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养猪技术,让天下的猪都好养。
现代养猪生产的特点是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从配种计划到产仔哺乳,从育成到育肥出栏,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管理,因此饲养管理是搞好现代化养猪生产的关键和核心,经营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养猪生产的成与败。
饲养管理的基本原则:
1 .抓五定
猪有好洁性、贪食性、懒动性,人懒猪更脏,猪具有“吃、拉、住”三角定位的规范行为,饲养员一定要注意调教和利用。在喂料上做到四定:定时;定量,槽干食要饱,不能让强者过饱,弱者挨饿;定温,料和水冬春暖、夏秋凉;定质,饲料质量一定要稳定,保证饲料新鲜,营养全面,更换饲料时要逐渐过渡。
2 .抓三改
改喂单一饲料为分多阶段的全价配合饲料,以满足猪不同生长、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充分发挥猪的遗传潜能;改喂稀拌料为潮拌料,料水比为 1:1 ~1.5:1 (即手抓成团不流水,松手则散开),有利于提高猪采食量和咀嚼,但要注意潮拌料在夏天时间不能放得太长,否则易造成酸败;改喂大猪为适时出栏,一般地方杂交猪出栏体重为 90 -100 公斤,三元杂交猪出栏体重 100 -120 公斤,具体情况应根据市场而定。
3 .抓“两分”“分群管理,分栏饲养”,两分的原则
是按性别、年龄、体重、强弱、采食快慢及生产用途合理安排;成年公猪、怀孕后期母猪及哺乳母猪宜单栏饲养,断奶母猪、空怀母猪可小群饲养,怀孕前、中期的母猪宜 2-3 头一栏,仔猪和肉猪一栏不超过 30 头为宜,怀孕后期母猪宜在产前 7-10 天进产房,不宜过早。并群可采取“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方法,防止欺生互斗。哺 乳仔 猪的 营养从出生到断奶(4~ 5 周)为哺乳期,这阶段仔猪营养主要来自母乳,一头哺乳仔猪每日吃 700~1000 克乳汁,含干物质 140~200 克,能满足仔猪 3 周龄的需要,因猪泌乳量与仔猪日增重成剪刀差,交叉点在 3 周龄在右。仔猪 3 周龄以后除母乳外,还需采食饲料补充营养。仔猪对饲料采食量大致认为:2~3 周龄日采食量 4 克,3~4 周龄日采食 14克,分别占来食总于物质的 2%~ 7%。
据测定:仔猪从出生到 5 周龄,每头采食量不超过 500 克。养好泌乳母猪提高泌乳量,是提高哺乳仔猪日增重和成活率的关键。断奶仔猪的能量浓度世界各国均在 3.3~3.5 兆卡 DE/千克,试验证实 3.0 兆卡 DE/千克偏低。粗蛋白质在5~ 10 千克阶段为 22% ~ 20%,10~20 于克阶段为 19%~18%。必需氨基酸的配比要合理,赖氨酸应占饲粮 1.25%,蛋氨酸+ 胱氨酸为赖氨酸的 55%,苏氨酸为赖氨酸的 60%。仔猪生长奇快,需要的钙磷和其他矿物质多。饲料中含钙 0.8%~1.2%,含有效磷 0.35%~0.45%。其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最好使用复合预混料。生长肥育猪的营养生长肥育猪阶段消耗了其一生所需饲料的 75%-80% ,约占养猪总成本的50%-60% ,因此这一阶段的饲料效率对养猪整体效益至关重要。
1) .体重在 60 公斤以下的生长肥育猪,能量摄入量通常是增重和瘦肉生长的限制因素,我国的猪日粮能量普遍偏低,如在满足氨基酸需要、成本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高能日粮,以便提高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实践证明,采用高能日粮,饲养周期可缩短 20-25 天。
2) .由于品种不断改良,肉猪的蛋白质沉积能力大幅度提高,即使猪的体重在 60 公斤以上,只要日粮供给充足的能量和氨基酸,照样生长较多的瘦肉,因此为了提高胴体的质量必须提高日粮营养水平。
3 ). 按不同品种、不同性别配制多阶段日粮,从而充分发挥各阶段的遗传生长潜能。一般应采用三阶段日粮,第一阶段: 25 或 30 到 50 公斤;第二阶段:50 到 80 公斤;第三阶段: 80 公斤到出栏。但刚转入肥育舍时,仍要喂 10-15天的保育猪料。饲喂次数上,前期日饲喂 4 次,中期喂 3 次,后期喂 2-3 次。饲喂潮拌料,有利于提高采食量。
4 ). 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人工合成氨基酸以满足猪对氨基酸的需要,可以降低日粮中 1%-2%的蛋白质而不影响增重,但必须实行多次饲喂或自由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