“我爱你”,每天都会给孩子一个拥抱

我跟好好爸爸约定好,每天都要跟好好说一次“我爱你”,无论是什么时候都行,有时候是她刚睡醒,有时候是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有时候是去接她放学的路上。这时候,孩子也会笑眯眯的跟我或者她爸爸说“我也爱你”。我们总认为爱是应该用行动来表示的,但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应该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三、善用表扬和鼓励

由于好好吃饭有包饭的习惯,而且吃一口饭要非常久的时间,以至于吃顿饭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我每次喂饭都催她要吃快点,不能慢吞吞的,再后来我就只有夸奖她了,她吃进一口我就表扬一下。可是到现在已经夸成了习惯,她也不以为然,无所谓了。所以,家长一定不要滥用表扬,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该做的事(像自己收拾玩具、走路之类)都拿来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它当做谋取利益的交换条件,或是要挟家长的资本。

好好的胆子不够大,很多时候很多事都不敢尝试。在家的时候什么事都依赖我们给她做,这样什么事都指望我们怎么行呢?我跟我老公就在很多时候试着鼓励她,她平时在家也喜欢画图画剪纸,可她拿着笔又不知怎么画,于是就老叫“妈妈你给我画”,我就把笔拿在她手上,鼓励她说“你一定会画得比妈妈好”就听了这句话,她会很快的画好。现在她已经会拿着笔没事就画,画圆呀,三角形,还会一一把画的图案剪出来。

四、避免批评和指责

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特别是当已经有人对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评的时候,再在旁边横加指责,我认为是非常错误的,那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时候,就应该心平气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她自己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评判,然后将故事中的行为与他的行为进行对比,让她知道自己的过错,最后表扬一番她的长处,告诉她这件事虽然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改正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棒,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那样不仅使她找回自信,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会改正的。

五、让孩子帮忙做事

平时在家我总是让好好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力的杂事,有时在我洗东西时,就会让她帮我端只小凳子。这些事可能在我们家长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这种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才能陪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只要我们多留心这种小事,就会让孩子收益一生。

以上只是我个人一点初浅的育儿心得,相信各位家长朋友一定有比我更好的育儿方法。当然,教育孩子更需要整个家庭齐心合力,一致教育,同时还要配合幼儿园老师,做到家园共育,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家长育儿心得体会范文3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的,我始终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刀切,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如:爱因斯坦虽然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天赋异常,但在语文、肢体动觉和人际方面并未显示出同等过人的天分;舟舟虽然是个先天愚型儿,但在音乐方面却是一个奇才,进一步证明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行行出状元”,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势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的智能优势,我们做家长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善于发现孩子的智能优势。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有几点体会。

一、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我们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儿子经常问一些火车和飞机方面的知识,可我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的很少,我就鼓励孩子利用电脑来查相关的资料,通过查找资料,孩子从电脑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如今我儿子只要有他不知道的,他就利用电脑查找,电脑成为我儿子学习的工具。

对于学习方面,我经常鼓励我的儿子,考试只要还过得过去,我经常是鼓励表扬他,我不会说人家孩子考的这么好,你怎么考的这么差,对于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我始终持肯定的态度,我经常对孩子说:你考的不错,非常棒!我觉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多表扬表扬你的孩子,你会发现你的孩子会越来越棒。相反,你如果一味地批评他,如果你的孩子因为没考到100分,你就批评他,那久而久之,你的孩子会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记得我有一次去接孩子,正好在路上听见一孩子正对他的妈妈说,他今天体育考试得了98分,班级最高分,我想这孩子满怀希望他的妈妈表扬他一句,可我只听到他的妈妈说了这么一句话:体育考试得第一名有啥用,你语文、数学、英语考个第一名就好了。我想这孩子犹如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一味的去追求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注定会失败。

我的孩子正因为我的“鼓励”教育,我发觉孩子学习是很轻松的,考试没有压力,不象有的孩子对于每一次考试压力都很大,生怕考不好被父母批评,越是患得患失,越是考不好,这样的孩子会对学习感兴趣吗?!

二、正确引导孩子

知心姐姐卢勤老师指出,有三种孩子容易网络成瘾。第一种是学习失败的孩子;第二种是学习特别好的学生;第三种是家庭关系不和谐的。这三种孩子共同的心理特点是“孤独”,所以,要预防孩子上网成瘾,首先要解决的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心理压力问题和良好的家庭环境问题。

我觉得家长的引导很重要,我儿子不玩游戏,他是利用电脑来学知识,作业做好了,我就让他玩一会电脑,所谓的玩电脑,无非就是查查资料,做幻灯片。记得一年级时,他好奇心特别强,问我幻灯片怎么做,教教他,可我当时还真不会做,我就叫他自己去摸索,结果被他“摸索”出来了,

一年级的时候就喜欢做幻灯片,后来逐步的他摸索着做电子小报了,老师布置的要求做电子小报的作业,都是他独立完成的,我从来不代劳。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很重要,尽管他的电子小报做的不怎么样,但我觉得他已经很棒了。这个学期他摸索出如何做证件,还有照片的剪辑,还有他把旅游去的照片做成电影的模式放映,还有他能把图片做成3D的模式。

在我看来,儿子的电脑技术很高,我们给他提供了自己去探索的空间。我们鼓励孩子创新。

我发现有的家长经常以奖励的方式来给孩子玩游戏,如这次考试成绩很好,就奖励孩子玩一个小时的游戏,我觉得以这种方式来奖励孩子不可取,这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玩游戏的习惯。记住:良好的习惯会使您的孩子受用终生的,做家长的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不要让您的孩子养成玩游戏的习惯,我觉得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关键是家长如何在这张白纸上描绘。可见,家长的正确教育和引导至关重要。

三、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好处,应该是众人皆知的。

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受家长的影响,从小时侯起,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我们一家人经常一起看书,我们大人看报,小孩看书,这无形中给孩子营造了一个阅读的良好氛围。

我们很多孩子对阅读没有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受家长的影响。问一问自己:我们一天中有多少时间是花在阅读上呢?连我们自己都没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怎么能强求孩子们去读书呢?

我的儿子非常喜欢看课外书 ,今年我儿子已看了将近50多本的书,他的知识面也很丰富,孩子做好作业后,他就看课外书,在电脑上查资料。

四、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

“父望子成龙、母望女成凤”,这是为人父母者的天性使然。但如果这种期望超过了孩子所能承受的,就变成孩子的负担,就妨碍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我儿子是学钢琴的,学了将近四年的钢琴,我们俩都身心疲惫,儿子在钢琴上花的时间也很多,每年的暑假花了很多的时间在钢琴上,可我觉得收效微乎其微,孩子在这方面没有天赋,不感兴趣,如果再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势必会影响孩子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我一直在反思我的教育,我觉得对于孩子的培养要扬长避短,与其花大力气去补他的短处,还不如在他的长处方面多花点时间,或许有意外的收获。

我的儿子擅长编儿歌,自从幼儿园开始就编儿歌,已经编了将近60多首的儿歌,其中有一首儿歌《三只小鸡》被刊登在小学生拼音报上,

最近儿子的另一首诗歌《美好的生活》被刊登在新金山报上,还有一首《庆“六一”》的诗歌将在5月20日被刊登在新金山报上。儿子很棒,他擅长编儿歌,我应该在这方面加以引导,不断发挥他的长处。

五、多带孩子出去旅游

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不能只是枯燥的说教与关在室内的“圈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能为家庭教育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因为教育无处不在,关键在于用心去做。

我觉得旅游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我在带儿子子出去旅游时,让儿子事先做足准备,如查阅资料,了解当地的地理条件、风俗民情等,把孩子“想去玩”变成“想去了解”。同时,在游玩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化抽象为具体。

第3篇

      全职在家带了三年孩子,因为没有人帮忙,也没有人可依赖。于是自己边学边感悟,一路走下来也积累也不少育儿经验。一直都想把这些写出来和各位家长朋友分享,但是由于自己懒,文笔也有限就一直拖着没写。目前建了一个宝贝学校的家长群,大家因孩子而相识相知,一起聊着孩子的点滴和烦恼,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依然是大家交流的重点,于是重燃了我写下这些心得体会的决心,真心希望能帮到各位家长。当然育儿不是做菜,每个孩子的带养方法不可能照搬全抄的,希望大家能从中领悟到一些心得,找到合适自家宝贝的带养方法。同时也热烈欢迎各位留言讨论,毕竟这只是我个人的理念,有不足之处还请指出,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交流,育儿之路漫长遥远,有伴才不寂寞哦 

    很多家长朋友都觉得孩子一定要听话,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孩子从小就听父母的话,大了听老师的话,工作了听领导的话。难道我们需要这样听话的孩子么?再一个我们能保证自己就一定是对的么?都说我们国家没有创新人才,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从小的教育出了问题。

    当然我也不是说孩子不听话才是好孩子,其实这里有一个认识误区, 我们需要孩子听话,但不是听我们的话,而是听他们自己的话,拥有自己的主见,让孩子自己作见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则,任何游戏都有游戏规则,所以我们只要把规定给她定好就行,其他的让她自己去感受。让孩子自己做主不仅能让孩子养成勇敢,坚强、自信,乐观的品质,还能让孩子有主见,不会盲从和随大流。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她。孩子都好动,什么都喜欢看,喜欢研究,正是在这样不断的探索中他们的能力得到发展,心智得到提升。可是我们的绝大多数家长总是以脏和危险去束缚孩子,于是孩子会哭闹会耍懒,家长也纳闷:这孩子是怎么了,明明是为她好,为什么就不懂呢?而我的原则是:只要孩子这行为不伤害自己,不妨碍别人,不影响环境,那么就可让她去做。比如玩沙,玩水,捡地上的垃圾,自己决定去哪玩,怎么玩,玩多久回家等等。。。只要能让她自己做主的事我都让她作主,这样的结果是她很“听话”,说到就做到,无需多余的啐啐念。

    我家巧虎上街买东西的原则是:一次只能买一样。从一岁多开始,我带她逛超市都规定她只能买一样,那时她可兴奋了,她一会看中这个,一会又要那个,我让她选,但是告诉她如果不想要了就得放回原来的货架上。于是那时的她总是满超市跑,过了段时间她明显选择商品的时间短了,有时一眼就看中心仪的东西。而且面对街上各式各样的玩具和美食也有了抵抗力,因为她知道,下次还可以再买。

    巧虎从八个月多起坐摇摇车,我规则她一天只能坐一次。刚开始她每次坐完还想坐,还哭闹,但我坚持原则。到不是因为省一二块钱,而是我觉得不能在物质方面宠孩子,什么都满足她,她只会越来越不珍惜越来越不知道满足。楼下一排的摇摇车,每天她都自己选好一个再坐,坐完就走。而很多孩子都是每天把摇摇车全部坐一个遍,有的还说一天光坐摇摇车就得花掉二三十块钱,更多的孩子是哭着闹着要求再坐。 

     教育无小事,我们把握好每一个育儿的小细节,育儿一定会事半功倍的,相信我。

第4篇

很多妈妈总会面对自己有事不得不把娃交给家里“队友”的情况,交接完毕基本都是一步三回头,各种不放心。

每次出门前,我都会对着老公碎碎念很多育儿道理,但完全没用,老公直接回我一句,真带起娃了,哪记得那么多!的确,我已经把很多育儿道理内化了,所以自己觉得特别简单的,对于老公来说可能就是很难。所以,我后来改变了策略,不再叮嘱他育儿大道理,而是和老公分享了这样5句话,并告诉他要多说―― “这是你自己的事!”

这是我第一句分享给老公的话。我告诉他,当他想要帮助小D时,不妨先停一下,和她说这句话,给她再自己试一试的机会。

这句话其实不仅仅是对孩子说的,更多的是对我们自己说的。当我们说出这句话时,是在提醒自己“界限”。小的时候,我们觉得孩子小,很多事情都包办代替了;长大后,我们还会继续不放心,于是就会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不喜欢这个专业,父母偏要我读;我想去XX城市上班,但家里不让。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设立界限,是我们父母的思维转变。这不仅仅是在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更多的是在要求我们做回父母,而不是保姆。 “我们一起试试吧!”

和老公分享完第一句话后,他问,那真的遇到孩子无法完成的事怎么办呢?这就是我要分享的第二句话。蒙氏有这么一个教育理念,就是support kids to do it themselves(帮助孩子自己做到)。这里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关键词:帮助、自己。

我常常在早教班或者游乐场见到过这样的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尝试他们不敢尝试的项目,一个劲地在一旁说,“你去啊,没事的,你可以的,试试看啊!”越是这样鼓励,孩子反而把父母抓得越紧。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对自己能力是有评估的,他能知道父母要求的事情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或者只是因为以前没试过,所以没有自信可以做到)。这类父母的确明白了要让孩子“自己”做到,但是他们忘记了父母的角色是“帮助”。

所以我从来不和小D说“你去试试”,而是说“我们一起试试”。这一字之差,体现的态度完全不一样,我让小D知道:这的确有点困难,但是妈妈会帮助你完成,而且妈妈相信你是可以做到的。 “我知道你很难过,爸爸会陪着你,直到你冷静下来。”

以前老公带娃的经历中,最头疼的是小D的哭闹,用他的话说,小D是小身体大能量,常常哭声可以穿越几个街道。因此我分享了第三句话。

我们作为成年人一天中也有情绪起伏,也有开心或沮丧的时刻,这太正常了。但是放到孩子身上,很多成年人就会不自觉地不允许孩子哭。我就见过我侄子一哭,家里6个大人全部第一时间围着他,有表演跳舞的,有拿玩具的,有喂零食的,甚至说出“再哭外公就不喜欢了”这样的话来,唯独没人去了解孩子到底为什么哭。理解孩子,比不许哭重要太多了。

当孩子哭的时候,尝试理解她的情绪,“我知道你很难过/愤怒/沮丧”,通过命名情绪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情绪,也是给我们一个缓冲的时间去了解孩子到底怎么了。情绪是需要一段时间自我消化的,我们只要静静地陪着就好了,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是可以畅快地哭一下的。所有的安慰或者教育都等孩子哭完了、平静了再做。 “哦,真的啊,再和我多说说。”

小D大概从1岁半开始变成了小话痨,一点不夸张,从睁眼开始可以一直说啊说,一直到晚上睡觉。但2岁的孩子每天说的话除了有我们听得懂的话,更多的还是“火星语”。这正也是语言启蒙的好时机,要积极对孩子的语言进行反馈,当孩子感受到关注后,他们就会越发想要表达,这就是一个正向循环。

但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孩子越大就越疏于保持这个好习惯了。后来,我就是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多关注小D的语言。每次当小D叽里呱啦说一大串时,我就会这样和她说,试着理解她想表达的意思,还会适当地帮助矫正,“哦,原来你是想说汽车啊,对,那是汽车,汽车出发了,我们去海滩”。 当我们对孩子说的话感兴趣时,我们不仅是在启蒙语言,也是在源源不断地给予孩子安全感,让她知道自己没被忽视。 “我爱你!”

这句话的意义不用我多说了吧!不仅是孩子,每个人都需要感受到爱。但我们父母这代人的感情表达是很内敛的,导致我们自己当了父母后,也会觉得爱是不需要表达的,行动就说明了一切。其实真不是这样的,爱需要表达出来,不仅要让孩子感受到,也要让孩子听到。

当我们向孩子表达爱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教孩子如何表达爱。这次,老公就和我说,每天带好动的小D,感觉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但是每晚睡前,当他去拥抱小D说“我爱你”时,小D也总会说,“埃泥,埃泥,窝埃泥!”那时就觉得再累都是值得的。

我特别喜欢老公分享的这个例子,因为我感受到了爱是在流动的。

这就是我和老公分享的5句话,根据“队友”使用下来的反馈,要比之前几次我唠唠叨叨说很多育儿道理简单容易很多,更便于他的执行。

第5篇

不做“孩奴”,妈妈们倡导“拼养”

伊丽与阿明结婚2年后便有了儿子壮壮,然而,他们的喜悦还没散去,便遇到了极为现实的问题――3岁的儿子几乎占用了他们全部的业余生活。对于自己的“孩奴”生活,伊丽虽然有所不甘,但也无可奈何。更让伊丽沮丧的是,尽管自己极力想扮演好母亲的角色,但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她不能有更多的时间陪壮壮,只能将他交给保姆。而保姆在带壮壮的时候,任壮壮淹没在一堆玩具中间。壮壮由于缺少玩伴,缺乏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形成了孤僻、腼腆的性格。伊丽想改变这一切,但苦于找不到突破口。

2010年7月的一天,伊丽在国外电视剧中看到“拼养”孩子的情节,便萌生了和其他妈妈“拼养”孩子的想法。一个晚上,她登录了所在社区的QQ群,倡议“拼养”,并留言说:“各位‘辣妈’‘辣爸’,为了适当解脱家长围着孩子转的窘境,让我们‘拼养’孩子吧。我们可以召集有孩子的家庭组成临时家庭,轮流照顾孩子。每个家长在有足够责任感和耐心的前提下,轮流在周末照看本小组中的孩子。这样,其他家长就能够享受属于自己的周末。找几个可以一起‘拼养’的家庭,大家‘轮值’,不用另外花钱请人照顾孩子,休息、育儿两不误。如果这个方法可行,宝宝既找到了玩伴,大人也有了休闲的时间,何乐而不为?”

伊丽的提议,在QQ群有了很大的反响。有妈妈说,“拼养”育儿为年轻父母提供了抚养孩子的新思路。她的孩子快4岁了,很想通过与人“拼养”来解除后顾之忧。由于周末经常需要加班,所以她一直希望能为孩子找个朋友结“对子”。但也有妈妈担心“拼养”过程中孩子的安全、健康问题,便持观望态度。

针对妈妈们关心的问题,伊丽提出了“拼养”方案,对参加的家庭做了如下要求:一是参与的成员必须是家住本社区、3岁以上孩子的家庭,孩子太小的谢绝参加;二是参与的成员必须要有责任心和耐心,这是“拼养”成功的关键;三是“拼养”孩子的费用由小组成员平摊。在轮到自家“拼养”的时候,要保证让孩子吃好、玩好。只要参加“拼养”的“辣爸”“辣妈”们做到以上三点,这育儿方案还是切实可行的。方案一出,很快得到了“辣妈”们的支持。经过多方考察,伊丽选择了与两个家庭“拼养”。

1个月后,伊丽的“拼养”小组成立了。伊丽任小组长,负责小组的一切事宜,在公司做财务的润泽妈妈发挥专长,负责管理开支。鉴于“拼养”有风险,伊丽与两个妈妈制定了规则,并签订了“拼养”协议,约定了各自的权利、义务。每个家庭拿出500元,作为小组的活动资金存到卡上,交由润泽妈妈保管。之后轮到谁家“拼养”,信用卡就交给当值的家庭。

伊丽还在网上为“拼养”小组开了博客,由她们轮流打理,将实践中有趣的故事、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宝宝的成长一一记录下来。同时,为了避免在“拼养”中产生纠纷,她们本着诚信的原则,在协议中一一做了详细规范,划分出责任范围及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让妈妈们免除了许多顾虑,“拼养”的劲头更大了。

周末一拼,美好生活回来了

“拼养”先从贝贝家开始。那个周末,伊丽将壮壮送到了贝贝家后,就和阿明去逛街了。傍晚时分,伊丽夫妇去接和新伙伴玩了一天的壮壮。在回家的路上,壮壮兴奋地说着与小伙伴游戏一天的快乐。“拼养”一天,儿子收获了快乐,伊丽小俩口也收获了快乐。

接下来的一个周末,轮到伊丽负责。早晨8时,“拼养”小组的成员陆续将孩子送到伊丽家里。伊丽做了丰盛的早餐,安排孩子们跟壮壮吃早饭。饭后,伊丽带着孩子们做游戏。午饭时间,伊丽精心烹饪,做了孩子们爱吃的餐点。色香味俱全的餐点勾起了孩子们的食欲,平常让大人追着喂饭的孩子们,自己动手吃得津津有味。孩子们午睡后,伊丽开车将孩子们带到滨河湿地公园,看河里的水鸟、玩碰碰车、在沙滩上堆城堡……一天下来,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还相互约定下周还要在一起玩,伊丽也在陪伴孩子们时找到了久违的快乐。

自从与两个家庭结成“拼养”小组后,伊丽周末的时间就相对灵活了。更让伊丽欣慰的是,“拼养”小组运作得比较顺利,小组成员轮流负责也相互制约,大家总是能够将心比心善待别人的孩子。虽然期间因为经验不足曾经出现不和谐的音符,但成员间相处和睦,没有因为这些不和谐的因素而产生纠纷。

欣慰之余,伊丽将这些心得写进了博客。文章一经贴出,便得到了许多妈妈的追捧。一些想“拼”却有所顾虑的妈妈留言,与伊丽探讨心得。面对妈妈们的留言,伊丽均一一认真回帖。随着博客文章数量和点击率的增加,她们的博客被网站放在了首页“直通车”栏目,成了“明星博客”。她们的成功经验,带动了更多的妈妈加入到“拼养”的行列。

第6篇

婚姻IN词

逆求婚:逆求婚是女人向男人求婚的社会现象,出现逆求婚现象,除了男人恐婚的因素,也是剩女增多的一种表现。

37度婚姻:指在婚姻中存在一定的“温差”,最理想的婚姻温度应该恒定在37度左右。这样的夫妻相敬如宾,平日有欢笑,意见不同时虽也会争吵,但总能以合理的方式解决冲突。

鸡肋婚姻:指婚姻没糟糕到不要也罢的地步、却无法给围城中的人带来快乐的婚姻。

丁狗族: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觉得婚后养孩子实在太费劲,所以选择养宠物狗,这样既能帮他们驱赶孤寂,又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

婚后热词一:夫妻关系

用智慧应对你的她

年度分手事件之王菲&李亚鹏

分手时间:处女月

事件回放:9月13日晚8:20左右,王菲一条内容为“这一世夫妻缘尽至此,我还好你也保重”的微博。

王菲和李亚鹏离婚,小伙伴们纷纷表示又不相信爱情了。其实婚姻是需要经营的,需要用智慧应对你的女神。

1.从细节上体贴和关怀她。如果你们平日都是上班族,那么在晚上的时候,为她放好牙膏,这些点滴的细节,都会感动一个女人的心,重拾你们热恋时的甜蜜。

2.为她准备神秘的快递礼物。在节日时往她的办公室寄一束鲜花,天冷时寄一个暖水袋或者靠垫,钱用的不多,甚至不会耽误你的时间,但是你对她的爱却体现在点点滴滴。

3.男人要学会打发旧情人。当旧情人突然出现在男人面前,惊喜固然容易理解,拾起断了的红线有什么必要呢?我们的建议是大家做个朋友,远离旧情的诱惑,仅此而已。

婆媳话题:男人们,拒做“三明治丈夫”!

所谓的“三明治丈夫”,是夹在母亲和媳妇之间左右为难的男人。表面上,他们孝顺至上,实际上是精神上没有断奶的男孩,只会做母亲怀中听话的孩子。老婆重要还是老妈重要,我们来给你答案。

不论你怎么做,你妈永远都是你妈。如果你对老婆不好,她可能会变成别人老婆。

老婆是照顾你后半生的人,你妈应该感谢你老婆。后半生需要你和你老婆照顾,你应该感谢你老婆。

如果你能有幸活100岁,你妈仅仅负责你1到25岁,占你人生的1/4。如果你婚于25岁死于100岁,你老婆会和你生活75年,占你人生的3/4。

婚后热词一:造人

“造人大计”必知的6大数字

对很多小夫妻来说,制定造人大计之后身体的小小变化,都会牵动着准爸妈们的神经。其实,只要掌握了以下备孕的6个关键数字,宝宝自然会顺利光临。

26-30天――生理周期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女性从月经的开始到下一次月经的生理周期为26-30天。

100万――卵子数量

每个女孩出生时,体内约有100万颗卵子,但只有300-400个能成熟且陆续被排出。女性每个月会排出1颗卵子,其存活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

24――BMI指数

BMI指数=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接近24的女性,其怀孕几率是其他女性的两倍。

30岁――年龄临界点

根据人体发育的规律来看,建议想要宝宝最好在25-30岁这个年龄段。

5天后――验孕时间

一般怀孕后的第5天就能测试出是否“有喜”。

受孕40天――早孕反应

多数妇女受孕40天后出现头晕、嗜睡、食欲不振、恶心等早孕反应,多在怀孕后12周左右自行消失。

Tips

朋友圈最牛爸妈盘点,你中招了吗?

如今社交圈里的朋友都已经喜当爹妈,当大家结束“秀单身”、“秀恩爱”的麻木之后,“秀宝宝”的序幕已然拉开。秀宝宝当然也要秀得高端,秀得大气,秀得毫无侧漏!如果你也身为人父、人母,你会是哪一种呢?

A类:普通型爸妈

表现:中规中矩,从经验交流到心得分享,一切都是从朴实中透露着那么一丝儿对宝宝的爱。

神评论:中国标准好爸妈非他莫属!

B类:新生代爸妈

表现:谁说当了爸妈就要洗尿布,我们的生活依旧多姿多彩,谁说我们九零后不懂婚姻,谁说我们九零后当不了爸妈!

神评论:XX,我想结婚,我也想生孩子……

C类:土豪型爸妈

表现:一个字儿:“有钱”!英国皇室小王子喝的奶粉,德国第一学府推荐的育儿法则,连婴儿车都是从美国空运来的!

神评论:你们收干儿子吗?

D类:DIY型爸妈

表现:花钱买东西算什么?简直弱爆了!我们给孩子玩的东西都是全球限量版,纯手工DIY制作自行车。

神评论:敢问这位老爹,你是蓝翔学校毕业的么……

E类:深井冰型爸妈

表现:充分利用最in手机软件,把宝宝的face做成各种搞怪动画和表情。

神评论:当一款好软件遇到不靠谱的爸妈,结果就是孩子和软件都被玩坏了……

婚后热词三:育儿

新时代父母育儿STYLE

2013年荧屏的育儿剧热度空前火爆,从《小儿难养》、《宝贝》到《小爸爸》、《辣妈正传》、《孩奴》,年轻的夫妇是否会对育儿感到恐慌呢?其实只要在这些影视剧中取长补短,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育儿方法。

60后父母

关键词:传统、辛苦、严格、温饱

70后父母

关键词:交流、自由、快乐、尊重

80后父母

关键词:独生子女、时尚、高学历

Q

怎样才能成为新时代好爸妈?

A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伊娃莲・彼得森在她的《新时代父母》一书中建议父母,要抓住以下3个基本的精神和原则:

1.对孩子保持爱和真诚的兴趣。

2.有一种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信念渴望。

3.主动自发地教导孩子需要知道的。

第7篇

解密5+2育儿模式

所谓的5+2育儿,是指父母只在周末两天或节假日的时候将孩子接到身边来,和孩子亲密接触;而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则将孩子托付给已经退休了的祖辈或者其他亲人抚养,让他们负责孩子的吃喝作息、学习、生活和教育;或者,也有年轻父母请来了住家保姆,由保姆成天陪伴孩子,也只有周末才会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一起玩耍。

采用5+2式育儿的父母,很多都是不得不做出的无奈选择,但也有的独生子女小夫妻,仅仅是因为渴望能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借助父母或保姆帮自己分担抚养孩子的艰辛。

有的父母说,这种方式其实挺适合自己的,孩子也并没有因此觉得不开心。但也有人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认为这种方式是对孩子的残忍,将孩子交给祖辈或保姆带,他们无法像年轻的父母一样带着孩子跑、跳、蹦,也无法像年轻的父母一样将最新的资讯、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带给孩子,更重要的是,孩子有亲近父母的天性,而父母却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把自己孩子的这种天性给扼杀了。

5+2见招拆招

对于工作繁忙的年轻父母来说,“5+2”模式育儿是不得不为的妥协之道。

身处大都市,你能享受城市生活的丰富与便利,却也必须承受快节奏下的生活压力。是或不是,永远是个难题。孩子要养,工作也不能丢,那就只能像鲁迅先生那样,用挤海绵的精神来挤时间。挤出来的时间很宝贵,你要有信心,相信高质量的2天相处好过敷衍了事的7日相对。

孩子依赖保姆――不要有失落感

出现这种情况,请不要有失落感。你的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和老人或者住家保姆共度,所以不要期望孩子会像条小尾巴似地黏你。弱小无助的孩子,当然要凭本能抓住能够时时刻刻依靠得了的“靠山”。

3岁前,孩子的记忆力有限,随着他渐渐长大,会很清楚谁是他的父母,谁是最亲爱的家人。所谓血浓于水,小时与父母失散,大了仍要千里寻亲的也大有人在,何况,你每周还有2天全心全意陪他!

如果孩子现在更依恋老人或是保姆,你首先要克服自己不理性的“吃醋”情绪.在双休日的宝贵时间里,将家务让位于他人,陪伴孩子游戏一定要亲自上阵。

老人溺爱孩子――不能没有底线

“5+2”育儿模式中,在教育孩子上,不能没有底线。老人带孩子,最怕的就是溺爱。这需要全家人达成共识,共同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且严格遵守之,这些必须遵守的,就是你在育儿方面的底线。

例如,小孩子吃糖的数量不能超过每天多少颗;看电视时间不能超过每天多少分钟;什么样的要求是无理要求……事先作好约定,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并解决。

事实上,如果大人没有底线,小孩反而没有安全感。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会一次次试探大人的底线的原因,当他明白什么是大人严格禁止的,就能自由去探索自己的世界了。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有更亲近有原则的妈妈,而不是无底线的奶奶。

和老人的教育观念不一样――立场统一

教育孩子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一家人对孩子的教育立场一定要统一,大人必须站在同一条战线上。5+2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5和2的育儿观念发生冲突,如果你和老人的观念根本就是背道而驰,且无法说服对方,那不如找保姆带,至少保姆可以按照你的要求来带孩子。

当然如果你们能在原则问题上达成一致,老人可以贡献经验,你则发挥年轻人视野宽阔的优点,结合经验和现代科学育儿知识,5+2便是好的组合。

有个小诀窍不妨可以尝试,当老人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你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事后和他们单独沟通,下次改进,反之亦然。

对孩子心怀愧疚――不要觉得抱歉

你工作很辛苦,你也需要保留一点自我的空间,别觉得对他抱歉。你心里想的,会不小心写在你的脸上,让它成为孩子“要挟”你的武器。

生养孩子,你当然想给他最好,但是养小孩不能讲完美主义,我们的人生又有哪个能是十全十美的?每个孩子不一样,不完美,但有个性,你能给他的,就是尽你所能,把他个性中的优点发挥,弱点改善。

如果你觉得抱歉,你会像欠了他一屁股债似的想在一周仅有的两天时间里给他补偿,一不小心就变成溺爱。

孩子不习惯5+2――把老人接来同住

不是所有的小孩都能接受和父母短暂相聚后长时间分离,那就只能召开家庭会议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把老人接来同住会给你带来很多不便,特别是生活习惯上,而且自己的父母也未必愿意离开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但如果你就是生养了这样一个小孩,大人们也就只能多为他考虑了。

同住在一个屋檐下,虽然白天不能在一起,下班回家后,还是可以和孩子共享亲子时光。如果你加班到很晚,只要和老人说好让他们早睡即可。即使再忙,每天也能匀出一个拥抱他的时间,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益,也有助于督促你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提高八小时工作效率,增强你的责任感。

此外,用5+2模式育儿的爸爸妈妈们,尤其还应该注意:

周末全身心投入

所有的私人事件都安排在周一到周五,你的周末只属于孩子。全身心投入到他的世界中,他需要什么,想玩什么,你就变成他的同龄朋友,你和他一起生活作息,一起游戏学习。

周末活动再诱惑你,不能带着孩子一起参与的,就坚决回绝掉。其实,两人世界的周末活动内容调整成三人同行的亲子活动会有很不同的乐趣呢。

热闹但不疯狂

孩子习惯了有规律的周一到周五的作息,周末和父母在一起,却可以玩一些祖辈没有体力达成的,或者保姆不会跟他一起玩的热闹游戏。这时候,大人小孩都可能热闹过头。

热闹尽管需要,但周末仍然要保证孩子作息规律,很多5+2小孩周一生病或是情绪低落,就和周末玩得太疯狂有关,所以,周日晚上一定要让孩子按时早睡。

辣妈支招:

如果你更爱自己――

在最初决定要不要小孩的时候就要三思。

孩子能让你体验做女人的完整,唤醒你体内母性的荷尔蒙,带给你被依赖被需要的强烈满足感,但孩子更需要你付出耐心与辛劳。做妈妈是体力活,脑力活,考验你的智商和情商,从他降临的那一刻起,你就要尽你的可能负起必需的责任。

如果你更爱自己,舍不得放弃一丝实现自我最大化的可能,希望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可控制感,无法想象失去一丁点自我的空间,那么,养条狗打发寂寞的时间远比要一个小孩要人道些,也轻松点。

如果你更爱孩子――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3年全职妈妈。

这让你放弃3年可能是你人生发展中的大好时光,但是从一生的时间长河来看,3年实在算不了什么。而对孩子来讲,在生命的最初三年和生养他的最最亲爱的妈妈形影不离,既是大自然安排下最最本能的事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起来后最好的早期教育。

如果你更爱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丰富了你的生活纬度,他打开了你内心的另一扇窗门,而你用心在他这张白纸上留下的美丽印记,你的给予,将是你和他,你和你的家庭的珍贵的感情财富。你甚至在3年后发现自己想要的轰轰烈烈的生活都比不过这细水流淌的三年。

如果你更爱孩子,你一定会变得更好,因为你要做孩子的楷模。

专家观点

陈建强: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陈建强从事少年儿童教育研究40余年,近18年追踪研究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同时,他也是一位“5+2”式育儿的身体力行者――从周一到周五,小孙子就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他是如何看待“5+2”的呢?

5+2的弊端――感情重于理智

如今年轻的夫妻们生活工作的忙碌,压力特别大,“5+2”模式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两代人能够发挥两代人的优势,更好地带好新独生子女。

但是,祖辈本身比较重视责任和传统,而且容易不自觉地表现自己对孙辈的喜爱,甚至是宠爱。所以大多数的祖父祖母对孩子的疼爱、迁就总比父辈多――这可能是5+2模式的一个弊端。

建议祖辈――化劣势为优势

祖辈和父辈本身就在家庭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有人说爷爷对儿子严格管教,对孙儿则百依百顺,其实不能这样类比,祖辈与孙辈就好像“晚晴”与“朝霞”的联结一般,血缘的纽带使他们联在了一起。

第8篇

育儿心得:与散养的孩子一起成长

沿西小学六年级二班 刘泽熠妈妈刘敏霞

与世间所有的妈妈一样,我希望给孩子到最好!希望她健康快乐,希望她阳光自信,更希望她学习优异。为了以后的生存为了相对比较安逸的生活!但是这些希望的前提必须是孩子得有这个能力,如果仅仅是靠父母的给予那这一切都是空话。毕竟你不可能陪她到老,这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谈到散养也有很多的无奈,那时候创业阶段从农村到城市,租住在七八平米的小平房。没有人会在礼拜天帮忙带孩子,于是就告诉她爸爸妈妈得上班你只能呆在家里,就这样四周多的刘泽熠就被锁在家里,蹬着小凳子换光盘!小零食和动画片里那几个小老鼠伴着她的孤寂。多少次开门回家光碟演完了孩子倒在床上嘴里叼着半截子没来得及咽下的零食,都觉得这辛苦换来的日子是孩子想要的吗?她真的能感觉到快乐吗?当然,这可能也是孩子今天之所以能自立的一个前提吧!

学习!谈到这两字都有点惭愧,从来没有管过更谈不上什么心得!我总是说孩子的第一桶金来自于郝老师,因为有她的严谨认真才有孩子今天优异成绩!其实她获得的很多荣誉我都是后知后觉,包括小广播站也是五年级捧回奖状才知道她早在很久前已经是那的成员,后来问她回答是:你不是说沉甸甸的苞谷总是低头吗?再说也没有什么可炫耀的!

我从来没有陪着写过作业,因为我觉得没有必要,为什么写作业要人陪呢?家长又为什么要陪呢?这些跟吃饭睡觉一样简单的东西作为父母有作陪的必要吗?如果孩子连这点最基本的东西都做不来那还谈什么明天会更好?检查作业我也是过一阵子抽查,看看同步训练看看课堂习题,偶尔一次看红叉叉多了赶紧抓起来补一下,其实课堂内容认真听讲了也就消化了。所以我始终认为课堂前三十分最重要!

其实有时候看她也挺累的,不像我们小时候虽然穷苦但是快乐!没有课外作业没有条条框框当然更没有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考试成绩不好她也会有小小的失落,我总是会说别着急慢慢来,付出和收获肯定成正比!我们课外班也就一个英语,我希望给她一个松松垮垮快快乐乐的童年!顺其自然也挺好,心情比什么都重要!没有必要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给孩子一个自由呼吸的时间和空间!

刘泽熠的明天必须自己独立完成!这就是散养的妈妈散养出来的孩子,我只需要静静的陪她走过,一起成长…

第9篇

邵玉芬: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卫生教研室教授。

两位专家虽专长领域不同,但工作之余信件往来,探讨所遇问题,交流成功育儿经验。本刊征得专家同意,特与读者共事专家信中具有代表性的育儿知识。

邵教授:您好!

真高兴那么快就收到您的回信。确实,家长们能把握好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根据脑部各区域功能发展的“窗口期”做“分期教育”和营养充分供给,宝宝的智力培养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谈到智力的培养,其中有一个概念引起了我的注意,也想和您分享。这个概念就是言语IQ。大部分父母对提升宝宝的10比较关注,但对于言语IQ所知甚少,所以经常会忽略宝宝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现在西方国家都比较流行给小孩做专业的I0测试,以便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状况,其中就有言语lQ测试项目。它包括了词汇、类同、造句、常识、理解、算术等多个智力测试内容,除了考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外,更注重的是逻辑与思维能力。而这些都是孩子日后学习的必备技能,与将来的学业成绩密切相关。正如哈佛大学Chandhita博士所提出的:“言语lQ更能预测孩子今后的成就。”

因此,平时我会建议父母们要进行适宜的早教,让宝宝积累词汇量,并注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可是提高宝宝言语IQ的重要因素。爸妈从早期开始就要多和宝宝说话,如介绍物品的名称、讲故事等,其中与宝宝对话是关键,即使宝宝还不会说话,但他/她嘴里发出的任何声音,都要很好地进行互动。此外,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引导他/她对水果,动物等有趣事物或玩具进行组合、分类、数数等,这些能为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也很同意您来信所说,充足的营养输送,也是提高宝宝IQ的保证。所以,从营养学来看,要提高宝宝的言语IQ,是不是也有秘诀呢?

杨健

杨教授:

您好! “言语IQ”这个话题的确很有意思,又让我增长不少早教知识了。

的确,言语IQ对宝宝的智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最新研究指出,学龄前儿童所进行的言语测试项目,与4年后他们取得的成绩相关。言语lQ越高,宝宝的智力表现越好。发育良好的言语技巧能预示宝宝将来有较高的学业成就。

我们知道,0~3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在该时期,适当的营养支持对认知发育很关键。因此,要提高宝宝的言语IQ,除了早教,营养在此期间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DHA营养素。

作为大脑发育的最重要营养物质之一,DHA是脑细胞膜中磷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脑生长黄金期大量蓄积于大脑皮层的细胞膜中,占大脑脂肪总量的30%~45%。有研究发现,补充足量的DHA,对于宝宝的认知、言语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为此,美国专家贝兹对两组宝宝进行了4年跟踪实验,结果发现在婴儿期持续补充高水平DHA(17毫克/100千卡)对宝宝的言语IQ值显示出正面影响的趋势,相比没有补充DHA的宝宝,这些宝宝的言语lQ值要高出6分。而贝兹继续跟踪测试,到4岁时,补充高水平DHA的宝宝仍保持言语IQ的优势。虽然仅是6分的差距,但在宝宝的认知世界中,却能让宝宝的智力更领先,未来创造更大成就。

所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言语IQ的早教教育,再配合充足的DHA等营养支持,有效地提升宝宝的言语IQ,宝宝自然能赢在起跑线上。

期待再有分享您新颖,有趣观点的机会。

第10篇

自女儿出生,我便和中国大多数母亲一样,开始阅读各种育儿书籍,在某些地方用红笔划上记号;每天严格按照育儿食谱,为女儿精心准备既科学又美味的食物;准时收看天气预报,添加或减少她的衣服;每晚给她讲一个又一个故事,直到她安然入眠;再大点入园,还要负责接送……

但一次带女儿去吃麦当劳,我多希望她能主动“奖赏”一块鸡腿给为她倾尽精力的妈,可她依然吃得旁若无人、心安理得。再看周围,一家一家的,吃的多是孩子,看的多是父母,那些父母都心平气和、毫无怨言,我还能有什么意见呢?丈夫说得对,在中国,父母出门办事都舍不得坐出租车,可只要带孩子出门,哪怕再近都会打的。

如果满分是100分,那么中国家长都会朝着满分努力、前进。可父母100分的付出,在孩子身上显然没有收到100分的效果。他们给孩子盛饭、喂饭,全然没想到养成了小家伙懒得动手的习惯。因为父母过于细心,孩子也因此稍不如意就撇起嘴来哭;因为事事替孩子考虑,孩子一遇事就会指望父母;因为父母从小就是孩子最亲密的玩伴,孩子慢慢变得自私、胆小、霸道,也不合群……

直到有一天,我注意上了小区里一个从澳大利亚回来的小男孩,他和女儿同龄,总是一个人在院子里玩。玩腻了,和父母打声招呼就自己去找小伙伴;玩饿了,跑回来大口大口地吃饭,每天晚上自己唱着儿歌睡觉,从来不要人陪。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尽心尽力难道是个错误?

父母也需要关心

既然餐厅里理所当然、独自大吃特吃的孩子,并不见得明白父母们的一片苦心;舒舒服服坐在出租车里的孩子,也并不知道父母每天挤公交车上下班的辛苦,那我就要让我的女儿知道父母的喜怒哀乐,知道家长的辛苦和病痛,让她知道,父母也需要关心。

下定决心后,我一有头疼脑热就嚷嚷,还会让女儿端茶送水、拿吃的;如果腰酸背痛,我更会通告,让女儿帮我按摩几下;即便是她什么都不做,眼巴巴地守在我身边,最起码也能让我感受到她细小的担忧和关怀,而这些,其实比药物更有效。

我也决定再不做默默奉献的妈妈了,时常还会偷个懒。

周末早上,一定是睡懒觉的时候,如果女儿起得早,那对不起,早饭自理。不论女儿自己做了什么吃,也是培养了她的独立动手能力。偶尔,女儿要在周末参加活动,需要我早起去送,我会拍拍她的小脑袋,发点儿“牢骚”:“哎呀,为了你,妈妈又少睡了一个懒觉。”

久而久之,女儿就会搂着我懂事地回答:“那我把最好吃的糖果分几颗给你,谢谢老妈。”没有哪一位父母会在乎孩子的回报,但是要让孩子明白,不能把父母的付出看成理所当然,否则就只能培养出自私的小孩。

今年过生日,女儿悄悄告诉我要送给我一份大礼。大礼呈上来时,我的眼睛湿了,原来她让爸爸带她去商场,用零花钱给我买了一支高级护手霜。那支护手霜,我每次只使用一点点,每用一次,心里就感觉特别暖。

自己找玩伴

为了不让女儿无休止地缠着我玩游戏、讲故事,我决定鼓励女儿自己寻找玩伴。

我一点也不想养个“宅女”出来,所以我总跟女儿描述外面的美好景象:出去玩吧,小区里有很多小朋友,还有绿绿的草地,和他们交朋友,你就能玩各种各样的游戏……这些,都能勾起女儿的兴趣和

打消她对陌生孩子的警惕。

当女儿和其他孩子见面后,我通常坐在一边,我希望她能自己摸索孩童社会的社交之道,所以我不会陪着她玩。我告诉她:“妈妈很累,想休息了,你自己玩吧。”女儿就会自己找小朋友玩,很快就融入其间。

如果跟小朋友有了矛盾,我也不管,让她自己去解决,不然游戏就不能进行了。小人儿慢慢也学会想办法了,比如跟小朋友谈条件,你把布娃娃贡献出来,那我就把小沙包拿出来,两个小朋友皆大欢喜――无形之中,原本自私的孩子学会了分享。

后来,我懒得下楼了,干脆让女儿自己去和小朋友玩,教她必要的安全守则、懂得防范陌生人自我保护就行了。

而我刚好腾出时间,做一顿全家人享用的美味佳肴或做做美容,连先生也夸我育儿、理家两不误。

妈妈不是全职保姆

一个70分的妈妈,一定是个“懒”妈妈。但懒妈并不比勤妈轻松,让孩子自己做事,就得做好帮他们收拾“烂摊子”的准备。譬如,让孩子跟大人分床,夜里就要多起来给她盖被子;让孩子自己吃饭,就得多洗衣、擦桌、拖地板;让孩子自己洗澡,肯定就会搞得“水漫金山”,我就得“大禹治水”。

起初从吃饭上改造女儿,女儿见我没有一如既往地帮她盛好饭,也闹过“罢食”。我对她说:“你已经4岁了,应该自己盛饭、吃饭。来,妈妈给你盛饭,你看妈妈是怎么做的,下次自己做。”

在我的示范下,女儿学会了盛饭,此后我们再不用操心她的就餐问题。接着我又将收看天气预报的工作转交给女儿,让她根据天气变化自行添加或减少衣服。

还有女儿的睡觉问题,4岁的她一直和我们同床睡,每天晚上还要讲故事。

现在,我布置了一个温馨的、令她喜欢的小卧室,她自己看着故事书或是听着磁带就可以入睡。

上学期,女儿成了幼儿园里的小明星,老师的评价是自理能力强。我应邀到幼儿园传授教育心得,总结女儿的“成绩”:

1岁4个月,自己吃饭;2岁时进幼儿园日托班,中午不接回家;2岁半时,让她自己刷牙、洗脸、洗脚;3岁时,让她自己穿衣、脱衣、系鞋带、洗手绢;4岁时,让她单独睡一个房间,早上自己叠被子;此后,跌倒了不扶她,让她自己站起来,收拾家务时还让她也参与……

在场的家长惊讶不已,一些妈妈甚至认为我是个不太称职的妈妈。我微笑着说:“我不能用100分的标准来给自己打分,但衣食住行是孩子自己的事,妈妈不是全职保姆,70分,就刚刚好。”

TIPS:做个70分懒家长

处处为孩子包办代替,是个获满分的家长,但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他们的“爱”就像一把双刃剑,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做个成功的70分的家长,美国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提出以下几点:

1.“身懒心不懒”。通过谈话、讲故事等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善于创造和把握机会。创造让孩子独立做事的环境,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有信心和耐心。别担心孩子做不好,或怕孩子添麻烦帮倒忙,对孩子多表扬、多鼓励,少埋怨、少指责,循循善诱,促其进步。

4.不要让孩子带着情绪生活。从100%的爱到70%的爱,这部分缺失的爱肯定会让孩子不适应,产生情绪,要告诉孩子,这不是不爱他们了,而是他们更疼父母了。

5.和孩子一起改变。父母的一切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说话方式、饮食习惯、待人接物都会影响到孩子。如果你打算要求孩子改掉某个习惯,那么先审视他们是不是从自己这里学来的,如果是,一起改。

特别推荐:《这样当妈好轻松》

第11篇

且不说孩子,哪怕是大人,初到新环境,内心难免有些恐惧。父母帮助孩子顺利融入新环境,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设。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不论在什么环境中,在孩子成长道路上,你们的言行、心态等都是孩子模仿的第一个模板。面对新环境,面对新问题,你们怎样去面对,怎样去解决问题,对孩子的影响都很深远。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环境

每次说起我们在英国,国内的朋友总表示羡慕国外环境好。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固然使得孩子享受童年成为一件有点儿奢侈的事,但我想说的是,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环境,比如父母的视野、父母的志趣、父母的性格,父母的生活及思维方式……

国外也有那些“推爸推妈”(pushy parents)给孩子很大的压力,父母的爱可以很大很大,滋养着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快乐的人。父母的爱也可以很残忍,把孩子变成一个恶魔。

在这个“海外育儿”的栏目里,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并不是海外的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这些听上去很好却离我们很远的细节,而是我在海外的亲身经历中感受到的,我们每个父母在任何环境都可以做到的,如何给孩子真正需要的爱:一个友善的、充满爱的、放松的家庭氛围,积极的启发与激励。

世界已经足够有趣多元,不必担心孩子会对世界感到乏味。大人要做的无非是不要人为地去妨碍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感知世界,妥善地保护好孩子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发现无处不在的新鲜事物,从而渐渐地独立起来,独立地生活,独立地做决定。在新的国度,学习语言只是适应环境的一个方面,却不是最终目的。

适应海外新环境心得

对于迁居海外的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融入新环境,我的几点心得。

1 家长以身作则,融入新环境

如果父母本身很抗拒融入新环境,孩子的环境适应会更艰难一些。我们在其乐的小学里是唯一的中国家庭,大多数的英国人并不了解中国。我在社区报纸上看到一个“豆腐块”文章,说小学校长去年9月刚刚去了一趟中国,与广东的一所实验小学建立了联系。我便主动给校长写信,看看有什么事可以做。果然,他们正在筹备“国际文化日”,正愁找不到中国人标本。我也有了更多和学校及社区互动的机会,一方面更深入地了解了学校情况,另一方面也让学校更多地了解了我们,这对其乐来说,是非常好的。我去学校给孩子们展示中国的食物,在他们新成立的“普通话俱乐部”里客串做老师,和大家一起玩沙包、跳房子、剪纸、画京剧脸谱……其乐也被老师请上去教小朋友们怎么说中文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此前,我也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做义工,帮孩子们把绘本翻译成中文,都是非常有益的互动。其乐不愿去新学校上学的时候,他发现“妈妈也是每天要去学校玩的”,就不觉得孤单了。海外的学校在调动家长参与上很有经验,所以,父母们不难在学校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义工工作,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2 抓住坏孩子的兴趣作为切入点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母亲;育儿感受;质化研究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为活产儿的5‰-8‰左右,早产儿的发生率为成熟儿的2-3倍,在死胎中的发生率为活产儿的10倍【1】。先心病患儿的父母,尤其是母亲,除了担负孩子的养育、照顾责任外,还承受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常常被许多问题所困扰。本研究采用访谈的方法,了解先心病患儿出院半年内母亲的育儿感受,为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2012年2月-2012年10月,符合抽样标准的先心病出院患儿10例,遵照自愿的原则进行访谈。患儿年龄6月-5岁,平均(1.6±0.8)岁,母亲年龄17-43岁,平均(26.1±4.1)岁,文化程度:小学2名,初中3名,高中2名,大专及以上3名。有工作3名,间断工作4名,无工作3名。

1.2 研究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预先制定访谈提纲,在患儿出院后半年,由笔者上门进行访谈,主要内容:孩子患先心病后的感受、孩子健康状况、生长发育情况、哺育困难和困扰、希望得到的帮助等内容进行访谈,时间约40分钟,采取录音或笔记的方式。对访谈资料进行阅读、提取、整理、汇总、分析、归纳。

2 结果

通过对10名母亲的访谈,将资料进行整合,结果如下:

2.1喂养困难与患病不确定感

2.1.1对疾病诊断不确定感

2名母亲在患儿新生儿期,对医生建议未予采纳。母亲Q:孩子生后第三天,哭闹后嘴唇发青,医生听诊:心脏有杂音,建议做心脏彩超检查。我认为是医生为了多开检查单,多拿回扣,故意危言耸听…直到孩子因心衰多次住院,医生查体:生长发育差、消瘦、胸廓稍微畸形,心脏彩超检查:动脉导管未闭,这次差一点要了孩子的命。

2.1.2对病情变化不确定感

5名母亲对多种诱因引起心衰,导致孩子一年内反复住院,更加焦虑不安。母亲C:孩子诊断先心病后,我们照顾得格外细心,我专门带孩子,也配合治疗,该用的补品也用了,但孩子老生病。

2.1.3哺喂困难

对先心病的临床表现不了解,缺乏哺喂技巧和方法。8名母亲都遇到了喂养困难的问题。母亲F:孩子吃奶很费力,常吐奶、呛奶,有时出现脸色发青,吃几口便喘,吃奶量少,常含着睡觉,有时把奶挤出来喂,方知道吃了多少,不知道营养够不够。

2.2负罪感

几乎所有母亲都认为一切归咎于自己。母亲L:孩子一出生就得了这么重的病,遭受这么多痛苦,早知道会是这种结果,宁愿不生孩子

2.3负担感

2.3.1经济负担

孩子反复住院以及手术费用,所有母亲都感到经济负担沉重。母亲K:我尽量节俭,衣服几乎都是亲朋送的,丈夫在兼职,我们家所有收入,都交给孩子奶奶保管,为孩子做手术准备。母亲G:孩子做手术,我和丈夫还得为孩子筹手术费用,以后慢慢还钱。

2.3.2育儿负担感

所有母亲都因孩子反复患病,尤其孩子年龄越小,母亲年龄越大或年龄太小,更易导致紧张、疲劳、睡眠不足,精疲力竭甚至神经衰弱。母亲P:自从孩子生病后,我从未睡过一夜安稳觉,晚上睡觉手都放在孩子身旁,孩子一动,我马上起来,孩子生病后,我辞了工作,体重从90多斤降到现在不足82斤,抚养孩子太费力。

2.4 不安与困惑

2名母亲表示,因自己不能科学照护孩子,造成孩子闹情绪,诱发心衰。孩子患病后,一切以孩子为重,我对孩子尽了全力,也不能改变什么,现在只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也许是上天的安排。

8名母亲表示因孩子的营养和喂养方面问题:造成孩子体质差,营养不良,瘦弱,甚至等待体重增加后方可手术。5名母亲表示不懂预防感染、预防接种对孩子发病的影响。母亲D:有时带孩子参加聚会,孩子不是感冒就是拉肚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母亲W:夏天孩子在舒适的空调室还会感冒?

6名母亲曾因接受了来自亲朋、家人、网络方面的疾病知识后感到无所是从,或对专业人员传递的信息不能正确理解。母亲L:孩子得了先心病,是因怀孕时我卧室里放了一只残缺碗造成的。母亲k:孩子生病住院,亲戚来看望:我的侄子长到7岁自己就好了。母亲C: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在上网查,但相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答案,有时还提醒仅供参考,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3 讨论

3.1患儿母亲知识缺乏与专业指导不足,是导致疾病不确定感与喂养困难重要原因。当患儿父母在抚养孩子过程中,对疾病状态感到模糊、认为治疗和护理系统是复杂的,缺乏有关疾病诊断及严重程度信息、不能预测病程及预后,容易产生不确定感【2】。在患儿患病过程中,患儿母亲遵医行为降低或来自专业指导不足,是导致疾病不确定感的直接原因,遵医行为【3】【4】是指患者是否对医生治疗方案的配合性和依从性,即患者执行医嘱的程度,遵医行为是病人行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经常决定着疗效和转归。本访谈中患儿父母对医生明确诊断的检查未予配合,对医生的信任度不够,对患儿反复出现的病情变化充满不确定感,导致母亲自责、恐惧和焦虑。

育儿知识的掌握和育儿行为的习得,并非人的本能,而是通过后天获得【5】。先心病患儿的吸吮能力差,吸奶时因气促、喘息、乏力而停止吮吸,出现呕吐和大量出汗。采用正确的喂奶方式,可减轻体力消耗和耗氧量,先心病患儿在人工喂养时血氧饱和度比母乳喂养的孩子要低,并且显得吃力【6】。孩子刚出生时,母亲接受喂奶的方式的教育,有的来自传统,有的是产科医护人员常规指导,很少得到来自儿科专业人员的指导,家属缺乏先心病患儿特性的了解,喂养过程中的不良经历,导致母亲束手无策。部分母亲文化程度低,喂养时与孩子交流少,导致孩子进食少,使母亲在喂养时陷入矛盾和困境中。

3.2 自我稳定失衡是产生负担感与负罪感的潜在因素。患儿因喂养、活动、锻炼、疾病预防、患病几率、手术等方面,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母亲在照顾孩子过程中,容易出现精神紧张、疲惫与焦虑不安;孩子反复生病以及高额手术费用,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疾病经济负担。疾病经济负担:指疾病、伤残(失能)给社会、家庭、患者带来的经济损失及资源消耗的总和,包括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无形经济负担;直接经济负担可分为:直接医疗经济负担与直接非医疗经济负担,前者主要指患者为接受医疗保健服务所支付的医疗费、检查费等,后者主要指病人及陪护人的差旅费和伙食费等【7】。

母亲在照顾的孩子过程中,既担心孩子健康,又希望孩子病情作为隐私加以保护,怕遭受歧视;产生偏激认识,认为孩子患病,是自己造成的,对孩子和家人充满了负罪感,对生活缺少兴趣,产生悲观情绪甚至放任态度,对家庭和社会产生较大的负性作用。在我科收治的福利院收养的弃婴中,先心病孩子占不小的比例。

母亲在照护孩子过程中,与孕前或孕期想象的母亲角色承担有差别,不能做自我观察、评价和修正。如果缺乏来自多方面的调节和支持,将导致自我平衡失调。本研究中,孩子母亲通过受苦和节俭克己来达到稳固家庭和照顾孩子的目的,通过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来维持自我稳定平衡。

3.3 科学照护和疾病知识不了解是产生不安与困惑的主要原因

随着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也多样化,对信息的甄别容易使人陷入不安和不确定感。新理念与传统观念的不一致甚至冲突,引起母亲另一种不安与无助。本研究中,由于部分母亲年龄太小,其经历、阅历、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等有限,不能胜任母亲角色,是导致不安与无助原因之一。由于对先心病病因、临床表现、喂养、照护、预防感染、转归和患儿生理特性不了解,母亲们在缺乏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开始哺育孩子,面对孩子容易感冒、体重不足、疾病反复发作、是否会自愈等诸多问题感到迷茫,这些不确定性更加剧了母亲心理上的不安与困惑。

4 启发与建议

4.1为方便先心病患儿母亲掌握育儿知识,建立先心病术前、术中、术后手册。如:术前重点针对活动、休息、喂养、营养以及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等知识做详细介绍。

4.2定期举办病友会:开展先心病患儿生理特征、常见症状、喂养、预防感染等知识讲座,通过模型演示喂养方法和技巧,解决喂养困难问题。

4.3选择遵医行为好的家长,现身说法,交流育儿经验和照护心得,增强家属信心。

4.4医护人员增加上门访视次数,认真评价母亲育儿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开通电话咨询,解决母亲在照护方面的困难和疑惑,指导医嘱、护嘱的落实,减轻母亲的不安与无助。

4.5社区、产科、儿科携手,建立孕期-产前-产后连续护理方案,提供个性化护理。

4.6对家庭支持系统差的患儿,发动社会力量捐助,缓解患儿家庭经济压力。

总之,本研究体现了先心病患儿母亲的育儿感受和体验 ,真实反映了患儿母亲的困难与需求,使医护人员有目的的为她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护理,对提高患儿母亲自我育儿能力和提升护理质量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2006.6

[2] 马洁,许丽旋,林淑芬,血液病患儿母亲感受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2.3 (3):224

[3] 王静,赵雯萍,丁学易,王艳,国内外患者遵医行为的研究现状与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7.6.(6):28

[4] 王树歧,徐文博,中华护理杂志,1989.11

[5] 周明芳,藤本荣子,晏玲,王楠,刘蕾,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院早产儿母亲育儿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2,8,8:681

网址:父母育儿心得通用12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77301

相关内容

育儿心得通用12篇
父母简短的育儿心得体会[](通用9篇)
父母育儿心得体会6篇
育儿心得怎么写(通用12篇)
最新父母育儿心得体会七篇(精选)
父母育儿心得体会[甄选](精选8篇)
父母的育儿心得分享,父母的育儿经验总结
育儿心得分享(通用20篇)
育儿心得经验(通用15篇)
育儿心得经验(通用20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