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发展的教育与辅导,学习策略的介绍

发布时间:2025-01-11 05:09

学业辅导策略:定制化学习计划与方法 #生活技巧# #亲子教育建议# #青少年教育策略#

【摘要】:学习心理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包括对学习的动机和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辅导。因此,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是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重要策略。归因训练的方法主要有团体发展法、观察学习法、强化矫正法等。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然后要求学生在事先预备的归因因素中作出选择,对完成任务情况作出归因,并填写归因量表。

学习心理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包括对学习的动机和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辅导。

(一)学习动机辅导

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愿不愿学;二是会不会学。前者属于学习动力问题,后者属于学习策略问题。所谓学习动力是指个体发动或维持其学习活动,并使其朝向一定目标行进的内部动力,如何对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呢?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训练方法。

1.成就动机训练

该训练通常包含大约20个单元,需要持续一段时间,也可在五六天时间内集中进行,训练内容与方式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测验。同等水平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心理学家查普曼等人的“加法练习成绩比较实验”,充分证明了有竞赛组的成绩明显高于无竞赛组的成绩。竞赛作为一种诱因,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可使其成绩不断上升;而无竞赛组的成绩不仅没有进步,反而有退步的现象发生,因为无竞赛组易使成就动机趋向弱化。教育实践证明,在中小学中,开展恰当的个人与个人、组与组、班与班、校与校之间的学习竞赛,对学生的学习有激励作用。但竞赛不宜过多,更不要歧视竞赛中的“落伍者”,要找出其落后的原因,并做好思想工作,避免“落伍者”因失败而产生过重的焦虑心理和消极情绪。

(2)阅读。通过阅读有关资料、观看录像片,以识别、分析和模仿高成就动机者的思想与行为特征,学生就能通过具体、可观的榜样来训练自己的成就动机。阅读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内化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成就动机训练中具有重要作用。

(3)讨论。师生间或学生间的讨论是一种另类的“头脑风暴”,通过组织个别谈话与团体讨论,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动机倾向(是追求成功还是避免失败),并使其了解高成就动机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4)游戏。组织学生参加投环、掷镖等游戏,使其从中学习高成就动机者的行为特征,建立与自己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目标,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选择那些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自我挑战,尝试新的思想与行为方式,走出自我设限的圈子。

(5)教学。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念,我们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因此,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同时鼓励学生建立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体会成功的经验,进而帮助他们确立高成就动机。

2.归因训练

学业成功与失败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不同的归因倾向会引起不同的期待和情感体验,并由此产生不同的学习行为。因此,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是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重要策略。归因训练的方法主要有团体发展法、观察学习法、强化矫正法等。

(1)团体发展法。这种方法是以集体讨论的形式进行的,小组成员一般为3~5人。首先由辅导教师向小组成员介绍有关成败的归因方式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的知识,再让学生在一起讨论、分析影响学习成绩的原因,并填写“归因量表”,要求学生从一些常见的备选原因中选出与自己的学习成绩关系最密切的因素,并且对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主要影响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作出决定。辅导教师对其归因和评定及时作出反馈,指出归因误差,对学生正确的归因予以肯定、鼓励,对错误的归因加以纠正,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恰当的归因模式,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学生。

(2)观察学习法。让学生观看有关归因训练的录像片,录像片的内容是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进行的归因情况,片中每当学生做对题目时,就给予纪念品奖励并显示绿灯,并且告诉大家:“他做对了,说明他努力做了。”当做错题目时,不给奖励并显示红灯,并且告诉大家:“他答错了,还应更加努力,才能做对。”学生在观看录像后重复类似的任务,以使观察学习的效果迁移到自己的行为之中。在运用观察学习法时,应使录像片中学生的特征,如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与接受训练的学生尽可能相似,所从事的任务也应尽量与受训者的实际学习任务一致,以提高其观察学习的效果。

(3)强化矫正法。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然后要求学生在事先预备的归因因素中作出选择,对完成任务情况作出归因,并填写归因量表。每当学生作出比较积极的归因时,及时鼓励或奖励(即“强化”),并对那些很少作出积极归因的学生给予暗示和引导,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归因倾向。

3.自信心训练

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能增强他的学习动机,而失败则可降低其学习动机。那些学习后进生,往往都是由于经历了反复的失败后,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进而陷入了“失败是失败之母”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拥有成功的潜能,都能在多方面获得成功;应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已有成功和优点;应多给予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如在课堂教学上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应多给学生以鼓励性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教师还应多维度肯定学生才能,使中小学生懂得智慧是多种多样的,树立“我能行”“我并不比别人差”的自信心。《报刊文摘》曾摘引艾萨克·阿西莫夫《终极抉择》中的一段话,内容说道:“在比较两件事物的性质时,我们习惯于进行一维比较,当我们说一段长度大于另一段长度,一个质量大于另一个质量,或者一段时间长于另一段时间时,我们清清楚楚地知道那是怎么回事。于是我们产生一种误解,以为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这样简单进行比较。例如,一匹斑马和一只蜜蜂同时从一个地点出发,斑马能够提前到达远处的另一个地点。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似乎可以说,斑马比蜜蜂快。可是,蜜蜂能够飞出一条深沟,斑马掉了进去却毫无办法;如果都关在笼子里,蜜蜂可以从栅木之间飞出,而斑马只能被囚禁。”还说:“为了生存,需要有许多特性相互配合,没有一种事物只是由于一种特性的差异便能被另一个物种代替,哪怕那种特性是智慧也不行。”“我们在人类生活中,便能常常看到这一点。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善于应付不一定是智商高的人,反而是果敢、坚韧、健壮又善于影响他人的人能够带领大家摆脱困境。智慧诚然重要,然而并不是全部重要素质。”为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不少学校开展深入的实验研究工作,部分学校也已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把这些多元智能的理念融入整个教育过程,对训练学生的自信心有着重要意义。

4.角色转换

角色转换是针对学习困难学生或其他行为问题学生的内部动机激发策略。角色理论认为,学习困难学生在教师、同学眼里往往是“嫌弃儿”角色,他们在集体中往往不受欢迎,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境地,这种角色深深地影响到了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对课堂学习和集体更为反感,运用相反的角色转换策略可以改善这部分学生学习困难的低动机、低期望的状况。

角色转换理论最初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有些专家采取孩子教孩子的办法来改变学习困难学生成绩落后的状况。国内也有人进行过这方面的实验研究:研究者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的数学辅导老师,要求他们在课后对低年级学生第二天数学课的预习内容进行辅导。结果表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社会角色改变后四个月,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他们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人际关系等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二)学习策略辅导

“策略”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指行为或行动计划,以及为解决某问题达到某目标而有意识做出的一套活动。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支持性策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等。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支持性学习策略是指促进学习活动的一些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如画线、做笔记、写提要、制订学习计划与进行时间管理等。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地进行监控,并相应地对其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其中,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

认知策略的辅导一般包括复述策略辅导、组织策略辅导和精细加工策略辅导。支持性学习策略一般包括画线、做笔记、写提要、制订学习计划与学习时间管理等。元认知学习策略一般包括示范法、自我提问法和直接指导法。

以下介绍九种学习策略。

1.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具体的复述策略有:及时复习;过度学习;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整体识记法、部分识记法和综合识记法相结合;防止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排除干扰;注意首位和近位效应(或系统位置效应);注意情境相似性和情绪生理状态相似性的影响;注意心向、态度和兴趣的影响等。在进行复述策略指导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经常要求学生复述,培养他们的复述习惯;其次,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如要求他们复述新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材料的主要内容等;再次,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复述策略指导,不能把复述搞成简单的死记硬背;最后,对复述的要求应逐步提高。

2.组织策略

组织,就是对材料进行加工,按照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或编码。组织的具体方式、方法或途径就是组织策略。

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和作关系图。

(1)列提纲。列提纲是以简要的词语写下主要和次要的观点,也就是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现材料的要点。在教列提纲技能时,教师可分步对学生进行训练:①提供一个几乎完整的提纲,需要学生听课或阅读时填写一些支持性细节;②提供一个只有主题的提纲,要求学生填写所有的支持性细节;③提供一个只有支持性细节的提纲,要求学生填写主要观点。

(2)作关系图。作关系图是运用画图示或连线、箭头等手段表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方法,主要包括重要概念的确定和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明。

3.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有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加工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应通过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它和组织策略一样都属于深加工范畴,但组织策略的关键是构建或突出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信息易于编码;而精细加工策略则是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取得联系,从而增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精细加工策略在具体运用时有许多种,其中有些被人们称为“记忆术”,它能在新材料和视觉想象或语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而有助于学生将信息存贮到长时记忆中去。

4.画线(www.xing528.com)

在重要信息下面画线(或标着重号),能使学生快速找到和复习课文中重要的信息。画线必须有选择性、针对性,有研究发现,画出无关信息将降低对重要材料的回忆。因此,画线技术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区别重要信息与次要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谨慎地使用画线手段。在进行画线技术培训时,教师应注意:①教师要帮助学生辨别学习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如关键词、主题句、重点段及主要章节等;②教会学生谨慎地画线,也许只是一个词、一个句子,只画出与目标相关的信息;③教会学生用不同的记号来标明不同性质的重要文字,如使用不同颜色的标记等;④教会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这些画线。

有时只是一味地画线,并不是学习材料的好方法,因为它不能提供思考材料的机会,所以画线应与眉批、脚注、注释相结合。有学者提出,在画线的旁边作注释可能是一种更为有用的办法,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圈出不知道的词;标明定义;标明例子;列出观点的原因或事件的序号;在重要的段落前面加上星号;在混乱的章节前画上问号;给自己作注释,如检查上下文中的定义;标出可能的测验项目;画箭头表明关系;注上评论,记下不同点和相似点;标出总结性的陈述等。

5.做笔记

做笔记是一种重要的信息选择手段,做笔记有助于指向并维持对某些信息的注意,有助于促进新信息的精细加工和整合。不同类型的笔记在信息选择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一般而言,逐字逐句的笔录式笔记效果较差,用自己的话做简要的、纲目式的笔记效果较好。

6.示范法

首先,教师通过出声思维来示范元认知过程,称之为“心理示范”。示范法就是教师在进行监控的同时,用语言描绘自己自我监控时的思维过程,使得元认知过程中不可直接观察的心理过程能清楚地呈现于学生面前。示范法可使学生准确地认识和体会元认知监控过程,从而能够减少模糊的认识和猜测。

7.自我提问法

自我提问法就是在元认知策略训练中,通过提供一系列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单,不断促进学生自我反省,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特别是问题解决的能力。例如,解决问题时参照美国数学家波利亚(George Polga)总结的解决数学问题的四个阶段,结合元认知理论,可提出如下所列举的一系列供学生自我提问的问题。

理解问题阶段问:这个问题是哪方面的问题?该问题要求我们干什么?它涉及哪方面的知识,这方面的知识学过吗?题目中哪些是有用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无关要紧的信息?已知条件足以确定未知量吗?多余还是不足?如不具备有关知识,则应先学习哪方面的知识?

拟订计划阶段问:过去见过这种问题吗?若见过,是否它是以略微不同的方式出现的?我能应用一个具有相同或相似未知条件的熟悉问题解答当前问题吗?如果不能则应问,我能从已知条件中产生什么有用的东西?使用了所有的条件和数据了吗?是否能确立一个容易达到的中间目标?从结果反推回去又怎样?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如果……将会怎样?下一步又做什么?

执行计划阶段问:正按计划接近目标吗?每一步都是对的吗?有必要修改或重新制订计划和策略吗?

回顾阶段问:我能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吗?有无矛盾之处?拟定的措施哪些起了作用而哪些没有?这道题有何奥妙之处?有没有尚需改进的地方或更好的方法?我能把这个结果或方法运用于其他问题吗?

8.直接指导法

直接指导教学这种由教师直接介入或主动介入的教学方式,也有研究者称之为“显性教学”或“主动教学”。直接指导教学比较适用于学习内容较具体、结构性较强的课程,而对较多涉及主观价值评估及个人见解偏好,或知识技能前后之间联系松散的内容则效果不甚理想。

9.交互教学模式

交互教学是一种师生轮流承担“教”的角色的辅导形式,是在宏观教学情景下,在多点自由切入的教学平台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某一个问题或课题进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交互教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①教师明确讲解某一活动的自我监控过程;②教师示范策略;③变化角色,学生承担教的角色。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1.学会科学用脑,善于调节大脑活动

(1)重视启动。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在头脑中进行编码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避免受到记忆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影响,应尤其注意三个过程的启动:早起到上课;上课预备铃响到上课;放学到做作业。

(2)善于协同。在学习过程中,应让各感官协同活动,做到脑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等。

(3)注意交替。根据人脑的记忆规律,在学习过程中为保持大脑对知识汲取的灵敏度,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其中包括文理交替、左右脑交替、动静交替等。

(4)防止超限。超限会导致学习疲劳。一般来说,不要等到疲劳以后再去休息。应重视课间休息,自学时也应养成每小时休息几分钟的用脑好习惯。学习中感觉疲劳时,还可以通过闭目养神、深呼吸和按摩等方式适时地进行放松。

2.优化学习的自然环境

一个良好的学习自然环境有利于脑机能的正常发挥。

(1)安静。应尽量营造安静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声音甚至噪音的干扰。

(2)适宜的微小气候。微小气候是指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气候因素的综合,尤其应保持空气清新。

(3)良好的采光照明。

(4)合适的课桌椅与个人空间。

3.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人的身心状态得到良好的调节,并且能增强人脑的机能。

(1)良好的睡眠习惯。应保证每天睡眠9~10小时,并养成按时睡眠的好习惯,睡前不宜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和脑力劳动。

(2)科学的膳食营养。营养充足而均衡,特别重视要吃好早餐;注意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饭前饭后宜避免紧张的活动。

(3)合理的休闲娱乐。合理的休闲娱乐有利于身心健康,但切忌不加节制地进行娱乐,这样反而会导致身心疲惫。

(4)适当的体育锻炼。应坚持每天有一定的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时间,活动强度因人而异。

(5)积极的卫生保健。应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积极预防与治疗各种疾患,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网址:学业发展的教育与辅导,学习策略的介绍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88095

相关内容

学习心理辅导策略与方法.ppt
学生学习策略的反思与辅导.docx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指导策略
浅谈高校辅导员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策略.doc
1110高中生学习策略辅导—学习动机的心理辅导
学习心理辅导在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综述
亲子教育策略网课辅导
浅谈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策略
家庭教育策略:如何更好地辅助孩子学习
中小学数学竞赛辅导策略

随便看看