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6日讯 “通过自己的勤劳努力改变生活,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这份收入,自己都感到骄傲,感谢社区为困难群体带来的好政策。”来自德州市德城区广川街道学府社区的任女士由衷地说道。据悉,任女士是一名大龄失业下岗人员,在小区业主群里看到学府社区发布的手工活编织培训班,经过详细了解,得知社区正在进行就业帮扶服务,工作时间灵活,解决了她既想照顾家庭又想增加收入的矛盾。这只是广川街道“社区微业”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广川街道深入开展“社区微业”行动,积极践行“党建引领、服务民生”发展理念,建立“1+13+N”就业服务阵地模式,构建党建网、治理网、就业网“三网融合”新体系,强化平台赋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效,切实擦亮“就业就在家门口”服务品牌,以推进城乡居民“家门口”就业创业“小切口”,满足民生“大需求”。
创新“微组织” 增强社区就业资源整合力
探索建立社区就业联席制度,坚持党建引领,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联合辖区企事业单位、商业楼宇、社会组织,打造就业共同体,有效整合社区富余劳动力资源,提高就业组织化水平。和德州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扒鸡美食城、德州移动公司、阳光大姐等合作成立社会实践基地,将美团、饿了么、银座商城等100余家单位纳入社区城市治理合伙人,统计就业招聘信息,形成“一个社区+N项社会资源”就业需求局面。
优化“微服务” 提升社区就业服务力
坚持服务跟着群众需求走,依托社区就业创业服务驿站,分类筹集一批就业门槛低、灵活性强的岗位,做细做实家门口就业,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微招聘”等活动载体,定期发布辖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招聘信息,累计发布招聘信息5000余条,帮助420余人实现再就业。开办“德院天街微招聘夜市”,定期动态发布就业岗位,将就业岗位超市开到家门口。开展职业指导和献爱心服务,为新业态人员免费提供充电补给、诊脉理疗等健康服务。建立“公益岗之家”,为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提供避风遮雨、休憩阅览等服务。创新打造“线上+线下”宣讲矩阵,变“群众问政策”为“政策追群众”,通过不同平台,实现多方面宣传,提升就业政策知晓度,广川街道在华戎大厦、唐人中心、天翔大厦等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50多场。
拓展“微就业” 提升社区就业消纳力
结合“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发展社区商贸服务业促进就业,推进城市生活服务便利化,进一步完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体系。小东关社区采取与企业、服务机构联合方式,与德城区俏贝儿母婴家政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根据辖区居民需求清单,定制“安新家政”培训清单,课程主要包含“母婴护理师、育婴师,养老护理师、医院护工、陪诊师”等,通过“线上+线下”双师教学,提供培训、考核、安置就业一站式服务,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吸纳就业,挖掘社区家政就业潜力,有效提升社区就业消纳力。
培训“微技能” 提高社区居民职业转换力
坚持需求导向,探索举办“微技能”课堂,重点对困难人员、兜底安置人员开展手造类、艺术类特色化培训,深化技能培训促就业功能,帮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学技术、提技能,增强就业适配能力,其中,学府社区与轩洋工艺品坊联合“编织有约—巧手编门帘”、兴文社区“益心·衣艺”缝补坊等项目深受居民喜爱。社区与瑜芳阁布艺工作室联合,多次邀请手缝针技艺传承人细致介绍手缝针技艺的历史渊源和手缝针制品,现场手把手培训手缝针技艺针法和制作步骤,让辖区的妇女群体特别是一些宝妈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做手工缝制挣钱,或者学习直播带货,实现了就业在社区,帮助40多位妇女灵活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支持“微创业” 激发社区创业原动力
坚持盘活利用社区各类存量资源,支持小店经济等创业项目进社区,为电商、家政服务、手造非遗等社区小微创业项目提供低成本场地、创业担保贷款、工商营业执照办理等创业支持。“校社”联合打造微创空间,学府社区联合德州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利用项目、资本、政策和服务的“聚光灯效应”,吸引大学生入驻,激发创业就业活力,以创业推动就业,有效解决“就业慢”“就业缓”难题,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下一步,广川街道将继续强化“社区微业”工作责任担当,将社区就业潜力不断开发、释放,让来自一线的就业创业原动力充分涌动,在“社区微业”的新业态、新模式下,每一个人都能不断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