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是什么?全看你怎么定义它。
松妈:这是我向一位读者的约稿,在群里看到她聊起培养孩子做家务,给了我很多新鲜的观点和启发,眼前一亮,迅速凑上去。拿到稿子,读来一气呵成,娓娓动人,却又忍不住让我频频点头。必须分享给大家。
十几年前,我去一个同学家玩。她的妈妈看到我去了,招呼我吃苹果,同时拿出一排热水瓶,让我们拿到院子里清洗。我们两个一边刷着热水瓶外壳,一边聊天,特别自然。那时候,父母需要孩子帮忙做家务,孩子也认同家务活有自己的一份。
我婆婆给我讲,大概我老公初中时候,她看到儿子手上做着活,心里琢磨着学习的事,丢三落四的情况一天天多起来,就悄悄把家务的担子接过来,让儿子专心学习。后来,我老公果然考取大学。他们村前后几届考取大学只有两人,我老公是其中之一。体恤孩子学习的辛苦,把孩子从家务中解放出来,是一个平凡母亲的伟大。
如今的社会不一样了。不会做饭,点个外卖;不想打扫,找个钟点工,甚至可以请个管家打理家里的一切。将来,服务业只会更加发达;智能家居也会更加先进。会不会家务,确实没有过去那么重要了。
如何定义家务?家务是柴米油盐的琐碎,是不得不做的无奈,是经年累月的唠叨?对此,我不喜欢,避之不及。小时候,我正儿八经干过的家务是洗碗,从一年级洗到初中吧。洗了这么多年,我没有成为一个擅长洗碗的人,反而洗碗成了我最最讨厌的家务活。妈妈似乎对我的洗碗也从来没有满意过,批评我“任务观点”。我总是赶着完成,能不洗的就不洗,比如不洗锅盖,不擦灶台,甚至放在灶边的碗也假装看不到。现在,家里洗碗的是我老公,不是我。
在我小时候,爸爸为了鼓励我做家务,还实施过金钱奖励政策。让我自己制定每日需完成的家务,十项任务,一天可以赚一块钱。我为了降低难度,把拉窗帘、关房门都列上了,现在想想,当年的父母确实对我够民主、够宽容。一开始,我特别起劲,但是好景不长,我厌烦了照表操课,干得越来越马虎,甚至渐渐遗忘了。后来此事不了了之,一共赚了多少钱我都想不起来,家务活却越来越懒得做了。
但是,家务的另一面呢?
妈妈叠衣服叠得特别整齐漂亮。我常常在她叠衣服的时候,在旁边聊天。有时候妈妈会让我给袜子配对,翻折。我并不觉得是在学习家务,只是一边聊天一边做事而已。妈妈给爸爸叠衬衫,叠得跟刚买回来一样。我觉得很神奇,就想学,学了几下也就会了。毕竟,已经看过无数次。多年以后,我读到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书中介绍的叠衣服方法竟和我妈妈当年教我的一模一样。叠衣服这种技能,我从小就轻松get了,感谢妈妈!
记忆深处,爸爸会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拿出家里的皮鞋,坐在家门口给它们一一打蜡上光。爸爸并没有要求我跟他学,当时的我只是个旁观者,没动过一根手指头。但多年之后,我也喜欢坐在阳台上,就着温暖的阳光保养鞋子,花一个钟头给家里所有的皮鞋打蜡,上光。一双可心的鞋子往往能穿上三五年甚至更久。看着经历岁月、却依然光泽有型的旧鞋,想起它曾经陪我走过的路,心里是说不清的欢喜。家务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大可以把鞋子送到专门的店里去保养,但这种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爸爸爱做饭。他养了一锅老汤,在亲戚当中是出了名的。来我家吃饭,必定有红烧肉、卤鸡爪、卤蹄膀之类。现在我回娘家,也总是要吃这些。独一无二的自家风味,已成为味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亲戚们吃了,来要卤汤的无数,但总是养不好,过一段时间就变味了,烧干了。其实并无秘方,要的是悉心照看,火候控制,时常烹制,存放得宜,时间久了自然就是好味。我成家之后,爸爸分给我一锅卤汁。我学着养一锅好汤,娘家的味道,也成了我新家的好味道。生在普通人家,没什么高大上的家学,且把这算做“家学”吧。每每下班之后在厨房忙碌,卤汤的浓香一点点飘散,勾起的,是一段段温馨美好的回忆。做饭成为我最爱的家务,没有之一。
家务是什么?全看你怎么定义它。
有了孩子以后,我就和孩子“玩”起了家务。家务成了亲子游戏:你打蛋来我切菜,分工合作;一人一个刮皮刀,两人比肩作战。怎么开始的,我已经想不起来。大概是我喜欢在厨房忙活,奇奇也就喜欢在厨房呆着。他看到我怎么做,就想着模仿。我顺手把我的工具给他,手把手带他做。一开始,他做几下兴趣就转移了,后来兴趣渐浓。有一阵他提出要洗碗,一吃完饭就兴冲冲把碗收进去洗。我看他碗都拿不牢,搞不好要酿成事故,就给他一个锅,一个锅刷,示范给他刷锅。他很乐意刷锅,我就在旁边把碗给洗了。他洗锅的时候一直把水龙头开着,我几次示意他关水,他都不听。他专心地看水在锅里形成的漩涡,我明白了:说是要洗碗,其实是想玩水!我没有揭穿他,奇奇玩了一次又一次。在这个过程里,我慢慢教他怎么才算刷干净,现在洗碗也不在话下了。
有没有帮倒忙的时候?太多太多了。学打蛋,打到地上去了、碗外面了,蛋壳掉碗里了,整个蛋捏碎了……每个人犯过的错千奇百怪,但最终能殊途同归。损失几个蛋,换来孩子不怕失败的勇气,值不值得?带孩子一起收拾流得到处都是的蛋,比你告诉他要小心更有效,有没有?
有没有不听指挥的时候?数都数不清。有一次,奇奇对洗衣机的门产生了兴趣,不停地用力开关,模拟衣服放进去取出来的过程。我告诉他要轻,但他完全不听。结果没几下门就关不严了,只好请人来修。家里有两天不能洗衣服。从今以后,他关洗衣机门都很小心。
有没有故意捣乱的时候?怎么会没有。不知为何,他对下水道有着浓厚兴趣。他无数次故意把东西丢进下水道,我和他爸爸可以说是想尽一切办法才一次次疏通。他在旁边看得手舞足蹈,开心得不得了。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但是呢,现在的他可是疏通专家了,哪里堵,用什么工具或疏通剂,怎么清理,门儿清!
回顾我和孩子一起做家务的过程,心平气和与怒气中烧是交织的。眼前的狼藉和付出的额外劳动是实打实的,无心插柳的成长往往是数年之后才有体会。尤其是着急的时候,脾气说来就来,根本忍不了。好在我渐渐学会了诚实,奇奇也渐渐长大了。我告诉他我赶着去上班,或者我今天实在太累只想尽快完成,同时安排他做点别的事情,看动画玩游戏,他就不会来打扰我。效率优先还是亲子互动,完全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另一方面,我开始学着控制受灾情况。比如,昨天儿子又进厨房来找“活”干。看到灶台上我泡着待洗的豇豆,就搅和起来,还自称是“波轮洗衣机”。这脑洞开的!眼看水就要流得到处都是,我赶紧说:洗衣机需要接上下水,我帮你放到水槽里去洗吧。奇奇觉得在理。我赶紧把水槽里的脏碗收拾起来,腾空给他用。他玩得很嗨,但除了衣服湿了点之外,厨房并无大碍。
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我们是在乎的是什么?重结果还是重过程,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心情和处理方案。
就结果论,孩子要经历漫长的练习才能在家务能力上成为家长真正的助手。每当看着奇奇颤颤巍巍,抖抖索索的样子,我就回想起小时候我在这一状态时受到的批评、指责和拒绝。脑中回旋过无数次的话仿佛不经思考就脱口而出,夹杂着愤怒、鄙视乃至嫌弃……但是,我不想我的孩子经历这些,我只想把我体验到的家务的美好传递给他。在日复一日的家务里,我对他的能力和兴趣有了充分的了解,也渐渐能够体恤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我越来越欢迎他的参与,也能在玩乐和教导之间自由切换。当我们一起专注于过程,一起想方设法去完成,去实现,美好情绪的开关就自然打开了……
家务就跟游戏一样,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他的脑袋里有很多奇思妙想的料理,我们一起把梦想变成现实。在做的过程中,他能完成的就让他自己做,暂时做不了的我就帮他做。我也会就手边的工具,考虑适合孩子的料理方法,避开危险的部分。比如,奇奇想做油炸花生米,这是他最爱的配粥小菜。油锅实在太危险,我就改用电饼铛,这样奇奇就可以自己操作。口味当然有差别,但自己动手做出来的都是美味。昨天放学,他看到我在清理扫地机器人,就要帮忙。抹布有点大,我换成湿巾纸,他一个人慢慢擦,擦得比我还干净。有时候干了一半就不想干了。打扫房间,整理着就玩起玩具来了。这没什么大不了,我会感谢他已经完成的部分。
神奇的是,当我回避了“家务是任务,是责任”的时候,小家伙的责任感却越来越强了。去年一年,我们在美国,他主动负责垃圾分类和运送垃圾,是个脏活累活。他不仅仔细研究了美国垃圾分类的标准、要求,而且实践起来也毫不含糊。整整一年的垃圾,他都负责到底了,无论是态度还是专业性,已经远远超越了很多成年人,连同住的室友都佩服。
如今,奇奇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很多事。我视力不好,家里哪里脏了一般都是他先发现,也常常主动去清理打扫。他的付出,回馈给我的是满满的爱。他擅长超市采购,自称脑子里有个小本子记着购物清单。有一次,在我没去超市的情况下,他带回一瓶保养品,我一看是专门针对女性头发、指甲的保养品。我有些意外,因为我从来没给自己买过,给他的清单里也没有这一项。奇奇说:这个是专门给妈妈用的,今天打折我就买了,也不贵。我有时候工作忙了拖延或者忘事,他也能理解我。他自己给自己的校服缝了姓名贴,无师自通,就因为我没来得及给他缝。
在家务里,我体会到了全家彼此支持的爱。我不爱洗碗,我老公就主动承担起清洗油腻的工作。我不善打扫,奇奇就在这方面帮助我。我做出好吃的菜,全家一起来品尝。谁比较忙,其他人就多做一点。谁有空了,就想想可以为家做些什么。这样的分工协作,是过日子过出来的。每个人对家庭的贡献是自发的,彼此尊重又亲密协作,简简单单的生活,也是美滋滋的好日子。
附送做家务小tips:
1. 在时间足够的情况下让孩子参与家务。
2. 做一点降低难度的准备(比如半成品食材、小一点的抹布、轻巧的拖把等)
3. 等待或者激发孩子想做的动机。(想吃不一样的就是机会)
4. 从旁协助,避免危险的发生(动刀、动火是危险的)
5. 提示孩子提前考虑好下一步,避免手忙脚乱。
6. 帮助孩子总结每一次的经验。(火太大烧糊了、打蛋打到外面了)
做完家务要记得总结——家务就是随时可能发生,重复性的劳动。每一次的总结都会带来进步,也减少了重复感。在小事上面的进步会给孩子力量,面对更大的挫折时拥有百折不挠的勇气。
此外推荐两本书,一本是《会做家务的孩子更幸福》,把日常家务分解,非常有实际操作的指导性。
部分目录:
我曾写过一篇教松“煎鸡蛋”时的思考,如何抓住家务中的“可教时刻”,戳:煎个鸡蛋能开什么花儿?
编辑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想起蔡颖卿,我一直很喜欢的一位作者,她的理念就是在家务中“教养”。我曾编发过一篇她的文章摘选:杀鸡是最好的项目制学习?
她说的这些,每一句都让我深有启发,但更重要的是——要和孩子在生活中一起去实践。
不亲近生活琐事的人,会失去对生活的情感,也会减损体会快乐的能力。
教养就是生活的实践,在教养问题上饱受困扰的父母们,不要再去想所谓的解决方法,而是踏踏实实地回归到生活本身,在扎实的实践里履行教养。
今提起家事,大家会想到烹调、缝纫或清洁之事,但我所想的家事是指一个人生活自理的所有能力,其中包含对食衣住行的策划、完成技巧与统整的能力。能靠着自己照顾,是一种层次的能力;能把同样的事做到心中感受趣味、结果有美感,就是另一种境界,这其中所包含的教育细节,就是我心中的生活文化。
……
如果对您有启发,还请帮助转到朋友圈,这是对认真写字者最好的奖赏。
责任编辑:
网址:家务是什么?全看你怎么定义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837
相关内容
美食的意义是什么?生活是什么?什么是生活?
我们总说要过有意义的生活,“意义”到底是什么?
想知道什么是家居生活
该怎样理解生活美学呢,指的是什么
懒人必看!做家务怎么写?高效家务攻略大揭秘!
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看完就知道了
生活美学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生活?
“妈妈,我为什么要做家务?”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