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路上的“能工巧匠”

发布时间:2025-01-10 23:04

参与乡村旅游还能帮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乡村旅游#

内容摘要: 新春的杨房村,大街上满是节日的喜庆氛围,满街的花红、灯笼都喜气洋洋一片通红,彩布相间的牌楼上悬挂着“醯头醋口,古村杨房”的匾额。村子里,一派欣欣向荣、吉祥喜庆的气象。近年来,村两委和全体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杨房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处...

乡村振兴路上的“能工巧匠” 图1

    新春的杨房村,大街上满是节日的喜庆氛围,满街的花红、灯笼都喜气洋洋一片通红,彩布相间的牌楼上悬挂着“醯头醋口,古村杨房”的匾额。村子里,一派欣欣向荣、吉祥喜庆的气象。

近年来,村两委和全体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杨房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处处透露着繁荣发展的景象。再加上新引进的乡村民宿一条街项目建设也基本完工,村民们不仅对本村两委干部的信任度进一步提高,对自己村子的满意度也增长了不少。不仅该村村民,就连走在杨房大街上的我们,心里也对这个正在蓬勃发展的乡村向往不已。

走进烫画之旅  寻访工艺巧匠

杨雨雷家就在杨房村大街中段,坐北朝南,走进古式的红皮院门,一个狭长院子,杨雨雷一家人还在制作灯笼。从一进腊月起,他家的手工灯笼业务就非常火爆。村里正月闹红火,村委组织各家各户张挂手工灯笼,杨雨雷作为村里有名的能工巧匠,自然起着举足轻重的带头作用。

杨雨雷,1970年生,孟封镇杨房村人,农民,自幼受父亲熏陶喜欢工艺美术,十四岁辍学自习绘画。1992年—1998年搞木器家具描金彩绘;1998年至今做葫芦烙画;2005年—2006年在山西水塔老陈醋有限公司搞绘画创作;2008年至今在山西中石雕塑公司兼职搞图纸创作。

不久前,第六届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揭晓,杨雨雷在2013年荣获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10年后,又荣获山西省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这也是继其父杨宗新2008年荣获第二届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后一家两人入围省大师。杨雨雷的入选项目为葫芦烫画工艺,这项工艺主要靠绘画技艺为基础,辅以电烙铁在葫芦载体上完成各种题材的图案创作。

从小的爱好与父亲的言传身教,培养了杨雨雷对工艺美术的浓厚兴趣,加上出生农家天天与土地打交道,缘分使然,杨雨雷迷上了种植葫芦。

别出心裁创新意  传承文化有高招

据悉,在葫芦业内圈子里,对葫芦生长体态特别挑剔,其形态有“天才”、“鬼才”之说,天才指的是特别型正的葫芦,上下围大小匹配合适,周围端正,不颠足,站相好。这样的葫芦做为载体制作完图案看着舒坦,百分之九十的人喜欢。而鬼才葫芦是指葫芦在田间生长时受到某些因素的伤害,体态形成了畸形,这种异型的葫芦由于其有别于人们对葫芦形体常态的认识,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陌生感,然后再按照它的特殊体型,赋以特殊的工艺创作,一件别出心裁的艺术品就出现了,这样的作品不可多得,很受葫芦爱好者的追捧。

基于多年的经验积累,杨雨雷在“天才”“鬼才”葫芦的基础上,又改造出一种“人才”葫芦。即葫芦在田间生长时,人为管制葫芦形体的自由生长趋向,通过绑扎、灌袋、嫁接等手段,使葫芦向异形发展,这样的葫芦生长有个人预期效果,又超出常人意料,很有收藏价值。

在葫芦创作的二十多年里,杨雨雷陆续制作完成各种葫芦作品两万余件,其中有“招财进宝”、“长命百岁”、“连年有余”、“钟馗镇宅”、“十二生肖”等民间大众喜爱的通俗文化作品,还有一些“八月十五打月饼”、“五月端午吃粽子”、“正月十五闹元宵”等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作品。本次杨雨雷荣获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中,就由“徐沟背棍”、“一鸣惊人”、“观世音菩萨”三件作品组成,这三件作品又分三种题材,三种文化。这些葫芦作品在丰富了杨雨雷一家精神生活的同时,也是杨雨雷全家经济的一项重要来源。曾经有一段时间,杨雨雷一家衣食住行全靠做葫芦,卖葫芦,平时一家人钻在家里烙画葫芦,存了几屋子的工艺葫芦,然后趁“五一”、“十一”节假日去平遥、乔家大院去卖,或者有地方搞文艺活动受邀参加。多年下来,杨雨雷全家,不仅妻子韩红莉成为了烫葫芦能手,推销葫芦高手,他们的两个女儿也成了烫画葫芦的小帮手,也常常与父母一道去销售葫芦。

挖掘乡村记忆  文化凝聚人心

从十四五岁开始学画,杨雨雷已经在手工技艺这一行摸爬滚打将近四十年,屋内墙上挂的都是他自己绘制的作品。他擅长工笔重彩人物画,又特别取向于古农耕文化、古民俗文化创作,这也和他的农民身份脱不开关系。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力也大幅度提升,许多过去的生产农器具被大型现代机械取代,甚至许多农村小孩都分不清马、牛、驴、骡。这些满是乡愁的农村生活的记忆,也日益被岁月冲淡甚至快要被淘汰。值此春节喜庆之际,作为农民艺术家、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杨雨雷默默告诫自己,一定要把这些曾经伴随多少人长大的念想留住,通过自己的创作,也让未来孩子们能认识传统民俗文化,农耕文化,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使命与担当。

作为一个农村工艺美术者,杨雨雷的生活和村里大部分人的生活不尽相同,他绝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院门不出,和书墨相伴,他说他并不孤独,因为他脑海中有丰富的思绪,他手头有不少工作要做。不过他的妻子韩红莉并非毫无怨言,杨雨雷完全没有做家务的习惯,所以一家人的生活琐事都靠她一个人张罗,多少年来,她默默付出,虽然日益习惯了,但其中辛苦操劳也着实不易。这是他这位农民艺术家家庭的真实状况,也是众多乡村工艺美术者们的生活写照。

从杨雨雷家出来,杨房村大街两旁的乡村民宿又添几分亲近,走进传统农村,走进传统农家,走进乡村的能工巧匠,记者深切感受到,农村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振兴传统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切身体会到,正是国家乡村振兴的政策与号召,使得这些乡村能工巧匠有了前所未有的舞台。新时代,新征程,乡村振兴,文化先行!

网址:乡村振兴路上的“能工巧匠”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86185

相关内容

巧用资源 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 艺术何为?)
“织”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发展路上“一抹红”——闽清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见闻
“安财妈妈”,乡村振兴路上的“她”力量
巧手制作,守护乡村味道(工匠绝活·乡村工匠③)
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成节能减碳新阵地
【乡村行看振兴】清水:手工编织“致富路”指尖开出“幸福花”
《手艺中国》:为乡村振兴赋予文化力量
非遗+乡村振兴=双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