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小小柳条变身工艺品 老汉巧手编织幸福生活
编织植物篮:用竹子或柳条编织,适合摆放小型绿植 #生活技巧# #手工DIY技巧# #编织技巧#
半岛全媒体记者 谢浩军
柳条编织是民间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以前很多人使用的器具都是柳条编织的,现在多数柳条编织品都是一种供人欣赏的艺术品。在莱西街头上就有这样一位手工艺者,用柳条、榆树条编织各种小篓、小篮子等手工艺品。3月17日上午,半岛记者在长岛路上见到手艺人刘建民的时候,他正在和老伴儿一起卖自己的手工艺品。
老人路旁边做边卖手工艺品
3月17日上午,半岛记者在莱西市长岛路一个小摊位上见到刘建民的时候,他刚刚编好了一个小篓,用剪子把多余的枝条修剪掉后,一个好看的小篮子就完成了。随后,刘建民又不紧不慢的开始了下一个篮子的编织。经询问得知,刘建民今年已经78岁,坐在刘建民旁边的人是他老伴儿叫王开芬,今年72岁。王开芬告诉半岛记者,他们老家是临沂莒南,多年前女儿嫁到莱西之后,他们跟着女儿一起到了莱西定居。刘建民由于耳朵有点聋,出来摆摊的时候就是王开芬负责与顾客沟通,刘建民则一直在编小篓子。
“你看这些白色的,都是用柳条编的,那些颜色较深的是用榆树条编的。”王开芬告诉半岛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他们都会骑着三轮车到二实小东侧的长岛路上卖编好的手工艺品。采访过程中,有不少市民看到这么精致的编织品后,都会驻足观看一下。“现在会编这种小筐、小篓的人不多了,特别是会编这种双沿的,就更少了。”旁边的水果摊摊主王女士看了刘建民编织的艺术品后,想起了小时候看到的那些经常用到的物品,感叹刘建民的手巧。
从柳条到成品,耗时较长
王开芬告诉半岛记者,老伴儿刘建民小的时候就会编各种筐子,没有任何人教过他,只是看几遍别人怎么编的之后,自己动手就编织成功,算是无师自通。他们的女儿刘召霞也是如此,看几遍就学会了。在摊位上放着颜色较深的是用榆树条编织的,新鲜的枝条就可以编织,编好后再晒干就可以。白色的小篓、提篮,是用柳树的枝条编成的,从柳条到成品,耗时比较多。“一般是在入伏天气热的时候开始去收集柳树条,这个时候柳树皮容易剥下来。”王开芬说。
柳条收集起来之后,先把外面的树皮剥掉,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天气好的时候四五天就能干透。在需要编篮子的时候,就把已经干了的柳条放在水里泡一泡,待柳条软了之后就可以很好的编织了。“一般放在水里一个多小时就可以了,不过冬天的时候需要用热水来泡才能泡好。”王开芬说,现在卖的这些,很多都是前段天气冷的时候在家里编织的,好多柳条变成小篓、小篮子,期间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
曾拒绝1000个的订单
因为刘建民是纯手工编织的手工艺品,所以每天的成品量很少,一些小一点的篮子,一天最多能做七八个,大一点的一天只能做一个。“我女儿在家里也编这个,然后我们老两口就拿着出来卖掉,只是每天做的有点少。”王开芬说,她在这个地方每天卖的数量也不一样,多的时候能卖近二十个,少的时候也就一两个。
有一次有人要一下子买1000个,但是要一个月内完成,而他们根本做不出来,所以就拒绝了。“这种手工活做起来比较慢,人家要的多,满足不了人家要求就不能答应。”王开芬说,虽然卖的多可以挣的多,但是也要考虑自己的能力。
网址:莱西:小小柳条变身工艺品 老汉巧手编织幸福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86205
相关内容
传承指尖技艺 阿若老人编出幸福生活洛南村民草编工艺品出口俏!巧手编织出幸福生活
中国最出名的柳编产地在哪里?十大有名的地方柳条编织工艺品盘点
山东省临沭县:柳编技艺,编织富裕生活
巧手编织幸福生活,“都安制造”蜚声海外
享编织艺术筑多彩生活 ——巧手编织旧物改造讲座
藤条“编”出好生活 从“老手艺”里看汉中非遗
秦老汉的幸福生活七章
好品山东·桓台手造丨巧手加工,幸福生活“编”出来!
巧手编织梦想 奋斗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